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沙冒智化漢語詩集《掉在碗里的月亮說》作品研討會舉行
來源:XZ文學(微信公眾號) |   2021年11月29日15:12

研討會現(xiàn)場

11月28日,由《西藏文學》編輯部與西藏大學文學院共同主辦的“沙冒智化漢語詩集《掉在碗里的月亮說》研討會”在西藏大學召開。研討會上,除《西藏文學》編輯部成員次仁羅布、趙超、土旦塔杰、索朗卓嘎、張琦及《西藏文藝》副主編拉央羅布外,來自西藏大學的教授李小平、王志華、夏吾才旦、宴冰、顏亮、次仁央吉,博士生王四四,西藏民族大學教授魏春春,在校師生以及區(qū)優(yōu)秀作者等也參與研討,現(xiàn)場氣氛十分熱烈。研討會由西藏大學文學院教授普布昌居主持。

沙冒智化漢語詩集《掉在碗里的月亮說》

魏春春從該詩集的內容、藝術與語言等方面進行解讀,對沙冒智化每一輯的內容進行分析,表示沙冒智化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行整理,條分縷析地說明他的詩歌寫作由模糊進入到清晰,自覺地尋找屬于自己的詩歌言說空間。他把故鄉(xiāng)作為延發(fā)詩情的脈絡,開始注重博愛的書寫,以世界的視野和人類情懷的塑造,他已然走在了文學表達的自我蛻變之路,渴望突破,渴望新的文學表現(xiàn),不斷開拓詩歌語言空間的探索與努力。

次央教授表示沙冒智化的成長速度之快與成就之大是有目共睹的,也呼吁所有年輕的學者及作者們都學習他的這種不懈努力、不斷精進的精神。她從作者創(chuàng)作道路談起,指出他的作品鮮明地折射出時代的色彩,甚至不乏里程碑式的標志,充滿了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生活方式之間的感知與體驗,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憂患意識;此外,她表示,讀沙冒智化的詩,給人的感覺是他在用詩歌來思考,他的詩歌是一種文化的詮釋,更是一種心靈以及感官的表達。他的詩歌有著一種特殊的原創(chuàng)性和審美的獨特性,是一種既不模仿別人,也很難讓人模仿的獨特性;沙冒智化的詩歌能帶給人真正美好的感受,能向人揭示人生更為深刻和本質的東西,能啟悟人的道德和良知,更重要的是他將母體文化中的精髓用詩意表達出來。受藏族文化的影響,他的詩歌表達方式更為簡單、靈活、鮮明隨性,且在大多數(shù)詩歌中充滿著豁達、樂觀,對真善美的歌頌,社會正能量的傳播。

次仁羅布從自己到編輯部工作已有十六年,在這期間,編輯部不斷尋找文學新人,為他們提供平臺,在這挖掘、培養(yǎng)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沙冒智化以及納穆卓瑪、洛桑更才、白瑪央金等年輕的作者,他們都逐漸成為西藏文學界中的中堅力量,但是在這些作者中,沙冒智化無疑是走得最遠的,一是源于他跟常人不一樣的文字表達,以及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不同的點并賦予詩意;二是來源于他對藏文化的深入學習,在面對生命、人生時的獨特感悟,也造就他詩歌的獨特意向;三是沙冒智化的詩歌想象是狂野的,這種想象常常讓人措手不及,但在驚愕的同時感受到觸及心靈的力量,這使得沙冒智化和他的詩歌能夠走得這么遠。他表示,真正的詩歌是能打動人心的,當下的西藏詩歌界缺少這樣的東西,而沙冒智化正以自己獨特的詩語給我們帶來全新的詩歌意向,期待沙冒智化能夠走得更遠,希冀他的詩歌能在中國詩壇上產(chǎn)生更大的影響。

學生代表李捷表示,從表面上看,沙冒智化詩歌語言和想象極具跳躍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閱讀的難解性,但從深層來看,其詩歌中內涵的真實碰觸著個體生命的靈魂,沙冒智化的詩歌明寫物象,實寫作者容納萬物的心胸,更加突出個人生命的真實體驗,不刻意求工、不矯揉造作,旨在挖掘平凡普通生活中的真實情貌,傳遞著生活中的真實、樸素、親切之美。

最后,普布昌居教授就本次研討會嘉賓的發(fā)言進行了總結,也衷心祝愿沙冒智化初心永在,以夢為馬,不斷接近自己的最高的詩歌理想。

《掉在碗里的月亮說》作者沙冒智化就此次研討會召開表示感謝,并表示會繼續(xù)努力寫下去,將學到的東西凝練后回饋給讀者,在文學之路上不斷前行。

沙冒智化,藏族,原名智化加措,八十年代生于甘肅卓尼,現(xiàn)居西藏拉薩。藏漢雙語詩人,自由撰稿人,西藏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高研班學員。參加第十屆“十月詩會”。魯迅文學院“培根工程”首批入選作家。作品發(fā)表在《人民文學》《詩刊》《十月》《章恰爾》《崗尖梅朵》《達賽爾》《西藏文學》等刊物,入選中外多種選本,被譯為英、德、日、韓、哈、西班牙等語種發(fā)表。已出版三部藏語詩集,兩部漢語詩集。先后獲第三屆《達賽爾》文學獎、“吐蕃詩人獎”、第九屆西藏新世紀文學獎、意大利金筆國際文學獎等多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