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貴祥《琴聲飛過曠野》:歷史天空下的少年傳奇
《琴聲飛過曠野》(明天出版社2022年出版)是作家徐貴祥的新作,他以長篇小說《歷史的天空》等革命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蜚聲文壇,所塑造的梁大牙等人物,是對中國當代文學人物畫廊的重要貢獻,至今為廣大讀者所稱道。而新作《琴聲飛過曠野》所寫,則可稱為歷史天空下的少年傳奇。
女童“拉倒”,8歲那年成了孤兒,被一個債主賣給了戲班子,自此開始在戲班打雜的生活,后改名韓子路。不久,她所在的茶山戲班加入紅軍隊伍,她成為紅軍文藝宣傳隊的一員。而后隨著全民族抗戰(zhàn)的爆發(fā),韓子路們又在民族戰(zhàn)爭的硝煙里成長?!肚俾曪w過曠野》講述了韓子路、喬詠秋、白兒扎等少年,成長為堅韌樂觀的革命戰(zhàn)士。硝煙彌漫的歲月、艱辛跌宕的青春、無畏獻身的前輩、童稚清純的迷茫,交織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這部作品,會把讀者帶入那個喚醒民族激情的時代,帶入那支熔鑄理想與信念的隊伍中。
《琴聲飛過曠野》所展開的時代,恰處土地革命戰(zhàn)爭向全民族抗戰(zhàn)轉換的歷史階段。中國的主要矛盾由階級矛盾上升為民族矛盾,面對民族危亡的歷史時刻,中國共產黨順應人民的呼聲,轉而進入對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呼吁與構建。從在茶山戲班里受到地下黨員李桐和葉晨霞的啟蒙開始,直到成為宣傳隊的一員,在部隊里進一步錘煉,“為窮人求解放”的意識開始融匯到韓子路們的血液里;隨著民族危機的嚴峻,“為民族圖生存”這一命題又灌注于韓子路們的身上。最終,這些少年走過了將個人與家國存亡、民族命運休戚與共的情感歷程,而這成了他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初入紅軍隊伍的少年韓子路們,懵懂而好奇,但他們很快就感受到融入革命熔爐的歡欣。處于革命隊伍中的少年們,是革命的未來、紅軍的未來,更是中國的未來。他們所受到的關愛——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生活中——比別人的更為豐厚。《琴聲飛過曠野》所書寫的固然是殘酷的戰(zhàn)爭,是犧牲和磨難,但書中始終洋溢著革命理想主義精神——述說理想如何煥發(fā)少年們的激情,戰(zhàn)爭如何塑造無畏的戰(zhàn)士,困境如何熔鑄深情厚誼,挫折如何激發(fā)智慧和勇氣。他們朝夕相處的集體,洋溢著溫暖與友善、互助與寬容的氣氛。為了這些少年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以及知識文化的提高,部隊甚至還為他們創(chuàng)辦了列寧小學、隨營學校等等。這些,顯示了一代一代的革命者對后來人的愛心與期待,今天的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會從中受到鼓舞和感動。
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特別是優(yōu)秀的兒童讀物,除了題材的選擇、題旨的開掘之外,藝術展現(xiàn)的魅力更不應缺失。《琴聲飛過曠野》的藝術魅力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一部成功的小說最為重要的是寫人,是寫歷史進程中的人?!肚俾曪w過曠野》是活生生的一個人,乃至一群人的命運遭際、坎坷心路的寫照,是歷史大潮中一代人身影的閃現(xiàn)。
韓子路及其伙伴們,各有各的來路,也各有各的性格基調和成長歷程。韓子路由一個內向、懵懂、不諳世事的女童,由求溫飽而求革命,由隨大流而擔大任,最終成長為新四軍的優(yōu)秀戰(zhàn)士。革命遺孤喬詠秋被地下黨員帶到茶山戲班避風,成為韓子路的伙伴。隨戲班進入紅軍隊伍后,他遭遇了生母胡桃身在敵營的經歷、對母愛的渴望與革命立場相沖突的窘境,承受了誤會母親與被人誤會的痛苦,在嚴峻的斗爭環(huán)境中漸漸成熟。除了來自茶山戲班的小伙伴們各有各的性格之外,與少年們朝夕相處的戲班師傅黃奎,由一個守舊的教習,經過身世的歷練和感悟,最終選擇了共產黨,并為此壯烈犧牲。而早期潛入戲班的兩位地下黨員李桐和葉晨霞,一位犧牲、一位成了新四軍支隊里干練潑辣的女指揮員。書中的其他人物也都獨具自己的人生故事,真實地展現(xiàn)了生活的復雜:難以和政治、戰(zhàn)爭融合的朱瑪麗,最終回歸了“為藝術而藝術”的道路;而茶山戲班的老班主張得開,從唯利是圖的戲班班主,成長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團結對象……人物之紛繁,色彩之豐富,為本書整體藝術形象的構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二,小說將少年戰(zhàn)士的心靈史、成長史和情節(jié)跌宕、艱難曲折的革命斗爭故事相融匯,和忘我奉獻、勇敢無畏的革命前輩相映照。既在人物塑造以及人物命運的發(fā)展上下足了功夫,也在情節(jié)的演進和敘述表達上做了精心的營構,這就使本書的感染力與可讀性相得益彰。
人物關系與人物命運的精到設計,構成了匯聚于歷史天空下的命運跌宕和情節(jié)糾葛。由此牽動讀者的既有命運攸關的牽掛,又有破解懸疑的好奇。當下,對文學讀物特別是兒童讀物而言,可讀性或已成為感染讀者、征服讀者的最重要一環(huán),唯此,《琴聲飛過曠野》提供的經驗尤為可貴。
其三,豐富的人物設計和繁復的情節(jié)展開,展現(xiàn)了不同層面的生活,拓展了故事的空間。多樣生活的呈現(xiàn)以及知識性、趣味性的生發(fā),也成為本書引人入勝之所在。如作品前半部分,隨著韓子路命運的展開,對鄉(xiāng)村戲班生活,做了深入的介紹——他們如何奔走于鄉(xiāng)間,如何面對生存的危機和人際的矛盾,如何應對軍閥和國民黨軍的欺壓,乃至舊式戲班的行規(guī)習氣、師徒關系等等,讀來新鮮有趣。對紅軍宣傳隊里稚氣未脫的娃娃間情誼與糾紛的書寫也別開生面,因夜半尿床而爆發(fā)的爭執(zhí),因識人之簡單而引發(fā)的誤會,深入底層動員群眾后收獲的歡喜等。而本書后半部分所鋪陳敷衍的別茨山新四軍對密碼知識的學習以及韓子路機智的信號傳遞等情節(jié),生動地講述了戰(zhàn)爭年代少年成長的傳奇故事,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于一體,讀來輕松愉快,使小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一次心靈洗禮,也在不知不覺中豐富了對中國革命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