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江南》2022年第1期|穆濤:在掌控與失控之間——漢代的五個特別行政區(qū)(節(jié)選)
來源:《江南》2022年第1期 | 穆濤  2022年02月18日08:44

編者說

這是一篇書寫漢代五陵邑的“大”散文,通過歷史敘事,將漢代五個政治特區(qū)設(shè)置的背景、過程及相關(guān)人物等娓娓道來,以此縱覽漢代歷史,也以此照映現(xiàn)實。作者閱讀了大量《漢書》《史記》等文獻資料,在史料中尋找歷史的蛛絲馬跡,試圖還原歷史原貌、叩問歷史真相。以此為據(jù),通過現(xiàn)代人的視角,將自己的觀點與解讀融入其中。透過他節(jié)制而內(nèi)斂、言立而文明的語言,讓讀者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厚重的歷史氣息,以及對中國大歷史的思考。

在掌控與失控之間

——漢代的五個特別行政區(qū)

□ 穆 濤

前提,或者背景

五陵邑,是漢代的五個國家級開發(fā)區(qū),但不是經(jīng)濟特區(qū),是政治特區(qū)。

西漢一朝,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5年,二百三十年的歷史。事實上,劉邦是漢五年(公元前202年)才稱帝,以公元前206年為建國紀元,因為他與項羽的那個約定——“先破秦入咸陽王之”(《史記·項羽本紀》)。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先項羽攻入咸陽城,并接受秦朝皇帝子嬰投降,“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軹道旁”(《史記·高祖本紀》)。但此時,劉邦的軍事實力與政治勢力,遠遜于項羽,著名的“鴻門宴”故事就發(fā)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請客吃飯也是革命,項羽在鴻門(西安市臨潼區(qū)內(nèi))給劉邦擺了一桌子飯菜,布下陷阱,用西安話表述,是“挖了一個坑”。劉邦不得已放棄勝利果實,在宴席中間智慧逃生。

公元前202年一月,劉邦在轉(zhuǎn)戰(zhàn)途中稱帝,但稱帝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均不詳細?!稘h書·高帝紀》記載是“春正月”,但依“秦歷”,正月應(yīng)為十月。秦朝奉行“顓頊歷”,農(nóng)歷十月為歲首正月?!稘h書》記載“春正月”,是含糊其辭,相當(dāng)于“就按一月算吧”。地點也無定論,大致在山東、安徽、河南三省的交界地帶。一種說法是山東菏澤城內(nèi),也是衍說。五月,劉邦定都洛陽。這也是說說而已,沒有任何定都的舉措,是行軍到了洛陽。六月里的一天,一個叫婁敬的人冒死求見,陳述定都長安的種種益處,劉邦當(dāng)天即決定“遷都”長安,拔營西向,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是日,車駕西都長安”。從這個細節(jié)也可以看出來,劉邦的軍營就是“國都”。

這一年十二月,劉邦終于完勝項羽,基本掌控國家大局。

嚴格講,西漢是應(yīng)該以公元前202年為建國元年的,但稱帝的時間地點不清晰,也過于潦草。比較而言,以公元前206年開紀元,劉邦親自接受秦朝皇帝的投降,還有“先入咸陽者為王”的歷史性約定,就顯得體面多了。

但此時的長安,尚不具備作為國家首都的基礎(chǔ)條件。北邊的秦都咸陽,已經(jīng)因項羽一把燒了三個月的大火而瓦礫遍地。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由于連年戰(zhàn)火,民不聊生,關(guān)中地區(qū)人口流失嚴重。公元前189年,有過一次人口普查,長安城人口僅為二十四萬多?!皯舭巳f八百,口二十四萬六千二百”(《漢書·地理志》)。這次人口普查是漢惠帝劉盈詔令進行的,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劉邦山崩,劉盈繼位,元年,開始修筑長安城,六年而成,之后進行人口普查。劉邦執(zhí)政時期,首都長安是無城的,人口也不會超過二十四萬。

當(dāng)初之所以選定長安,有兩個主因:一是項羽勢力仍然強大,雄踞關(guān)東。以長安為都,可以憑據(jù)秦嶺-黃河的天然屏障,進可攻,退可守;二是長安是西周故都,樹大根生,人文厚重,可使國家長治久安。

一個戍卒和三項重大國策

婁敬,是漢初五大名嘴之一,與酈食其、陸賈、朱建、叔孫通并入《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進入《漢書》,就是青史留名。這五位在漢代被稱為“辯士”,用今天的話講,類似智囊,而且比智囊硬氣,不僅動腦子,出主意,還自己去抓落實。

酈食其是漢朝立國的功勛人物。楚漢決戰(zhàn)之前,劉邦另一個頑敵是齊國,齊王田廣“據(jù)千里之齊……將二十萬之眾軍于歷城(今濟南),諸田宗強,負海岱,阻河濟,南近楚”(《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拿下齊國,便可形成勢均力敵的楚漢對峙局面。但劉邦沒有實力短時間內(nèi)滅齊,“雖遣數(shù)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酈食其只身赴齊,憑一張利嘴勸說齊王田廣和漢敵楚,“田廣以為然,乃聽食其,罷歷下兵守戰(zhàn)備,與食其日縱酒”(《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酈食其一人使齊國七十座城放下武裝,韓信趁機大軍奔襲。齊王田廣棄國逃亡,走之前,把酈食其放鍋里煮了?!褒R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食其賣己,乃亨(烹)食其,引兵走?!?(《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事實上是劉邦為了“國家利益”把酈食其賣了,或者說把他當(dāng)作犧牲品了。

叔孫通是儒生領(lǐng)袖,秦朝遺老。劉邦鄉(xiāng)野習(xí)氣濃郁,做了皇帝仍然故我,滿嘴粗話、臟話,反感各種規(guī)矩禮數(shù),尤其反感儒生,羞辱儒生是他的日常樂趣。他還把一位儒生的帽子摘下來,大庭廣眾之下當(dāng)尿盆。在這種大背景下,叔孫通制定并推行了一整套嚴格繁冗的宮廷禮儀制度,并讓劉邦帶頭遵守,還任用了二十幾位儒生出任文官。

政府里邊,懂得國家管理的人太少。漢代的辦法是“襲秦制”,國家管理的基本層面均沿襲秦朝制度。軍事上奉行“二十等軍功爵制”,文治是“郡縣制”,也留用了一些舊吏,歷法用“顓頊歷”(每年的一月是今天的農(nóng)歷十月,也不叫正月,叫端月),貨幣用“秦半兩”,一直沿襲到漢武帝時期,才進入全面改革。

叔孫通不是大儒,卻是真儒。他讓劉邦弄懂了一個道理,作為皇帝個人,可以沒有規(guī)矩,但一個國家,必須有規(guī)矩,而且按規(guī)矩辦事。

陸賈出使南越,使南越王趙佗順北臣漢。

朱建“刻廉剛直,行不茍合,義不取容”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是高祖劉邦、惠帝劉盈、文帝劉恒三朝文膽?;㈤T無犬子,他兒子出使匈奴,“單于無禮。乃罵單于,遂死匈奴中?!?(《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

婁敬,齊國人,被強制性“征召入伍”,押解著去隴西(甘肅)戍邊,從濟南出發(fā),走到洛陽城時,聽說劉邦在城里,懇求帶隊的“虞將軍”,讓他見一次皇帝,說有國家急需的大策獻上,“愿見上言便宜”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虞將軍也是齊人,老鄉(xiāng)對老鄉(xiāng),再硬的心腸也有柔軟的時候,不僅立即同意,見婁敬披著羊皮“衣其羊裘”(《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還想給他換件好一點的衣服,“欲與鮮衣”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婁敬說:“就這么著吧,素面朝天著好?!?/p>

在中國的皇帝里,劉邦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集大成者。他奉行實用主義的用人原則,只用其才,至于道德或其他層面,上有天地照應(yīng)著,下有國法轄治著,出錯了,就罰,罪大了,就宰,絲毫不含糊。婁敬一生,有三次諫言被劉邦采納并施行。這三次諫言都是重大的國家政策。一、遷都長安。二、和親匈奴。三、關(guān)中大移民。

婁敬第一次見劉邦上奏的“便宜之言”,是遷都長安。

在虞將軍的引薦下,婁敬“上訪”成功,被劉邦召見,還獲賜一頓美食。說是美食,其實就是一頓飽飯。在戰(zhàn)爭時期,正規(guī)軍戰(zhàn)士也是勒緊褲帶節(jié)衣縮食,戍卒的待遇可想而知。但這頓飯,對婁敬意義非凡,這是他吃的第一頓“政府飯”,自此之后,他端上了朝廷的鐵飯碗。

飯后,劉邦說:“齊虜(在劉邦看來,齊國人都是他的戰(zhàn)俘),飯也吃了,有什么話快說吧。”

婁敬:“陛下定都洛陽,是想和周朝一比強盛么?”

劉邦:“對!”

婁敬:“陛下取得天下和周朝不同。周部落歷史久遠,自后稷始祖開始,積德累善十余代,夏朝時定居岐山,日漸壯大,商朝時受封西伯位,斡旋調(diào)停虞國和芮國的糾紛,威望大振,四海賢達歸附。至武王出兵伐紂時,有八百諸侯不期而會。眾人拾柴火焰高,商朝由此滅亡。之后周成王即位,周公輔佐。周朝定都豐鎬(即長安),在京都之外修建洛陽城,是因為洛陽地理位置居天下中央,四方諸侯述職納貢方便。有德之王立國,無德之王亡國。而周朝走向衰落,因為有兩個都城,朝覲京都的諸侯少了。周失天下,不是寡德,而是大勢分散了。陛下起兵豐沛,以三千隊伍起家,一路做大做強,卷蜀漢,定三秦,與項羽會戰(zhàn)滎陽,成東西分治局面。這期間,大戰(zhàn)七十,小戰(zhàn)四十,天下百姓肝腦涂地,父子暴尸荒野,數(shù)不勝數(shù)。以目前這種形勢和周朝比較,我以為不妥。關(guān)中大地被山帶河,秦嶺黃河是天然屏障,國有危難,可抵百萬大軍。秦國故地,資源豐厚,土地肥沃,這是古稱天府之國的原因。陛下宜建都長安,關(guān)東如有亂,關(guān)中可作為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與一個人搏斗,不扼住咽喉,而去按脊背,不可能制服他。如果陛下建都長安,就是扼住天下的咽喉,同時也按住了脊背?!?/p>

劉邦立即召集群臣,征求意見。群臣以關(guān)東人為主,多數(shù)主張定都洛陽,主要理由只有一個:秦朝定都長安,二世而亡。劉邦猶疑之際,張良表態(tài),定都關(guān)中才是國家長久大計。劉邦是急性子人,當(dāng)日起駕,移都關(guān)中長安。

上路前,劉邦說:“最初建議定都關(guān)中的是婁敬。婁劉諧音,賜姓劉?!眲钍窃谂婵h長大的,普通話不標準,婁劉不分。

劉敬的第二條諫言是北和匈奴,且與匈奴和親。

漢七年,白登山漢軍兵敗之后,匈奴在邊境侵土擾民的事件頻仍。劉邦大為憂慮,找劉敬問計策。劉敬諫言:“天下初定,民不自己,士兵也患了戰(zhàn)爭恐懼癥,這種情況下,不適宜以武力征討。我有一個長遠之計,但陛下您恐怕做不到?!?/p>

劉邦說:“如果可行,有什么不可能的,快說吧。”

匈奴的冒頓單于弒父坐上王位,把父親的所有妃子收為妻子?!懊邦D殺父代立,妻群母?!?(《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陛下如能把長公主嫁過去,再有豐厚的陪嫁,冒頓貪財,為陪嫁也會把長公主立為王后,生子必為太子。冒頓活著,他是子婿,冒頓死了,外孫代單于,世上沒有外孫和外爺分庭抗禮的事情。

劉邦覺著此計好,但呂后不同意,舍不得魯元公主外嫁,從諸侯人家中選一女子,以翁主身份嫁單于?;实叟畠悍Q公主,諸侯女兒稱翁主。劉敬成為漢朝“匈奴和親”政策的始作俑者和首任使者。漢代與匈奴的“和親”,從實質(zhì)上講,是以美女換和平,是大國屈辱。但就當(dāng)時漢與匈奴的弱強差距,也是迫不得已的韜光養(yǎng)晦。

婁敬的第三條諫言是由關(guān)東向關(guān)中大移民(此時已叫劉敬),拉開了長安成為移民大都市的序幕。

劉邦詔令劉敬立即實施。漢九年十一月,遷徙齊國楚國名門望族至長安,一次性移民達十余萬人口。

“十一月,徙齊、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關(guān)中,與利田宅”(《漢書·高帝紀》)。這是漢代第一次移民,也是漢朝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漢代初年,關(guān)中地區(qū)人口總數(shù)約四十萬,此次移民占關(guān)中總?cè)丝诘乃姆种弧?/p>

這之前,劉邦實施過一次移民,是把老家豐邑整體搬遷過來。但不是為公,是徇私。

劉邦的父親太上皇劉煓,“居深宮,悽愴不樂” (《西京雜記》),劉邦見父親整天郁郁寡歡,派人詢問原因后才知道,老人家想念故土與故人,是懷念“農(nóng)家樂”了。“以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餅,斗雞蹴踘,以此為歡,今皆無此?!?(《西京雜記》)漢七年(公元前200年),在今天西安市臨潼的東北,劉邦詔命仿照老家模樣,再建了一個城邑,連人帶土地廟整體搬遷過來。太上皇劉煓去世后,更名為新豐?!疤匣仕纪劣麣w豐,高祖乃更筑城寺市里,如豐縣,號曰新豐,徙豐民以充實之。” (《漢書·高帝紀》)新豐是高度仿真的。家鄉(xiāng)父老搬過來后,不僅人,連犬羊雞鴨都走不錯家門。“雞犬識新豐”的典故由此而來?!搬橄飾澯?,物色惟舊。士女老幼,相攜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雞鴨于通途,亦竟識其家?!保ā段骶╇s記》)新豐的移民還享受一項特殊政策,“豐人徙關(guān)中者皆復(fù)終身”(《漢書·高帝紀》)。“皆復(fù)終身”,終身免賦稅徭役。豐邑是國家直轄村,每人吃俸祿,終身免稅賦。

婁敬的三條諫言,均是國家重大政策,且都具開創(chuàng)性。

五陵邑的設(shè)置

劉邦遷都長安是“漢五年”,四年后,“漢九年十一月”,公元前198年十一月,婁敬的“強干弱枝”政策正式實施,第一次大移民約十萬人口“實關(guān)中”。一次性安置十萬人口,于今天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更甭說漢初的時候了。

最突出的難點,是十萬人口擺在首都的哪個位置?

這不僅僅是民生問題,更重要的是政治問題,這些人不是普通人,是關(guān)東齊國楚國的名門望族。對于剛剛建國,腳跟尚不穩(wěn)健的新興政權(quán)而言,這是一個有著潛在政治風(fēng)險的龐大群體,或說是當(dāng)時最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于是,一項頗具政治智慧的“陵邑制度”應(yīng)時出臺了——在皇帝陵園附近,政府拿出土地和資金,建設(shè)生活社區(qū)性質(zhì)的“開發(fā)區(qū)”,入駐開發(fā)區(qū)的待遇是優(yōu)惠的,配套措施是“與利田宅” “戶二十萬”等等。這些人名義上 “侍奉陵園”,實質(zhì)是享有人身自由的隔離。第一批十萬移民,被安置在劉邦的陵園,命名“長陵邑”。

劉邦遷都長安時,沒有花心思搞城區(qū)的規(guī)劃和建設(shè),他是“先治坡后治窩”的首倡者和踐行者,反對修建“樓堂館所”。當(dāng)時的首都長安尚無城,政府辦公地點在蕭何丞相營造的未央宮里。漢七年(公元前200年),未央宮落成時,劉邦還因“豪華”把蕭何臭訓(xùn)了一頓,“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匈,勞苦數(shù)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漢書·高帝紀》)

長安城是他兒子即位后才修建的,惠帝元年春天開工建設(shè),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九月竣工,“九月,長安城成”(《漢書·惠帝紀》)。長陵邑筑城更晚一些,是呂后下令修建的,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六月,城長陵”(《漢書·高后紀》)。

漢代陵邑制度始自高祖劉邦,至漢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詔令廢止。五陵邑集中在長安城西北咸陽塬上。漢代帝王陵邑共七座,另外兩座為霸陵邑(文帝劉恒陵),位于長安城東南的白鹿塬。杜陵邑(宣帝劉詢陵),位于長安城西南的杜東塬。

陵邑的建制為縣級,但實際規(guī)格要高,長陵邑令“秩,二千石”。秩是俸祿,長陵邑令拿的是郡守的工資。陵邑不歸郡守管制,受中央直轄,由中央掌管宗廟禮儀事務(wù)的九卿之首太常管理,是實實在在的國家級。今天的一些開發(fā)區(qū),叫國家級,但官員的使用和任免在地方。五陵邑的人口規(guī)模,只長陵邑和茂陵邑有確切的歷史記載:至西漢末年,長陵邑“戶五萬五十七,口十七萬九千四百六十九”,茂陵邑“戶六萬一千八十七,口二十七萬七千二百七十七”(《漢書·地理志》)。這兩個陵邑人口已近五十萬,于漢代而言,已經(jīng)是當(dāng)時的大城市了。

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冬十月,漢元帝頒詔廢止陵邑制度,理由挺人性化,很有點“以民為本”的意思?!鞍餐林剡w,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頃者有司緣臣子之義,奏徙郡國民以奉園陵。令百姓遠棄先祖墳?zāi)?,破業(yè)失產(chǎn),親戚別離,人懷思慕之心,家有不自安之意,是以東垂被虛耗之害,關(guān)中有無聊之民,非久長之策也。《詩》不云乎?‘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袼鶠槌趿暾?,勿置縣邑,使天下咸安土樂業(yè),亡(無)有動搖之心。布告天下,令明知之?!保ā稘h書·元帝紀》)廢止詔令發(fā)布后,陵邑也下降規(guī)格,移交地方由三輔具體管轄。三輔,是長安大首都地區(qū)的三個轄區(qū),最初指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三位官員,后指三位官員的轄區(qū),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fēng)。“三輔者,謂主爵中尉及左、右內(nèi)史,漢武帝改曰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fēng)。”(《三輔黃圖》)“京兆在故城南冠里,馮翊在故城內(nèi)、太上皇廟西,扶風(fēng)在夕陽街北,此其廨治之所也。”(《雍錄》)

英俊之域,紱冕所興:五個特別行政區(qū)

五陵邑是漢代五位皇帝的陵邑,是當(dāng)年的五個國家級開發(fā)區(qū)。

今天的開發(fā)區(qū),以經(jīng)濟建設(shè)為核心,當(dāng)年的五陵邑是達人社會,是高端社區(qū)。五陵邑是長安城北部的五個衛(wèi)星城。摘錄一些后來者的記事和文學(xué)描寫,從一斑中可略見其繁榮之全豹。

北眺五陵。名都對郭,邑居相承。英俊之域,紱冕所興。冠蓋如云,七相五公。與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貨殖,三選七遷,充奉陵邑。蓋以強干弱枝,隆上都而觀萬國也。

——(東漢)班固《西都賦》

茂陵富人袁廣漢,藏鏹巨萬,家僮八九

百人。于北邙山下筑園,東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內(nèi),構(gòu)石為山,高十余丈,連延數(shù)里。養(yǎng)白鸚鵡、紫鴛鴦、牦牛、青兕,奇獸怪禽,委積其間。積沙為洲嶼,激水為波潮,其中致江鷗、海鷗,孕雛產(chǎn)鷇,延漫林池。奇樹異草,靡不具植。屋皆徘徊連屬,重閣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也。廣漢后有罪誅,沒入為官園,鳥獸樹木,皆移植于上林苑中。

——(晉)葛洪 《西京雜記》

五陵豪俠笑為儒,將為儒生只讀書。

看取不成投筆后,謝安功業(yè)復(fù)何如。

秦國金陵王氣全,一龍正道始東遷。

興亡竟不關(guān)人事,虛倚長淮五百年。

——(唐)崔涂《東晉》

漢家天將才且雄,來時謁帝明光宮。

萬乘親推雙闕下,千官出餞五陵東。

誓辭甲第金門里,身作長城玉塞中。

衛(wèi)霍才堪一騎將,朝廷不數(shù)貳師功。

——(唐)王維《燕支行》(節(jié)選)

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

斗雞事萬乘,軒蓋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競風(fēng)采,三杯弄寶刀。

殺人如剪草,劇孟同游遨。

發(fā)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

叱咤萬戰(zhàn)場,匈奴盡奔逃。

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

羞入原憲室,荒淫隱蓬蒿。

——(唐)李白《白馬篇》

五陵少年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fēng)。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唐)李白《少年行》

少年初拜大長秋,半醉垂鞭見列侯。

馬上抱雞三市斗,袖中攜劍五陵游。

玉簫金管迎歸院,錦袖紅妝擁上樓。

更向院西新買宅,月波春水入門流。

——(唐)于鵠《公子行》

長安道上春可憐,搖風(fēng)蕩日曲江邊。

萬戶樓臺臨渭水,五陵花柳滿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華,游子春來不見家。

斗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臺日半斜。

章臺帝城稱貴里,青樓日晚歌鐘起。

貴里豪家白馬驕,五陵年少不相饒。

雙雙挾彈來金市,兩兩鳴鞭上渭橋。

渭城橋頭酒新熟,金鞍白馬誰家宿。

可憐錦瑟箏琵琶,玉臺清酒就倡家。

下婦春來不解羞,嬌歌一曲楊柳花。

——(唐)崔顥《渭城少年行》(節(jié)選)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唐)白居易《琵琶行》(節(jié)選)

寒食權(quán)豪盡出行,一川如畫雨初晴。

誰家絡(luò)絡(luò)游春盛,擔(dān)入花間軋軋聲。

鞍馬和花總是塵,歌聲處處有佳人。

五陵年少粗于事,栲栳量金買斷春。

——(唐)盧延讓《樊川寒食》

五陵豪客多,買酒黃金盞。醉下酒家樓,美人雙翠幰。

揮劍邯鄲市,走馬梁王苑。樂事殊未央,年華已云晚。

——(唐)韋莊《少年行》

玉鞭金鐙驊騮蹄,橫眉吐氣如虹霓。

五陵春暖芳草齊,笙歌到處花成泥。

日沉月上且斗雞,醉來莫問天高低。

伯陽道德何唾咦,仲尼禮樂徒卑棲。

——(唐)齊已《輕薄行》

釵鳳搖金,髻螺分翠。銖衣穩(wěn)束宮腰細。綠柔紅小不禁風(fēng),海棠無力貪春睡。

剪水精神,怯春情意。霓裳一曲當(dāng)時事。五陵年少本多情,為何特地添憔悴。

——(宋)石孝友《踏莎行》

油壁迎來是舊游,尊前不出背花愁。

緣知薄幸逢應(yīng)恨,恰便多情喚卻羞。

故向閑人偷玉箸,浪傳好語到銀鉤。

五陵年少催歸去,隔斷紅墻十二樓。

——(清)吳偉業(yè)《琴河感舊》

……

(全文詳見《江南》2022年第一期)

 

【穆濤,《美文》雜志常務(wù)副主編。西北大學(xué)教授,博士研究生導(dǎo)師。中國散文學(xué)會副會長,陜西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散文專委會委員,國務(wù)院特貼專家。出版《先前的風(fēng)氣》等十部作品,獲第六屆魯迅文學(xué)獎、百花文學(xué)獎和2014年中國好書。201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wù)??!?/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