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日記中的朱自清:謙謙君子卑自以牧
來源:中華讀書報 | 馬慶洲  2021年06月04日07:28
關(guān)鍵詞:朱自清

原標題:謙謙君子卑自以牧——日記中所見朱自清先生的自省精神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以來最為知名的學人之一,其《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一直是中小學語文課本的保留篇目,影響了無數(shù)的青少年;他任教于清華大學達23年之久,擔任過中文系主任、圖書館館長等職,為老清華的發(fā)展作出過重要貢獻。在同時代人眼中,朱自清先生有“最完整的人格”(李廣田:《最完整的人格》,見郭良夫編:《完美的人格——朱自清的治學和為人》,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以下簡稱《完美的人格》),在現(xiàn)代中國作家中間,“是少有的君子人”(柳無忌:《與朱自清同寓倫敦》,《柳無忌散文選——古稀話舊》,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4年)。

近年來,我不時翻閱《朱自清日記》,發(fā)現(xiàn)其中的反省之辭所在多有,他幾乎無時不在剖析自己的言行。古之所謂“日三省吾身”,大概也不過如此。掩卷冥思,我深深地感到,在朱先生人格涵養(yǎng)的過程中,秉性、家庭及教育等因素外,這種持之以恒的自省精神,無疑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內(nèi)生動力。此一內(nèi)力,使其不斷自我砥礪,人格日臻完美。

朱先生的日記原本是不準備發(fā)表的,“正因為不準備發(fā)表,也就更直率地記錄了他對許多人和事的看法,和更多地記錄了他內(nèi)心真實的感情活動,還記載了一些純屬個人的生活瑣事”(朱喬森《編后記》,《朱自清全集》卷9,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頁569。以下所引日記內(nèi)容,均據(jù)此版本,只標卷數(shù)和頁碼)。也正是因為這是毫無修飾的自我寫真,我們才得以由此見其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到一個立體的、豐滿的、活生生的朱自清。這與我們從朱先生那些優(yōu)美的散文名篇中所感知到的作者形象是相一致的,這是一位性情溫潤、感情豐富而細膩的至善君子。

朱先生的及門弟子王瑤說:“這些關(guān)于他全生命活動中最豐富的三分之一多的真實記錄……朱先生紀錄的原意只是供一己的備忘和反省?!保ㄍ醅帲骸赌钪熳郧逑壬と沼洭嵤啊?,見《完美的人格》,頁38)讀朱先生的日記,的確能強烈地感受到他的這種自省精神。朱先生的反省是一以貫之的,貫穿了他生命的全過程;朱先生的反省也是全面的,事無巨細,小到一句話、一個舉動,大到教學、科研上的問題,但凡有一點自己感覺到不完滿,他都會記上一筆。這個記錄的過程,無疑也是一個反思的過程。

朱先生的日記,早期保留下來的只有1924年7月28日至11月30日的,其時,他任教于寧波浙江省立四中及溫州白馬湖春暉中學。朱先生生于1898年,這一年他不過27歲(按季鎮(zhèn)淮《朱自清先生年譜》算法,以虛齡計),但日記中已不乏自省之詞。1924年8月16日,“向愚公(當指馬公愚)借六元,愧甚!”(9月4日還,日記有記載);9月3日,“晤榮軒,知陳君已于昨天結(jié)婚,禮不能送了。此又因循之過,戒之!”(卷9,頁13)。9月8日,因發(fā)熱終日不退,“向曾君借被”(卷9,頁15),9月21日,“曾博孚來索被,甚令我慚愧,晚間特往道歉。據(jù)云,前數(shù)日因無被受涼,我心更不安”(卷9,頁22)。一般說來,二十幾歲正是血氣方剛、少有顧忌的年齡,能時作反思者并不多見。而朱自清卻能做到這點,足見從年輕時起,他就具備這種習慣和品行。

1925年,清華學校加辦大學部,成立國文系,俞平伯先生推薦朱自清為該校教授。8月,朱先生到清華,這是其一生服務(wù)清華的開始。1930年,朱先生代理中國文學系主任;1932年7月底歐游回國,9月就任系主任。朱先生的日記,自1924年12月至1931年8月21日闕如,1931年8月22日以后直至1948年8月2日(即去世前10天),則較為完整,缺失不多。這一時期,朱先生已是遠近蜚聲的作家、教授,但無論是在國內(nèi)還是游歷國外,無論是居家之時還是顛沛之中,其自省沒有被時空阻斷過。

作為大學教員,第一要務(wù)當然是教好書、做好研究。朱先生對教學、對學術(shù)始終抱有敬畏之心,如履薄冰,慎重對待。他常常會因講課等方面的不完滿而自責,1933年6月12日,“下午考蕭滌非,余問漢武立樂府事,為所駁,甚慚,蕭得超等”(卷9,頁233);9月23日,“上國文,講錯一句,慚愧之至!慚愧之至!”(卷9,頁250)1937年12月2日,“與學生交談中用詞不慎”(卷9,頁499)。1944年9月22日,“去燕大講課,未經(jīng)很好準備?!饰艺J為,這次講課是失敗的”(卷10,頁312)。1945年7月12日,“上午到燕京大學講新詩課,表慢一小時,頗窘。又聲音過低,講課很不成功”(卷10,頁356)。

朱先生對待教學的這種嚴肅態(tài)度,甚至導致心理緊張,成為“驚夢”。1932年,朱先生正游學歐洲,1月11日他寫道:“夢見我因研究精神不夠而被解聘。這是我第二次夢見這種事了?!保ň?,頁101)1936年1月19日,朱先生又一次記錄云:“昨夜得夢,大學內(nèi)起騷動。我們躲進一座如大鐘寺的寺廟。在廁所偶一露面,即為沖入的學生們發(fā)現(xiàn)。他們縛住我的手,譴責我從不讀書,并且研究毫無系統(tǒng)。我承認這兩點并愿一旦獲釋即提出辭職?!保ň?,頁408)朱先生以五十歲的生命,留下了多達數(shù)百萬字的文字,其勤可知。然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從朱先生日記所記這些夢中,我們?nèi)阅荏w會到他的自警自勵。1933年1月27日,“今日西洋留學生插足較少者,大約只有中國文學一科,我輩當知努力”(卷9,頁189);3月6日,“晚竹謂予近太懶,為之惕然”(卷9,頁203)。1945年3月9日,“一事須注意,即余須多讀有用之書,不可隨手拈來即讀”(卷10,頁337)?!熬幼允?,身無愆病”(《禮記·中庸》鄭注),朱先生以行動實踐了這句話的精神。

朱先生夫人陳竹隱說:“佩玄是個感情內(nèi)向的人,平日話不多,但內(nèi)心是很熱的。”(《追憶朱自清》,《文化史料》第3輯,文史資料出版社,1982年)李廣田亦云:“他對于任何人都毫無虛偽,他也不對任何人在表面上表示熱情,然而他是充滿了熱情的,他的熱情就包含在他的溫厚和謙恭里面?!保ā蹲钔暾娜烁瘛?,《完美的人格》,頁151)朱先生這種“內(nèi)熱”和溫恭,使得他律己極嚴,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在待人接物方面,無論是對同事、朋友,還是對素不相識的底層百姓,朱先生都十分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惟恐失當。1933年1月5日,“午浦公(指浦江清)餞唐心一,余在座,頗有失態(tài)處”(卷9,頁184)。1933年3月27日,“晚赴梅先生(指梅貽琦)宴……余殊為失態(tài)”(卷9,頁209)。1934年1月31日,“此次紹虞(指郭紹虞)行,余竟未餞行,亦未送禮,甚慚也”(卷9,頁278)。1936年5月30日,“三時進城,到前門兌換黃金,未成,甚惱火。這事由我任性的態(tài)度引起。近來我經(jīng)常任性。態(tài)度不好,結(jié)果自然辦不成事,亟應(yīng)慎之”(卷9,頁417-418)。1938年11月11日,“對人力車夫發(fā)怒,甚不好”(卷9,頁554)。1943年11月17日,“下午,……駿齋(指許維遹)來訪,告以江清(指浦江清)說了些聞家的唐突話,他認為無甚要緊。我在馮家茶會上批評了一多的文章,頗后悔,今后宜克制”(卷10,頁268-269)。1944年3月3日,朱先生記錄:梅貽琦校長“走訪了每一個人,可惜岱孫(指陳岱孫)與繼侗(指李繼侗)看電影回來時,他剛走不久。繼侗對電影中的米爾弗夫人贊美不止,使我很反感,因為我很羨慕他們有此享受。我感到最近自己的心胸較狹窄,應(yīng)該頭腦開闊些。”(卷10,頁282)“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雍也》),“移時而不變”,佩玄先生庶幾乎!

朱先生在《論誠意》一文中說:“人與人人與事之間各有分標,言行最難得恰如其分?!藶樽约夯钪矠閯e人活著。在不傷害自己身分的條件下顧全別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誠懇,有誠意?!保ā吨熳郧迦肪?,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2版,頁406-408)得體的言行,是一個人修養(yǎng)之外在體現(xiàn),其養(yǎng)成非一日之功,朱先生1933年10月19日在日記中亦曾感嘆:“稻公(指錢稻孫)亦謂余昨晚發(fā)言有怨氣,又謂芝生(指馮友蘭)于此等處說話最相宜,甚矣涵養(yǎng)之難也!”(卷9,頁257)朱先生夕惕若厲,無一日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以便做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人,大概也是有鑒于此吧。

朱先生是一個樂于奉獻之人,不愿索取,不求回報,對有求于人或來自別人的惠施,他總是心存不安。1924年7月30日,“午后向張益三借五元,甚忸怩!”(卷9,頁3)。1944年11月17日,“喬治來訪,暢談至晚餐時,偕訪一多。囊中所剩無幾,邀其晚餐,顯非明智之舉。去一小餐館,進饞餐時頗慮飯資,食畢喬治付了半數(shù),使我頗感慚愧”(卷10,頁320)。在一個簡易的餐館吃頓飯,想來花費不大,但竟能讓一個堂堂的大學教授顧慮再三,這也能見抗戰(zhàn)時期生活的窘困。

朱先生身材本就瘦小,加之生逢離亂,半生漂泊不定,難得休養(yǎng)調(diào)理,長期遭受胃病的困擾。尤其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三四年里,身體更是虛弱。1944年之后,日記中多次記錄“稱重”,基本都在40公斤左右,重的時候到過44.5公斤。同時,日記中也有很多“胃不適”“胃病發(fā)作”“嘔吐”“疲倦”“倦極”之類的記錄。這種不良的身體狀況,不免影響到他的心情。1946年5月25日,朱先生寫道:“上午室內(nèi)有人吵架,心緒不佳。近來因犯胃病,常易發(fā)怒,往往對與他人之接觸感到不快。”(卷10,頁347)即便如此,朱先生對自己的省察也從未間斷過,直至生命的終點。

1945年1月28日,朱先生說“我對工作似乏熱情,須振奮”(卷10,頁330);5月10日,“日常工作,效率不高。已三天未動筆寫作,有些自己原諒自己,尤其今日”(卷10,頁345)。1946年1月9日,“昨夜失眠。表壞了。晨甫著衣,兩學生上樓探視,詢余是否得病,時已日上三竿,方知表誤,且誤考試。只得告以實情,并接受學生建議,考試延期至星期五上午九至十一時,為此甚內(nèi)疚”(卷10,頁385);2月15日,“參加王瑤口試。對自己不了解情況甚煩惱。知識不扎實,年齡大,致使記憶力衰退,雖讀書,但記不住要點,實在可悲”(卷10,頁391)。1946年3月3日,他甚至說道:“我自我剖析,深感應(yīng)對自己進行一場革命,以丟掉自私與懦弱?!保ň?0,頁394)1947年11月26日,有位寧太太來找朱夫人,朱先生當時正在看報,“對她太冷淡”,而當朱先生面“她倆興致勃勃,大談物價飛漲,使我看不進報紙,惱怒之馀,我故意怠慢客人。妻去書房取香皂,我繼續(xù)看報,不同客人談話”。這是朱先生日記中難得的一段具體描述自己如何“無禮”的場景,但接下來,朱先生馬上自責說:“待客不好,咎實在我。不過我未對妻說,因為她不知道?!保ň?0,頁481)這是一段令人莞爾的記載,但也能讓人感受到朱先生那種“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的君子之風。

朱先生家累一直很沉重,前后兩房妻室,共有八個兒女,此外還要贍養(yǎng)老人,在清華時工資的一半都要寄到揚州老家,日子過得很是緊張。1932年8月,陳竹隱與朱自清在上海結(jié)婚,當時她只有二十八歲,卻一下成了五個孩子的繼母,如何經(jīng)營好這個大家庭,對他們二人來說,確實有不小的挑戰(zhàn)。在日常生活中,朱先生也難免會與夫人有沖突,但他每每會主動退讓,并在日記中自我檢討。1933年7月15日,“晚赴平伯(指俞平伯)餞江清宴,木木不能作多語,歸后忽怒,與竹小沖突,咎實在予”,但三天后的18日“今日與竹暢談,甚慰”(卷9,頁238)。1946年10月19日,陳竹隱與兩個孩子遭歹徒搶劫,受到驚嚇,“我看他們相當激動,未好言安慰,反而對她大聲訴說很反感。我之過也”(卷10,頁428)。1946年10月27日,“與竹口角”(卷10,頁429);11月28日,“與竹口角,須小心從事,保持家庭和睦就得容忍”(卷10,頁433);12月10日,“學會了忍耐并克制自己,不去批評竹的意見和牢騷”(卷10,頁434)。有一段時間,陳竹隱女士“一直抱怨,說她不喜歡北平,她非常想念成都和該處友人。她對這里一切都看不慣,女仆、雜貨鋪、小學,等等。真不知該怎樣安慰她才好,但我強烈反對她的這種鄉(xiāng)土觀念。不過,我不能同她爭論,只是盡力克制并暗地同情她”(卷10,頁436)。1946年底,清華剛從昆明復員回北平,重新收拾家園,安頓生活,頭緒多而雜亂,朱先生與夫人的一些沖突,也不過是為一些瑣碎之事,但朱先生并不諉過于人,而是從自身找原因,盡量化解矛盾,維護了良好的夫妻關(guān)系。

夫妻之間最容易發(fā)生沖突的地方,莫過于孩子的教育。在這一點上,朱先生夫婦找到了一個可行的辦法,陳竹隱回憶說:“事先佩玄便與我商量好,對孩子的教育要雙方取齊,就是有不同的看法也不要當著孩子說,要事后再商量。這一條約束使我們避免了一些矛盾,并使家庭一直很和睦?!保愔耠[《追憶朱自清》)“孩子們好學上進,使朱自清夫婦感到無比欣慰。書聲朗朗,笑語盈盈,北院9號充溢著安謐和睦的氣氛?!保愋⑷骸吨熳郧鍌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1年,頁178)朱先生和陳夫人最終經(jīng)受住了生活的各種考驗,把家庭經(jīng)營得溫馨和睦,子女也都成長為有用之材。如果用古人“修齊治平”的標準來衡量的話,在“齊家”一端,朱先生無疑也是合格的。

朱先生敢于自省,勇于解剖自己,不僅僅是寫在日記里,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他的這種精神也時時有所體現(xiàn)。吳組緗在《佩弦先生》一文中說:“他所講的,若發(fā)現(xiàn)錯誤,下次上班必嚴重地提出更正,說:‘對不起,請原諒我?!埬銈兎龉P記本改一改。’但往往他所要更正的,我們并未記下來,因為在我們看來,那實在不關(guān)重要。”(《完美的人格》,頁144)在西南聯(lián)大時,清華在昆明東北郊龍泉鎮(zhèn)司家營成立文科研究所,朱自清、聞一多、浦江清等先生都在此做研究工作。時為研究生兼半時助教的季鎮(zhèn)淮,也常在此讀書,他回憶說:“在這里,我看見朱先生的日常生活,既勤于研讀寫作,又講究生活細節(jié)的嚴整和規(guī)律,處處表現(xiàn)行動措施有條理,任何小事都不隨便,每樣用具都有一定安排,整齊不亂?!保ā痘貞浿炫逍郧逑壬?,《完美的人格》,頁62)

“朱自清始終是嚴肅的正視人生,嚴格剖析自己的。而剖析是為了探索……”(《朱自清傳》,頁152)朱自清先生去世后,他的摯友葉圣陶先生撰文紀念,其中說道:“‘思不出其位’,一點一滴地做去,直到他倒下,從這里看見個完美的人格?!保ā吨炫逍壬?,郭良夫《序》引,《完美的人格》,頁18)沒錯的,“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周易·謙·象傳》),完美的人格,正是一點一滴做去,日就月將,從而至于光明的。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團體,如果沒有一種自我反省的精神,沒有敢于自我剖析的勇氣,驕傲自滿,故步自封,很難想象,其進步會從何而來。

朱自清先生享壽僅五十一歲,去世也已有七十余年了,“一個死不得的人”(聞家駟語)過早地走了。然而,他“不負所學”(鄭振鐸語),用“完美的人格”和不朽的文字,將自己的背影長長地留在了20世紀中國的舞臺上,也永遠地寫在了清華園的荷塘邊。但愿朱自清先生的這種自省精神,能成為一面鏡子,給后來者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