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2020年度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綜述
來源: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微信公眾號) | 馬傳思  2021年10月11日08:35
關鍵詞:少兒科幻 綜述

引言

2020年度,從創(chuàng)作數(shù)量來看,少兒科幻繼續(xù)保持穩(wěn)中有升的總體態(tài)勢。據不完全統(tǒng)計,各出版單位本年度新出版原創(chuàng)長篇少兒科幻作品60余部,各期刊雜志發(fā)表短篇少兒科幻作品100余篇,而各大學學報、文藝評論期刊雜志發(fā)表的與少兒科幻相關的評論30余篇。

隨著20世紀80年代“清污運動”對科幻文學造成的負面影響逐漸消弭,少兒科幻逐漸淡化或剝離科普教育功能,更多強調科幻場域下的文學性和審美性,姑且稱之為“文學型少兒科幻”??苹美碚撗芯繉<?、中國首位托馬斯?D?克拉里森獎得主吳巖的少兒科幻新作《中國軌道號》,是本年度該類型的扛鼎之作。

科普型少兒科幻承繼“十七年時期”的少兒科幻傳統(tǒng),“寓科學于文學”,將相關主題的科學知識融入故事中,以期通過文藝作品的載體形式,達成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科學思維,以及形塑科學人生觀的功能價值。極地科考專家位夢華的《暗物質探索者》和周保林的《蛟龍少年科考隊》分別圍繞暗物質、黑洞、宇宙大爆炸等天體物理學理論知識和嫦娥九號、超級高鐵等中國當今先進科技成就展開精彩的故事,可視為本年度該類型的代表作。

此外,還有一種被稱為“泛科幻”或者“科幻文藝”的超文本也值得關注。這主要包括科學幻想和奇異幻想相結合的“強力幻想”作品,以及科學幻想與童話幻想雜糅的科幻童話、科技知識與童話幻想交織的科學童話或科普童話等。這類作品在保持和彰顯了少兒科幻諸多特質的同時,大大溢出了傳統(tǒng)少兒科幻的邊界,為少兒科幻文類的發(fā)展帶來了積極的變量?!吨袊@文學》推出的短篇科幻《客星遺稿》等作品,是本年度該類型的優(yōu)秀之作。

下文將從上述三個方面,對本年度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成果做大致檢視。

一.文學型少兒科幻:

典型題材的再挖掘與新題材的探索

1.超能力題材

超能力題材是少兒科幻中長盛不衰的一大流脈。它契合了少年兒童張揚自我意識、拓寬自我邊界,進而通過閱讀獲得對現(xiàn)實性無能的補償和對出類拔萃的想象的心理需求。新銳作家劉琦的《超能少年》和少兒科幻作家超俠的《超俠小特工(第二季)》是本年度比較有分量的超能力題材作品。

《超能少年》以一座虛構城市“科市”為背景,講述了3個少年蘇遠、陶小軒和莫雪遭遇邪惡“納米博士”的綁架,在挺身反抗時遭受核輻射,卻由此意外獲得超能力。從此,他們組成秘密的超能少年團,進行各種精彩的冒險。

《超俠小特工·第二季》延續(xù)其第一季的人物設定和腦洞大開的情節(jié)設計,以其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講述了風靡世界的水怪傳說、神秘莫測的彗星蛋故事和驚險刺激的恐龍與異蟲之戰(zhàn)等,保持了辨識度很高的“超俠式風格”。

綜觀這類超能力題材科幻小說,會發(fā)現(xiàn)它們擁有一些明顯的共性:主角意外擁有了某種超能力;大反派的存在為主角的超能力提供了“用武之地”,并為“遭遇壞蛋—打敗壞蛋”的情節(jié)沖突模式提供支撐;語言簡潔明快,采用快節(jié)奏敘事;故事帶有濃郁的傳奇色彩,充滿高燃、熱血的基調。

另一方面,部分作品中存在對西方同類文學和影視作品的簡單移植,如將人物的“成長”歸因于某種充滿偶然性的意外,擱置了對它的存在合理性的闡述和思考,由此弱化了邏輯真實性,也必然簡化了人物形象。如何創(chuàng)造出深入人心的“中國式超人”的文學形象,有待從事該題材創(chuàng)作的作家們的探索。

2.異人題材

外星人、克隆人、機器人等題材的少兒科幻作品同樣深受少年兒童讀者喜愛。這與少年兒童對“自我”與“他人”的關系界定與認知相關,并為之提供了一種迥異于其它兒童文學門類的寬廣維度:將日常生活經驗中的“他人”擴展到可能以不同生命形式存在的“異人”。

在傳統(tǒng)科幻文學與影視作品中,外星人作為一種不可知的異己力量,往往以侵略者的邪惡面目出現(xiàn),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人類對未知事物的本能性恐懼心理的集體宣泄。這種外星人的刻板印象,也影響到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聣籼m的《異獸覺醒》講述未來世界中,外星獸人利用結界空間入侵地球,被地球人打敗的故事。呂皓然的《食星獸》用詼諧的筆觸描述了“食星獸”一步步像地球逼近的故事,展現(xiàn)了人類在末日之際的眾生百態(tài)。

在另外許多以外星人為題材的少兒科幻作品中,對外星人的賦形則秉承《ET外星人》的設定,在這些故事中,作者賦予外星人以“高級”和“友善”的形象特征,營造有情的宇宙觀。

隨著機器人、人工智能日益影響大眾生活,它的魅惑色彩逐漸褪去,不再以“未知的恐懼對象”,而是以人類生活助手的形象出現(xiàn)。相關主題的少兒科幻作品往往圍繞機器人的自我意識和人機關系展開故事。李希軍的《再見,兵果》講述了一個即將被銷毀的機器人阿沙與人類小伙伴兵果之間難舍難分的情感故事。劉芳芳的《他是我爸爸》講述的是一個男孩與“機器人爸爸”的情感沖突的“特殊父愛”故事。為了讓彌補外孫缺失的父愛,外公送了男孩一位機器人“爸爸”,男孩經歷了從心理拒絕到對行動抗,再到反省愧疚,最終釋然接受的心路歷程。

成人科幻作品對機器人的自我意識和人機關系的思考比較深入和復雜,而在少兒科幻作品中,社會倫理規(guī)則(機器人三定律等)往往讓位于情感規(guī)則(愛的賦能),作品因此被賦予了溫暖的情感溫度,適應了少年兒童讀者對“愛”與“陪伴”的心理需求,上述作品即鮮明體現(xiàn)了這一點

相比之下,張瀟的《曼努埃爾之歌》在這方面有一定新意。這是關于地球上最后一個機器人和最后一個人類的故事,背景宏大而悲壯,敘事角度獨特,以“我”和“曼努埃爾”兩個視角的對話開始,隨著故事徐徐展開,兩個視角最終合二為一,并揭曉謎底。如何在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中尋求敘事手法的創(chuàng)新,突破書寫人機關系的常見創(chuàng)作套路,本作或許能帶來些許啟迪。

3.超時空冒險題材

冒險是兒童文學中長盛不衰的一大主題。一方面,作為一種情節(jié)元素,冒險已經滲透到各類兒童文學作品中;另一方面,作為一種獨立性的題材,冒險故事已經形成特定的創(chuàng)作模式,并涌現(xiàn)出諸多兒童文學佳作,如《魯賓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等。閱讀這類冒險故事,能讓少年兒童在未經驗的狀態(tài)下釋放冒險沖動,進行“模擬人生”的游戲。

但在經歷過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后,傳統(tǒng)冒險故事逐漸面臨創(chuàng)作資源枯竭,創(chuàng)作模式雷同化的危機,科幻文學的興起則為這一題材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發(fā)展契機,從傳統(tǒng)的偵探冒險、自然冒險、童話冒險轉向“跨時空冒險”。根據故事主要的發(fā)生背景,我們可以將這類作品做一比較簡單化的分類,大致可分為太空冒險、地球異域冒險和“穿越冒險”等。

科幻作家江波在本年度推出“無邊量子號”系列第二冊《驚變》。故事以一場全球性毀滅為背景展開,人類被迫離開已經被人工智能“艾博”所操控的地球,進入茫茫太空。少年李子牧和他的同伴們登上了無邊量子號,由此,一個青少年版本的太空奧德賽故事在浩瀚深空的舞臺上徐徐展開。

太空冒險題材涉及到天文、航天、計算機等相關學科知識,如果沒有扎實的知識儲備,對這類題材的寫作極容易滑入類似《星銀島》的科幻童話式窠臼。江波豐富的科幻創(chuàng)作經驗在本作中得以嫻熟運用,世界觀設計恢弘壯闊,無邊量子號類似一個移動星體,少年們的冒險故事以此為舞臺展開,由此構建了一個“星辰彼岸的技術世界”。同時故事采用通俗文藝的創(chuàng)作手法,闖關游戲式的情節(jié)設置模式推動故事螺旋式發(fā)展,帶給讀者酣暢淋漓的閱讀體驗。

相對太空冒險作品的數(shù)量稀少而言,地球異域冒險的作品則比較多見。從創(chuàng)作資源的角度來說,一則我們對地球的了解更加真實和直觀,可以為小說中的幻想情節(jié)發(fā)展提供堅實的現(xiàn)實支撐,較容易營造幻想故事背后的邏輯真實氛圍;二則人類對地球的了解和探索仍未完成,浩瀚的海洋,人跡罕至的群山、孤島,以及各種來歷不明的神秘事物等等,為冒險故事提供了絕佳的素材。

左文萍的“少年原野科幻探險系列”以人物成長為著力點,讓主人公“原野”經歷一次次冒險:云南蝴蝶谷、廣西天坑,或者虛構中的落虹城、環(huán)形島,并收獲成長的啟迪。石黑曜的《異域驚奇系列》是以孤島為背景的少年冒險小說。主角王凱、朱浩然等一群初中生參加了一次夏令營活動,不料一場地震將夏令營地所在的山嶺變?yōu)楣聧u,離奇的冒險故事由此展開。該作承繼了典型冒險故事的創(chuàng)作模式,以一個接一個精彩的懸念推動故事螺旋式深入發(fā)展,每一個懸念的解決又引出更大的懸念,這讓作品能夠吊足讀者的胃口;而科幻元素的密集出現(xiàn),讓這場冒險最終與宇宙終結、人類毀滅發(fā)生了關聯(lián)。

賈煜的《幻?!肥且徊亢Q竺半U題材的兒童科幻小說。故事開頭設定了全球陸地被淹沒,人類重返大海的“未來水世界”場景。之后,三個少年進行海上歷險,尋找“最后的大陸”的情節(jié)也就順理成章。

如上所述,冒險故事的悠久傳統(tǒng)既為該題材科幻創(chuàng)作提供了深厚的積淀,某種程度上也成為這一題材突破的障礙,作者容易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沿襲傳統(tǒng)中的某些橋段或者情節(jié),比如二男一女的團隊合作模式,打怪升級的情節(jié)模式等。至于對影視作品創(chuàng)意的簡單挪用,則更是需要警惕之處。

4.生態(tài)環(huán)保題材

生態(tài)題材書寫承繼科幻文學中久已有之的災難寫作傳統(tǒng),成為近三十年科幻文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大流脈。意大利科幻作家弗朗西斯科·沃爾索的“太陽朋克”三部曲,美國科幻作家保羅·巴奇加盧皮的《發(fā)條女孩》,以及日本作家藤崎慎吾的《螢女》,都是其中的代表作。這類作品在不同的世界觀下進行生態(tài)思想實驗,以探討人與其它物種、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揭示生態(tài)危機的根源,探析生態(tài)危機的解決路徑,故事中往往隱含著強調自然與技術以平衡、互利的關系共存的美學形態(tài)。

生態(tài)科幻小說的發(fā)展,也影響到中國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何濤的《后山歷險記》、李建云的《西域迷蹤》和趙華的《地球守護者》均是本年度比較有代表性的生態(tài)題材作品。

《后山歷險記》講述了一家科研機構研究出利用遠古細菌來治理塑料污染的故事。受到短篇作品這種體裁的限制,故事并沒有在情節(jié)和思想主題方面充分展開,而是凸顯了其核心主題:對通過新技術來保護環(huán)境的暢想。

《西域迷蹤》(上下冊)講述的是可可西里失火的天堂,藏羚羊迷失的精靈。由于盜獵分子瘋狂獵殺,藏羚羊瀕于滅絕,科學家在森林警方的護衛(wèi)下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各路人馬齊聚可可西里,展開了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

《地球守護者》系列靈感來源于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和咸海干涸等重大生態(tài)危機,在少年探險小說的故事框架下,將作者一貫擅長的外星人等情節(jié)元素,和對底層人物真實生活狀態(tài)的關注的人文情懷巧妙融入其中。本作將地球生態(tài)危機和外星文明相關聯(lián),從宇宙和諧共生的角度進行敘事,是一定的突破性。

生態(tài)題材少兒科幻作品的存在,有利于引導少年兒童讀者認識到環(huán)境破壞的巨大災難,初步形成和諧的環(huán)境倫理,有其重大價值。但這類題材的書寫如何超越對環(huán)境災難問題的傳統(tǒng)思考模式,如何與少年兒童讀者的生命倫理產生更緊密的聯(lián)系,仍然有待進一步思考。

5.技術暢想題材

科幻小說區(qū)別于其它文學類型的特質之一,是其文學基因中天然帶著對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展望。在成人科幻中,這涉及到對未來社會的思想實驗和技術性思考。而在少兒科幻中,其最主要的功能價值是引起小讀者對科技和社會的關注,以及普及科學知識與科學思維。一代少兒科幻經典《小靈通漫游未來》,其情節(jié)架構就是建立在對未來社會各種技術發(fā)展成果的暢想和呈現(xiàn)之上。這種流脈一直延伸到當前的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中。

徐彥利《永生的勞拉》是一篇暢想永生技術的短篇作品。故事描寫了永生人勞拉在這個世界上的種種經歷,以及她如何完成對自我的發(fā)現(xiàn),并最終如何對被外界設定好的命運做出抉擇。小高鬼的《時光里》是一篇關于生理時間暫停術的短篇作品?;蛟偕茖W家“土豆張”發(fā)明的黑科技產品幫助患病的阿悠康復,但隨著這項產品被全民追捧,事情開始失控了。賈飛的《奶奶的霸王龍保姆》則是一篇通過基因改造復活遠古“萌獸”的故事。人類復活了霸王龍,卻根據它“丑萌”的外形特征,將之改造成寵物,成為老年人的保姆,故事充滿奇趣色彩。

凌晨的《爸爸的秘密》是一篇關于腦科學和外星球開發(fā)技術的作品。主人公田星宇對數(shù)月沒回家的爸爸的身份產生懷疑,偷偷進入爸爸工作的公司,結果發(fā)現(xiàn)自己對爸爸的各種猜想都不正確,爸爸正通過腦電波指揮土衛(wèi)六的甲烷海洋中的納米機器人,進行環(huán)境改造。

和葉永烈時代不同,今天的作家們對技術暢想題材的書寫,早已跳出了烏托邦情結,注意到了技術發(fā)展的多重影響,也包括技術畸形發(fā)展帶來的危害。這對于生活在技術時代的少年兒童讀者來說,是十分必要的。上述作品均不同程度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

6.新題材、新寫法的探索

作為一種介于科幻文學與兒童文學之間的“跨界文學”,少兒科幻在來自不同維度的力量的交織碰撞中,逐漸形成開放性的價值體系。許多少兒科幻作家在非類型化領域持續(xù)探索,使得這一文類的邊界日漸拓寬。本年度有幾部非類型化少兒科幻作品,因其對新題材、新寫法的探索而值得關注,包括《中國軌道號》《海神的宮殿》《尋找飛行國》和《地球重生》等。

《中國軌道號》是科幻理論家吳巖在擱筆多年后重返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領域的新作,因其豐富的言說品格而引起廣泛關注。這是一部建立在作者私人記憶基礎上的童年故事,一本“假想的自傳”。作者采用架空歷史的敘事模式,描寫了20世紀70年代的兒童“小巖”和他的伙伴們在空軍第六軍事裝備研究所(軍裝所)部隊大院的童年成長經歷。而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的發(fā)射則成為那段“假想歷史”中的重大事件,改變了那群兒童的生活。

架空歷史是科幻文學中一種比較成熟的創(chuàng)作模式。菲利普·迪克的《高堡奇人》和中國科幻作家韓松的《火星照耀美國》,都采用“反轉歷史時空”的寫法。但在少兒科幻這一文類中,鮮少有成功的嘗試。從這個角度看,《中國軌道號》大大拓展了少兒科幻所能達到的高度。

本作的科學色彩濃厚,溶液計算機,皮層通信,捕捉紅微子、空間扭力矩等科學描寫和科幻設定隨處散落,恰到好處地釋放出科幻特有的“驚奇之美”。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對這些科學元素的絕妙調配,營造出一種獨特的兒童成長環(huán)境。在“兒童本位”敘事語言的編織下,科學潛移默化地參與和融入兒童的心靈成長。

馬傳思的《海神的宮殿》講述了田小羽兄妹在宋爺爺領導的海洋未知生命研究團隊的陪伴下,出海追蹤一種被稱為“太歲”的神秘生物的故事。故事的科幻核心設定是海底世界光怪陸離的奇景與海洋智慧生命的成型,在此基礎上,航海知識、海洋生物、深潛工具等小讀者十分感興趣的科學元素串珠其中,在想象力的渲染下,共同描繪出一幅絢爛的海底世界圖景。

《海神的宮殿》保持了作者創(chuàng)作中一貫的詩性審美特質。不論是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的“海水洗岸浪飛花,野荒佇久亦是家”,還是對海上落日的自然景物描寫,對海底宮殿的科幻想象場景描寫,以及人物心跡的吐露,都讓作品自然散發(fā)詩性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本作力圖從本土文化中尋找科幻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新的靈感。田小羽兄妹最終抵達的“海神的宮殿”,是一隅極具本土特色的“亞特蘭蒂斯”;而該作通過“太歲”這一概念聚合度極高的符號來命名未知海洋生物,既是對后文海洋文明雛形的影射,又是對本土文化的一次再演繹。

小高鬼的《尋找飛行國》講述了一群少年探秘師根據古書記載和歷史線索,去探尋奇肱國的冒險故事。從題材上來說,本作屬于典型的超時空冒險故事;從敘事角度來說,也采取了這類題材的典型創(chuàng)作手法——通過游歷探險模式展開敘事。但本作的亮點在于對歷史文化的的再現(xiàn)和詮釋。想象中的先進科技與絲綢之路的細膩景致相互交織,生發(fā)出別樣的陌生化美感,對歷史細節(jié)的再現(xiàn)、對文物寶藏的描繪,甚至是對一種地方美食的刻畫,都可以感受到作者落筆時肩負的使命感。對“飛行”的向往貫穿民族想象的全程,公輸班等先輩的匠人精神轉換為中國少年的正義勇敢,在科學幻想的加持下,描繪出了別樣的天地。

另外,科幻作家胡紹晏的《地球重生》,講述了一群太空移民重返地球,在對地球“原住民”的探索和對團隊中的陰謀的揭穿中步履維艱。本作的故事架構和立意頗有《遺落的南境》等“新怪譚小說”的風范,同時又巧妙融合了“太空歌劇”式的太空冒險元素,凸顯出作者力圖向西方科幻最新發(fā)展流派尋求資源的努力,給國內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帶來一股新意。

二.科普型少兒科幻的老樹發(fā)新芽

對于少年兒童讀者來說,閱讀科普型少兒科幻作品不僅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還能增知益智開眼界,值得大力提倡。但優(yōu)秀的科普型少兒科幻作品創(chuàng)作難度并不低,需要在趣味文學故事講述和專業(yè)科學知識呈現(xiàn)之間找到平衡點,不單是故事的講述要立足“兒童本位”,還要將諸多有益、有趣的科學知識巧妙和有機地隱藏、穿插于其中?!栋滴镔|探索者》和《蛟龍少年科考隊》《奪命神秘島》比較成功地實現(xiàn)了上述目標。

《暗物質探索者》是著名極地科學家位夢華的少兒科幻代表作。該作通過奇幻、大膽的想象構建起一個神秘的“暗物質世界”,故事描寫了科學家黃遠博士和愛斯基摩男孩“摩根”在這個神秘世界的探索經歷,巧妙再現(xiàn)了古代愛斯基摩人在嚴酷自然環(huán)境中艱難求生的歷史場景,也對愛斯基摩人、北極以及全人類的未來作出了思考和展望。更重要的是,作品以想象力為經緯,將暗物質、宇宙大爆炸、宇宙黑洞、超級基因等現(xiàn)代科學知識串珠成線,由此實踐向少年兒童讀者傳遞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的科普教育功能。

周保林的《蛟龍少年科考隊》是一部太空歷險題材的科普型少兒科幻作品。作品講述了邪惡的砰砰博士劫持了空間站的物資補給飛船,空間站的十八名航天員即將失去補給。最終,“蛟龍少年科考隊”來到太空,成功挫敗了砰砰博士的邪惡企圖。作品以中國自主研發(fā)的前沿科技成果如“嫦娥9號”、“蛟龍8號”、超級高鐵等為故事發(fā)生背景。除了諸多科學原理與知識的普及,作品中也有基于科學知識的奇思異想:穿著笨重的航天服如何解決尿尿問題?太空放屁是否可以隨心所欲?太空行走的初體驗如何?怎樣捕獲太空垃圾?奇妙的翹曲引擎技術怎樣輕而易舉地連通兩顆星球的空間等等。

少兒科幻作家姜永育在本年度推出了《奪命神秘島》和《驚魂怪異洞》。其作品以作者一貫擅長的地理學、氣象學知識等自然科學知識為背景,在充滿科幻、懸疑、冒險等探奇元素的故事情節(jié)推進中,糅合相關自然科學知識,更凸顯以知識和技術揭開大自然神秘面紗的科學思維。

綜觀本年度科普型少兒科幻作品,數(shù)量還不夠多,能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反映當下前沿科技成果,特別是中國科技發(fā)展創(chuàng)新成果的作品更加稀少。這固然與作品受眾的知識結構和閱讀期待有關,但從這一文類的自我超越與提升的角度來說,不得不說是某種缺憾。

三.枝蔓叢生的泛科幻

作為幻想文學門類中的成員,科幻和童話雖然都帶有濃郁的虛構色彩,但兩者在文本呈現(xiàn)、邏輯思維模式等方面均有明顯區(qū)別。而科幻童話作為立足于兩者之間的一種亞文類,核心特征是極度張揚的幻想性,這與兒童讀者充滿拙趣而非邏輯性的思維方式息息相關。也因此,優(yōu)秀的科幻童話往往以其張揚而稚拙的想象力和趣味性,走入兒童讀者的心靈世界;以其看似荒誕實則有情的故事發(fā)展,溫暖孩子的童年。

夏商周的《霍金的地球少年》是一部典型意義上的科幻童話。故事講述了300年后的地球進入無法解釋的“魔幻時間”,怪事迭出,地質災難頻仍,氣候劇變無常,人類以為“霍金預言”即將成真,在疑懼中開始奮力自救。十歲少年宙娃踏上了尋找12只烏鴉和秘密通道的征途。途中,宙娃奇遇不斷,甚至變成金屬融進機器狗的大腦,卷入了200年前人類和機器人的大戰(zhàn)....本作在科學幻想與童話幻想之間自由游走,以張揚的想象力,書寫了一個少年超時空冒險的奇幻故事。

章魚的《奇幻章魚國》同樣是一部科幻童話作品,講述一群陽光少年在神秘的國度“章魚國”中的種種奇遇:會說話的自行車居然是“外星科學家”,垃圾箱里的對話居然牽出垃圾王國的一宗謎案,食物居然會像人一樣說話和思考……

如果說,極度張揚的想象力導致科幻童話屬于一種“深度幻想型”文學,那么緊緊圍繞某種科學知識展開故事的科普童話,則屬于“低度幻想型”文學。如何將系統(tǒng)、完整的科學知識巧妙融入故事之中,非??简炞髡叩墓Φ?。少兒科幻作家超俠的短篇《疫劍訣》就是一篇比較典型的科普童話作品。

該作講述了“新冠病毒”兄弟從共闖人體星球到同歸于盡的故事。“弟弟”在“攻城掠地”中性情發(fā)生變化,不愿再同“哥哥”一起破壞人體星球,最后為了結束“哥哥”的殺戮,主動與他同歸于盡。作品以“我”的第一視角來描寫新冠病毒,角度新穎而大膽;從故事發(fā)展來看,人體與病毒的對抗,被寫出了“星際戰(zhàn)爭”的味道。

作為一種虛構寫作,科幻文學更多是在對“他者”和“異域”的遙想中,以影射等方式曲折介入現(xiàn)實。是否存在另外的可能,讓科幻寫作也可以更及時和直接地回應和觀照現(xiàn)實生活?這篇在新冠疫情給人類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的作品,為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證。

連城的《客星遺稿》則是一篇在科幻與奇幻的邊界間游走的強力幻想作品。小說以“我們的祖先與外星人有過接觸嗎?”為基本科學設定,把傳說一步步轉化為真實可感的情節(jié)內容。從琉璃海觀星臺的環(huán)境描寫,到司空老人的遺稿和遺愿,從客星每36年冬至前后的降臨,到客星和客星人奇異的樣貌,從最初的好奇和猜測,到置生死于度外、以殘年一窺客星世界的殉道精神……在科幻創(chuàng)意的推動下,人物性格情懷、小說主題思想得以彰顯。

結語

綜觀2020年度國內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成果,我們發(fā)現(xiàn),題材同質化現(xiàn)象有所改觀,形式創(chuàng)新方面也有所突破。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獨特個性風格的作家力量的進入,少兒科幻的創(chuàng)作格局將得以進一步拓展。

作為一種跨界文學,少兒科幻是在“兒童性”和“科幻性”所形成的張力中逐漸彰顯出其核心審美特質,一方面需要有“立得住”的科幻創(chuàng)意和具有邏輯自洽性的世界觀,達成驚奇、疏離、震撼的審美效果,并實現(xiàn)“智趣”和“理趣”的價值旨歸,即能成功激發(fā)和引導少年兒童讀者的好奇心、想象力和理性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需要重視作品的“童趣”和“情趣”,即能通過精彩活潑的故事,靈動跳脫的敘事語言和方式,使小讀者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收獲情感的溫暖和心靈的成長。如何讓這種張力在文本中得到更好的呈現(xiàn),是中國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水準進一步提升的關鍵。此外,如何在科幻的特定時空中,更精準和及時地反映當下少年兒童現(xiàn)實生活情境和精神生活內容的變化,也是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者們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選自《中國科幻發(fā)展年鑒 2021》,本文略有刪節(jié)

作者簡介:

馬傳思,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理事,少兒科幻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