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徐錦庚:既幫農民“富口袋” 也幫農民“富腦袋”
來源:文藝報 | 徐錦庚  2021年03月12日07:53

我在山東工作將近13年,是山東改革發(fā)展的見證者。近幾年,山東緊盯“黃河灘”、聚焦“沂蒙山”、鎖定“老病殘”,持續(xù)發(fā)力精準扶貧,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也涌現出一批脫貧攻堅典型。

2019年下半年,我受中國作協(xié)委派,利用節(jié)假日,在濟南市三澗溪村調研半個多月,創(chuàng)作了長篇報告文學《澗溪春曉》,先在《人民文學》雜志首發(fā),后在《人民日報》整版刊發(fā),最后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去年底,這部作品入選中宣部“優(yōu)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在15部作品中位居第三。

通過解剖三澗溪這只“麻雀”,我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面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感受深刻。

同其他脫貧村不同,三澗溪曾經“闊”過。改革開放初期,老鐵匠馬世昆組建鋼鐵冷斷加工隊,1979年為村集體創(chuàng)收18萬元,1987年前后每年創(chuàng)收120萬元,年交稅25萬元。村集體有多家企業(yè),還建有幼兒園,村民生活富裕,是遠近聞名的富村。

然而,到上世紀90年代,馬世昆受人排擠,氣出腦溢血,郁郁而終。從此,三澗溪人心渙散,換村支書像走馬燈,6年換了6任,最短的僅干了7天,村集體欠債80萬元,重新墜回窮村,成了爛攤子。

2004年,鄉(xiāng)村女教師高淑貞臨危受命,回到婆家村,擔任村支書。自此,不斷著手強班子、治村容,勇?lián)?、敢亮劍,勵精圖治,奮發(fā)有為,敏銳地把握機遇,順勢而為圖發(fā)展。在她的帶領下,三澗溪村逐漸走出泥淖,再次脫貧致富,村集體凈資產上億元,人均收入2.8萬元,躋身全國先進行列。

三澗溪貧富交替,有規(guī)律可循:過去貧窮,是因普遍貧困、苦無出路;后來脫貧,依靠苦干苦熬、勤勞致富;此后返貧,在于人心渙散、勾心斗角;再后來致富,受益于國家扶持,加上有一個好領頭雁。

可見,三澗溪的脫貧攻堅,有其鮮明特點:既由“窮”到“富”,更由“亂”到“治”。所以,在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時,我圍繞8個字著墨:成風化人,由亂到治。

過去,人們?yōu)樯嫳疾〞r,“饑寒起盜心”,文明素養(yǎng)容易被忽略。進入后脫貧時代,農民的思想觀念仍在緩慢轉型中,“身子已住樓房,腦袋還在平房”,有的安貧樂道、不思進取,有的得過且過、渾渾噩噩,有的鋪張浪費、薄養(yǎng)厚葬,有的迷信封建、求神拜佛。在經濟利益驅使下,有的唯利是圖、趨利忘義,只想索取、不想奉獻,只想享受權利、不愿承擔義務。有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集體意識淡薄,對公共事務漠不關心。有的急功近利、目光短視,養(yǎng)殖者濫用激素和抗生素,工業(yè)品摻進食品;種植者過量使用化肥農藥,嚴重污染作物和環(huán)境。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脫貧攻堅全面勝利、進入小康社會后,如何提升農民文明素養(yǎng)、提高鄉(xiāng)村治理水平,是新時代農村面臨的緊迫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蔽覀兗纫獛娃r民“富口袋”,也要幫農民“富腦袋”。要以自治增活力,共治共享建家園;以法治強保障,定分止爭促和諧;以德治揚正氣,春風化雨淳民風。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