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說尊嚴
來源:中國社會報 | 云 德  2022年07月07日12:12

幸福快樂有尊嚴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相信這是每個人心中的夢想,也是社會治理追求的目標,當然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應有之義。

尊嚴一詞,出自《荀子·致士》:“尊嚴而憚,可以為師”,是講為師者要尊貴、莊重、肅穆且有威嚴。后人推而廣之,廣泛指涉有關(guān)國家、民族、團隊和個人的身份、地位與價值的認同,進而彰顯他們享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平等受尊重的權(quán)利。

毋庸置疑,在尊嚴類別的范疇中,國家與民族的尊嚴涵蓋主權(quán)、領(lǐng)土、內(nèi)政、外交各方面,屬于國家的至高利益,是國家經(jīng)濟實力、政治建構(gòu)、國防力量、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綜合體現(xiàn)。而公民尊嚴則是人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生命立場,是受憲法和法律保護的包括人格、言行、財產(chǎn)和安全在內(nèi)的不容侵犯的神圣權(quán)利。公民尊嚴既是國家尊嚴生成的基石,又賴以國家提供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民族尊嚴須有國家機器和人民大眾的鼎力支撐和共同維護,否則就可能凌空蹈虛、無所附麗。如果國家不能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自由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寬松的精神文化氛圍和安全穩(wěn)定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公民整體的尊嚴就得不到保證;如果公民沒有體面的有尊嚴的生活,社會就會死氣沉沉、喪失活力,或者爭斗不休、危機四伏,國家與民族尊嚴最終也難以維持。因而,在建設強大的國家經(jīng)濟、政治、文化和國防實力的同時,強化公民的尊嚴意識顯得十分必要。

僅就個人而言,人的尊嚴首先源于自愛、自重與自尊。尊嚴既是主體的內(nèi)在感受,更是外部世界對于主體對象的價值判斷。愛惜自己羽毛,珍重個人聲譽,是個體獲取并享有尊嚴的前提。人,生而平等,不論貧富尊卑,不論種族職業(yè),只要遵紀守法、自食其力,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豐富個性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是一種有價值、有尊嚴的社會存在。如若妄自尊大、盛氣凌人,目空一切、惡性膨脹,自以為尊貴,自我標榜過了頭,在別人眼里則一錢不值,嚴而無尊,何來尊嚴?而蓬頭垢面、放浪形骸,自暴自棄、胡作非為,自輕、自賤、不自尊,同樣無法贏得他人的尊重。正如《孟子》所說:“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然后人毀之,國必自伐,然后人伐之”。自尊、自愛、自重是人類自我完善的內(nèi)在動力,沒有自覺清醒的個性修為,個人的尊嚴當然也就無從談起。

其次,人的尊嚴來自情懷、節(jié)操與骨氣。人遠離動物本能的本質(zhì)在于情懷與信仰,其中最能顯示人格魅力的品質(zhì)是節(jié)操與骨氣。悲憫博愛的情懷讓人超塵脫俗,自帶威嚴;高尚的氣節(jié)與操守讓世人敬仰,是大眾追隨效仿的楷模,有了這樣的品格,人的尊嚴即可不樹而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齊國義士不吃黔敖的嗟來之食,東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洋人侮辱性的施舍,梅蘭芳蓄須明志,程硯秋斷然拒絕日寇義演的邀約,貝多芬堅決不給入侵維也納的拿破侖軍官演奏等等,他們高尚的行止,展示著情懷、操守和骨氣的磅礴力量,也把做人的尊嚴詮釋得淋漓盡致。

再者,人的尊嚴在尊重與善待他人中形成。謙恭是做人的美德,敬人者人自敬。尊重是一種平等理念深入內(nèi)心的自然外露,是基于理解、包容和接納之上的行為準則,它不僅表現(xiàn)在對待長輩、上級、偶像和顯貴的態(tài)度上,更是體現(xiàn)于平輩、下級、普通人和弱勢群體交往的行動中。摒棄任何不合時宜的虛榮心和優(yōu)越感,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個人,承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尊重他們的身份、職業(yè)、興趣與愛好,不以個人觀念和喜好為標準來臧否他人,不把個人的意志強加于人,真誠寬容并接納與自己不盡合拍的思想與行為,尤其是設身處地理解和包容處在弱勢狀態(tài)人們的想法與訴求,盡可能求同存異、擺脫執(zhí)念、從善如流,尋找社會最大公約數(shù),在一視同仁、真心實意的平等相待中得到他人的尊重,建樹自我的尊嚴。

此外,人的尊嚴還需要堅持不懈、始終如一的持守。尊嚴不在乎一時一事,而在于一生一世。人生如幻,從來沒有永遠不敗的贏家。尊嚴在順境時易于把握,逆境時最難掌控,尤其是在生活極度貧困和強力逼近生命極限的時候,屈服和妥協(xié)的誘惑具體而強烈,信念與尊嚴的固守則尤為艱難。當年在南加州逃難的年輕人哈默,雖然饑腸轆轆、疲憊不堪,仍堅持以勞動換取食物,他極具尊嚴的品格被杰克遜一眼看中,慷慨接納并以女相許,最終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石油大亨。幼年失怙的清貧少年傅雷,第一次走進同學家的花園洋房,為別人那好過自家睡床百倍的高檔木地板震驚不已,回家向寡母哭訴。母親平靜地告誡他:不必羨慕人家漂亮的地板,只要我們不亢不卑有尊嚴地好好活著,任何漂亮的地板都可以踩在腳下。一句話改變了傅雷自卑的心理,成就了他一生傲視群雄的翻譯事業(yè)。也正是因為這種根植于骨子里的不屈意志,讓他在“文革”中選擇了士可殺而不可辱的決絕行動,為世人留下無盡的唏噓、感嘆與崇敬。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國人崇尚的美好品德,也是鍛造和錘煉個人尊嚴的試金石。那種在權(quán)貴面前搖尾乞憐、惡勢力之下為虎作倀的卑劣行徑,歷來為中國文化所不恥。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沉淪、身處逆旅不隨波逐流,即便是卑微如塵埃,也決不可扭曲似蛆蟲,這是做人的基本底線。誠如齊國太史不惜殺頭,堅持把“崔抒弒君”寫進史書的錚錚鐵骨,才成就了史筆如鐵的歷史神話;恰如蘇武留居匈奴19年持節(jié)不屈、不辱使命的浩然正氣,方書寫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輝煌篇章。他們的代價固然巨大,卻把尊嚴二字深深地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我輩雖不能至,但也心向往之。

尊嚴是個關(guān)乎民族和人民生存與發(fā)展的大問題。一個國家沒有了尊嚴,就失去了民族自信;一個公民沒有了尊嚴,就失去了內(nèi)在靈魂,生命只剩下生物學意義。所以,維系國家和公民的尊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只要每人都具有清晰自覺的尊嚴意識,文明進步的火種就永遠不會熄滅。

處在波譎云詭的社會變革時期,我們要學會在錯綜復雜的現(xiàn)實中辨別真?zhèn)蔚哪芰?,真誠呼喚社會良知,切實捍衛(wèi)公民的合法權(quán)益與人格尊嚴,勇于抵制各種冠冕堂皇旗號下的違法亂紀現(xiàn)象,堅決同那些踐踏公民權(quán)利的不良行為作斗爭,努力讓每個靠誠實勞動立身的百姓都能過上有尊嚴的體面生活,讓和諧包容、相互尊重的謙謙君子清風重新吹拂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