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來見我》:詩我互見 情文相生
明湖讀書會于2018年4月23日成立,是一個在暨南大學(xué)中文系現(xiàn)當代專業(yè)老師指導(dǎo)下由愛好讀書寫作的學(xué)子組成的讀書會,成員含本科生、碩士、博士百余人,成員從2019年起曾參與《作品》雜志的“品藻”專欄及“明湖杯”大學(xué)生文學(xué)評論比賽。
申霞艷:我們這次同讀《詩來見我》,這是李修文繼《山河袈裟》《致江東父老》后的新作。尤其喜歡這個書名,自帶一種篤定和霸氣,與書齋寫作拱手相別。李修文寫小說、寫劇本,東奔西走、左沖右突,終在散文寫作上自成一體,成就一個經(jīng)生活不斷淬煉而日益更新的自我。那些窮困潦倒的小人物、一閃而過的風景、一念之間的因緣經(jīng)由他強勁的想象和氣勢滂沱的抒情、扼腕嘆息與綿綿不絕的思念交織成了一個獨異的敘述世界。
璀璨的佳句經(jīng)得住千年的誤讀,偉大的詩人都是不死的,蘇軾、白居易比隔壁鄰人更為親近,李白正是仙人的模樣,杜甫走在我們中間……民族的靈魂鐫刻在詩中,掩卷仍有余音。
劉志珍:《詩來見我》以奔忙于路上的“我”的人生遭際,抑或所見所聞,跨越時空的壁障,將古人與今人置于同一平面,經(jīng)由個體深切的生命體驗對古典詩詞進行現(xiàn)代性闡釋,進而展開對存在、自我乃至生命本身的哲思。憑借自身扎實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李修文在其中打破當代學(xué)科專業(yè)細化的塊壘,以自由靈活的散文筆法和講故事的小說敘事方式解說古典詩詞,可謂彌合古典文學(xué)與當代文學(xué)的專業(yè)溝壑,弱化詩歌、散文乃至小說之間“戒律森嚴”的文體邊界的一種努力與嘗試,也是對文學(xué)創(chuàng)作路徑的多元勘探。
其對古典詩詞的鉤沉不是凌空高蹈的學(xué)理認知,而是以知人論世的方式,祛除元稹、白居易、杜甫等人的詩學(xué)光環(huán),將其人生困厄與當代人的經(jīng)驗痛感相勾連,于倫常的人世浮沉之中體悟詩境意涵的真髓奧秘與生命質(zhì)地。循著詩人、敘述人的足跡,驛站、鸚鵡、冬雪、素秋以及紅槿花等各種名目的花草“皆著我之色彩”,渲染人們無地赴訴的思親之苦、追悔之恨、離別之殤、思鄉(xiāng)之切等千古賡續(xù)的愁緒,而其無所不在的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的豪邁氣概則尤為引人矚目。但全書貫穿始末的遠非海內(nèi)兄弟間的把酒言歡,更有伴隨生之維艱的無數(shù)死亡,使人頓生“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的凄惶之感。其間雖有迫于生計的無可奈何,卻并非囿于絕境的顧影自憐,抑或墜落塵世欲望的自甘沉淪,而有著直面泥濘與蒺藜的勇氣和膽識、對于理想的執(zhí)著與堅守、“他人即地獄”的思考和向死而生的信念。
姚鈺婷:《詩來見我》呈現(xiàn)李修文真摯的情感內(nèi)核以及遇見詩歌時強烈的生命沖動。當下生活細碎、復(fù)雜,似乎日漸與古典倫理分崩離析,在李修文這里,詩詞首先不是高深莫測的學(xué)問,而是真實的生命本身。他立足于當下,捕捉自身生命中與古詩詞不期而遇的時刻,用簡潔并略帶古意的文字向讀者呈現(xiàn)詩歌與生命肌理相融合的感觸。詩歌在這里猶如某種“天啟”式的存在,于恰當?shù)臅r刻出現(xiàn),令人豁然開朗。那些給人慰藉的詩,不一定是公認的名篇,有時只是短詩小令。它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貼近日常生活。李修文對古詩詞的體悟是具體的、生活化的,他在文中列舉自己遇見的鮮活個體、生活事件,帶著讀者了解古詩詞的背景與韻味,最后又回到當下。古與今,在時間維度上也許相差千年,但在李修文的文字中,古人的遭遇與今人有異曲同工之意。例如,朋友老周在妻子逝世后徹夜失眠,心疼她辛苦一世,未能享福,這一場景與唐代詩人元稹所言的“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如出一轍。當古詩與當下相遇,面對“影響的焦慮”,李修文的《詩來見我》可謂進行了一次古今融合的美妙嘗試。
陳杏彤:詩之于“我”是鏡子,在荒涼的驛站以貶謫之詩來反求諸己;詩之于“我”是鞭子,在進退為難的沈園門口以追悔之詩來清點遺憾;詩之于“我”是武器,在祁連山下以李白之詩來回擊不依不饒的律師電話。
李修文在散文集《山河袈裟》中找到了“人民”這一寫作生長點,《詩來見我》的電修工小林、泥瓦工馬三斤、種菜的大老張、開超市的老周等人,都是中國大地上的普通人,背著艱難命途、走著惡岐之路,偶爾需要詩來寬慰。與我們相見的不止有詩,還有詩人:杜甫在盛唐末世的兵災(zāi)離亂中一路走來,路旁皆是野狗、斷壁、白骨;韋應(yīng)物難逃風塵的掩埋,再在風塵中自我解救。詩人將自我的遭遇、情感、血淚封存在詩句里,再傳誦至后來者;后來者重復(fù)著相似的際遇,再在遠赴而來的詩中獲取安慰。于是,詩便活了,詩魂便在各個生命間停留。
李修文講求“命”,過命、奔命、托命、搏命、絕命、認命、命里八字等字眼穿插文中,其中有對命的無奈,也有對命的抗爭?!对妬硪娢摇返闹鹘遣⒎恰霸姟倍恰拔摇焙汀拔业拿保隽宋易⒘?jīng)或六經(jīng)注我之關(guān)系,生命不受注腳所規(guī)訓(xùn)。這也是??滤v的“自我呵護”,用讀詩來安定顛簸的生命孤舟。
周曉坤:在其早期短篇小說中,李修文對古代歷史與文學(xué)進行了戲仿式的解構(gòu),比如《心都碎了》對《詩經(jīng)》的引用和對《木蘭辭》的逐句歪解,將古典資源與現(xiàn)代小說技巧融為一體。長篇小說《滴淚痣》中出現(xiàn)的《長恨歌》與《滿江紅》詞牌,則以古典愛情為對照,抒寫超越性的生死之戀?;貧w后作者有散文集《山河袈裟》與《致江東父老》,在顛沛生活的記錄中,已不乏很多詩的元素。直到《詩來見我》,詩歌與人生干脆就來到了舞臺中心。在這個過程中,作者不斷貼近現(xiàn)實,給古詩詞、古典戲劇找到了扎實的土壤,對其的借鑒也從古典主題、情致化用的形式層面抵達到了一個新的精神高度。
千千萬萬的詩句中,李修文關(guān)于“佳句”的標準是什么?可歸為兩點:一是詩句情境與當代人情感的連貫性、同一性;二是詩句的真摯、詩人人品與文品的可信程度。例如,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雖是名詩,但因宋之問人品可疑,故作者認為不佳,反而對非常淺白的《題驛壁》抱有好感,因為它就像家人給每一位遠行之人的囑托。共鳴與真摯,這兩者或許相輔相成,共同抵達詩意的永恒,救人于風塵之中。作為中國式崇高與美的篤信者,李修文將這份澹泊蘊藉卻暗含力量的美帶給了我們。
譚 莉:情文并至是《詩來見我》的一大特點,看似各自獨立的章節(jié)背后都以強烈的主體情緒串聯(lián)。李修文呈現(xiàn)給讀者的可謂是一部“情書”,用至情糅合古典詩詞來敘寫人生的種種情感:或是與小林、馬三斤等人的友情,與千年前元稹、白居易之間以詩相互唱和的友誼遙相呼應(yīng);或是身處異地的羈旅之情,除夕在外過年的經(jīng)歷,使其和眾多尋覓且渴望歸鄉(xiāng)的詩人如朱厚熜、文天祥等一樣飽嘗相思之苦;或是深陷生死別離的悼亡之情,友人老周醒來遭遇妻子離世的打擊,潘岳、蘇軾等人的悼亡詩句也同樣詮釋著這最見人心的情感;或是勇于與命運周旋的奮起之情,正如白居易那句“任從人棄擲,自與我周旋”,人生在世不斷為所謂的“酒錢”奔波忙碌,歷經(jīng)挫折,如果不反抗就找不到生活的生趣與生機。他始終赤誠而坦蕩,其情也始終內(nèi)蘊著力量,直抵人內(nèi)心最柔軟的角落。
李修文以詩意之文筆,將其命運遭際娓娓道來,其間穿插著古詩詞的寬慰,仿佛今日他所遭遇的一切都有相應(yīng)的古詩詞來替他發(fā)聲、表述那些言不由衷之語,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也在于此。詩來見我,也會來見每位相信且熱愛詩的人,并為他們的人生旅途源源不斷地注入前行的動力。
趙 婷:“詩來見我”,這個書名暗含李修文對詩詞的態(tài)度。我去讀詩,是理趣;詩來見我,是情趣。我們不再是游離于詩歌之外的他者,而化身為詩中的主人公,親歷詩中的喜怒哀樂。李修文的才氣不僅體現(xiàn)在將古詩詞信手拈來的嫻熟,也不限于寫下渾然天成的美句,更是這種讓詩歌活起來的能力。這種自我的客體化與詩歌的主體化是李修文對于傳承傳統(tǒng)文化新的探索。古典詩詞不是寫在書本上的知識,也不是作家表達自我感情的工具,而是可以與李修文相互發(fā)現(xiàn)、相互對話、相互共情的主體。通過作家與詩歌的主客體的顛倒,傳承下來的不僅是文化的“形”,還有傳統(tǒng)文化的“神”,這不失為古典文學(xué)進入當代文學(xué)、傳統(tǒng)文化融入現(xiàn)代生活的新方式。
李修文用中國民間百姓能夠欣賞的江湖俠氣來充實自己的創(chuàng)作,這種俠氣中和了凄美婉轉(zhuǎn)的文學(xué)性內(nèi)涵,流露出仗義豪放的江湖氣魄。寫作的江湖氣質(zhì)使作家化身為民間流蕩者,以平視的目光注視寫作對象,以兄弟相稱,一起痛飲劣質(zhì)的酒水,哀嘆悲慘的人生,結(jié)下過命的情感。才氣與俠氣,詩與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并融于文學(xué)。
(本文發(fā)于中國作家網(wǎng)與《文藝報》合辦“文學(xué)觀瀾”???021年7月16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