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以童趣方式詮釋名篇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 阿甲   2021年09月23日09:34

 《大風》 莫言 原著 筱簫 改編 朱成梁 繪畫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   

2021年8月出版

自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他的作品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小學閱讀選篇的視野,短篇小說《大風》當數其中點擊率較高的作品之一。這是個頗具童年野趣的故事:生活在膠河邊的一對爺孫去荒草甸子割茅草,辛苦一天,卻在回家的路上遭遇大風,經過一番搏斗,整車茅草僅剩下一棵,但那棵草卻成了連接童年、連接爺孫情感最厚重的回憶。

不過,要將這樣一篇長度近5000字的小說改編成圖畫書,難度相當大。圖畫書作為一種完全不同的形式,需以重新詮釋的方式進行再創(chuàng)作。開場的“我家房后有一條彎彎曲曲的膠河……”跳過了小說中大段的序幕,卻非常適合作為圖畫書故事的開頭。緊接著,原作有關為什么要去割草、爺爺割草技術如何之高、“我”如何“留戀在干草堆里打滾的快樂”等的文字都被省略。翻到下一頁,我們就看到了爺孫倆在清晨薄霧中出發(fā)去割草的身影。故事直接進入正題,感覺舒緩的文藝片就要發(fā)展成情節(jié)緊湊的動作片了。這是由圖畫書敘事的特點決定的,比如原作文字里描繪景色,“河上有霧,霧很重,但不均勻,一塊白,一塊灰,有時像炊煙,有時又像落下來的云朵??床灰姾铀?,河水在霧下無聲無息地流淌……”圖畫書里只剩下“河上有霧”和“河水在霧下無聲無息地流淌”兩句,為什么呢?因為畫面里已可見青霧蒙蒙的情境,讀者還看到高高的河堤,河堤上爺孫倆的身影映在曚昽天色中,爺爺弓身推著獨輪車,孫子安坐在車上。那種感覺,那種意境,又是文字所難以描繪的。

插畫作者朱成梁浸淫童書插畫幾十年,他最突出的幾個特點在本書的創(chuàng)作中展現無遺。首先是捕捉兒童趣味,如果說第一個對開頁中萌萌的農家小院還不夠,看看那坐在獨輪車上的小男孩的身影,相信小讀者們都希望坐上去的是自己。其次是還原故事情境的寫實能力,他在追求好玩的同時,也在力求真實,比如在他的代表作《團圓》中要還原一個當代江南的水鄉(xiāng)小鎮(zhèn),而在本書中,他還原的是大概20世紀60年代初山東高密地區(qū)的鄉(xiāng)村風情,從人物形象到衣著打扮,從鄉(xiāng)村屋舍到牲口農具,他都會在寫生和研究之后盡力還原。如本書中的爺爺與手推車的造型,一出場就讓人感覺特別親切、真實。再次是他喜愛借鑒拍攝電影的手法,用類似電影的敘事手法來講故事,這種手法在他的另一本書《火焰》的追逐場面中曾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大風》的圖像敘事中,朱成梁似乎有一個總體的敘事格局。如果我們能將這些對開頁變成縮略圖來并列排列,就可以看出一系列連續(xù)的畫面序列,從開始的人物亮相,到中間的鋪敘,然后轉而因核心事件出現而緊張,進而逼向高潮,之后又舒緩下來,慢慢定格為回憶……這樣的推進的確很像電影敘事。如果與原作比較,還會發(fā)現為了能按照時間先后順序講述,圖畫書也做了次序的微調。

圖畫書版的《大風》以動感十足且富有童趣的方式重新詮釋了莫言的名篇,或許能讓小讀者在適讀年齡上向下兼容到四五歲,但即使是成年讀者,也愿意以類似觀影的感受換一種方式來享受這部作品。書中的“尾聲”也非常重要,它實際上是由原作的序幕和尾聲混合而成的,作為對這個故事完整的交代。它也提醒讀者,可以讀讀原作,去原汁原味地享受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