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學習魯迅,以“直言”迎接更好的文學時代
來源:文學報 | 何同彬  2021年09月30日15:56

作為一個雙重的從業(yè)者,我對“理想的文學批評”有期待,但也有疑惑。希望通過批評的“直言”以迎接更好的文學時代、批評時代。

七八年前,在論述自己的批評理想的時候,我曾經(jīng)以魯迅的一句話自勉:“說話說到有人厭惡,比起毫無動靜來,還是一種幸福。天下不舒服的人們多著,而有些人們卻一心一意在造專給自己舒服的世界。這是不能如此便宜的,也給他們放一點可惡的東西在眼前,使他有時小不舒服,知道原來自己的世界也不容易十分美滿。蒼蠅的飛鳴,是不知道人們在憎惡他的;我卻明知道,然而只要能飛鳴就偏要飛鳴?!保ā秹灐ゎ}記》)當時還有著一個小小的心愿,待到那些惹人“憎惡”的小文章足夠多的時候,我就出一本評論集,名曰《飛鳴集》,遺憾的是,集子是又出了幾本,因為沒能堅持足夠的“飛鳴”也就不好冠之《飛鳴集》了。

去年,我在大學教過的學生給我發(fā)微信,戲言道:何老師已經(jīng)不是曾經(jīng)的憤青了,發(fā)的朋友圈真是越來越“慈祥”?!按认椤?,這個評價讓我不免汗顏,并油然想起魯迅所說的“做戲的虛無黨”和“老牌的正人君子”:“相傳為戲臺上的好對聯(lián),是‘戲場小天地,天地大戲場’。大家本來看得一切事不過是一出戲,有誰認真的,就是蠢物。但這也并非專由積極的體面,心有不平而怯于報復(fù),也便以萬事是戲的思想了之。萬事既然是戲,則不平也非真,而不報也非怯了。所以即使路見不平,不能拔刀相助,也還不失其為一個老牌的正人君子。”(《華蓋集續(xù)編·馬上支日記》)作為一個“正人君子”或者說是“慈祥的評論家”,如今固然不敢“飛鳴”,似乎也很難做到追隨無原則贊揚,那我該如何延續(xù)我的批評實踐呢?魯迅經(jīng)由《野草·立論》中的“老師”也似乎指過一條“明路”:

“說要死的必然,說富貴的許謊。但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說謊,也不遭打。那么,老師,我得怎么說呢?”

“那么,你得說:‘啊呀!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哈哈!Hehe!He,hehehehe’”

《飛鳴集》出不成,我是不是可以出一本《hehe集》?然而,畢竟是心有不甘,尚未棄絕“飛鳴”之意,以及希望通過批評的“直言”以迎接更好的文學時代、批評時代,所以最近在接受一個訪談時延續(xù)了一貫的鋒利、偏執(zhí),甚至“魯莽”,現(xiàn)擇要、概述如下,以再次彰顯自己的批評立場:

1.關(guān)于“文學批評的現(xiàn)狀”

作為一個雙重的從業(yè)者(文學批評工作者、文學批評刊物編輯),我對“理想的文學批評”有期待,但也有疑惑。舉個例子吧,今天一位資深的或者一線的作家發(fā)表、出版了一部新的長篇小說,你幾乎看不到同樣資深的評論家、學者公開發(fā)表批評性的意見,小有名氣的青年批評家差不多也是同樣的態(tài)度。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或本世紀初不是這樣的,針鋒相對的意見很多,形成爭論的局面、甚至一群評論家“群起而攻之”的情況也時常發(fā)生?,F(xiàn)在敢于“直言”的評論家往往都是“籍籍無名”之輩,或者只敢化名到豆瓣評論區(qū)去發(fā)發(fā)牢騷、直抒胸臆……但只有“愛”的文學生活并非意味著和諧,而是意味著我們只談功利,不談是非;只談友誼,擱置矛盾。“愛是一種普遍的答案、一種理想的快樂期待、一種融合世界關(guān)系的虛擬。恨導致分離,愛導致結(jié)合?!保úǖ吕飦啠?/p>

2.關(guān)于“年輕一代批評家的責任”

首先要適度地脫序;其次要重建批評的尊嚴,這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但我還是想再說一次:沒有直言和尊嚴的批評可憐又無聊;再次,與其大談愛文學,不如直接說出你的恨和無奈,做不了勇士也不要做一個售賣劣質(zhì)文學雞湯的小販。

3.關(guān)于“批評家與同代作家的共同成長”

批評家與同代作家共同成長已經(jīng)是一個既定的事實,可以討論的空間非常有限,早就“再轄域化”了,“共同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足夠的智力、學術(shù)的因素,需要那種理想的監(jiān)督、砥礪、質(zhì)辯、爭吵。

4.關(guān)于“作家和批評家的關(guān)系”

我認為理想的關(guān)系,是互相“看對方不順眼”的關(guān)系,稱贊和欣賞的時候要謹慎、節(jié)制,而批評的時候要一針見血、毫不留情(但不能胡說八道)。

5.關(guān)于“批評家的知識結(jié)構(gòu)”

在我們的評論文本中,一個奇特的知識景觀就是,什么朝代的、國度的、流派的、學科的學說、理論我們統(tǒng)統(tǒng)可以拿來自由組合、使用,管它能不能消化、通約,合不合邏輯、語境,信手拈來、旁征博引,信誓旦旦,斯坦納說的一點都沒錯:“這個世紀從事人文領(lǐng)域研究的人都習慣于夸夸其談,已經(jīng)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但在數(shù)學或大部分科學領(lǐng)域,吹牛皮是不可能的: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沒法蒙混過關(guān)。”(《漫長的星期六:斯坦納談話錄》)所以說,無論是純文學,還是網(wǎng)絡(luò)文學,都有汗牛充棟的二手知識可供我們選擇,但我們的批評家理當別有新見。

6.關(guān)于“我們需要的文藝批評”

“我們”是誰?如果是普羅大眾,需要一點買書、看書的參考,那“豆瓣評論區(qū)”里剔除廣告、刷分的成分之外的那些短評就足夠了;如果這個“我們”是指文學共同體中廣大的從業(yè)者,那我僅僅代表我個人“需要”這樣的文藝批評和評論家:謹慎負責的批評,不斷提醒自己少寫一點、少說一點,寫之前拍拍良心、動動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