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紀念《阿Q正傳》發(fā)表100周年
來源:文藝報 | 張夢陽 陳漱渝 鈴木將久  2021年12月03日08:01

2021年是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阿Q正傳》發(fā)表100周年。阿Q是一位與世界文學中堂·吉訶德、哈姆雷特、奧勃洛摩夫等典型形象相通的著重表現(xiàn)人類精神機制的特異型的藝術典型,可以簡稱為“精神典型”。以這些典型人物為鏡子,人們可以看到自身的精神弱點,“由此開出反省的道路”。文藝報推出“紀念《阿Q正傳》發(fā)表100周年”版面,邀請張夢陽、陳漱渝、鈴木將久三位魯迅研究專家重溫《阿Q正傳》,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

——編者按

 

張夢陽:《阿Q正傳》的意義

12月4日,就是《阿Q正傳》在《晨報副刊》發(fā)表整整一百年了,關于《阿Q正傳》的閱讀與論爭也進行了一百年?!栋正傳》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小說?阿Q是什么樣的典型形象?魯迅創(chuàng)作《阿Q正傳》的本意是什么?有什么價值和意義?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必須認真回答的。只有回答好這些問題,才能讀懂《阿Q正傳》,也才能真正理解魯迅,將魯迅的寶貴思想化入我們的思想和行動。這才是對魯迅的最好紀念。

作家畢飛宇有這樣一個說法:“我們都知道,阿Q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的性格特征,或者說特異功能,那就是‘精神勝利法’。這是魯迅先生對中國文學所作出的無與倫比的貢獻。老實說,魯迅的偉大是他完成了‘精神勝利法’的命名?!?/p>

其實,老一輩魯迅研究家、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與晚年魯迅聯(lián)系的馮雪峰,早在1951年11月1日,《人民文學》第4卷第6期上,就發(fā)表了一篇與畢飛宇觀點相通的論文——《論〈阿Q正傳〉》。【詳細】

陳漱渝:重溫周恩來的一段題詞——《阿Q正傳》門外談

彈指一揮間,《阿Q正傳》發(fā)表至今整整一百年了。當魯迅剛剛去世的時候,郭沫若代表質文社同人手書了一副挽聯(lián),其中有“曠代文章數(shù)阿Q”之句。這是對魯迅這篇中篇小說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高度概括,也是對這篇經(jīng)典作品的準確評價。然而闡釋這一作品博大精深的內涵又相當于數(shù)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有說不完的話題。囿于篇幅,筆者僅從周恩來同志的一段題詞談起。

1938年初,全面抗戰(zhàn)剛剛爆發(fā)。中國旅行劇團曾在武漢公演田漢改編的《阿Q正傳》,由姜明飾演阿Q。同年5月31日,在武漢主持抗日工作的周恩來同志為姜明題詞:“堅持長期抗戰(zhàn),求得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以打倒中國的阿Q精神”。同年6月至10月,壯烈的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打響。日軍有生力量大大消耗,此后中國抗日戰(zhàn)爭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

周恩來在題詞中概括的“中國的阿Q精神”,無疑是指在侵略者面前所表現(xiàn)的“奴隸性”?!爸腥A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需要高揚的是魯迅身上體現(xiàn)的那種反奴隸性的硬骨頭精神,而這正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詳細】

鈴木將久:1950年代日本的魯迅研究

1950年代日本魯迅研究達到了一次高峰。1945年日本戰(zhàn)敗,50年代日本的思想課題是如何反省過去的錯誤和構想未來。日本思想家重新檢驗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現(xiàn)代化的整個過程,甚至質疑“現(xiàn)代性”。另一方面,反省對亞洲各國的無知和歧視,決心要認識亞洲的歷史和現(xiàn)實,糾正偏見消除歧視。在這個思想過程中,國外的思想資源有借鑒意義。二戰(zhàn)前后歐洲的思想對反省日本現(xiàn)代化過程意義很大,但同時,隨著1949年新中國成立、50年代亞洲各國陸續(xù)獲得獨立,日本思想界開始正面了解亞洲的思想。1940年代之前,日本思想誠然學習中國古典思想,但幾乎沒有重視同時代中國的思想狀況。50年代日本第一次真正研究現(xiàn)代中國。在這個情況下,魯迅成為受人矚目的研究對象。

50年代領導日本魯迅研究的無疑是竹內好。竹內好1934年早已建立“中國文學研究會”,致力接近和研究同時代中國文學,中日戰(zhàn)爭末期的1944年還出版了代表作《魯迅》,以他自己戰(zhàn)爭末期的精神壓抑解讀魯迅的文學世界。寫完《魯迅》后,他被征兵去中國大陸。戰(zhàn)敗后,竹內好重新閱讀魯迅,從魯迅思想中發(fā)現(xiàn)值得關注的觀點,同時把這些觀點應用于別的對象,寫了一系列的評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