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炒米糖開水與糖瓜兒
來源:今晚報 | 劉心武  2021年02月05日07:40

我的童年是在重慶南岸度過的,2019年冬,我曾去探訪童年的居所,雖然重慶整體變化巨大,但我家曾居住過的南岸獅子山上的海獅路,可能是等待整體改造的原因,一時還大體保持著古舊的面貌,有些破敗的空屋,被攀緣植物覆蓋,看上去倒也別有情致。我找到可能是七十年前居所的位置,童年往事,涌上心頭。

1950年初,我家在重慶度過最后一個春節(jié)。海獅路是山上小路,鮮有小販游走,所以那時候我很難吃到貨郎叫賣的零食。但是那一年的春節(jié),我家居所的籬墻外卻傳來“炒米糖開水”的吆喝聲,我聞聲沖出籬門,母親隨后,母親給我買了一碗,其實那食物成分真的很簡單,就是先抓一把炒米在碗里,再舀一小勺白糖,然后沖上滾開的白水,我也不用勺子,就捧著碗呼嚕呼嚕地享受,那真是終生難忘的春節(jié)美食。

重慶解放,我父親劉天演被吸收為接收重慶海關(guān)的小組成員,隨即宣布,北京成立新中國海關(guān)總署,他被任命為人民海關(guān)統(tǒng)計處副處長,這樣,我們?nèi)译S他上任,先乘輪船沿長江而下,過三峽,至武漢,再乘火車,到達北京,住進了錢糧胡同海關(guān)大院。我少年時代的春節(jié),就都是在那個地方度過的。記得那時候錢糧胡同西口外,總擺著一個賣零食的攤檔,母親給我的零花錢,大部分花在了那個地方,攤上的零食,記憶深刻的有:半空花生米、山楂卷、杏子脯、酸棗面、柿餅兒、棒棒糖、糖葫蘆、沒有糖紙的外表是珠光色的小人酥……但是頭次去問有沒有炒米糖開水,攤主竟聽不懂,解釋后,他笑了,拿出炒米球來說:“有這個,你拿回家沏開水吧。”我心里很失落。

但是那個攤檔,在春節(jié)期間,卻會增添若干我在重慶時沒有見識過的美味零食,其中最吸引眼球和味蕾的,是關(guān)東糖,也就是麥芽糖,麥芽糖會制作成各種形狀,條狀和圓柱狀最常見,最讓我動心的,則是糖瓜兒。春節(jié)期間那攤檔上的糖瓜兒,會擺成高高低低兩邊延伸,有的白花花,有的黃燦燦,小的糖瓜兒,只有杏子、蒜頭那么大,然后有茶盅大的、橙子大的以及跟甜瓜一般大的,甚至有一個大得跟南瓜一般的,擺在最高處,好像直到元宵節(jié)后才消失,大人告訴我,估計并沒有賣出,而是最后化為糖稀了。糖稀,就是融成濃漿狀的麥芽糖,盛在一個大陶缽里,上面蓋著一塊玻璃板,攤主準(zhǔn)備了許多截成二寸長的秫秸稈,賣得最便宜,只需給攤主100元(相當(dāng)于幣值更改后的一分錢),他就會把玻璃板推開些,用那秫秸稈,在陶缽的糖稀里轉(zhuǎn)動一圈,取出來,秫秸稈上就形成一個糖球。哎,那些年春節(jié)期間,我和胡同里的孩子們,幾乎天天要去那攤檔,用100元小紙鈔換一球糖稀,接到手,迫不及待地就用舌尖去舔,天下美味,這個第一!

糖稀解饞,卻并不能滿足節(jié)期的歡樂欲望,于是就無限向往糖瓜兒,糖瓜兒的價格高,就需要家長出面了。記得到北京的第二個春節(jié),母親不但給我買了一個甜瓜般大的糖瓜兒,還給我買了一個鯉魚提燈,我就在大院里,左手提著燭光閃亮的鯉魚燈,右手握著大糖瓜兒,得意洋洋地巡游,惹來若干同齡人羨慕的眼光。

按舊時風(fēng)俗,麥芽糖最適宜在臘月二十三那天食用,那一天家家要祭灶,送灶王爺上天述職,希望灶王爺“上天言好事”,要他言好事,求求他不就行了唄,古人真狡黠,干脆替他吃麥芽糖,把他的牙齒口舌粘住,這樣他就不會把家里的糗事壞事跟玉皇大帝匯報了,其實,好事善事也就都無法上達了。母親把這個風(fēng)俗來由講給我聽,說完忍不住笑,我是新時代兒童,當(dāng)然不信什么灶王爺,那糖瓜兒,臘月二十三也沒舍得吃,直到除夕那天,才在午餐后享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