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一座劇院與一個城市 ——賀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七十周年
來源:文藝報 | 廖 奔  2022年06月06日08:06

自城市有劇院以來,城市與劇院的關系就成了地域生態(tài)的顯現(xiàn)。每個城市都會有不同劇院甚至許多劇院,但一個劇院能夠完全具備劇團/劇場/鬧市三合一的條件,并且長期固定70年不變,氤氳成一個穩(wěn)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一座城市建立起物質(zhì)與精神血肉相融的關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可謂得天獨厚。而她立基于首都北京,尤其21世紀后立基于這座東方國際化大都市的特殊際遇,更使之獲得了豐富充盈的文化內(nèi)涵。

早年在中國建立一座藝術劇院的構設,是20世紀初“新文化人”可望不可即的理想。1926年9月北平《晨報·副刊》上刊登了留美學生聞一多、余上沅、趙太侔等人的《北平藝術劇院計劃大綱》,設想籌建起中國第一座兼有演員學校、圖書館、博物館、雜志社的藝術劇院。1952年新的國家政務院批準建立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使這種戰(zhàn)時不切實際的幻想得以在建設時期完美實現(xiàn)。國家劇院的建立使得中國的正規(guī)化戲劇建設得以展開,由曹禺這樣的著名戲劇家主持工作,吸引了焦菊隱這樣的著名戲劇導演從大學回歸到舞臺來實現(xiàn)其藝術理想,北京人藝戲劇表演體系的探索正式開始,劇院演出風格的構想也逐漸孕形。

劇院發(fā)展與城市生態(tài)的變遷是相吻合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處于熱火朝天的城市建設熱潮之中,舊的貧陋市民生活與精神窘境被新的面貌與境界所取代,于是我們看到北京人藝的新劇目《龍須溝》《茶館》應運而生,成為其劇院風格的奠基之作與精神魂靈,著名京味兒作家老舍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由此與北京人藝的舞臺風貌血乳交融,老舍、焦菊隱、于是之的鐵三角自然形成。具有自覺民族化意識的焦菊隱導演吸收戲曲傳統(tǒng)手法處理《蔡文姬》《關漢卿》等劇目,使得劇院在與郭沫若、田漢等著名劇作家建立起血緣紐帶的同時,開拓了舞臺現(xiàn)實主義美學的新境界,劇院也在用優(yōu)秀歷史文化內(nèi)涵提升北京觀眾品位方面做出獨到的努力。一時之間,北京人藝與北京這座城市的精神構成了同頻與共振。

改革開放時期的北京掙脫出觀念泥淖,朝向世界展開八方觸角,開始更高標準下的二次重建,急速縮小由于自身耽擱而被激烈的國際競爭落下的距離。北京人藝也在這一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開始探尋多樣化的美學方向。林兆華導演的《絕對信號》《車站》《野人》三部曲拉開探索戲劇的序幕,引動了新時期戲劇舞臺空間與表演美學突破的大潮,其成就集中體現(xiàn)在劉錦云《狗兒爺涅槃》這樣的后現(xiàn)實主義優(yōu)異成果上,隨之而來的是過士行《鳥人》《魚人》《棋人》現(xiàn)代主義三部曲的繼往開來。何冀平《天下第一樓》這樣北京風味兒的寫實主義戲劇仍然是北京人藝的魂靈,然而適應著北京新型都市觀眾的審美需求,新一代導演和演員群體的多方向探索與嘗試,已經(jīng)使北京人藝構成多觀念多風格多面貌的舞臺演出樣態(tài)。在北京人藝的強大加盟下,北京戲劇和中國戲劇從此邁入了世界現(xiàn)代派劇壇的門檻。

21世紀以來,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古城馳入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快車道,城市面貌與精神風貌迅速更新,已經(jīng)傲然挺立在世界東方。北京人藝也在適應環(huán)境、追尋觀眾與審美發(fā)現(xiàn)上不斷加強和開掘自身,使之與這座古老而新型城市的深邃文化內(nèi)涵、全新精神風貌與高遠美學品位相匹配。一座劇院與一個城市,正在同步邁向無可估量的未來。

(作者系中國作協(xié)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