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豪:“寶藏男孩”徐則臣
一、笑
徐則臣自是不知,我與他結緣,比我初到《人民文學》雜志編輯部還要早兩年。那是2014年某日,大約在冬季,夜深沉,一位在臺灣政治大學念研究生的友人在微信轉我一篇小說,題名《如果大雪封門》。對小說本身,她不著一詞,只是說,你且看看。見它篇幅不長,索性耐住性子且看一看。果然很快看完,當時我應該愣了好些時候,一個過分清晰的念頭是,我還寫個什么鬼?彼時大四,人閑得慌,因不屑青春文學的矯揉而怒寫過一些自以為頗具分量的東西,零星得過一些前輩師長體恤的嘉許。當其時,我對魯迅文學獎和徐則臣沒有任何概念,課堂所接觸到的最青春的作家和最時新的當代作品,是余華和他的那本《活著》。
天真的人兒天真地想,這篇小說的作者,定是一個跟小說里的行健米籮寶來走得很近,甚至有未出五服的親緣關系的底層角色,一個文學界的王寶強。而《如果大雪封門》,自然就是他的《天下無賊》或《盲井》,一塊貨真價實的敲門磚——這窮小子要發(fā)達了。
現實永遠比想象更戲劇。這徐則臣,原是響當當的70后代表作家,北大碩士畢業(yè),時任《人民文學》雜志編輯部主任。上好的履歷,正規(guī)軍來的。困惑雖然有一些,到底豁然了。搜索引擎是個好東西。
當然,我也有猜對的地方——他果真愛笑。能寫出俊朗文章來的“底層作者”,一定是一個無窮樂觀的人。我沒料到的是,徐則臣的笑,比王寶強來得更為深邃,也更具知識分子氣。
徐則臣的笑很有記憶點。嘴角一抿,顴骨一提,唇瓣微張,氣走丹田,涌上來,便是一打驍勇威武的笑。該笑磁力極強,輻射范圍頗大。這樣的笑,讓人覺得親近無比,但又暗暗勒令你不可湊近褻玩。因了這種撓人的距離拿捏,徐則臣的笑,迷者眾。
我們吃過一回飯,在一場活動之后。我們吃過很多回飯,多在活動結束之后。那次局中除了徐則臣和我,還有另外兩位編輯部的同仁——當時我還是一名在校的實習生。那餐飯吃得知足,一者,去的是重慶火鍋店,我嗜辣成性,正中下懷,心中早已竊喜。后來得知,徐則臣也好吃香喝辣,當時正癡迷于烤魚而不可自拔。二者,因為放得開。按說,那時的我,對于單位的人事至少還殘余三成左右的羞澀,可那一餐卻吃得極撐,究其原因,席中有徐則臣。他的話頭,他的神態(tài),神態(tài)里那種忽然的專注和忽然的飄忽——當然,還有他那綿密的笑,這一切都讓我如釋重負。細思有些不可解,類于玄學。
那次聚餐,大家東拉西扯,什么都談上一點,又都不作深究,是帶有一點微茫的興盡晚歸,無酒而人自微醺。我以為這是吃飯的理想狀態(tài)。我的音量逐漸恢復到正常交際水準,以至到后來,達到了“朋友水準”。
對了,這餐飯是由徐則臣買單。在我的印象中,他是笑著把單給買了的。迷者眾的笑。
徐則臣的微笑
二、走
我從未看到徐則臣跑起來過。姿勢一定很倜儻??上]跑起來。他注定是不慌不忙的。氣定神閑的人,是因為他有那股氣和那份神,于是定而閑之,是取一瓢飲。徐則臣走路如飲水,一口一口,徐疾自若,近于呷。
步履矯健的徐則臣,膚黑,發(fā)梢沖天,萬年的平頭,抖擻而剛毅,好在一副眼鏡幫他退去了三分硬,可依然一派威嚴。因了膚質與膚色,整個人像極一個黑洞,似乎能夠吸納世間的很多東西,比如說,中關村流動販賣假光碟的女孩的悲歡——我是更后來才知道,在那篇給我造成深重打擊的《如果大雪封門》之前,他還有為人津津樂道的花街系列,還有很多關乎活著也關乎夢想的北漂故事——話說回來,我喜歡這種后知后覺,我喜歡一路走來所有迎面相遇的先知先覺和后知后覺。
書歸正傳,徐則臣個頭不算很高,狠心人大可將“很”字去掉;他的塊頭也不能說生猛,卻自有一番聲勢在——如果不從事文學事業(yè),沒準他就是一名身板結實、沉默是金的長途貨車司機——他的姑父便是一名貨運司機,千絲萬縷的家學淵源。徐則臣曾私下感慨,倘使當年沒參加高考而是選擇更為切實的中專,其最為璀璨的人生軌跡或將在公路上展開。假定為真,那么他那極具掌控力的低徊的笑,勢必與一個又一個公路收費站崗亭內收費員輕盈又稍顯機械的微笑,構成極其美妙的重奏。那是另一個故事,一對姑侄同時也是師徒走南闖北,它關于公路、速度與激情——還有一條同樣明晰的軌跡,在蘇北故鄉(xiāng)蔥郁的山嶺間,徐則臣依然做他的看閑書閑看書看書無關新書舊書的放牛郎,一如其少年、童年。
徐司機和他的朋友們
當然,如果當年的高考過于遂愿,徐則臣或許已是京城或江南響當當的一位大律師。他高考填報的志愿是法律系,按他的話講,進入中文系,以至后來投身文學,完全是“陰錯陽差”。陰錯陽差的確總能誘發(fā)好故事。
好故事里的徐則臣閑不住。好作家總是閑不住的。閑人的身骨天生拿來享福,而寫作恰恰是苦命的差事。作家得不停地看、走、寫、想,不停地重復,在重復中尋求新的可能,他須不停地刺激自己,不停地對抗厭倦和心虛。
閑不住的徐則臣愛吹口哨,是意氣風發(fā),是得意盡歡,也是一種自我勸誡——慢慢來,面包會有的。說到吹哨,京城文學與藝術界擅口哨者,恕我孤陋寡聞,徐則臣或可一騎絕塵。其哨聲扎實而多變,偶有尖音,玲瓏婉轉,如同畫龍點睛,讓人渾身一個激靈,或者兩個。如果他說自己還會唱淮海戲,或者來一段蘇北大鼓,我也一點不感到意外。有那么幾回,時至餐點,見他一邊呼呼扒飯,一邊用手機外放視頻里的唱腔,絕非京劇昆曲之大流,咿咿呀呀,俗而活,質粗糲,量高亢,盡是活脫脫的老派頭。那段時間他應該還在不斷修繕剛剛竣工的《北上》,這是一部轟轟烈烈的大書,關于京杭運河,關于走,人在江上行,從南到北或從北到南?;蛟S,外放是他其中一項“手機里的田野調查”也未可知。
扯遠了。
據徐則臣自述,其腳是扁平足,而且患了足底筋膜炎。腳是他身體僅有的弱處,他的阿喀琉斯之踵,所以按理,他是不宜跑動的。但他常飯后散步。腳疾似乎頗有些光景了,于是久病成醫(yī),知道怎么個走法,既能鍛煉體魄,又不致讓病痛困擾自己。聰明人走到哪里都是聰明人。打算為祖國文學事業(yè)再奮斗個五十年的徐則臣,買了很多運動鞋,貌似還有一雙老北京千層底,都不甚名貴,是舒服最要緊。這樣的做派,確實有些老古董的意思。徐則臣的身體里,有很古老、很野生的東西,也有極新而又極文的東西,是從心所欲不逾矩,兩頭都落實下去了。那本《王城如?!分?,海歸加先鋒戲劇導演雙重標簽的余松坡,竟要黑膠唱片里的《二泉映月》來慰藉自己古典而受傷的心靈。這個“竟”,其實拐得很順暢,因為很徐則臣。
又想,那高樓林立的中關村,當年不知被這雙不宜跑動的扁平足穿過了多少遍,才有了《跑步穿過中關村》——真是好題目,題目是小說的眼睛,這對眸,亮晶晶得叫人心癢癢。至于這一切,都是徐則臣應得的。我不禁復又多看了兩眼他的腳。腳亦如此之穩(wěn)健,憨憨的,讓人覺得踏實。好一雙頂天立地的大足。
在最真實的人生版本里,徐則臣骨子里的穩(wěn),投射進了他精心打造的小說世界中。小說里的徐則臣不急走,但又一直在走。從花街到北京,從底層到上流,從當下萬象到歷史紛紜。誠如其所言,作家不僅要寫會寫的、能寫的,還應寫該寫的。我猜,將來他還會嘗試原以為自己無從去寫的。真正的作家,就是要走出舒適圈和鎂光燈,進到暗淡混沌的新天地中,闖出新的邊界來。然后,徐則臣再度成為一個簇新的徐則臣。這么看,他無疑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寶藏男孩。寶藏,是有得挖的意思。徐則臣耐挖、耐看,總之我是百看不厭,??闯P?。
在文學的天地里,徐則臣是弓足,沒得足底筋膜炎。從南到北,從白到黑。走。
行者徐則臣。
三、煙
徐則臣不好酒、不燙頭,白酒不論醬香濃香,一杯上臉,腦袋登時紅得發(fā)黑,有如未經加工的烏木,貴重而矜持。倒有一個老同志標配的雙層耐熱玻璃杯,卻并未發(fā)現他特別喜好喝茶,書桌上也未見枸杞的蹤跡——他是青年人來的。
但,徐則臣是越發(fā)擔得起“嗜煙”二字。我?guī)缀跻娮C了其煙癮的擴大化。沒準兒,作家就應該抽抽煙。煙的縹緲和無所循跡,就如同創(chuàng)作的靈感,煙嘴嘬起來,有激活作用,也有放松效果。既是如此,我索性也把自己置身于如火如荼的造煙大隊之中,搭上一根,彼此陶醉,忘我地獻出一份仙氣。插話,吸煙有害健康。我的囑托并不能比煙殼上的文字多哪怕一筆,慚愧。
那次某雜志約70后與90后做一次對話,就近原則,將我分配給徐則臣。也好,很好。相約去一家不大留名的咖啡廳,廳內空曠異常,偏暗,像是舞廳粗粗改造,球燈敲掉,擠上桌案,咖啡飄香,便是開張大吉,也還是就近原則。各點一杯卡布奇諾,于是煞有介事擺開錄音筆,開聊。主要是由我發(fā)問,然后恭聽,偶爾插話,得咽著唾沫冒聲,提前怯著一截。我是第一次如此之煞有介事,后來反省,遺憾甚多,倒是更襯出徐則臣的泰然自若。他可是見慣大場面的一號人物。這是我第一次切身見識他對文學的敏銳洞見,還有絕佳的反應力和表達能力。
我說,有的作家死了,他也依然活著。他不說對,而是說,這么說也沒錯。是嚴謹。我說,文人墨客大致有兩條去路,修齊治平或采菊東籬下。他說,也許會有第三條路,積極入世的同時,心遠地自偏。是挺進。我問,寫了二十年,遇到瓶頸了嗎?他回,“瓶頸”這個詞對我來說有點奢侈。是膽氣。
有分教:老謀深算斗轉星移,和顏悅色綿里藏刀。他是謙謙之中,隨時準備當頭迎擊、駁斥,甭管你是90后還是00后——真是該死啊,我愣是迷戀這樣的率直,于是一路發(fā)問,一路興味無窮。
冷眼旁觀,跟親自到大街上擠出一身汗,我相信對車水馬龍的理解是不同的——這是談話里他的其中一條金句,品其形韻,會心一笑。
徐則臣的金句實在多——
現在的生活越來越規(guī)整,很難找到其中的偶然性,我懷念過去那種粗糲的帶毛邊的生活……天才的第一聲啼哭也不會是詩,誰都是摸爬滾打出來的,只是鼻青臉腫的時候別人沒看見……作品的翻譯走出去這事兒,只能順其自然,人家不要,你捧著豬頭也未必能找到廟門……
或許,或許可以不要或許,真正的作家,就該當多發(fā)金句??傆幸痪淠軌蛎凶x者胸口的靶心,然后渾身一個激靈,或者兩個。對我而言,徐則臣的金句,句句都在九環(huán)以內,而且并不一定瞄準的是自己的靶子,也可能射到其他的靶位上,依然九環(huán)以內。如果你聯(lián)想到了美國射擊選手馬修·埃蒙斯同志,那么恭喜我吧,我的修辭術得逞了——當然,他們并不在一個競技項目內,我也暫未發(fā)現徐則臣有參加奧運會的跡象——金句總是這樣,說一句少一句,是走多些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所以是金,越掘越少,終而以稀為貴。
徐則臣待人直爽,無拘無束又有滋有味。正如他抽煙,是廣開門路,什么牌子的煙都抽。究其根本,我看不在于自己不愛買煙,而是要多嘗試多擁抱而少自我束縛。接觸越久的朋友,想必對此越發(fā)深有體會。
私底下的徐則臣,并不愛高談,不會隨時預備跟你聊文學或哲學與藝術,他的話題多與生活日常相關,談自己也談社會上的見聞。這讓我不禁松了一口氣,我喜歡這個平易近人的老古董?;蛟S正因此,他是越老越年輕,那樣認真而活潑著,一路逆生長,到最后,安能不“復歸于嬰兒”?
到那時,這煙,該也無為地戒掉了吧。
四、書
徐則臣是我的頂頭上司,找我談話,多與工作事宜相關。每一次他都很嚴肅,但又不時給我?guī)茁曅Γ屛曳钙疣止?,竟不知如何是好。好在凡事總有個適應,到后來,面對他的嚴肅和笑,尚且算得上應付自如,以至偶爾會背過手去,在他的辦公室里摸摸索索,用眼睛翻找那早已從書柜流到地板上的各類書籍。他棲息在茂密的書堆里。一個人愛書,書便會長出腳,拼命往他這里聚攏,是兩情相悅。書是作家的孩子、朋友、導師,也是第二伴侶。
我想,辦公室里的徐則臣肯定是幸福的,他隨時能夠看到博爾赫斯所謂的天堂的影子,或者入口。偶有心儀的書或雜志,我會明火執(zhí)仗地管他索取——孔乙己先生說得鞭辟又豪爽,竊書不算偷,但我連竊都用不上,徐則臣通常會滿嘴答應,對書,他是分享型而不是護犢子型——再說,他可有一雙世事洞明熱觀人間的眼睛。
徐則臣雜書館般的辦公室
徐則臣是一個出色的觀察家,他打小地方里來,如今身居要職,是攀著一條垂直的線往上爬,轉著圈兒地都看了個遍。然后,不斷制造全新的文字排列組合,讓我們領受、檢閱他觀察得來的成果。這何嘗是一位真正的作家的宿命,作家得認這個命。
徐則臣不僅長于寫作,還工于書法。這是書在他這里的另一重含義。我見過他的墨寶,游刃有余,自得風流,以行楷為最,一個個都是風華正茂的好樣子??上也恢O書法之道,只懂癡癡然欣賞、感喟,很粗放。還是某回我們施主編從旁醍醐灌頂了那么一句:抓緊管他要吧,以后就不好說了。行文及此,我才稍稍安下心,估摸著只要我要,他肯定會給,道理也很簡單,我們是朋友,有諸君為證。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變,是不是這么說來著?——我感覺他又在笑了。
徐則臣書法作品
著于竹帛謂之書。徐則臣之書,一本一本地寫,一張一張地寫,如老僧入定,又是恰同學少年。但不應忘了,他還為別人之書提供服務,為他人做嫁衣。他首先是一名編輯,他一直是一名身處一線的文學期刊的編輯。
徐則臣對海量作品的甄別、判斷,以至校對時對稿件大小疵漏的啄捉,我以為少有能出其右者。他文風的那份沉穩(wěn)、審慎,我看有一脈源于他是一名出眾的文學編輯,所以語言窗明幾凈,線條感極強,每個字都兢兢業(yè)業(yè)地排在那里,有一種經得起挑剔的率真在里頭。
自從當了編輯,又身兼寫作,我益發(fā)明白一名優(yōu)秀的編輯對于作者和作品的重要性,他甚至可以點石成金。一名優(yōu)秀的編輯,他必須是一個細膩的人,你得容許他嘮叨、糾纏、認死理、鉆牛角。其實各行各業(yè),以至每個人在不同的身份角色里,若想出類拔萃,恐怕都少不得一份過人的細膩。我向來以為自己是一個非常細膩的人,直到遇見了徐則臣,終于恍然,原來真實的自己竟是如此皮糙肉厚的野男子。羞愧,無話,唯有惡補精進一途。
對于徐則臣,我似乎不能再說更多了,或者,我已經說得太多了。打住吧——這便是多才多藝的徐則臣,周正而豁達的徐則臣,一個未完成態(tài)的寶藏男孩。他有太多的理由,值得我們繼續(xù)拭目以待。
本期作者:梁豪
1992年生,現居北京?!度嗣裎膶W》雜志編輯。北師大文學碩士。有小說、詩歌及評論文章見各類報刊。
本期人物:徐則臣
1978年生于江蘇東海,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人民文學》雜志副主編。著有《北上》《耶路撒冷》《王城如?!贰杜懿酱┻^中關村》《青云谷童話》等。曾獲莊重文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馮牧文學獎,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2015年度中國青年領袖”?!度绻笱┓忾T》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同名短篇小說集獲CCTV“2016中國好書”獎。長篇小說《北上》獲CCTV“2018中國好書”獎。長篇小說《耶路撒冷》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為“2014年度十大中文小說”,獲第五屆老舍文學獎、第六屆香港“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首屆騰訊書院文學獎。長篇小說《王城如海》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為“2017年度十大中文小說”、被臺灣《鏡周刊》評為“2017年度華文十大好書”。部分作品被翻譯成德、英、韓、意、蒙、荷、阿、西等十余種語言。
欄目介紹:青年作家圖鑒
騰訊文化頻道推出的文學人物專欄,由作家書寫作家,匯集一部同代人的文學小傳。專欄策劃人王姝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