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張之路《中國兒童電影百年史話》: 中國兒童電影為電影百花園添彩
來源:文藝報 | 饒曙光  2021年09月06日09:10

張之路先生不僅是一位兒童電影研究專家,更是一位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家。他創(chuàng)作的大量兒童文學作品都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同時他也是一位電影編劇,編劇的電影《霹靂貝貝》《揚起你的笑臉》《媽媽沒有走遠》等,都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追捧。因為兼具兒童文學作家、兒童電影編劇的身份,張之路先生的兒童電影研究建立在他個人大量的文學創(chuàng)作、劇本創(chuàng)作的實踐基礎(chǔ)上,對兒童電影有獨特的體會和感受,自然也就更符合兒童電影創(chuàng)作的實踐、基本邏輯和基本規(guī)律。換句話說,張之路先生對于兒童電影的見解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思考及產(chǎn)物,也更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和格外珍惜。

眾所周知,兒童電影的概念存在著很多的爭議,常常是各抒己見、眾說紛紜。其實,不僅是兒童電影的概念,電影概念本身也沒有一個大家都公認的統(tǒng)一的定義。法國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曾經(jīng)寫過《電影是什么?》,提出了電影本身最核心的問題。但是,電影是什么,仍然存在著很大的歧義,是至今懸而未決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電影理論的“哥德巴赫猜想”。在筆者看來,雖然電影的概念、兒童電影的概念存在著不同的認知,但并不妨礙大家進行討論、溝通和交流。除了約定俗成的觀念之外,每個人心中也都有自己一些獨特的認知,同時也可以從別人的闡釋當中獲得更全面、更豐富的認識。善于從不同意見,尤其是反面意見中汲取必要的營養(yǎng),就有可能比別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無論是在兒童電影,還是在兒童電影文學劇本的討論中,關(guān)于兒童心理、兒童趣味,以及是不是給兒童電影觀眾觀看等問題,一直糾纏不休,常常影響了具體作品本身的討論。在筆者看來,我們還是應該回到作品本身,從作品的實際出發(fā),而不是從概念出發(fā)、從理論出發(fā)、從定義出發(fā)。概念先行、“本本主義”是要不得的,甚至是有害的。

兒童電影盡管在“電影”前面加上了“兒童”兩個字,但其核心概念還是電影,兒童電影創(chuàng)作也終究是電影創(chuàng)作,必須遵循電影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和邏輯。尹力導演拍攝的影片《我的九月》是大家公認的一部優(yōu)秀的兒童電影。需要大家警醒和反思的是,迄今為止,我們很多兒童電影的創(chuàng)作和水平,以及創(chuàng)作背后關(guān)于兒童電影的認知與觀念可能都沒有超過這部作品。張之路先生擔任《我的九月》的文學編輯,在與尹力導演交流電影創(chuàng)作時,尹力導演明確說他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拍攝一部兒童電影,而是在創(chuàng)作一部電影。對于兒童電影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回到電影本身,換言之,兒童電影必須首先是一部好的電影,其次才是關(guān)于“兒童的”。

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兒童電影無論是拍攝還是發(fā)行放映,在資金上都是極其困難、捉襟見肘的,甚至被人戲稱為“三無”,即無資金、無渠道、無組織。所以,很多兒童電影創(chuàng)作者以兒童電影的名義去申請各種各樣的補貼和資助,也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張之路先生看來,讓更多的觀眾看到兒童電影是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那么,為了解決讓更多的觀眾看到兒童電影的問題,相關(guān)的機構(gòu)、學會、社會愛心人士也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不過成效并不令人滿意。隨著影視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當中,尤其是影視進入中小學校園,解決兒童電影觀看難的問題可能會有新的路徑和方法,令人期待,令人憧憬。除了實現(xiàn)優(yōu)秀的兒童影片能夠進入校園,我們還要構(gòu)建差異化的電影市場體系,為包括弱勢兒童電影、少數(shù)民族電影、戲曲電影等提供更多的放映空間,有效乃至無縫對接自己的目標觀眾群體。而無論是兒童電影的批評,還是兒童電影的理論研究,都需要更加深入、更加細致入微地去體會兒童電影創(chuàng)作的實際、實踐,與創(chuàng)作者有更多的“感同身受”,而不是以“我”的標準去動輒指責缺少兒童心理、缺少兒童興趣。

在中國電影的百花園中,在中國電影從大國到強國的征程中,兒童電影是不可或缺的。如何促進兒童電影健康繁榮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作者的努力,也需要批評者和研究者的努力,相信張之路先生的《中國兒童電影百年史話》能夠引起更多的人來關(guān)注兒童電影的創(chuàng)作、兒童電影的批評和兒童電影的理論研究,共同為兒童電影的健康繁榮發(fā)展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