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長江文藝》2022年第8期|舒飛廉:汪家竹園記
來源:《長江文藝》2022年第8期 | 舒飛廉  2022年08月26日08:33

這幾年,我在鄉(xiāng)下打轉(zhuǎn),愛去這幾個地方。往東是肖港鎮(zhèn)與鄒崗鎮(zhèn)交界的牛跡山,青松儼儼的山丘,不遠處是薄霜輕雪下的大別山諸峰。南是往朋興鄉(xiāng)去的官家河,深秋烏桕變色,赤橙黃綠青藍紫,好像是用葡萄酒與紹酒澆出來的叢林。往西是勝利橋,夏天楓楊如冠,白楊如傘,陰涼里蟬聲如雨。往北,我最近常去的是汪家竹園村,沒錯,那里春天的油菜花,秋天的紅蓼花都很好看。

開車的話,是由我們農(nóng)四村小學(xué),上寶成路,拐入保光村,由殷家砦小心翼翼爬小澴河?xùn)|堤,跨金神村的南門橋,穿過一個名叫“大路張”的鄉(xiāng)塆,由它們背后翻河堤過革新村橋,重上細長的小澴河西堤,經(jīng)“褲子塘張”,在彎曲如蛇的水泥堤面上再走一二公里,西堤下田畈便是汪家竹園。不是我故意“調(diào)妖”兜圈子,是因為福銀高速由金神村上空掠過,將從前徑直的河堤路阻斷了。好處是,河堤分成兩截,不通車馬,窮巷隔深轍,倒是在川流不息的公路之下,造出了一個小小桃源。

保光村拐彎處七棵楓楊長得豐茂挺拔,像人家斬斬齊叔伯七兄弟,能夠低眉順眼去迎娶七仙女們。殷家砦的馬尾松也不錯,八九歲的松樹童子,像蠟燭一行插在稻田間。金神村河堤上白楊夾道,清風(fēng)颯颯,喜鵲跳枝,樹洞就是風(fēng)洞,已經(jīng)成為附近鄉(xiāng)民飯后散步的第一去處。大路張村前是新房,村后有不少廢棄的舊屋,紅磚褐苔,斷墻破瓦,門廊下仿羅馬柱的磚柱猶存,這是上世紀(jì)七十年代的鄉(xiāng)村美學(xué)唉。革新橋下的小澴河濕地風(fēng)景,已經(jīng)很可觀了。之前初冬時節(jié),有人將橋上下三四里河道,用綠網(wǎng)繩攔起來,在網(wǎng)羅里建了一個鴨子國,數(shù)千上萬只鴨子,或聚或散,或游或立,都是白顏色,長得像野天鵝的堂兄妹,河洲邊是紅蓼如錦,青草猶榮,再向上,是一排稠密的楓楊,彼時已經(jīng)到雨中黃葉樹的時節(jié),革新橋下的舊石橋磊磊還在,我一眼望去,心里想,這怕是要去東京,將宋徽宗一轎子抬來,由蔡京那家伙伺候著寫生,畫出個《寒江紅蓼白鴨圖》才好。

但這些行路的序曲,都還比不上汪家竹園。他們村的標(biāo)志,是兩棵樸樹,并肩高高地立在堤邊,各有一人多懷抱,秋冬木葉盡脫,飄然高舉,姿態(tài)最美,不比好萊塢西部電影里隱喻著牛仔們老家鄉(xiāng)的那些樸樹差,也不比東湖磨山公園里那兩棵擠擠挨挨的爹爹婆婆樹差。區(qū)里林業(yè)局來人給它們掛上了“古樹名木”的藍牌子,說明已經(jīng)有一百余年的樹齡,掛牌后上交國家,得以休養(yǎng)生息。它們應(yīng)見證過我曾祖父母一輩的老人家,打從樹下過,樹陰里歇歇腳,用袱子擦擦汗,抽一袋水煙,然后由這里下堤,過橋,去往肖港鎮(zhèn)。汪家竹園當(dāng)然也有竹子,由村東下堤,走入村巷,路邊叢生著三五米高的毛竹,竹叢間竹箭怒發(fā),麻黃雞母咯咯咯領(lǐng)著小雞在腐葉褐土間翻找著紅綠蚯蚓。童年時候,方圓五六里的鄉(xiāng)塆,只有汪家竹園長竹子,作為炮制釣魚竿的首選,它剛需的程度,大概就是今天世界諸國翹首以盼中東俄羅斯的石油。那時候我會想,就是為這幾蓬竹子,屁股上挨巴掌,求轉(zhuǎn)輪王托生到汪家竹園,也是值得的。這個實用的癡念,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美學(xué)境界差太遠了,何況,今天村村種竹,就像村村種香樟樹與桂花樹,已經(jīng)司空見慣。父親在家門口也種了一大蔸竹子,十余年過去,根根都長成做釣魚竿的良材,只是當(dāng)日,急急如律令尋杉樹杈做彈弓架、削毛竹條做釣魚竿的少年,他去了哪里?

三月溫和的春風(fēng)將竹子吹得瑟瑟作響,灌滿村巷,風(fēng)中是村頭油菜花海澎湃的花香,群蜂嗡營,油菜花的氣味混合著十字花科植物芥子油的辛辣,沖鼻子,聞起來是一股“臘味”,好像除夕春節(jié)元宵節(jié)綿延出來的新年,久久不愿由鄉(xiāng)村消散。村外是黃金圍城,村內(nèi)的房屋間的空地,綠油油地長滿野菜。蒲公英有,車前子不少,接骨草,商陸,最多的卻是薺菜,大葉薺,碎米薺,一汪一汪,連綿不絕,有的已經(jīng)抽薹,有的還未出莛,莖葉舒展肥美,正是挑撥割摘的上好時機。從前我們在田野上走路,看到薺菜,就想跑回家找小鐮刀,將它剜到菜籃子里,現(xiàn)在它們已經(jīng)自由自在地長到了家門口……真是奪筍少年今何在,挑菜姐妹也未還。嘩啦嘩啦搓揉麻將的聲音顯示出她們的蹤跡。春日閑閑,伢們數(shù)上了學(xué)堂,打打麻將怎么啦,上海的太太小姐們打得,我們老姊妹伙的打不得?一防田園犬,二防大白鵝,三防雞鴨屎,我小心翼翼地在曝曬春陽的老頭子老太太們好奇的目光里走。村巷曲折迂回,好像是由小麥、油菜、林樹與野草中間長出來的,交織著種種蛋白質(zhì)的氣味,又熟悉,又陌生。而造出這些村巷的屋宇,一是在外打工的青壯年小伙由各地抄回來的小洋房,一是從前他們的父親輩爺爺輩蓋起來的平房與瓦屋,幾代人的夢想與見過的世面,通過建筑的圖式,投射出來,錯綜在一起。七十年代的“公社建筑”比“大路張”也要多。村子的中間,還完整地留存有從前的隊部,紅墻、黑瓦、屋脊、木窗、磚柱,入口的大門之上,還有簡單藻飾的水泥匾,兩只和平鴿托起來木刻的五角星,中間用明黃色油漆刷出來四個新宋體字“大立四新”,已經(jīng)是上世紀(jì)六十年代的遺蛻了。走進隊部,正屋蛛絲連連,堆積廢棄的農(nóng)具,水車,風(fēng)車,犁,石磨,兩邊的廂房,卻有新鮮稻草與牛糞的氣味,說明從前梁生寶們鄉(xiāng)建的會所,還在蔭庇著迭代的黃牛與水牛。

那天我由村里出來,翻過河堤,去小澴河河灘。小澴河由鄒崗、肖港二鎮(zhèn)交界的牛跡山發(fā)源,蜿蜒十余公里,往中心閘注入澴河,沿途鄉(xiāng)塆,汪家竹園得天獨厚。它行路中途,在這里停滯,徘徊,曲堤回岸,犬牙差互,有草灘,也有河洲,夏天有可能沒入大水,其他三季,可以翻耕作田,也可以聽任其長滿青草,給牛羊啃吃。汪家竹園自南往北,共有三座石橋通向河洲與對岸。南橋是新修的水泥拱橋,油黑細長,輕盈如虹,橋那頭是油菜早稻田,我就是在這個拱橋上遇到村隊部里的新主人的,一頭黃牛在背后埋著頭朝我俯沖過來,嚇得我趕緊跑進橋邊的白楊樹林里,躲閃不迭,其實是已過繭栗,牛角如匕的“半糙子”黃牛,屁股后面,走出來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清清瘦瘦,我跟他打招呼,說這頭牛值兩萬多塊錢吧,他點頭,說他共有九頭,說完又有一點后悔炫富失言的樣子,埋頭匆匆過橋。我站在橋上,看小黃牛靈巧地跳上跳下河邊吃草,它也好奇地回看我。我明白了,這個值兩只蘋果手機的家伙,剛才是想與我玩耍,并不是要打魔獸,只是我這個中年大叔,已經(jīng)不太能理解它春天里奔向田野的一片童心了。

中橋是由從前的古石橋翻新的,在老橋墩與青石條上新鋪了石板,平整寬敞,走拖拉機沒有問題,過橋是十余畝灘涂,已經(jīng)被開墾成田地,春夏收油菜,秋冬種紅薯。去年初冬的時候,我見過經(jīng)營這個小小農(nóng)場的一家人,奶奶、父母,兩個孩子,姐姐十五六歲,弟弟十二三歲,坐在小板凳上,白霜里,一畦一畦地收挖著紅薯,兩條狗在他們身邊蹦來蹦去,他們一線排開,身側(cè)是正在簌簌落葉的楓楊樹,乍看上去,好像是勞作在梵高的油畫里。他們在田地東南臨近河岸的高地搭出了簡易的棚屋,棚屋邊陳列著三四十余只蜂箱,我估計之前河下宋徽宗風(fēng)格的鴨子國,也是由他們家來維持的。我與他們搭話,奶奶健談,鄒崗鎮(zhèn)人,以前念過高中的,兒子做工,兒媳讀過中專,現(xiàn)在回村里來了,孫女考進孝感高中讀理科,孫子在肖港念初中,孫女的成績比孫子好,所以一邊挖紅薯,一邊給弟弟講數(shù)學(xué)題。他們的父親,沉默著揮鏟,與用圍巾嚴實地護著頭臉的媽媽一起,不動聲色地撬撥著沙壤中的“寶庫”。

北橋最美。它其實就在從前我們沿河堤去肖港鎮(zhèn),騎自行車由汪家竹園下堤,往鎮(zhèn)西去的主路上,只是這條路在過去三十年間,已經(jīng)完全荒廢了。我考證很多次,才確定這條吞沒在楓楊叢、蒼耳棵與蘆荻蕩中的沙土路,就是當(dāng)日我們千百次翻山越河去往肖港鎮(zhèn)的干道。橋有兩米多寬,二十余米長,兩邊橋墩,中間四根橋柱,由二十五根紅褐色長條石拼搭起來,條石中間,有從前馬車、手推車、板車、自行車的車輪往來磨出的轍痕,深淺不一,深刻的地方,有十余厘米,其寬狹能擱下拳頭,可以推想此橋大概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誰說不是皺紋越深,年歲越長呢?將趙匡胤推車、張果老騎驢故事和它連接起來,妥妥的。縷縷春暉,撒上條石石面,中間嵌入的石英、瑪瑙熠熠爍爍,說明這是由大別山的瑪瑙堆里開采出來的石材,石面上斑斑草屑與團團牛糞,說明小黃牛們在河洲間漫游,日之夕矣,也會分花拂柳,披荊戴棘,選中北橋返回它們的隊部。橋面上尚有不少刻痕,好幾個“成三”的棋盤,縱橫淋漓,來自當(dāng)年放牛娃無聊的消遣,一行“中國人民大橋”,說明剛剛讀到小學(xué)二三年級的小男生,又掌握了磨制小刀的技術(shù),一時技癢,在家鄉(xiāng)的石橋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文本”與幽靈般的“蹤跡”。不過話說回來,這座橋,的確是童年的我,我們的父親、祖父、曾祖父,往上回溯無數(shù)世代的少年們,走過的最長的一座橋,橋下小澴河,曾是古澴河的故道,往東,往北,是肖港、鄒崗、豐山鎮(zhèn)的山丘,大別山的峰嶺,往西,往南,則是云夢、沔陽,一直到西洞庭的平原與川澤。所以這座古橋與小澴河上尚存的其他五六座石橋一樣,其實是在漢東淮南,豫章故郡,古荊州與揚州的分野之上。

相比初冬時節(jié),繁霜、枯草、紅蓼、蘆葦之中的冷寂,當(dāng)下春日中的古橋,自然是別有一番生氣。三月湛湛青天在上,油菜花獻出黃金,小澴河流來碧玉,楓楊樹新發(fā)翡翠,蘆葦抽出綠箭,這些景觀予荒涼懷古的石橋以安慰。橋頭處,野豌豆苗蓬勃葳蕤,交織成為嫩綠的草浪,這是它們輪值到的生態(tài)區(qū)位,不久就要依次讓位給狗尾草、蒼耳與紅蓼。這是它們的“時間的綻放”,紫花點點,豆莢離離,莖葉中汁液飽滿,清甜柔脆,就是跑來一堆采薇的隱士,一群挑食的黃牛,也盡可供養(yǎng)得住。野豌豆的浪濤里,蒲公英一泡一泡地頂著黃花,另外還有一種草本的開紫紅花的植物,一蓬一蓬,挺立在橋墩周圍,有一點像大薊,其實是飛廉草。它與大薊一樣,都排在菊科里,花形花序也差不多,但與僅僅葉片上有小刺的大薊不同的是,飛廉草渾身上下長滿了尖刺,它武裝的程度,不亞于蒼耳與枸骨,估計隱士與黃牛們,是不太敢招惹它們的,哪怕本草上講,飛廉草可以清利濕熱、健脾益腎云云?;蛘撸谝巴愣怪虚g,扮演的本來就是草木中的隱士與黃牛的角色,綠衣紫冠,遺世獨立,“內(nèi)皆武器,來者小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橋墩下的草灘,蜿蜒起伏,往西南接住河邊梵高一家人的紅薯地,草灘中央,還有一個小小的池塘,大概是夏季河水潴留后,來往的水牛又輪番跳進去洗澡,無數(shù)個夏日午后的躺平打滾,無意間將它拓展成一只眼睛的形狀,鑲嵌在新草離離的濕地中間。那天上午站在橋上,我將目光由崖岸下翠鳥出沒的河面移開,去眺望這只惟妙惟肖的“眼睛”,它周圍四合的眼睫一般的春草,它中間粼粼的波光,十余條鰷魚大小不一,在淺水里自由自在地縱浪,忽而懸空停泊,忽而折轉(zhuǎn)俯沖,白云蒼狗,分合無定。是什么樣的生命的意志造出了它們,將它們拋入這個池塘的呢?之前,它們在哪里?之后,它們?nèi)ツ睦铮烤拖袂懊婺切┯筒嘶ㄌ锢锏姆淙?,汪家竹園村中的老姐妹,河岸上吃草的小黃牛,水面上巡邏的翠鳥,生發(fā),存在,親在,活潑潑的,萬類春天競自由,切切各為此地的主人,但在鄉(xiāng)村誰又在乎“主人”這個能指呢?

這些鰷魚應(yīng)去游過柳宗元的小石潭?!坝乐莅擞洝钡那邦^幾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多半在摹寫柳宗元移家卜居的愚溪上下微小細致的景觀。瀟水為湘水的一條支流,愚溪又為瀟水的一條支流,自愚泉“屈曲而南”,凡十?dāng)?shù)里而已。小澴河由牛跡山下的八汊洼小水庫發(fā)源,屈曲而“西南”,也不過是十余里水路入澴水,澴水入涢水(府河),涢水從前入漢水,現(xiàn)在是在天興洲附近徑入長江。長江流域中的一條毛細血管,宇宙之大,江湖之遠,愚溪也好,小澴河也好,已經(jīng)是由都市而省城而府縣而鄉(xiāng)邑,航船能行到的盡頭,是源流,也是歸途。牛跡山黑石紅壤,池潭羅列,小丘簇簇,再遠處的雙峰山墳起如乳,周邊九嵕山林壑之美,固然是不如九嶷諸山大舜歸葬,神荒綿延,卻也靈秀深杳,頗可一觀。柳宗元“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共情于“似與游者相樂”的潭中魚,他的心思,終究還是系在長安曲江池中搖頭擺尾的錦鯉之上吧。我們的好處,大概是或留守,或返回到家鄉(xiāng)的“小石潭”,風(fēng)和日麗,水土服我,“悄愴幽邃”的情緒固然是少有,永州司馬可怕的他鄉(xiāng)“腳氣病”,自然也不會纏上我們“在家鄉(xiāng)”的身體。

也游過普里什文“大地的眼睛”?普里什文來到莫斯科郊外的杜布納河,他重新去發(fā)現(xiàn)這條河流兩岸“詩意盎然的科學(xué)現(xiàn)象”,與作為“無名幻想家”的普通居民們。我特別喜歡他收在《大自然的日歷》中的一篇短文,題目是《大地的眼睛》。他以“眼睛”來比喻村外的湖泊,“在這百花飄香的夜里,令人難以入眠,大地母親的眼睛一宿未合。”一個小男孩想往湖水里撒尿,被他媽媽喝止了,因為往大地母親的眼睛里撒尿,會讓小男孩與他的媽媽日后害眼病。之前我在金神村,也聽過一位黃姓的大哥講,童年時與一位小伙伴到金神廟玩,那時候廟還在的,小伙伴爬上神像尿尿,成人后即不幸成為盲人。比較起來,人家俄羅斯的大地母親脾氣還是不錯的。那是俄羅斯的上世紀(jì)五十年代,村莊多半是熱鬧的,瑪麗亞們,德米特里們,他們成群的牛馬與孩子,汗津津的,一股子泥腥氣,出沒在田野與池塘。今天的杜布納河邊,百花飄香的春天猶在,但孩子們的蹤跡,估計已很難找到了。小澴河也是,從前河中的魚蝦,河畔的野菜林果,堤林中的鳥雀與野兔,多半是為堤下村莊中的孩子們預(yù)備的,他們有漁獵與采集的天賦,是預(yù)備役的獵人與漁夫,是挑菜的行家,也是結(jié)伴蕩路,到處搗蛋的專門家,現(xiàn)而今,零星的幾個孩子,由鎮(zhèn)小學(xué)里坐黃色校車放學(xué)回來,被爺爺奶奶督促著,關(guān)電視,收手機,作業(yè)都寫不完,恐怕是沒得余暇來河岸邊閑逛,摸魚弄蝦,攆兔趕鳥,“撩起小衫”,往小池塘與河水里比試撒尿了,他們與媽媽們的眼睛,都是安全無虞的。

也光顧過蘭姆夢中的池塘?《夢幻中的孩子們》是蘭姆隨筆的名篇,中年之后,蘭姆與姐姐瑪麗相依為命,文章記載蘭姆坐在爐火邊圈手椅上的一段夢境:他向一雙小兒女艾麗絲與約翰講述外祖母的故事,在外祖母照看的英國鄉(xiāng)間古舊的大花園里,童年的他與哥哥、姐姐,與少年時代的女友一起漫游,油桃、桔子、水松樹、樅樹、菩提樹的大花園,他常常走到花園深處的魚池邊,“去看那些鰷魚穿梭般地游來游去,說不定還會發(fā)現(xiàn)一條很大的梭子魚,陰陰沉沉、冷冷清清地停在深水之中,一動也不動,好像對于那些小魚們的輕狂樣兒暗中表示鄙夷——我更喜愛像這樣無事忙的消遣……”老蘭姆打了一輩子光棍,并無自己的子女,他夢見的這兩個天使或者幽靈,是誰?文中講:“我們不是艾麗斯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孩子,我們壓根兒就不是小孩子。艾麗斯的孩子們管巴特姆叫爸爸。我們只是虛無,比虛無還要空虛,不過是夢幻。我們僅僅是某種可能性,要在忘川河畔渺渺茫茫等待千年萬代,才能成為生命,具有自己的名字?!?/p>

蘭姆魚池中的鰷魚與我眼前池塘中的鰷魚,并無不同,一樣在澄澈的時光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用粳稻飯粒或蜘蛛絲團,掛上由母親那里偷來的縫衣針彎成的魚鉤,系住何砦來的貨郎擔(dān)上的尼龍線,縛在汪家竹園砍到的竹竿梢頭,右手輕抖青竹竿與漁線,就可以將這些鰷魚銀閃閃地釣起來。小澴河里也有一種梭子魚,五彩繽紛,就像蘭姆文中小艾麗斯們穿著花花綠綠的小裙子的模樣,學(xué)名是斗魚,有一些地方,也叫花手帕、鬼拍手之類,個頭并不大,可以躺在掌心里。所以彼梭子魚,并非此梭子魚,他提到“很大……陰陰沉沉停在深水”的樣子,其實像小澴河中的黑魚或者鱖魚。相信不久,就會有小梭子魚生出來,陪伴這個眼睛一般的池塘中的鰷魚們,還會有小鯽魚、鳑鲏、蝌蚪、土伏子、肉股棱……小澴河何嘗又不是一條忘川河?我們在它的河畔渺渺茫茫等待千年萬年,才能成為生命,我們可能有自己的名字,也可能連名字都來不及有,可能是孩子,也可能是草木、牛馬、雞鴨與魚蟲,也可能在這些種類里循環(huán)往復(fù)。

那天我由石橋上走下來,走過野豌豆與飛廉草交纏的草叢,分開楓楊樹新發(fā)的枝條,樹下青綠的小麥田,沿著三十年前常常走過的路、沖過的坡,又重新回到小澴河堤上,好像也是由一段奇想,或者睡夢一場里走出來的。將我驚醒的,不僅有河面上鼓翼的翠鳥,還有不遠處京廣鐵路上旋風(fēng)般的動車,福銀高速上的滾滾車流。我在小澴河的中游,京廣福銀公路的交點,國家地理的中腹,我一個倦勤的中年人,哀樂交集,尚在人生之中,世界之中。往前走,往上走,往外走,回到“珍貴的人間”。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在千萬畝油菜花海里,汪家竹園與其他百十座村落阡陌交通,港渠勾連,麻將聲中,雞犬相聞,高樹回風(fēng),歷歷墳塋,這是活色生香的田園,也是再日常不過的景觀。

舒飛廉,原名鄭保純,湖北孝感人,華中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出版作品有《飛廉的村莊》《草木一村》《綠林記》《阮途記》《草木一集》《射雕的秘密》《萬花六記》《云夢出草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