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時間所饋贈的教誨和語言 ——讀阿拉提·阿斯木長篇小說《他人的篝火》
來源:文藝報 | 畢 亮  2021年01月08日09:54

《他人的篝火》(刊發(fā)于《民族文學(xué)》2020年第7期)是維吾爾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的又一部長篇小說新作,也是他繼《時間悄悄的嘴臉》《時間的孩子們》《時間的玫瑰》等長篇小說之后的又一本“時間之書”。這本新著雖未冠以“時間”的書名,書中卻無處不在談?wù)摃r間,時間的隱秘和光明,時間的魔力,讓人悟到“藍(lán)天的燦爛”和“歲月的褶皺”。

在《他人的篝火》中,故事的發(fā)生地還是在阿拉提熟悉的北疆伊犁和南疆和田。這是阿拉提的兩個故鄉(xiāng),也是他許多小說的根脈所在,是他不枯竭的寫作資源和精神資源。他小說中的“肝臟朋友”“血脈朋友”多生活在這里,這里的風(fēng)土人情滋養(yǎng)下的樂天知命、能言善辯、幽默風(fēng)趣的人們,“肚子里面有糊糊”,更重要的是,這里有“時間留下的玫瑰”。在小說中,阿拉提還借助南疆人之口來形容伊犁人的“特講究”:到奶茶館喝一碗奶茶,都要細(xì)摸那碗肚子、碗口,有針眼那么大的豁子,都不干。生活在這地方的人們,他們身上發(fā)生的故事很精彩。在這地方生活著,許多維吾爾族人終其一生都有自己的外號,形成了獨特的“外號文化”。在現(xiàn)實中,在小說中,有些人一生有不同的外號,這和他們的人生遭遇、性格變化關(guān)聯(lián)著。如果不懂這些,讀者對這部小說的理解,就很難達到自如。

現(xiàn)實生活在不斷發(fā)展,小說中的人物也在“與時俱進”,支付方式的變化,所喝的酒的名字變化等等,都是時間留下的痕跡。和以前一樣,時間“沒有虧待我們,母親在時間的懷抱里養(yǎng)育我們,故鄉(xiāng)在時間的搖籃里恩賜我們的生活”,“時間的甘甜,沒有盡頭”。

小說里眾多人物的智慧,也都是時間的產(chǎn)物。比如,精通維吾爾語的姜國榮,與兩個翻譯家之間的對話,妙語連珠,智慧之光閃爍。從這三個人和他們的朋友圈,讓我們看到了維吾爾族人的性格特質(zhì)和為人處事的智慧。

在小說中,阿拉提·阿斯木還寫到了一些玉石商人,這也是他所熟悉的領(lǐng)域,在此前的作品中時有寫到。這些玉石商人,是作為一種襯托、一種背景存在著,他們的原始積累充滿了偽善和狡詐。他們聯(lián)通著小說的其他人物,并通過這些人物的行為舉止,展現(xiàn)人性的善與惡、懺悔和救贖。

在這部小說中,阿拉提·阿斯木在語言使用上顯得更加嫻熟。在漢語和母語的雙重思維下,平常的字詞語言,被阿拉提·阿斯木“玩”出了花樣,“玩”出了自己的特色,具有極強的辨識度。阿拉提·阿斯木的語言,是他在大量閱讀的基礎(chǔ)上積累起來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古代漢文典籍對阿拉提·阿斯木的滋養(yǎng),在此書中有著明顯的體現(xiàn)。阿拉提·阿斯木總是能夠活學(xué)活用,信手拈來,恰到好處。這在其他少數(shù)民族雙語作家中并不多見。

阿拉提·阿斯木是一個有著濃烈地域色彩的小說家。他得益于民族和地域文化的滋養(yǎng),得益于新疆這片土地的豐富饋贈。他對詞語的把握,除了受到兩種語言思維的影響外,更多來自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小說雖是虛構(gòu)的藝術(shù),卻也離不開作家對生活的觀察、研究。阿拉提·阿斯木的觀察和研究,除了表現(xiàn)在思想和故事中,更表現(xiàn)在語言上。他的語言,屬于他自己的獨創(chuàng),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

阿拉提·阿斯木曾在一篇文章中寫到,“新疆的路你們走不完,看見有樹的地方,停下來,甜瓜就馕,向路說聲謝謝,再往前走。”這就是生活和時間給予他的教誨,他都反哺在小說中。他以小說的語言重新繪制生活的地圖,憑借語言,我們行走在他虛構(gòu)的廣闊世界中。小說中的長句子、長段落,大段大段人物的自我傾訴,雖是“長篇大論”,卻能讓人饒有趣味地讀下去。作者借助小說人物之口說:“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是語言文字?!?/p>

小說中的翻譯家以《翻譯家眼中的小說家和翻譯家》為題講課時,大談了一通他的小說觀和翻譯觀,即“語言是基礎(chǔ),而且是永遠(yuǎn)的基礎(chǔ)”。而且認(rèn)為,要寫小說,就要找到與這個人物相對應(yīng)的詞語。這簡直就是沈從文的“貼著人物寫”的另一種表述。

因為是一本以文學(xué)翻譯家為主人公的長篇小說,談?wù)摲g成了大家見面、喝酒時繞不過去的話題。在阿拉提·阿斯木和他小說中的人物看來,翻譯是一種神秘的職業(yè)。通過翻譯,可以結(jié)交精神朋友,而翻譯的世界,是溫暖心靈的世界。最終,翻譯是時間的驕傲。

在小說中,阿拉提·阿斯木多次借人物之口來論述他對翻譯的認(rèn)識和理解。比如,比較《靜靜的頓河》不同版本的譯法,甚至直接討論翻譯理論。此外,還談到了王蒙、鐵凝、莫言、遲子建等作家作品的維吾爾文翻譯,以及這些作品對新疆作家的影響。

阿拉提·阿斯木深刻意識到,小說是語言的藝術(shù),也是關(guān)于生命的學(xué)問。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他對“時間”的敘述上。“懺悔”是《他人的篝火》中的一個關(guān)鍵詞,“懺悔是自己出冷汗”“懺悔是最大的學(xué)費”“懺悔是自己打針”……三個主要人物的懺悔自不必說,“我”的父親、玉石商人老姜晚年的贖罪行為和懺悔之言,也都很有人生哲理?!叭俗詈筮€是要回到有草有水的田園里去的?!睍r間給人的教誨,要用時間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