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從《外交風云》到《運河邊的人們》 好劇的生命力始終在人的鮮活
來源:文匯報 |  馬繼紅  2022年08月11日08:26

自《運河邊的人們》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不少朋友問我,你這個當了一輩子兵的軍旅作家,怎么從強項軍旅劇和重大革命題材劇,轉而去寫大運河呢?

不可否認,起點與邀約有關。但之所以接受挑戰(zhàn),因為在重大革命題材《彭德懷元帥》和《外交風云》的創(chuàng)作完成后,我便一直想寫一部展示新時代畫卷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大運河正好與我的想法契合,成為絕佳的故事載體。

可以說,大運河在新時代的生命力牽引著我開啟全新創(chuàng)作。在我看來,大運河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如果從吳王夫差開鑿邗溝算起,它在中華大地上已流淌了2000多年;大運河視角寬廣,它不受行業(yè)和地域的局限,可以反映出廣闊的社會生活;這些年,大運河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它的變遷中能感受到新時代煥發(fā)的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更重要的是,波瀾不驚的大運河彰顯著中華民族不畏艱難、生生不息的奮斗精神。這些對一名編劇而言,都蘊藏著故事的無邊風景。鑒于此,以當下大運河為背景,講述運河沿岸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征程的故事,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決心下了,但究竟寫什么、從哪兒寫,我感受到落筆的艱難。構思一部電視劇,不是僅憑沖動就能奏效的,它需要有人物、有故事,有激烈的矛盾沖突,有命運的跌宕起伏……此前,無論創(chuàng)作《彭德懷元帥》,還是《外交風云》,雖然那些劇格局宏闊、體量龐大、人物眾多,但具體的人和事都能在歷史檔案中檢索到,編劇的任務不過是在歷史的剛性框架中以正確史觀把故事講精彩,把人物塑造好。大運河不一樣,它完全是張白紙,劇中的人物要靠編劇去塑造,人物關系要靠編劇去編織,各種矛盾沖突和情節(jié)情感都要靠編劇設置。

為了寫好這部作品,我決定延用數(shù)十年一以貫之的做法,那就是去實地采訪,撲下身子去擁抱生活。前后兩個月的時間,我先從杭州出發(fā),沿著浙江省運河的走向,去了湖州、嘉興、紹興、寧波,接下來,又去了江蘇的揚州,山東的棗莊、臺兒莊,河北的滄州,北京的通州,幾乎把京杭大運河走了一遍,采訪了與運河相關的100多人。長年在運河上跑船的船老大告訴我,以前的運河就像一條臭水溝,臭味撲鼻,現(xiàn)在變得清亮了;祖輩居住在運河岸畔的老百姓告訴我,以前家里住得很擠,沒有廚房和衛(wèi)生間,每逢下雨,上面漏、下面灌,現(xiàn)在不僅住得寬敞,煤衛(wèi)設施也一應俱全,日子越過越舒坦;終生研究大運河的老教授告訴我,為了保護運河邊的文化遺產,他曾冒著生命危險,將身體擋在推土機前;久負盛名的“船菜”第18代傳人告訴我,由于大運河申遺成功,現(xiàn)在接待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游客越來越多;大運河志愿者告訴我,過去隨手往運河拋垃圾的人比比皆是,現(xiàn)在無論大人小孩都增加了環(huán)保意識,運河邊處處風景如畫……隨著采訪本越來越厚,大運河邊的各種人物、事件開始從充滿煙火氣的細節(jié)里升騰而出,我能感受到人物的色彩、氣味、傷痛和芬芳,能梳理出事件的來龍去脈。在此,我有了一種創(chuàng)作的底氣。

《運河邊的人們》是承擔著“禮贊新時代,奮斗新征程”主旋律的電視劇。而我始終認為,無論哪種題材,劇本的核心都是人物,一部好劇的生命力也始終在于人的鮮活。對于《運河邊的人們》,我創(chuàng)作的重點不在懸疑劇的迷霧重重,不在情節(jié)劇的悲歡離合,而是需要立足當下,透過東江市這個窗口,借助人的生命力去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宏大時代主題和火熱的社會生活。

因此,我首先從尋訪到的眾多人物中擷取特點,塑造出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為他取名“路長河”。身為全劇的核心人物,他出生在運河邊一個貧困的家庭,伴著河水長大,運河是他最質樸的鄉(xiāng)愁。大學畢業(yè)后,他分配到港航局,成為一名監(jiān)管河道的普通工作人員??梢哉f,他的一生與運河緊緊牽系,他對運河也愛得深沉。因此,路長河為了運河的水清岸綠,會一根筋地與違規(guī)運載化學品的貨船死磕到底,會為捍衛(wèi)來之不易的治理成果三番五次找偷排污水的國有大廠討說法,更會在得知北京來的童部長要視察收到環(huán)保局高額罰單的企業(yè)后“不合時宜”地出現(xiàn),喊出“不能讓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成為常態(tài)”……凡此種種,人物的行動邏輯,既出自他工作的職責所在,也是他陽光坦蕩、做事執(zhí)著認死理的性格使然,更源自內心深處的情感驅動。由他的視角來記錄運河,是生活的真實,還有了藝術的真實。

飾演路長河的是演員王雷。他在表演時,將自身的陽剛氣質、多年的藝術積累以及對人物的理解融為一體,把路長河這個角色演繹得生動、飽滿、詼諧、風趣。電視劇播出后,路長河“倔驢”的性格不僅沒讓觀眾反感,反而對他生出一種同情和喜愛,時不時還能逗出一串眼淚。

劇中,路長河的頂頭上司“李靜山”也是我投諸了深沉情感的角色。他勤政實干,愛惜人才,和路長河惺惺相惜。但描寫現(xiàn)實生活的劇尤其需要尊重現(xiàn)實,不能拔高,更不能“造神”。李靜山有他的不足,他和路長河之間的關系也并非永遠和風細雨。有時候,他的局限性、兩人在工作上的分歧,恰恰體現(xiàn)了改革路上的急流暗礁。作為編劇,不回避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的難題與矛盾,是創(chuàng)作的應有之義。

比如在運河的亮燈工程上,我為兩個重要角色編織了一次矛盾。大運河申遺成功后,為把運河打造成世界級的旅游產品,河道燈光設計成為重要一環(huán)。李靜山接待了一個由老領導介紹來的燈光團隊,該團隊設計的“拉斯韋加斯”方案完全是大路貨,李靜山礙于人情、世情頗多踟躕。而路長河當即跳出來反對,他認為,運河的亮燈工程應該具有獨特的運河韻味,不僅當場駁了李靜山的面子,還在會后想方設法請來世界頂級的燈光設計師,錨定方向就要一干到底。當路長河拿出“水墨丹青”方案,兩個方案同時提交市辦公會討論時,李靜山的方案獲得壓倒性的支持率。他本可就此拍板,可再三思慮,他還是決定拿出一段河段做小樣,兩個方案實地比較一下。隨后,他到群眾中去聽取意見,最終推翻了自己的方案,由衷說出了屬于這個時代的心聲: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這場戲一波三折,我寫得酣暢,播出后,觀眾反響也不錯。除此之外,我還圍繞著環(huán)境污染與生態(tài)保護、城市建設與文物傳承、長官意志與社會公平、小富即安與共同富裕、申遺的利與弊等,把這些大眾關心的社會話題有機融入到劇情中,讓觀眾在真實的劇情中有思考、有嚼頭。

前不久,我接受央視傳媒的采訪。主持人對我說,馬老師,我們認真梳理了你的作品,從早期反映軍旅生活的《天路》《紅十字方隊》《光榮之旅》,到反映將帥風采的《向前向前》《彭德懷元帥》,反映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鐵肩擔道義》《外交風云》,以及當下播出的《運河邊的人們》,我們發(fā)現(xiàn),你的每部作品都充滿陽光和正氣,都顯示出一種昂揚奮進的時代精神和積極向上的藝術格調,你能講講你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的出發(fā)點和著眼點嗎?我告訴主持人,因為我15歲當兵,做過衛(wèi)生員、護士、新聞干事、戰(zhàn)地記者、電視藝術中心主任,參加過農村醫(yī)療隊和多次搶險救災,深入過高原、海島、邊疆、前線,幾十年的軍旅生活鑄就了我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軍隊的愛,這種愛不是口頭上的,而是刻在骨子里,融化在血液中的,所以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會為時代畫像,為人民放歌。

(作者為《運河邊的人們》編劇,曾憑《外交風云》獲第3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yōu)秀編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