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創(chuàng)作談 | 生命的滄海桑田 ——《木又寸》的三次“變身”
來源:中國藝術報 | 馮俐  2021年06月10日08:17

《木又寸》 馮俐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2021年3月出版

2013年,我參加單位組織的健步走,地點就在我家樓下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說是“我家樓下”,其實我只偶爾會在周末回來,平常為了方便上班和孩子上學,多住在孩子學校附近的小屋。即使回來,也很少有空走進自家后院一樣近的“奧森公園”。生活節(jié)奏總像是曾經(jīng)的中國高鐵:不斷提速,快得看不清窗外風景。

2000年我付購房訂金的時候,“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所有地還是一片村落。到了2008奧運會,那一片土地從村落,變成荒地、工地、苗圃、土丘……最終變成了國家森林公園——有連綿起伏的小山、成片的湖泊濕地,春天漫坡蒲公英、夏天滿眼水芙蓉、秋天連天蘆葦菖蒲、冬天無邊茂郁樹影……一年四季美不勝收。

很多次站在陽臺上,目睹那片土地如電影疊化鏡頭一樣變化著:湖和山平地出現(xiàn)、伸展,小樹苗發(fā)芽、長大、移動,各種大樹從天而降、天南海北地匯成“森林”……我曾一次次地感嘆:“滄海桑田”就這么眼看著發(fā)生了,完成了。

很快,我就從“健步走”的隊伍中掉隊了。鳥語花香的清靜中,無數(shù)不同形狀的樹葉在微風中擺動著,聽著自己的腳步聲,我突然想到十多年前還住在這里的村民……不知道他們離開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之后,日子會過成什么樣?看到漫山遍野的樹木,不知道它們都是從哪里來的?離了故土的它們快樂嗎?又想到很多年前讀過一篇短文,題目叫《樹要有腿也會跑》,講的是人類生活對樹木造成的痛苦影響。也許,比起那些被遺留在鋼筋水泥柏油馬路之間的樹,比起那些原地被煙熏火烤刷鍋水澆的樹,比起那些被砍伐拆解變成了木材的樹……這些被移栽到公園里的樹應該算是幸運的吧?還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說,隨著近百年的現(xiàn)代化進程,人類對自然的改變(包括消耗和損害)超過之前人類發(fā)展百萬年的總和?,F(xiàn)代化進程,的確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同時,也改變了地球上的一切,就連最該一成不變的樹都不得不接受身不由己的驛動命運,進入未卜、未知的生命歷程。如同我們每一個人……

突然之間,每一棵樹都開始向我“訴說”……

當我走出公園大門,一個劇本幾乎完全在我的腦海里成形,連題目都是自己浮現(xiàn)出來的:木又寸——似“樹”非“樹”,全憑人來決定。劇本的樣式是“獨角戲”,主角是一棵閱歷了人間滄桑、經(jīng)歷了悲歡離合的銀杏……回來后我飛快地把想法寫在幾十張小卡片上,然后用了一個月的深夜,完成了這部似乎更適合以文學的形式閱讀的“劇本”。

總算寫完劇本可以周末帶女兒出門,女兒在街頭問我:“媽媽你前幾天在寫什么?”我說我剛剛寫完了一棵樹的故事。她希望我給她講,我則拿出手機遞給九歲的她讓她自己看。于是,在王府井北口教堂前的石階上,小姑娘一口氣看完了一萬字,一邊把手機還我,一邊淚光盈盈地說:“很感人”。

次年一月,我調(diào)入中國兒藝工作,年底,第二年的生產(chǎn)任務缺一部小劇場作品。以我與女兒相處的經(jīng)驗和與劇院年輕同行們的多次深入探討,都讓我感覺到這個有些“沉重”和“憂傷”的戲,或許正適合開始“拒絕幼稚”、像這棵銀杏樹一樣天真無辜、渴望被了解理解、對世界充滿信任和困惑、容易受傷卻不會訴說、常常陷于無助無奈的小觀眾們。于是我抹掉了署名,把它拿給了劇院青年導演、讀碩士時曾專題研究過獨角戲的毛爾南。兩天后毛爾南激動不已地跑來對我說:這劇本太動人了!我想試著排演它。于是,我又啟動了劇院的劇本審讀程序:匿去作者名字,由劇院十多位創(chuàng)作人員和院外近十位專家審讀。雖然個別人擔心這個故事對孩子來說有些沉重,但所有人都認為:這個劇本非常獨特。直到劇院決定上馬這個劇本,在填報給部里的生產(chǎn)計劃表格時,我才不得不告訴導演和當時的院長:這個戲的作者叫馮俐。因為那個表格需要填寫作者的真實姓名。

排演用的劇本做了一點刪減,唯一重要的變化是導演建議的:把樹哥哥和樹妹妹的角色做了個對調(diào),導演說一個女性主角對孩子更有親和力。樹妹妹為主角令同樣的故事具備了更加純凈的童真氣質(zhì)。導演和演員的二度創(chuàng)作令所有人充滿驚喜,他們幾乎沒有改變臺詞,卻將一個敘述體的“成人童話”生動地搬演成老少皆宜的“兒童劇”。

也是從這部戲開始,中國兒藝對劇目開始進行“年齡分級”——此劇建議五歲以上兒童觀看。但在劇場里,包括三四歲孩子在內(nèi)的小觀眾可以始終專注、動心,他們了解了一棵樹的生命感受并感同身受、充滿感情地奮力回應著小銀杏樹的追問;陪孩子看戲的家長們則自動收起了手機,透過這棵銀杏樹,他們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找回了一些珍貴的記憶,一路淚光閃閃感慨萬千……

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經(jīng)歷過身不由己的被動和無奈;都品嘗過有意無意的傷害;都懼怕過陌生和孤單;都忍受過卑微和弱?。欢伎释^被理解和被尊重;都體會過離別之痛和相思之苦;都感受過隨波逐流的黯然和重燃希望的狂喜……

2015年,這部戲入選《人民日報》年度推薦劇目,這也是兒童劇的第一次入選。2016年,在羅馬尼亞的東歐八國參加的戲劇節(jié)上,羅馬尼亞的小矮人劇團對前三分之一劇本作了劇本朗讀,與會同行被深深打動,他們沒有想到中國兒童戲劇的理念已經(jīng)具有了這樣的當代性和世界性。2019年,這部獨角戲參加了第十五屆布加勒斯特國際動畫戲劇節(jié),獲得“最佳當代戲劇劇本獎”,位列榜首。

天天出版社從2017年就動意以這個故事創(chuàng)作繪本。2019年我們簽署了出版“圖像小說”的協(xié)議。之后有數(shù)位畫家試畫,最終我們共同選擇了傅舫。傅舫的創(chuàng)作進行了一年,我還沒有見到這位年輕畫家,最早看到她的畫時,我覺得有味道,但想象不出來她不把樹進行擬人化處理,會如何完成整個故事。然而結果令人滿意,現(xiàn)在全書由外而內(nèi)的視覺表達與文字本身由內(nèi)而外的表現(xiàn)形成了互補,并通過視覺更多保留了冷峻的意蘊,這在少兒讀物中是稀有的。

真誠的生命體驗,一瞬間或許已是滄海桑田。它可以屬于一棵樹、也可以屬于大人和孩子……

圖像小說也被稱作“紙上戲劇”,這本《木又寸》保持了最初的全文。它可以屬于所有年齡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