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生生不息與萬物有靈
來源:文匯報 | 來穎燕  2021年11月11日09:44

讀罷《樹孩》,合上書,眼前隱約閃現(xiàn)出一個黃楊木雕的“樹孩”。這部被劃歸為“兒童文學”的童話,又一次告訴我們,童話的大門不只是向孩子們敞開。

故事講述了一棵黃楊樹的前世今生——曾經(jīng)在郁郁蔥蔥的森林里枝繁葉茂,因為遭遇了駭人的森林大火而幾被毀滅。上山尋找創(chuàng)作材料的雕刻家和兒子春芽兒發(fā)現(xiàn)了這棵被燒焦的黃楊樹,并將其中一段撿回家,雕成了一個可愛的孩子。樹孩誕生了,黃楊樹的生命被樹孩延續(xù)。樹孩幾經(jīng)流轉顛簸,它的眼睛從此見到這世間的種種善惡和苦樂……

《樹孩》的開始,那棵開口說話的黃楊樹慢慢地將我們拽入這個充滿靈性的世界。生靈開口,常謂之擬人。但是我們可以明顯地感知到作者的立場并非局限在“人”的角度。黃楊樹和它的伙伴們充滿了對于這個世界的懵懂和感知,包括對于人類的恐懼、對于生命無常的敬畏。作者似在有意復原自己的感官,以陌生化的眼光重新打量這個世界——那是樹孩的眼光,純凈、未受污損。隨著樹孩的歷險,我們會覺得自己的眼睛開始和樹孩的重合,自己的一部分嵌到了樹孩的身體里。

這個過程中,一個有趣的悖論在悄悄但是切實地發(fā)生——樹孩能抵達人類所目不能及的地方,它可以和萬物對話,卻無法讓人聽到它的語言,無法跟人交流。正是這種“無言”所制造的沖突和效果,讓作品更為真切感人。

在童話中,這種“盡言”和“無言”的相悖之境是常見的?!稑浜ⅰ窌屛蚁肫鸢餐缴摹秷远ǖ腻a兵》。那個受盡磨難的小錫兵,可以反抗玩具魔法師,可以跟跳舞的紙娃娃說話,卻無法告訴他的主人男孩彼得自己的遭遇。但童話通常擔負著教化的功能,比如這個小錫兵的故事會讓我們想起,只要勇敢地堅持理想,總會得償所愿。

只是《樹孩》的故事里所蘊藉的道理,忽明忽暗,更確切地說,不曾有明確的道德上的訓誡指向——盡管一路走來,樹孩的遭遇映射出許多哲理,但它并不曾因為自己的善良或是純真而達成了什么目標和愿望。它的歷險最后并沒有在我們的期待中獲得什么高潮,它只是自然而然地、“隨意”地獲得了一種重生——重新生根,重新發(fā)芽。但這一切,都如老槐樹告訴它的:是碰巧。

作者的詩人思維此刻顯形——不是線性的、預設的,而是整體的、發(fā)散的、渾然的,滾雪球一樣牽扯眾多。如果說樹孩的命運和經(jīng)歷有一個線頭,那便是作品尾聲,蘆葦們的深沉合唱:“生生不息,生生不息……”

作者曾說,這部作品寫到最后,會覺得舍不得停筆,舍不得寫完。這或是因為“生生不息”的故事會一直在路上,在行進中,無法被結局。萬物有靈,這個古老的意念,不只是出于我們生而為人能感知萬物的自信,更是源自一種對于自然的體貼、尊重和敬畏——這部作品的主角,實則并不只是樹孩,而是天地萬物。

(作者系文學評論家、《上海文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