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王璐琪:十四歲的美在于精神獨立
來源:文藝報 | 李利芳  2021年05月12日08:37

通常來說,作者在寫給兒童的文學作品中對“年齡”與“時間”的意識都很自覺,主要是因為“兒童”始終是一個發(fā)展著的概念,兒童的生命形態(tài)一直處于變化中。因此,寫給某一年齡或某一年齡段的兒童文學其實都要落實一個基本價值功能,那就是作者需要寫清楚、寫透徹兒童所屬年齡的生命特征?;蛘哒f,兒童文學作家的使命就是發(fā)現(xiàn)兒童生命,并用文學呈現(xiàn)其獨有的精神風氣,以引領社會對兒童的科學認知與人文關懷。面向青少年的寫作之所以相對有難度,就是因為在整個18歲以下的童年期內,青少年的社會關系及其要處理的問題復雜多樣,他們與成人的“對撞感”最強,相處最不和諧,是常常令成年人感到不可理喻的特殊群體?;诖耸聦崳覀內绾慰创嗌倌晡膶W的價值使命呢?王璐琪的新作《十四歲很美》以對一個特殊題材的關切直指其要義。

這是一部在選題上具有挑戰(zhàn)性的作品,關注的是女孩被性侵的苦難經(jīng)歷。兒童文學題材禁區(qū)的突破是兒童文學觀念進步最明顯的一個標志,“性侵”屬于敏感題材領域,近些年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開始面對與深入這一領域。在更廣闊的現(xiàn)實視域內面向與反映更真實的生活,解決青少年成長中遇到的更多的實際難題,這是青少年文學與幼年、童年文學區(qū)別度最大的地方。那么,作家們在青少年文學的寫作中,需要把握的核心價值命題是什么呢?

借用歌德“美就是自然的隱秘法則的顯現(xiàn)”的思想,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兒童文學的美就是兒童生命的隱秘法則的顯現(xiàn)。對于未成年人保護中如性侵、暴力、校園霸凌等各種社會問題,青少年文學都需要去揭開其被遮蔽的狀態(tài),需要去映現(xiàn)問題癥結所在,以引起社會重視與解決。從文學的深層審美機制來看,作家尤其需要實現(xiàn)的則是由外而內的進入,需要去探知兒童內部精神世界,需要揭示出非常態(tài)境遇下兒童生命的隱秘法則,需要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討論受傷兒童的精神出路與主體性建構問題,這些均是王璐琪處理這類題材的自覺思考。

《十四歲很美》以花季少女姜佳第一人稱的敘述口吻講述她自己的故事,語言冷靜節(jié)制,干凈利落、極富邏輯性的言辭背后隱匿著一個傷痕累累的靈魂。講述的“力度”與講述者身心的“孱弱”形成巨大反差,由此話語表達突出少女的意志力。王璐琪將“敘述”的權利完全交給了女孩本人。作者與敘述者是“平視”或“對視”的關系,她們彼此了解對方。沒有誰比姜佳本人更熟悉她自己,她冷靜的敘述姿態(tài)中嵌入的是對成人世界的嘲諷與蔑視,她看取世界的視角是“俯視”的。

青少年是在多變的社會實踐中獲得自我穩(wěn)定的身份建構的。這個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正向與反向的力量同時存在,甚至曾經(jīng)令人敬畏的成人世界居然可以如此不忍目睹。姜佳出事后,母親的狂躁與執(zhí)拗的懲罰心理、父親的怯懦逃避、班主任為了個人利益提出的過分要求等等,都將這個女孩推至二次傷害的深淵。姜佳開始服用治療抑郁的藥物,但生病的姜佳依然內心清醒地堅持著她高貴的自我,她最討厭別人憐憫的眼光。心理醫(yī)生莊羽之所以能讓她接受,是因為他平等地對待她。榮老師之所以能走近她,是因為榮老師曾經(jīng)和她一樣。作者對姜佳內心的剖視,讓我們看清青少年人格的本質。他們是一群急欲脫離童年期,自認為自己已足夠強大成熟的“未成年人”。他們叛逆、反抗的力量常常令成人憤怒,但我們必須對青春期重新做出理性的價值判斷,因為姜佳的表現(xiàn)引人深省。

姜佳在審判的法庭上說了實話,她沒有以惡抗惡,壞人的壞不是她行壞的理由,哪怕阻力重重,最終她仍然選擇聽從自己的內心。姜佳在“一個人的戰(zhàn)斗”中行路有多難?盡管她幸運地遇到了幫助她的人,但是戰(zhàn)勝惡魔的終極力量來自于她的善,來自于她倔強不屈的靈魂,來自于她從沒放棄過的獨立思考與行動。姜佳的故事可以為年輕讀者提供一種世界觀,精神獨立的權力就握在自己手中,無論我們的遭遇與經(jīng)歷如何不堪重負,都不能放棄正義、美善等人類基本的價值追求。姜佳的故事也為成人社會提供了對待青少年的一種方法論,每一個兒童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生命力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誰也沒有權利代替,甚至踐踏他們的生命尊嚴。兒童的成長離不開成人社會的教育幫扶,但這個過程只是平等地去喚醒,只是愛的呵護與精神的支持。除此之外,成長是屬于兒童自己的。

青春期所以特別就是因為它是兒童自我觀念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的時期。14歲是這一變化發(fā)生的一個關鍵年齡,王璐琪以特殊題材的處理呼應了這一敏感點?!妒臍q很美》既關注到“性侵”這一重要題材,更在一般意義上透視兒童隱秘的生命法則,彰顯他們獨立自由的精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