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聽她說 《美麗的世界,你在哪里》:“90后”精神圖鑒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劉鵬波  2022年08月17日08:41

《美麗的世界,你在哪里》是當紅愛爾蘭女作家薩莉·魯尼新近推出的小說,講述大學同學艾麗絲和艾琳畢業(yè)后各自的生活。艾麗絲是年少成名的作家,生活無憂;艾琳則是一名雜志編輯,過著拮據(jù)的生活。小說以艾麗絲、艾琳、費利克斯、西蒙四個年輕人的感情生活為主線,講述了當代青年特有的迷茫和挫敗感。作為“千禧一代代言人”,薩莉·魯尼再次精準地刻畫了“90后”的精神世界。

《美麗的世界,你在哪里》書影

理想與現(xiàn)實的錯位

艾麗絲和艾琳真正見上面,坐在一起聊天,小說已接近尾聲。而在此之前,她們的交流只發(fā)生在郵件往來(及短信)之間?!睹利惖氖澜?,你在哪里》沿用了《聊天記錄》《正常人》實踐的形式主義結構,將講述艾麗絲和艾琳各自生活的部分與兩人郵件往來的部分在章節(jié)間分離,并交互推進,這樣每一章便只需圍繞一位人物展開書寫。

講述艾麗絲和艾琳各自生活的內(nèi)容占據(jù)了小說絕大部分,薩莉·魯尼嫻熟運用第三人稱“自由間接文體”描述人物的言行。而在郵件部分,第一人稱將讀者引入角色內(nèi)心,洞察她們隱藏在生活表象下的所思所想。其結果是,前一部分充斥日常無聊瑣事,如攝影機般如實記錄下一個稀松平常、又時常為緊張情緒纏繞的現(xiàn)實世界。在此,薩莉·魯尼使用細節(jié)精準還原現(xiàn)實的高超技法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而在后一部分,辯證、反省、內(nèi)傾的文字成為現(xiàn)實時空的有益補充,那是日常生活里鮮少談及的嚴肅話題:關乎文學與寫作,社會與政治,以及自我思辨和自我認知。

這樣的寫法,是否無形中造成了某種割裂?在我看來,薩莉·魯尼將現(xiàn)實生活和文字世界、將表層的言說和內(nèi)心的沉思分離開來,反倒收到了一種奇效:讀者越發(fā)“逼近”了小說里的人物。在一般小說里,往往借助心理描寫走近人物。心理描寫作為輔助穿插在人物言行間,幫助讀者樹立人物形象。但在薩莉·魯尼這兒,心理維度從日常生活抽離,只剩下庸常而無趣的現(xiàn)實軀體。在艾麗絲和艾琳各自生活的部分,講述更多的是她們與費利克斯、西蒙間的愛情故事,薩莉·魯尼不僅在性愛方面給予充足筆墨,而且寫出了少見的由女性視角呈現(xiàn)的動情場面。

與日常生活庸俗的面向相比,郵件部分顯然有更具廣度和深度的內(nèi)涵:文化、政治、經(jīng)濟、生態(tài)……可謂無所不包。艾麗絲和艾琳在寫郵件的時候如此嚴肅,甚至讓我們一時回想不起她們生活里為感情焦灼煩惱的樣子。正是這種反差,創(chuàng)造出稱得上奇詭的效果:如果她們在日常生活里也像郵件那般涉足嚴肅議題,那么小說很可能有淪為伍迪·艾倫電影知識分子式夸夸其談的危險,讓我們懷疑創(chuàng)作者是否文藝勁過頭。反倒是現(xiàn)在這樣,一方面是脫離現(xiàn)實語境的文藝式生活,另一方面則是介入社會問題的紙上談兵,真實還原出年輕一代的狀態(tài):理想與現(xiàn)實脫節(jié)了。

日常生活自然是庸俗的,它承載著吃喝拉撒之類的“重任”,難以形成有思想價值的交流;真正的交流只能發(fā)生在文字間。比之短信,郵件能承載更大的信息容量;比之言談,郵件能談論更厚重的社會話題。過去是信件,而如今是郵件,郵件是數(shù)字時代的信件。這反過來說明了日常生活口頭交流在精神生活和成長意義上的勉為其難。在艾麗絲和費利克斯,艾琳和西蒙之間,從未發(fā)生像在艾麗絲與艾琳之間嚴肅的交流。如果說艾麗絲和費利克斯因為階級差異缺少共同話題,那么艾琳和西蒙之間的狀況為什么也沒有更好呢?兩個人無論出身還是學識都極其相似。因此,我們只能推斷,這是薩莉·魯尼有意為之,為了證明在被數(shù)字新媒體統(tǒng)攝的當今世界,年輕人之間的嚴肅交流已經(jīng)變得不再可能。

“90后”的迷茫與失落

如果說在上世紀下半葉,還能發(fā)生像在侯麥電影里那般,文藝青年們坐在一起坦誠交流的畫面,那么隨著智能手機在新世紀無死角地入侵人們的生活,網(wǎng)絡世界取代現(xiàn)實世界成為紓解精神苦悶的出口,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過著孤獨的生活,卻能在網(wǎng)絡世界與陌生人侃侃而談。沒有哪個時代像現(xiàn)在這樣,人際關系如此疏離,情感交流如此淺薄。艾麗絲和艾琳作為受過良好教育,同時又有社會良知的青年,郵件為她們提供了思索、探討的可能。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們看似在相互交流,實際上更多仍是在與自我對話。她們在生活里無法排解的苦惱,只能在往來的郵件中尋得一絲慰藉。

薩莉·魯尼

艾琳曾經(jīng)夢想她成年后的幸福生活:“一棟鮮花樹木環(huán)繞的房子,旁邊有條河,有一個裝滿書的房間,一個愛我的人,如此而已”。而苦悶的現(xiàn)實讓這個簡單愿望像一個無法實現(xiàn)的夢。她也想過像艾麗絲那樣靠寫書生活,又自知沒有寫作的才華,便主動放棄。她預言自己很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孩子,也不會寫成書,在地球上留不下任何能讓人記住的東西。但她認為這樣或許更好,“與其為了世界局勢而焦慮,拿理論去分析它,而且對誰都沒有幫助,倒不如專注于如何讓自己活得更開心。”

與失意的艾琳相比,艾麗絲儼然是成功者的形象。她年輕時夢想“周游世界,過上光鮮的生活,憑借作品享有盛名,嫁給一位大知識分子,拒絕伴隨我長大的一切東西,和那個狹小的世界劃清界限”,這些愿望除了結婚外大多都實現(xiàn)了。她年少成名,獲得了應有的名利,成為了她曾經(jīng)渴望成為的人,但還是覺得不開心。艾麗絲鄙視自己,因為寫作作為她的人生志業(yè),“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作品毫無道德和政治價值” ,她一直在反思的是“為什么有的人能有錢有名,而另一些人卻生活在赤貧之中”。

或許,這是“90后”一代集體的悲望,無論是失敗者還是成功者,都對現(xiàn)實世界產(chǎn)生了某種失望。失敗者如艾琳,做著普通的雜志編輯工作,已然進入“躺平”狀態(tài),在自我寬慰中(“讓自己活得更開心”)掙扎著活下去;而成功者如艾麗絲也有相似的憂慮,如她自己所言,“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失敗的”“世界自蘇聯(lián)解體后便不再美麗”。小說標題“美麗的世界,你在哪里”引自席勒的詩,用在這本書再合適不過。這個問題不正是擺在艾麗絲和艾琳面前,一直找不到答案的難題嗎?正因為她們沒有淪落為失去思考能力的“行尸走肉”,才會發(fā)出這個深沉的疑問——“美麗的世界,你在哪里”?

向“世界夫人”說再見

不過,薩莉·魯尼在書里給出的對策不免落入俗套,像一碗心靈雞湯。艾麗絲曾在郵件中反復談到“愛”——“去愛總比不去愛要好,去愛一個人總比什么人都不愛要好,我在這里,活在這世上,沒有一刻不希望自己活著?!薄霸囍鄱皇侨ズ?,這便是地球上頭等重要的事?!?失敗者說“躺平”吧,盡量讓自己活得快樂些,這樣就夠了;成功者則說要愛,而不是去恨。為什么不該有憤怒呢?畢竟世界變得“不再美麗”,不是年輕一代的錯。既然已無可避免要接手“不再美麗”的世界,為什么不能做些事讓世界重新變得美麗?而不是拿空泛的“愛”賦予一切以意義。

再見,世界夫人

——黑塞

1944年4月

世界已經(jīng)分崩離析,

我們曾經(jīng)多么愛她,

如今,死亡對于我們

已不再是那樣可怕。

我們不該辱罵世界,

她是如此多彩而粗野,

在她那種形象的周圍

依然飄著太古的魅力。

我們要以感謝之心,

從她的大賭博中走開,

她曾給我們歡樂和煩惱,

她曾給我們許多的愛。

再見,世界夫人,再把你

打扮得非常年輕艷麗,

你的幸福,你的悲泣,

已經(jīng)使我們感到厭膩。

(錢春綺 譯)

在此,我想引用德國詩人赫爾曼·黑塞寫于1944年的詩《再見,世界夫人》。在中世紀,“世界夫人”是一個正面美麗、后背腐爛的形象,象征塵世的一切轉瞬即逝,萬般美麗終歸腐朽,其寓意是勸誡人們莫要執(zhí)迷于俗世的光鮮,而要專注等待天國的至樂。在黑塞生活的那個年代,“世界夫人”自然不再具有中世紀時濃重的宗教色彩,黑塞用這個詞應該更多指向世人生活的俗世世界。該詩創(chuàng)作的時間距離二戰(zhàn)結束不遠,德國即將成為戰(zhàn)敗國,面對分崩離析的世界,詩人不僅沒有陷入絕望的心境,反而期待新世界的誕生。

“我們不該辱罵世界”,因為“世界夫人”曾經(jīng)帶給我們“歡樂和煩惱”“很多的愛”。但“世界夫人”反復的“幸福”“悲泣”已經(jīng)讓人感到厭膩。在此情況下,詩人號召人們從世界夫人的“大賭博中走開”(指的很可能正是二戰(zhàn)),再把“世界夫人”“打扮得非常年輕艷麗”。這意味著詩人期待一個嶄新的世界在戰(zhàn)后誕生。席勒在《希臘眾神》里用“美麗的世界”指代希臘藝術創(chuàng)造的美的世界,薩莉·魯尼引用該詞作為書名,是為了與現(xiàn)實世界相對比。那么,“美麗的世界”在哪里呢?借用黑塞的想法,無疑在人們的心中和手上,尤其在年輕一代的心中和手上——保持樂觀,做力所能及的事,實實在在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