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河西寶卷”田野考察的幾點思考
來源:文藝報 | 陶立璠  2020年11月27日08:13

2020年9月23日至28日,10月9日至14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社會宣傳推廣活動——河西寶卷田野調查活動”分兩個階段,組團前往甘肅武威、金昌、嘉峪關、酒泉、張掖,考察“河西寶卷”的傳承和文本收藏、傳抄現(xiàn)狀,為《中國民間文學大系·甘肅寶卷卷》的編輯出版提供田野參考。本人有幸作為專家組成員參與其事,走進家鄉(xiāng)“寶卷文化”的寶庫河西走廊,盡管滄桑巨變,這一文化仍以頑強的生命力進行著活態(tài)傳承。

甘肅——寶卷文化傳承的寶地

2006年,甘肅“河西寶卷”首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也許并沒有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十多年過去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這一流傳千年的文化,像祁連山的雪水一樣,仍然滋潤著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民眾的心。在這次寶卷文化考察中,我們采訪了眾多寶卷傳承人,在武威至張掖,張掖至酒泉、嘉峪關的廣袤土地上,綠洲隱蔽著村莊,寶卷的吟唱像涓涓溪水靜靜流淌。在每一位傳承人的家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大量的寶卷文本收藏。在張掖甘州區(qū)花寨鄉(xiāng)花寨村“寶卷傳承世家”代興位家中,就收藏有上百種寶卷文本。代興位是國家級“河西寶卷”的代表性傳承人,至今已傳至四代。他的兒子代繼生是省級寶卷代表性傳承人。像他這樣的傳承人,在河西走廊星羅棋布,覆蓋面很廣。在甘肅的洮河流域,隴南地區(qū)也有寶卷傳承。僅甘肅岷縣地區(qū),目前發(fā)現(xiàn)的寶卷文本就有幾百部。如此看來,甘肅全境從南到北,寶卷傳承不僅歷史悠久,覆蓋面廣,而且活態(tài)傳承,延續(xù)至今。由此認定甘肅是寶卷文化傳承的寶地,并不為過。

關于寶卷文化的傳承人

這次考察,我們訪問了不少“河西寶卷”代表性傳承人。如武威的李作柄、李衛(wèi)善、趙旭峰,金昌的范積忠,嘉峪關市李義廣,酒泉市鄭會,張掖的代興位、代繼生等。在各地召開的座談會上,聽當?shù)刎撠煼俏镔|文化遺產保護的政府官員介紹和傳承人的發(fā)言,大家普遍談到寶卷文化的傳承和傳承人危機問題。在傳承人問題上,長期以來有一個誤區(qū),即各地重視國家級、省級、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而忽視了非代表性傳承人和傳承群體在傳承中的作用。其實,“河西寶卷”是不乏傳承人的。在寶卷傳承過程中,代表性傳承人和非代表性傳承人形成一個傳承群體,他們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許多傳承人的經歷也說明了這一問題。比如武威地區(qū)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李作柄,他的兒子李衛(wèi)善最初是以非代表性傳承人出現(xiàn)的,后來李衛(wèi)善成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同樣,張掖地區(qū)“河西寶卷”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是代興位,他的兒子代繼生受其影響,由非代表性傳承人成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實際上,在寶卷演唱中,那些“接佛”的人,也都是非代表性傳承人。也許有一天,這些熱衷于寶卷文化的聽眾中,也會涌現(xiàn)出新的傳承人。這符合聯(lián)合國科教衛(wèi)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關于傳承人和傳承群體的規(guī)定。所以不能把眼光只盯在代表性傳承人身上,而忽視了參與寶卷傳承的非代表性傳承人和包括聽眾在內的傳承群體。避免傳承危機的唯一辦法,是關注代表性傳承人的同時,還關注傳承群體,創(chuàng)造良好的傳承生態(tài)環(huán)境。

這次考察中我們還看到了寶卷文化新的網(wǎng)絡傳播方式,另外還有寶卷文化的研究者、愛好者也參與到寶卷文化的創(chuàng)作、傳承中來,如張掖地區(qū)以任積泉為代表的寶卷研究者,參與了《戰(zhàn)瘟神寶卷》的創(chuàng)作和念唱,這對規(guī)范寶卷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是有意義的。

關于寶卷文本的編輯出版

此次“河西寶卷”田野考察的目的,一是宣傳《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以下簡稱《大系》)出版工作,二是通過田野考察摸清“河西寶卷”的傳承歷史與現(xiàn)狀,為編輯《大系》說唱類《甘肅寶卷》的編輯出版探索經驗。這次考察中看到,“河西寶卷”的民間蘊藏量是十分豐富的。有學者考證,甘肅全省不帶重復的卷本有200多部,大部分是傳統(tǒng)題材。寶卷文化是信仰的產物,信仰是寶卷文化的靈魂。既然“河西寶卷”2006年已經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一名錄是經過專家考察認定,又是國務院頒布的,同時它受到已經公布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的保護,所以在入選《大系》時,不應該再過多地人為設置禁區(qū)。比如勸善、盡孝一類的寶卷,雖然有“因果報應”等情節(jié),不應該在禁收的范圍之內。還有神佛一類的信仰寶卷,如何處理,也值得認真思考。總之,不能一方面撥亂反正,打破禁區(qū),另一方面又在人為設置禁區(qū)。

關于寶卷文本的編輯出版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目前流傳在民間的文本,特別是手抄本很不規(guī)范,念唱的隨意性很大,許多念唱中特定的曲牌、曲調被念唱者忽略,更沒有在文本中標明,需要在編輯過程中細加區(qū)別,加以標明。因為曲牌、曲調是和寶卷內容緊密相關的,是用來表情達意的。其次,從方言的角度講,河西寶卷的念唱使用的語言是北方方言。但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傳承人念唱,加入當?shù)氐耐琳Z,這無疑給讀者帶來極大的閱讀不便。所以將來編輯出版時,要對土語加以注釋,最好有一個方言土語詞典,作為“附錄”,供讀者檢閱參考。其三,寶卷中出現(xiàn)的歷史、地方典故,特殊的人名、地名、風物特點、風俗習慣,也應該加以詳細注釋?!陡拭C寶卷》的出版,不僅面向甘肅讀者,而且面向全國讀者和研究者,注釋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