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引進版圖畫書如何差異化定位?
來源: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12288;| 邱天  2021年03月01日09:09
關鍵詞:圖畫書 科普 出版

緣分是很奇妙的。比如“我想要”天氣科普圖畫書系列的兩位作者,一位出生在西班牙,一位出生在哥倫比亞,她們相隔千里,卻同樣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同樣熱愛生活,同樣輾轉各地,最后,她們在阿姆斯特丹相遇,共同創(chuàng)作了這套圖畫書。

該系列是一套非典型圖畫書,它以天氣為主題,故事內容則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小男孩在房間里的自娛自樂。這個名叫盧卡斯的男孩,先后把云朵、太陽和月亮邀請到家里來做客,玩起了和“天氣”有關的游戲:他把云朵涂成灰色,房間里就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房間就變成了海洋;男孩在海洋里劃著船,逃避鯊魚的追趕;他把太陽邀請到房間里,房間就變成了沙灘;太陽越來越熱,沙灘變成了沙漠……這套書一共三本,作者把和氣象有關的介紹藏在童話般天真幽默的故事里,故事與故事首尾相扣——每個故事的結尾都暗示了下一個故事的展開,這是一個很妙的點。在相遇之初,我們被這套書的推廣人,菲利普先生的娓娓道來所打動,為這巧妙設計所驚嘆,因此我們決定要把它介紹給中國的孩子。

拿到樣書時,我有點迷惑——這迷惑倒是和圖書的品質無關——這套書的畫風溫暖又天真,但即便在近十年,年輕父母普遍接受圖畫書概念的大環(huán)境下,人們對圖畫書審美的既有印象是細膩、雅致,或者是色彩鮮艷、藝術性濃烈。這套小書的畫風與這些審美特點通通無關,它就是任性、溫柔地畫了一個小男孩,和唯美、個性、細膩都挨不著邊。與其他圖畫書比較,它的畫面并不算特別突出,再加上沒有任何獎項傍身,按照中國爸爸媽媽的消費習慣,一個“小宅男”異想天開無厘頭的故事,幾乎很難引起消費沖動,再加上畫面灰蒙蒙的,原版封面甚至有點木訥——一個圓頭圓腦的小男孩,挨著一張床,唯一的區(qū)別是上面是云朵、太陽還是月亮。雖然故事內容很有趣,但這遠遠不夠。

在反復閱讀了故事內容后,我認為這套書的畫面特點不強,在各種濃墨重彩的圖畫書中很容易被埋沒。因此,我決定不強調圖畫書的概念,而是通過“天氣”的主題把這套書定位為“充滿趣味的想象力科普”童書,有趣、想象力和科普知識,三個特點同時出現,這套書的定位就立體并豐富了許多。

在這個基礎上,我決定棄用原版封面,選擇更符合國內消費特點的設計。這個過程比我想象中要繁瑣得多,因為原作者非常不理解。她認為,這三本書的封面是成系列的——通過相似的小床、男孩以及變化的“客人”暗示了三本書的聯系,形成統(tǒng)一。但是,在我看來,原來的封面有幾個問題:顏色太過暗淡,這并不符合我國幼兒的閱讀特點;相似度高,顯得單本的主題不夠突出;最后由于定位的變化,我需要突出科普的主題。在經過反復的解釋與妥協后,新封面誕生:首先保留了三本封面小床的設計,讓套書的形式更統(tǒng)一;其次,《我想要一朵云》和《我想要太陽》的封面選擇了色彩更明快鮮艷、也更具有季節(jié)代表性的畫面,這兩本書的外觀立刻就變得活潑起來,給人的印象也更加強烈;《我想要月亮》的封面則更換成宇航員的畫面,這樣在套書呈列時,放在最前面的《我想要月亮》封面更能呼應“科普圖畫書”的主題。

當然,一套書定位的轉變,僅僅依靠改變封面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其他工作來擴充書的附加值。由于在策劃之初,我就決定為這套圖畫書加入音頻,并獲得了版權方的免費授權。事實上,如果照原文的劇情做成有聲書,需要另外支付版權費用。不過,我想做的并不是圖畫書的有聲版,而是增加圖畫書內容的知識含量。

3~6歲的孩子總是有無數個奇奇怪怪的為什么來對應他們旺盛的求知欲,每天都能見到的太陽、月亮、云朵,常常成為這種好奇心的對象:為什么太陽會落下去,為什么太陽會變成紅色,為什么云朵會變成黑色,為什么月亮會掛在天上……因此,可以聯系劇情,把這些“為什么”融入到書里去,既可以滿足孩子的求知欲,也能解放家長。

于是,我首先整理了3個故事的線索,在情節(jié)中找到孩子們可能會提問的知識點,列舉了大約20個小問題,然后請來天文系的老師,請他在這些問題中挑選一部分進行解答。大學老師的解答總是比較深奧,專業(yè)術語過多,需要進行二次加工,把專業(yè)用語改成孩子們能聽懂的詞語,不然所謂的科普就會成為“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了。另外,在我社融合部門同事的幫助下,請專業(yè)工作室朗讀知識點,將錄音生成二維碼補充在相關頁面上。在每本書的封底,把書的知識點做成合集,加深讀者對“邊讀書邊提問 掃描二維碼就能學知識”的印象,進一步強化了這套書的科普屬性。

就這樣,我把一套原本以想象力故事為特點的圖畫書進行差異化定位,以“充滿趣味的想象力科普圖畫書”強調“科普”屬性的同時,突顯圖書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迎合中國父母的消費特點,豐富了圖書的內涵,使它成為一套個性獨特的低幼科普圖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