裊裊炊煙情
從村莊走出的游子,鄉(xiāng)愁深處都有一柱炊煙。
不知為何,當(dāng)歸期越近,我的心越忐忑。這種不安,不為別的,只因老家有我的母親。不知從哪一年開始,我開始懂得母親,懂得了她一生的付出。當(dāng)我明白時,她開始老了,如今已進(jìn)入風(fēng)燭殘年。
我很牽掛母親,身在異鄉(xiāng),任何一絲風(fēng)吹草動,都會觸碰自己最敏感的神經(jīng)。有一晚,我無意中看到一首詩,它像縫衣針一樣刺痛了我的心,詩中寫道:“前天,我放學(xué)回家,鍋里有一碗油鹽飯/昨天,我放學(xué)回家,鍋里沒有一碗油鹽飯/今天,我放學(xué)回家,炒了一碗油鹽飯,放在媽媽的墳前。”那一夜,任由淚水不斷滑落,我失眠了。
說到回鄉(xiāng),我最想看到的是老家屋瓦上的那一柱炊煙。看見了炊煙,就像看見母親。那裊裊升起的炊煙,證明母親在勞作。她能動,說明身體尚可。記得有一年臘月回鄉(xiāng),跟我一起回村的同伴四柱,遠(yuǎn)遠(yuǎn)地望了一眼他家的屋頂,就哭倒在地。我趕緊一把扶住他,感覺他的悲痛,好沉好沉。生命莫測,一個月前,他的母親猝不及防地離開了人世。眼望著他家的屋頂空蕩蕩的,我的心也跟著空了。
俗話說“母子連心”,我的心,母親最懂。每次回家,母親總會提前準(zhǔn)備,讓屋子顯得有生氣。村里人很樸素,雖然紛紛住上了樓房,但仍要另起一個土灶。灶里燃燒的,當(dāng)然是柴草。到了秋天,田埂、地壟、山坡、河灘,到處都是黃蘆苦竹、白茅香艾。母親很勤勞,用鐮刀收割后一捆捆背回家,日子一長,柴草堆得像小山似的。
黃蘆苦竹、白茅香艾,本身就有一股清香,在灶里燃燒后,香氣愈發(fā)濃烈,從煙囪里升起,氤氳在空氣中,沁人心脾。這香氣將故鄉(xiāng)方圓十里的往事濃縮,令人憶起兒時,憶起流沙河的詩:“想起田間一堆堆的草垛,想起媽媽喚我們回去加衣裳,想起歲月偷偷流去的許多許多……”
多少的流年迢迢,多少的依依難舍,多少的愁腸百結(jié),多少的魂?duì)繅衾@,都化作老家屋頂上空的一柱炊煙……
柴草干,炊煙直。秋天的柴草雖然很干燥,但母親仍要曬上幾遍,讓它們多吸收幾層陽光、多凝結(jié)幾絲芳香。燃柴燒灶時,火苗藍(lán)藍(lán)的,火色紅紅的,心里暖暖的。當(dāng)半透明的柴煙從煙囪里鉆出,裊裊升起在屋頂,宛如一條薄薄的紗巾,撫慰人心。
每一次,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炊煙,我總會佇望良久。望著望著,一股溫情在心底最柔軟的角落流淌,勾起許多往事如潮水般涌來,時間似乎在那一刻停止了,直到感覺臉上像是有蟲子在爬,一摸,才知道自己落淚了。原來,平時積攢的淚水,此刻找到了出口,變得像開閘的水流似的。不過,此刻的我感覺是那么幸福,連回家的步履也分外輕松。
年關(guān)將至,再過一段時日,我將像候鳥一樣飛回故鄉(xiāng)。忐忑又激動的我,將在最美麗的黃昏時分回家,在純凈的橘色霞光中,一步一步朝那一柱炊煙走去,每一步叩響大地的跫音,都在喊一個大寫的名字: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