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民族文學》漢文版2021年第7期|艾貝?!岷下焊哂谏氖姑ü?jié)選)
來源:《民族文學》漢文版2021年第7期 | 艾貝?!岷下?#12288; 2021年07月26日08:00

“護邊守邊比生命更重要”,是我在烏恰縣吉根鄉(xiāng)采訪布茹瑪汗·毛勒朵大媽期間,從她口中不止一次聽到的一句發(fā)自肺腑的話語。在布大媽時至5月依舊生著火爐的溫馨的家里,在紅色榮譽室給我們講述的過程中,在空氣稀薄的冬古拉瑪雪山峽谷,在她78歲高齡之際,依舊不忘在沿途石壁上刻下“中國”二字的時候,“護邊守邊比生命更重要”這句話情不自禁地從老人嘴里說出來,自然、親切、樸實、真誠,令人欽敬和無限感慨。

一個大山里無名草一樣普普通通的牧羊女,1961年19歲開始護邊守邊,1966年3月被烏恰縣吉根鄉(xiāng)選為首批義務護邊員,直至現(xiàn)在仍然要隔三岔五習慣性地踏上邊防線,走一走,看一看。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三年五載,說一說就過去了,扛一扛就堅持下來了。整整50多年如一日,風里來雨里去,爬雪山、蹚激流、攀陡坡、越溝坎,哪兒摔倒哪兒爬起來,腳磨破了,杵一根木棍一瘸一拐繼續(xù)向前走。披星戴月平常事、風餐露宿不退縮,而且高海拔山區(qū),天氣反復無常,說變就變,剛剛還是晴空萬里,陡然間風云突變,說刮風就刮風,說下雨就下雨,說下雪就下雪,說下冰雹就下冰雹,一點都不遮遮掩掩,說來就來,猝不及防。尤其是這冬谷拉瑪?shù)谋?,我可是親身領教過了,小的如麥粒,大的像指甲蓋,噼里啪啦、劈頭蓋臉,打到汽車引擎蓋子上,爆米花一樣彈起來,打到人的臉上,蜜蜂蜇了般生疼。環(huán)境惡劣,道路艱險,高山深谷,荒無人煙,盡管常常與孤寂和枯燥為伴,卻時時以樂觀的心態(tài)、堅韌不拔的毅力,就這樣義無反顧、矢志不渝,從滿頭青絲、笑靨如花的妙齡靚女,一直走到飽經(jīng)滄桑、兒孫滿堂的這把年紀。布茹瑪汗·毛勒朵,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柯爾克孜族大媽,最終以她大山一樣的高貴品德,胡楊一樣的堅韌意志,草原一樣的博大胸襟,譜寫了一首光輝的美麗詩篇,奏響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大愛樂章。也正是因為她懷有一顆熱愛祖國的拳拳之心、感恩黨和國家的深情厚誼,而且自始至終把護邊守邊視作至高無上、義不容辭的一種神圣職責,甚至上升到“寧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守護好邊防線安寧”這樣的最高境界,因而才有了50多年如一日的堅守和奉獻。對祖國的赤膽忠心,一筆一劃永久鐫刻在了她所到之處的數(shù)以萬計的“中國石”上,成了冬古拉瑪邊防線上一道獨有的特殊標記和風景線,時刻彰顯著祖國的主權和尊嚴。她視邊防戰(zhàn)士如親人,傾其所有,讓他們感受一種回到家的溫馨感覺,同吃同住同守邊防線,成了名副其實的“兵媽媽”。多少年來邊防戰(zhàn)士換了一茬又一茬,然而布茹瑪汗·毛勒朵大媽的身份卻從未改變,無微不至地關懷和呵護著那些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年輕邊防戰(zhàn)士,把他們請到自己的家,端上一碗奶茶、遞上一塊馕,衣服破了,找出針線來縫補,如果哪位戰(zhàn)士意外受了傷,及時噓寒問暖,想盡一切辦法來救治。遇上逢年過節(jié),老人還舉家去往邊防連進行慰問和參加聯(lián)誼活動,軍民一家人的親密無間,在遙遠的吉根鄉(xiāng)傳為佳話。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就以吉根鄉(xiāng)為例,下轄薩孜村、哈拉鐵列克村、撒哈拉村和斯木哈納村4個行政村,共有104公里邊境線,18個對外山口和一個河口。邊境線點多面廣,地形復雜,且大都屬于高海拔地區(qū),山高坡陡,山口地區(qū)常年冰雪覆蓋、高寒缺氧,除去邊防連戰(zhàn)士常年固守邊境線之外,還配置了大量的牧民護邊員,與邊防戰(zhàn)士共同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鋼鐵長城。正是這種水乳交融、情同手足的關系,確保了祖國邊防線的永久安寧。而布茹瑪汗大媽則是眾多護邊員之中的一個杰出代表,以平均每天20公里的崎嶇山路來計算,50余載艱辛護邊守邊,15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漫長歲月,布茹瑪汗大媽的守邊里程至少也有80000公里,相當于環(huán)繞地球走了兩圈的距離。只有把對祖國的滿腔熱愛和無限忠誠,融入血液,滲入骨髓,讓守護邊防永固不變的堅定信念,像參天大樹一樣在自己的心中牢牢扎下根的人,才會有如此震撼人心的輝煌經(jīng)歷,而這個人就是布茹瑪汗·毛勒朵,也就是被人們親切稱作“布大媽”的這位柯爾克孜族慈祥老人。

真正聽說布茹瑪汗·毛勒朵這個名字,還是通過一些報紙新聞、電視鏡頭和互聯(lián)網(wǎng),從而得知在烏恰縣吉根鄉(xiāng)有一個牧民女護邊員,長年累月、風雨無阻奔走在險象環(huán)生的邊防線,用最平凡的人生,創(chuàng)造出了最不平凡的英雄事跡。一時間打內心對布大媽產(chǎn)生由衷的敬意,進而發(fā)展到開始刻意關注布大媽的動態(tài),包括她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子女狀況、所獲榮譽、社會影響和受眾評價等,都在我的收集范圍之內,追本溯源,就是想進一步深入了解,憑借什么樣的強大支撐力,讓一個普通柯爾克孜族牧民的后人,完成了如此波瀾壯闊的非凡壯舉。

我就發(fā)現(xiàn),越是抽絲剝繭,由具體到深入,就越是感到布大媽身上處處都是感人至深的閃光點,像一面旗幟在引領著我們,如一盞燈塔在感召著我們,似春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一個斷斷續(xù)續(xù)只上過一年學的牧民,文化底子淺薄如貧瘠的沙土地,不會夸夸其談,更沒有豪言壯語,卻比許許多多當下自詡為才子和學者的人思想境界高、為人處世好、社會貢獻大,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啃拍钪?、憑毅力堅守、用責任擔當、讓精神傳承。一句話,心中永遠裝著祖國,終生感戴黨的恩情。以“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大無畏精神,堅守邊防線永不言退,一馬當先砥礪前行,獻了青春再獻子孫,讓手中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傳下去,一切為了祖國的安寧、家園的祥和、人民的幸福,即使哪一天犧牲在邊防線,也無怨無悔、在所不惜。

最讓我激動萬分的是2019年9月29日這一天。北京,人民大會堂,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高榮譽勛章頒授典禮,通過中央電視臺向全世界進行現(xiàn)場直播。42位為新中國建設和發(fā)展作出卓越貢獻的突出代表和國際友人,分別獲得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其中就有“人民楷?!睒s譽稱號獲得者布茹瑪汗·毛勒朵。當播音主持用洪亮有力的聲音播報“布茹瑪汗·毛勒朵,人民楷模,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邊防線上,50多年如一日衛(wèi)國護邊,帶動鄉(xiāng)親巡邊守邊,為國防事業(yè)作出重大貢獻”的授獎詞之后,和所有國家最高榮譽獲得者一樣,布茹瑪汗·毛勒朵大媽,懷著從未有過的激動心情,在孫女瑪依然木比的攙扶下,手拄一副拐杖,面帶幸福的笑容走上頒獎臺。停頓片刻,再轉身將拐杖交給孫女,而后眼含著幸福的淚花,沉穩(wěn)有力地一步一步走近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鞠躬、握手、微笑,無比榮耀和幸福地接受習總書記頒授勛章,并一起合影留念。這是多么激動人心和期盼已久的時刻啊,又是多么讓人永生難忘!不要說我一直盯著電視機喜不自禁,熱淚漣漣,無法言表此時此刻的喜悅之情,遠隔千山萬水的吉根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烏恰縣的兄弟姐妹,乃至克州大地干部群眾、天山南北各族兒女,也一定和我一樣,被這千載難逢的歷史性場面所鼓舞,所震撼。這種榮譽至高無上,尊貴無比,不但是對布大媽矢志不渝守邊防,傾其一生愛祖國的最高褒獎,也是對我們的一種莫大激勵和鞭策。也就在這個時候,布茹瑪汗大媽的形象完全如一座高大的山峰,就這樣在我的心中矗立起來,而且期望有朝一日能有幸見上大媽一面,一睹其風采,哪怕是說上幾句話,合上一張影,也算滿足了一個崇拜者的一個美好心愿。

想不到時隔不久,這種機緣就向我招手了,而且是以一個采訪者的身份,受命遠赴克州烏恰縣吉根鄉(xiāng)薩孜村,專程對布茹瑪汗大媽進行深入采訪。接到這個任務,我自然喜出望外,開始馬不停蹄做相應準備,并認認真真擬寫了35條采訪提綱。心想著此次機會難得,卻又責任重大,不能辜負組織的重托、讀者的期望,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難,高質量完成采訪任務,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于是接到采訪任務不幾日我便動身前往,先是在阿圖什和烏恰縣做短暫逗留和接洽,繼而和隨行的克州作協(xié)秘書長吐爾地、烏恰縣文聯(lián)主席艾爾肯驅車直奔吉根。

烏恰縣距離阿圖什100多公里,吉根鄉(xiāng)距離烏恰縣又是近100公里。沿途隔著車窗望遠處,一座座皚皚的雪山映入眼簾,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有點晃眼。而順著道路兩邊再看,重巒疊嶂,延綿不斷,山體的顏色隨著車輛的行進不斷發(fā)生著變化,灰白、褐黃、紅紫、藍綠,色彩紛呈,變幻莫測。但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山體植被稀少,看上去光禿荒蕪。而且山體不斷呈現(xiàn)著千奇百怪的造型,如刀削斧砍,巧奪天工,給人以奇妙的聯(lián)想。一個溝谷連著一個溝谷,有沙石灘,荒戈壁,也有一片一片綠色濕地,點綴著游動的牛和羊。河水順著山腳蜿蜒流淌,一棵棵樹木仿佛撐起一把一把綠傘。路上最吸引人的還是那些整齊劃一、集中連片的富民安居房,紅頂黃墻,分外醒目,成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吉根鄉(xiāng)號稱“西陲第一鄉(xiāng)”,是中國迎來日出最晚和送走日落也最晚的地方。是西極,是邊陲,遠離大都市,地處偏遠一隅,群山環(huán)繞,形成一個個小盆地,看似閉塞,實則超乎我的想象。一是路修得好,通往各個居民點,甚至各家各戶。二是集鎮(zhèn)房屋煥然一新,有超市,有飯館,有理發(fā)店,還有一個小夜市。三是無論鄉(xiāng)政府還是村委會,辦公室、會議室、活動室一應俱全,而且干部年輕化,辦公配電腦,需要什么材料,立馬就能打印出來。四是足不出戶,了解天下事。電視、手機已經(jīng)很普及,尤其手機幾近人手一部,而入戶微信wifi連接和刷朋友圈,也不再是什么新鮮事。五是交通工具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出行從靠兩條腿,到騎著毛驢,再到換上馬匹,進而屁股下面壓著摩托,時至今日門前擺的都是私家車。六是最關鍵的因素,是人們的收入普遍大幅度提高了。按照吉根鄉(xiāng)領導的說法,鄉(xiāng)干部一個月工資卡里打一次錢,而牧民一個月則是好幾次。譬如護邊員,一線2600元,二線2000元,如果夫妻同為護邊員,或者一家有兩人以上從事護邊工作,一年下來收入就很可觀。此外還有草場補助、退耕還林補助、邊民補貼等,而這些都在這個被我稱之為“山區(qū)里的山區(qū)”的遙遠之地,變成了活生生的現(xiàn)實,實屬不易,也非常難得。然而當我那天晚飯后出門散步,偶然看到吉根鄉(xiāng)集鎮(zhèn)馬路邊,一棟房屋墻上書寫著“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紅色大幅標語后,一切便都迎刃而解。一如布茹瑪汗·毛勒朵大媽,通過50多年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努力奮斗,最終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yè),榮膺2019年我國“人民楷模”和“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可謂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來到吉根鄉(xiāng)的當天下午,我就急不可耐地去了布茹瑪汗大媽家。一進院門,老人家就拄著拐杖迎上前來,我們互致問候,簡單交流幾句,就跟隨她進了家門。5月的天氣,家里依舊生著火爐,外面有點冷,屋里卻是暖洋洋的。老人微笑著,一再堅持讓我們上炕,炕上鋪著紅毯子,毯子上又讓她的孫女給我們鋪了厚軟的褥子。我們盤腿坐在花色褥子上,喝著奶茶,就著酥油,嚼著包爾薩克(油炸果),一邊和布大媽嘮著家常,一邊打量著墻上那幅彩色圖片。圖片尺寸大,占了半壁墻面,色彩艷,以紅和黃為主色調,看上去非常喜慶。這就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頒授國家榮譽勛章時,布大媽和習近平主席的合影留念。圖片上的布大媽幸福地微笑著,眼下坐在家里的她,依然沉浸在當時那種甜美的回憶中,臉上洋溢著喜悅的表情。老人手指著圖片,興高采烈地與我們一起分享著當時那種刻骨銘心的,也是一生當中最難忘的光輝經(jīng)歷。一時間再一次深深地感染了我和在座的每一個人,與布大媽一樣,心中掀起一陣陣感情的波浪,久久難以平復。

實際上這個時候布大媽的腿腳已經(jīng)很不方便。由于50余年永不停歇地跋山涉水、攀坡登崖、過梁越巒,日復一日來回奔波在邊防線,磨破了不計其數(shù)的鞋襪不說,布大媽的兩條腿也落下了嚴重的痼疾,開始行走不便,更不能長時間保持站立。而且就在去北京領獎之前,她的雙腿做了半月板摘除手術。后來陪奶奶一同前往的小孫女瑪依然木比,在微信中這樣告訴我說:“當時工作人員了解到奶奶腿腳不便的情況,于是建議她坐著輪椅去領獎。但是奶奶卻硬是要堅持自己走著上去領獎。奶奶說‘去見習近平主席,這是我盼望已久的人生最大愿望,不能坐著輪椅去,一定要親自走著去!’最后只能尊重奶奶的意愿,由我攙扶著奶奶一步一步走上頒獎臺,激動而幸福地接受習主席的頒獎。”后來瑪依然木比還在微信中對我講,通過這次陪奶奶赴京領獎,讓她深深感受到了祖國的繁榮和強大,人民的和諧與富足,不但讓她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也讓她再一次從奶奶身上看到了一種高貴的品質,一種頑強的精神,一種堅定的信念。而最重要的是借奶奶的光,她也終于有機會見到了敬愛的習近平主席,這種千載難逢最美好的難忘經(jīng)歷,將會成為她人生當中最寶貴的巨大財富,伴隨和激勵著她發(fā)奮努力,不斷進取,以優(yōu)異成績回饋社會、報效祖國。也只有如此,才能不辜負奶奶一以貫之的諄諄教誨和殷切希望。

實際上布大媽還有一個大孫女叫薩麗肯比,就讀于北京林業(yè)大學,此時恰好就在布大媽家度假。出于好奇,我就問她奶奶為什么舍近求遠,讓妹妹陪奶奶去北京領獎,而不選擇她,是不是奶奶偏向妹妹,才把這個最寶貴的機會給了妹妹,她是否產(chǎn)生過埋怨,或者嫉妒妹妹。薩麗肯比有點靦腆,說話細聲細語,然而始終面帶微笑,最終卻給了我這樣的回答:奶奶的考慮是很周全的,因為我畢竟在北京上大學,和妹妹比算是見多識廣,看世界的機會總歸比妹妹多一些。而妹妹在南疆喀什就讀,沒出過遠門,更沒有見過大世面。再說了,我能考上大學已經(jīng)很不容易,把這樣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讓給妹妹,一定會對她的未來產(chǎn)生極大的鼓舞和激勵作用。我覺得奶奶的選擇是正確的,絕對不會埋怨奶奶,更不會嫉妒妹妹,這是我們家族莫大的榮耀,高興都還來不及呢。望著薩麗肯比笑瞇瞇、羞怯怯,但絲毫沒有錯怪奶奶的喜悅和幸福神態(tài),我為這個小小年紀的當代柯爾克孜族女大學生感到驕傲。因為在她的身上,我同樣看到了從布茹瑪汗大媽那里傳承下來的可貴品質,即寬廣的胸襟和與人為善的心態(tài)。言傳身教,上行下效,一滴雨露折射太陽的光輝,在布大媽的這個特殊家庭之中,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印證,護邊如此,為人處世如此,兒女子孫養(yǎng)成教育亦如此。

也就是在薩麗肯比這里,我了解到了她打小喜歡奶奶,像個跟屁蟲似的,從早到晚跟在奶奶身邊。而且盼望著邊防戰(zhàn)士來奶奶家做客,因為隨著邊防戰(zhàn)士的到來,她和妹妹就能吃上甜甜的罐頭和白砂糖了。到后來就是方便面,細細的、脆脆的,配上各種從未見過的調料,百吃不厭。而只要邊防戰(zhàn)士來住下,奶奶就會騰出氈房,有什么好吃的全部拿出來給戰(zhàn)士品嘗,就像一家人一樣,關系好得很。

正如以往在電視鏡頭中看到的那樣,布茹瑪汗大媽慈祥、善良、極具親和力。就像一位久違的親人,始終微笑著與你嘮家常、介紹情況,專心致志、不厭其煩,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然而畢竟是78歲高齡的老人了,而且最近又不慎摔傷了右手腕,我們有點于心不忍,采訪中一次次奉勸布大媽休息片刻,或者半躺著同我們說話??墒抢先瞬豢希恢本湍菢幼诳谎剡吷辖邮懿稍L,而我事先準備好的采訪提綱,也只能打亂順序,順著布大媽的思路一步一步往下走,然而不但沒有影響我的采訪進程,還讓我在老人“潤物細無聲”般的敘述之中,不斷發(fā)現(xiàn)一些鮮為人知的閃光點,收獲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第一手材料,可謂真正意義上的不虛此行。

這不,那一天老人說著說著突然停下來,從身上掏出一本小小的通訊錄,打開其中的一頁,隨后拿起她的“掌中寶”,一部微型手機,很快就撥通了一個電話。只聽布大媽只說了一聲“丫頭,你好嗎?”就隨手將手機遞到了我的手上。我再一聽,是一個女子在說話,聲音好像來自遙遠的地方。對方似乎和布大媽非常熟悉,人很熱情,也很關注布大媽手術后的情況,并告訴我說今年7月份還會來吉根鄉(xiāng)看望布大媽,臨了還一再讓我轉告布大媽,說布大媽的健康,就是我們的幸福。我一邊很是激動地給布大媽轉告著我們的通話內容,尤其是對方發(fā)自內心的“布大媽的健康,就是我們的幸?!边@句話,同樣也是所有關注布大媽的人們的由衷祝福。一邊又很是急切地想知道通話的這個人到底是誰,她和布大媽又有著怎樣的親密關系。

好奇心促使我接過布大媽手中的那本小小通訊錄,于是便看到了一個叫作劉哲昕的人名和一個手機號碼,而通信地址則是上海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很快我就和劉哲昕老師取得了聯(lián)系,并相互加了微信。原來接電話的那位女士是劉老師的愛人,而劉哲昕老師則是一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先后榮獲全國干部學院優(yōu)秀教師、“感動上?!?016年度人物、上海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稱號。劉老師通過微信告訴我,過去他一直帶領愛心團隊在南疆助學、送教、辦夜校,2016年夏天受邀赴克州為干部送教,期間特意去拜訪了布媽媽,并從此結下不解之緣。2017年第二次去見布媽媽的時候,媽媽就認他作干兒子,而且給他取名“巴哈提別克”,所以他很幸福。

也就是從2017年開始,劉哲昕老師為柯爾克孜族護邊員義務巡講,而且每次都把吉根鄉(xiāng)作為重點。特別讓劉老師激動和感懷的是,一次他在吉根鄉(xiāng)為護邊員巡講的時候,布大媽的小兒子阿曼圖爾突然站起來說:既然媽媽認你為兒子,我就要送你一匹馬,這樣就更像一家人,而且說到做到,果真就送了他一匹馬,一直寄養(yǎng)在布大媽家,讓他感動得不得了。隨后劉老師又發(fā)過來不少圖片,有夏天的,也有冬天的,有騎著馬的,也有戴著柯爾克孜族花氈帽的,看上去不像一個來自大都市的知名大教授,而更像一個和牧民打成一片的地地道道的吉根鄉(xiāng)人。

更為巧合的是,2019年十一國慶節(jié)期間,布茹瑪汗大媽和劉哲昕老師又在首都北京意外重逢了,用劉老師的話說,那又是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可不是嗎,有緣千里來相會,惺惺相惜兩代人啊。原來布大媽和劉老師同時受航天專家邀請,來到航天總裝車間參觀火箭,布大媽和劉老師就像一對母子,微笑著手拉著手,并排站在高高聳立的巨大的三枚銀白色火箭之前,是多么地榮耀和自豪啊。

“我和媽媽不是用語言在交流,而是一直用心在交流,她是我的精神母親,鼓勵著我克服一切困難,向前,向前,再向前。像媽媽一樣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業(yè),奮斗一生,無怨無悔?!眲⒗蠋煾锌f分地對我說。這一點我也感同身受,有些時候心與心的交流,更容易抵達人的靈魂深處,勝過語言而刻骨銘心。特別是精神層面的東西,甚至不用語言交流,卻會影響人的一生,古人所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難道不就是這樣一種心領神會的至高境界嗎?!

還有就是布大媽那副從不離手的紫紅色拐杖,手柄處像一截半彎的山羊角,光滑舒適,握著順手。手柄下方和觸地之上的方位,分別鑲有兩處金光閃閃的銅環(huán),看上去精致、耐用。我問布大媽,這就是當時隨她一起上過國家最高榮譽頒獎臺的那副拐杖嗎,布大媽回答,就是這副拐杖。我又問她這幅拐杖是誰贈送的,布大媽說是一個記者,看她腿腳不便,專程通過郵局不遠千里快遞給她的。我接過拐杖仔細一瞧,上面留有“人民日報社贈”的字樣,我就告訴布大媽,這副拐杖不是以記者個人的身份送給她的,而是以人民日報社的名義贈予她的,是一種關懷,更是一種敬仰,很有紀念意義,老人聽后有點驚訝,更感到激動和感慨,臉上的表情一時變得莊重起來。

布茹瑪汗大媽雖說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但依舊保持著旺盛的精力,思維敏捷,50多年過往事,如數(shù)家珍、娓娓道來,甚至很少喝一口水。我們過意不去,總是不間斷地中途停下來,勸老人休息休息、潤潤嗓子。布大媽卻總是微笑著習慣性說一聲“瑪庫勒、瑪庫勒”(好的、好的),然后端起茶碗象征性抿一口水,繼續(xù)興致勃勃往下講。講她從1961年19歲的年齡開始,如何光榮而又神圣地擔當起了護邊責任;講自己的父母如何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嚴肅叮嚀:“睜大眼睛看好了,守死了,這邊的人,還有牲畜,一個都不能越界到對面,那邊的也一樣,一個也不能放進來!”;講她如何從一個如花似玉的美少女,一直走到了白發(fā)蒼蒼的老太太;講她護邊守邊過程中一次又一次驚險的遭遇;講她和邊防連戰(zhàn)士之間親密無間的魚水情誼。然而我也發(fā)現(xiàn)豁達開朗、熱情健談、總是面帶微笑的布大媽,也有突然間哽咽和流淚,說著說著就說不下去的時候。尤其是當她談起自己父母的時候,父親毛勒朵早年的那些諄諄教誨,至今仍如刀刻般埋藏在心中,無法磨滅。

布大媽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次護邊途中趕上山洪暴發(fā),河水猛漲,直至天黑也無法回家,饑腸轆轆的布大媽只能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一處石壁下,躲避風寒。山高溝深、伸手不見五指,遠處嘩啦啦的洪流聲依舊在山谷回蕩,呼呼刮過來的山風,像鞭子一樣抽打著布大媽的身子,止不住打著哆嗦。陰森無助的夜晚,感覺非常漫長,布大媽合不上眼,睡不成覺,忍饑挨凍,折騰著身子。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更可怕的事情發(fā)生了,那就是一聲接著一聲熟悉而又恐懼的狼嚎,從前方傳來。穿透力很強的狼嚎,高分貝、帶尾音,聲嘶力竭、持續(xù)不斷,給寂寥空曠的山野,平添一種凄涼和恐怖的氣氛。孤立無助的布大媽,一開始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很快就反應過來了,的確是一只可怕的狼在不遠處吼叫,而且還有逐漸向她這個方向游動的跡象。于是布大媽本能地翻起了身子,背靠著石壁,驚慌中開始去想應對的辦法。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成群可以圍攻包括牛馬這樣的大牲畜,獨身也會一次咬死十幾只羊,情急之時還會襲擊人。此時的布大媽一個人,又是在漆黑的夜晚,她只能聽見狼嚎,而看不見狼的蹤影。相反,狼的夜視力極強,會將她看得一清二楚。赤手空拳對付一只狼,絕對是雞蛋碰石頭,即使手中有一根棍子,也不是狼的對手,更何況她又是一個單薄的女子,與狼相遇,后果不堪設想。這種時候只能智取,而智取的辦法,就是父親教給他的,那就是用火焰來嚇退狼。布大媽趕緊摸了摸身上,萬幸,火柴盒還在衣服口袋里。急忙拿出來再摸火柴棍,干干燥燥、一點就著,一顆驚懼懸著的心,多多少少放下來一點。這也是父親千叮嚀萬囑咐的一個防身術,火柴要隨身帶,寧肯雨雪淋濕衣身,也要想辦法讓火柴保持干燥,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呢。當下果真讓布大媽用上了。布大媽不由分說旋即俯下身子,就近在地上扒拉一些干樹枝和雜草,又從棉衣服上撕下一團棉絮,在那只兇惡的狼即將靠近自己之時,點燃一堆火,在黑夜中噼里啪啦地燃燒,加之布大媽在火光的映照下,張開嘴大聲喊叫著,手舞足蹈一通亂比劃,不一會兒,那只本打算靠上前來的獨狼,一看這陣勢,竟然偃旗息鼓,鬼使神差般無聲無息消失了蹤影,總算讓布大媽逃過了一劫。

采訪中布大媽多次讓我看了父親毛勒朵老人僅存的幾張黑白照片,那是一個清瘦、樸實,看上去卻又非常堅毅、執(zhí)著的牧人形象。就是這個普普通通的柯爾克孜族牧羊人,不但教會了女兒如何護邊守邊,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也讓布茹瑪汗大媽從父親身上,不斷領會和頓悟出如何做人的道理,并用堅持不懈的實際行動充實和完善著自己。

在柯爾克孜族牧羊人的放牧生涯中,有許許多多從先輩那里流傳下來的文化傳統(tǒng)和民間說法,其中“奧果曲闊孜”這種現(xiàn)象在羊群中最常見,也最具有教育意義。所謂“奧果曲闊孜”,指的是那種既吃自己母親的奶,又惦記著別的母羊的奶,甚至還要再吃另外一只羊奶的小羊羔。這種小羊羔天生“吃著自己碗里的,盯著別人鍋里的”,肚子飽了,眼睛卻總是餓著。當別的小羊羔心存感恩,專心致志跪乳的時候,它卻朝三暮四,這邊急急忙忙吃幾口奶,那邊再趁其不備慌里慌張偷吃幾口奶,欲壑難填遭人嫌。而父親正是拿“奧果曲闊孜”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反反復復忠告說:做人絕對不能自私自利,凡事先要想著別人,心地善良,眼里的世界就大,腳底下的路就寬。而生活不要指望別人,要靠自己去努力奮斗??偸窍胫揽扛改傅娜?,父母給了錢財,卻給不了生存的本領;總是想依靠親戚朋友的人,到頭來親戚朋友都會離你而去;總是想依靠政府的人,人一天比一天懶,心一天比一天窮,最終自己把自己給毀了。布大媽說,父親的這些教誨和影響,真的比金子還珍貴,一輩子都忘不了。

再就是說到邊防連戰(zhàn)士時,她情不自禁流下了淚水。布大媽說,越是上了歲數(shù),越是感覺這些當兵的孩子,都像是自己的孩子,總是身不由己想送上一份母親般的關懷?!澳阆胂耄粋€一個都是本該在家鄉(xiāng)父母身邊享福的孩子,一下子不遠千里來到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深山溝里,環(huán)境惡劣、高寒缺氧不說,還要爬冰臥雪、受苦受累,讓人心疼啊。”采訪過程中,布茹瑪汗大媽多次重復著這樣的話語,而且一邊說,一邊不時用衣角擦拭著眼中的淚水。多年的護邊體驗,已經(jīng)讓布大媽養(yǎng)成了習慣,那就是越是雨雪天氣,越要讓邊防戰(zhàn)士感受到家的溫暖,哪怕是一碗熱心的奶茶,一塊濃香的馕餅,一句母親般親切的問候,都讓子弟兵回到家一樣,感到溫暖。當然,給邊防連戰(zhàn)士宰羊高規(guī)格款待,更像是過節(jié)一樣,洋溢著祥和、歡樂的氣氛。

雖說牧民以放牧為生,喝牛奶、吃羊肉是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但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宰一只羊的。就像工廠生產(chǎn)一件產(chǎn)品,首先是要用來獲取收益一樣,每只羊都有預期的收支打算,或是添置一件家用品,或是一家人的衣著和吃喝,讓羊只盡其所能發(fā)揮最大效能,精打細算地養(yǎng)家糊口。因而過去牧民家里宰一只羊,也是比較隆重和具有儀式感的。一般都是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或者遇到尊貴的客人,否則不會輕易宰一只羊。而邊防連戰(zhàn)士就是布大媽家的座上賓,親上親,他們?yōu)槭剡叾鴣恚瑸樽鎳陌矊幎鴣?,宰一只羊是心甘情愿、在所不辭。再說了,哪有當母親的不讓自己孩子吃肉的道理。說到這里,布大媽又止不住破涕而笑了。這實實在在都是發(fā)自內心的,天經(jīng)地義的,并且一以貫之,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tǒng)。

比如戰(zhàn)士渾身被雨雪淋透,疲憊不堪地來到布大媽家,布大媽一家除了熱情地讓戰(zhàn)士吃好喝好,而且一定還要戰(zhàn)士們休息好。那就是騰出溫暖的屋子,鋪好厚褥子,蓋上暖被子,寧可一家人擠在破舊的倉房。而當一位戰(zhàn)士遭遇不測,不慎從馬背上摔下來,或者被嚴寒的天氣凍傷,布大媽一家更是責無旁貸、沖鋒在先,竭盡全力給予最暖心的救助。在布大媽先進事跡紅色榮譽室里,老人家用拐杖指著墻上的一張大幅黑白照片,回憶起了發(fā)生在1999年夏天一件刻骨銘心的往事。

那一天,邊防連官兵一行八人在邊防線巡邏,因頭一天都淋了雨,全身濕透,這一日又遇雨雪天氣,而且這八名官兵已連續(xù)奮戰(zhàn)至第八天。就當他們人困馬乏,迎著惡劣天氣從4000多米的冬古拉瑪山口趕往布大媽家的途中,一個叫羅齊輝的浙江籍戰(zhàn)士,因遭受奇寒天氣和雨雪侵襲,雙腿嚴重凍傷,一開始麻木,繼而失去知覺,隨后精神恍惚,一不小心從馬背上一個跟頭栽了下來。“那一天天已黑了,可是我左等右等,就是不見戰(zhàn)士們歸來,我就有點等不及了,趕緊套上一件外衣,急急忙忙迎上前去。當時天黑路滑,嚴寒刺骨,深一腳淺一腳,一不留神就一個跟頭。想不到跑過去一看,那個戰(zhàn)士從馬背上摔下來,已經(jīng)不省人事了!”說到這里,布大媽好像還不能從當時的驚魂未定中清醒過來,臉上一副緊張、焦慮的樣子。當時布大媽一著急,眼淚都下來了,急忙招呼著大家火速將羅齊輝抬到自己的氈房。而且一邊將戰(zhàn)士的雙腳迅速揣進自己懷里保暖,一邊急切地催促兒子麥爾干用最快的速度宰一只羊,用柯爾克孜族熱羊血洗凍傷的家傳秘方,第一時間用最快的速度,來挽救一個兵孩子的一雙腿?!拔也荒茏屢粋€遠方來的保家衛(wèi)國的邊防戰(zhàn)士,在我們的眼皮子底下失去雙腿啊,那將會成為我們一輩子的恥辱,至死要遭受良心的譴責!”布茹瑪汗大媽收回拐杖,拄在地上,很是后怕地對我們說。

母親發(fā)出的命令,擲地有聲、斬釘截鐵,必須立即執(zhí)行。因為事關邊防連戰(zhàn)士一雙腿,事關軍民血濃于水的手足情感,即使奶奶心愛的孫子,將要失去朝夕相處的最親密伙伴,麥爾干也要忍痛割愛、無私奉獻。很快一盆熱氣騰騰的新鮮羊血就端上來了,布大媽將羅齊輝的一雙腿,輕輕放入羊血中,一遍一遍耐心、細致地揉搓著,擦洗著。與此同時,布大媽又讓兒子麥爾干將羊開膛破肚,取來炙手可熱的羊內臟,融入羊血中再一次一遍又一遍反反復復揉搓,擦洗。而且不僅如此,最后又將羊皮嚴嚴實實裹住戰(zhàn)士的雙腿,盡最大可能來促使羅齊輝的雙腿盡快恢復知覺。此時布大媽的臉上、裙子上,濺得到處都是羊血,累得腰都幾乎直不起來了,而一顆由于高度緊張和擔驚受怕的心臟,“咕咚、咕咚”,打鼓一樣,快要跳出喉嚨。“快一點醒來吧我的孩子,睜開眼看看大媽吧?!辈即髬屓缤恢粺徨伾系奈浵仯瑹釡I一次又一次模糊著眼睛。功夫不負有心人,上蒼眷顧兵兒郎。就這樣,在布大媽鍥而不舍的努力之下、無微不至的關照之中,戰(zhàn)士的雙腿開始恢復知覺,人也蘇醒過來了。這件事已經(jīng)過去20多年,如今再談起,布茹瑪汗大媽還是情緒激動,掩飾不住內心的那種欣慰,那種喜悅,還有一種無法割舍的深深的思念。

……

(節(jié)選自《民族文學》漢文版2021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