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中國作家》(文學(xué)版)2022年第10期|王久辛:刻骨雙紅豆
來源:《中國作家》(文學(xué)版)2022年第10期| | 王久辛  2022年10月21日09:30

王久辛,首屆魯迅文學(xué)獎詩歌獎獲得者。中國詩歌學(xué)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歌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一個人,像一盞燈,一直散發(fā)著光和亮——不管你離他遠(yuǎn)還是近,是看他還是不看他,是想起他還是忘記他,是他生前還是他身后,他始終依然故我地散發(fā)著光和亮……

在漫漫人生的長夜里,有一盞燈,始終在眼前照耀著,該有多么幸福??!

然而,蕓蕓眾生,能夠真正感知到先生光芒的人,卻是少之又少。一如我自己,也是一個懵懂無知者。早在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我就有機(jī)會與大先生的靈魂相遇。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作的歌詞,真乃古國神采,九州精華,無比的喜愛、敬慕,而且還有模仿與揣度,甚至于還有反復(fù)研習(xí)他歌詞妙境與雅韻的經(jīng)歷;可惜卻并未進(jìn)一步深度地研究與挖掘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于今想來,真是有眼無珠,悔之當(dāng)時的粗心大意、不求甚解,又因無人引導(dǎo)與教誨,而與先生的精神思想,有了失之交臂的深深的遺憾。是的,我說的就是大先生李叔同,即后來的弘一法師。

當(dāng)年,就是1983-1984年,根據(jù)臺灣作家林海音小說改編的電影《城南舊事》在大陸公演,影片中的歌曲《送別》乍一飄入,便如一劑醒腦液,沿著我的顱后勺兒往下浸漫至脊椎骨尾,麻麻如電流穿過,瞬間驚奪了我的身心,一進(jìn)心,終生酷愛。我那時就想:長亭外,就是風(fēng)雨長亭的外面吧;古道邊,就是已經(jīng)有了幾百上千年歷史的道路邊上吧;芳草碧連天,為什么是芳草而不是野草漫到天邊呢?他用“長亭”“古道”“芳草”,一下子就把眼里的風(fēng)景過濾了,同時又賦予了文化的意味。幾乎每一句都是沉浸式的心靈表達(dá),而且是去了俗世煙火氣的、有文字涵育的精準(zhǔn)表達(dá)。這得讀干多少青燈油,翻破多少黃卷冊,才能得此一字萬鈞的內(nèi)蘊(yùn)與力量,獲得大美千古之風(fēng)流雅韻呢?而且,你看先生似乎并不用力,只拈出幾粒字兒,一拼,一句一闕,滿目旖旎,即成騷辭,好不令我夢繞情牽!那是宋詞的余韻與西詩意象騰挪跳躍的有機(jī)融匯,也是讓我頑固堅(jiān)信,新詩的發(fā)展一定要汲取古人精良的源頭活水之原因??上?,當(dāng)年我并沒有循詞而入地去學(xué)習(xí)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如果那時我能舉一反三地沿波討源,不斷深入地學(xué)下去,或許我獲得的精神滋養(yǎng)會更多,那也是難說得很呢。

第二次與大先生作品相遇,是我結(jié)婚的1989年初,摯友蒲源送我一幅小斗方作為賀禮,上面是他用居延漢簡書寫的“刻骨雙紅豆”五個字,并注“弘一句”。沒有署他書寫者的名字,只鈐了一枚閑章在下邊。蒲源說:“這是我最喜愛的一句詞,道盡了人間真愛。希望你們夫妻像這句詞一樣,不僅‘刻骨’,還能像‘紅豆’,永遠(yuǎn)都是晶晶瑩瑩的一對兒。”我傻笑了一下,他又誠懇地望著我說:“真的,我說的是心里話?!笨粗俏鍌€字,我莫名地感動了,仿佛有一種愛,神圣至極,剎那間就在我周身彌漫開來,使我立刻嚴(yán)肅了起來,忙回說:謝謝兄弟!后來,我就開始尋找這句詞的出處,我在《李叔同詩詞全編》中找到了,一讀全詞便熱血沸騰,那愛的表達(dá)至今都是絕頂?shù)臉O致。蒲源兄弟有心了?。∵@真比送我一桶黃金還金貴。全詞:

金縷曲

將之日本留別祖國并呈同學(xué)諸子

披發(fā)佯狂走。莽中原、暮鴉啼徹,幾枝衰柳。破碎山河誰收拾,零落西風(fēng)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行矣臨流重太息,說相思,刻骨雙紅豆。愁黯黯,濃于酒。

漾情不斷淞波溜。恨年來絮飄萍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驚海內(nèi),畢竟空談何有?聽匣底蒼龍狂吼。長夜凄風(fēng)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國,忍辜負(fù)。

大先生李叔同從個人的“刻骨”到“雙紅豆”的寄寓,再到“度群生”替生民離苦的發(fā)愿,至“那惜心肝剖”的誓言之自叩鑿鑿,其情其心其志,都在一個“剖”字上被極致淋漓地表達(dá)了出來。他的為蒼生是直至“心肝剖”,用字成句是完全徹底的白熱化,是出了雅的精神氣,又是入了世的錦繡詞,我完全能夠想象到先生當(dāng)時寫作的情景——這樣的愛國赤子的詩篇,再一次地征服了我。我驚嘆蒲源兄弟竟然能從如此浩然的大愛之詞中,撮取出“刻骨雙紅豆”來贈予我,一如他從大海舀出一瓢水來,順手就遞給了口干舌燥的我,而我竟然就毫不客氣地一仰而飲盡了,真痛快?。〈笪疫B著小我,小家連著大家,是祖國,忍辜負(fù)——那是為了祖國可以辜負(fù)一切的志士。這一次,我是自受大先生的詩教,感覺感受,體會體驗(yàn),從這首詞的每個字,理解到了一個心的浩瀚無垠與決絕徹底。而蒲源兄弟送給我的這五個字兒的書法作品,難道是一句偈語嗎?有一首外國歌,叫《You Raise Me Up》(《你鼓舞了我》)。我不敢直接這樣唱,應(yīng)該說是他的詩詞于無聲之中暗地里扶助了我。事實(shí)上,無論是當(dāng)初的李叔同,還是后來的弘一法師,其實(shí)他始終都是我心向往之的榜樣,尤其他的一以貫之,言行一致。我堅(jiān)信這樣的人,無論做什么都必定有成果,而且是善果,是碩果。是的,他影響了我,毫無疑問。

關(guān)于李叔同或弘一法師對我的影響,有一個例子,似乎更能證明:1998年北京大學(xué)百年校慶,受北大團(tuán)委與中央電視臺委托,我為紀(jì)念北大建校一百周年拍攝的電視系列片《北大故事》創(chuàng)作主題歌詞。記得當(dāng)時我先寫了三稿,但始終都不滿意。因?yàn)槭怯冒自拰懙脑~兒,雖然狂放大氣,但總覺得與北大百年的歷史風(fēng)華不相契合。我苦想:白話新詩也就七八十年,而白話歌詞的歷史就更短了。所以,用一個不及百年的藝術(shù)形式來唱誦紀(jì)念北大百年校慶,顯然頭大帽子小了吧?驀然間,我想到了李叔同的《送別》,想到了宋詞的韻致,于是立刻就重讀宋詞與李叔同的詩詞。其間的感覺,好像北大突然被歷史接續(xù)上了一樣,使我抬腿一腳就跨到了燕園前,仰頭看去,天下小雨了……我仿佛是沿著“長亭外,古道邊”寫下來的,“微雨后,燕園前,故人青絲可依舊?白發(fā)帶笑顏……”非常自然,毫不費(fèi)力,一揮而就,寫出了這首《可鑒流年》。后經(jīng)制片人張鐵中贊同,作曲家方兵譜曲錄制,作為系列片《北大故事》片尾曲,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據(jù)說此歌受到了許多北大老人的贊揚(yáng)。作曲家方兵說:“這個詞,我讀了一遍,旋律就有了?!敝档靡徽f的是,在這首詞中,我還變通式地將“刻骨雙紅豆”,改作“刻骨若紅豆”嵌入了詞中,寓意北大人對母??坦敲詰俚男闹厩楦?。當(dāng)然,同時也留下了我受先生浸淫之深切的印記。全詞:

可鑒流年

為北京大學(xué)百年校慶而作

微雨后,燕園前,故人青絲可依舊?白發(fā)帶笑顏。憶少年,說浪漫,尊師伴垂柳,可鑒流年。

情似水,釅勝酒,兩眼熱淚對無言??坦侨艏t豆。顫雙手,抖丹心,青春伴理想,夢繞情牽。

我沒有北大學(xué)籍。也就是說我沒有在北大上過一天課,能寫出這首詞,全憑的是熱愛北大,酷愛詩歌.尤其不能不說的是,這是自受李叔同熏陶感染,模仿弘一法師的《送別》寫成的。若干年過去了,至今我心里最在意的一個評價,是作曲家方兵告訴我的:《可鑒流年》播出后,被臺里同事稱贊為《送別》的姐妹篇。這樣類比,殊為不妥,我是真的高攀不得;然而心下里,我卻是實(shí)實(shí)在在地竊喜至今。我欣悅至誠地體會到了,哪怕能沾上大先生李叔同、弘一法師一丁點(diǎn)兒的靈氣,寫出來的東西,就絕對不一樣。

我一直都以為先生是在杭州圓寂的。這又一次證明了不求甚解的我,只看重文本而忽視文本背后人生經(jīng)歷的毛病。還是這次采風(fēng),我才知道他竟然是在泉州仙逝西行。據(jù)傳:李叔同三十九歲剃度入杭州虎跑寺那年,他的日本籍妻子曾拉扯著三個孩子,從上海來到杭州,在寺院門前苦苦求他不要撂下他們不管,并質(zhì)問他什么是愛?他說了兩個字:慈悲。說罷轉(zhuǎn)身就走,再未回頭。而他的這位妻子,據(jù)說乞求了他三天三夜。關(guān)于這段往事的真?zhèn)危恢倍加袪幾h。但是,在電影《一輪明月》(2005)中,似乎展現(xiàn)得更有詩意,即:日本籍妻子是在西湖的船上與弘一法師對的話。我相信這是導(dǎo)演的精心設(shè)計(jì),但是,我亦以為依日本籍妻子追隨大先生到中國的果行毅然來看,她到杭州來找尋自己的丈夫,完全是必然的,不管有沒有史記錄證,我都這樣認(rèn)為。因?yàn)檫@是真心摯愛的深情展現(xiàn),是慈悲為懷的癡情女人的又一例證,她不可能不為之。然而,人間萬物之大慈大悲,是沒有窮盡的吧?弘一法師能如此地“斷舍離”,不過是他生命過程中的這一個階段的這一個“果”罷了,那么,此果的“因”在哪里?要探究起來,似乎并不容易。然而,既然我已經(jīng)追蹤至此,那再怎么不容易,我也要追溯下去了。

翻查《弘一年譜》和相關(guān)資料信息與他直抒胸臆的詩詞聯(lián)語,我似乎終于了然了少年赤子李叔同的至潔至純至粹的深情之源。嗯,是的。那也是一個又一個肝腸寸斷的“斷舍離”。于今讓我遙想起來,那似乎正是他命運(yùn)的量子糾纏中的另一個時段的生命反應(yīng),而那句“刻骨雙紅豆”的由來,應(yīng)該就是他“痛失我愛”“永失我愛”的自然流溢,是他絕對個人痛苦體驗(yàn)的表達(dá),舉世無雙,無法復(fù)制。而正是有了這個個體的體驗(yàn),他的詩詞聯(lián)句才有溫度有真情有哲理有靈性有禪意,加上他的曠世之才華,才有了他不朽的絢爛之極的詩詞與佳聯(lián)妙對,才獲得了流芳百世的資格。

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人的命運(yùn),似乎都有一個平衡。凡人有凡人的排遣法,偉人有偉人的平復(fù)則。在我的眼里心底,李叔同的出家絕對不是“出世”而是“入世”。是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可以為像他一樣心懷痛苦的蕓蕓眾生,去奉獻(xiàn),或者說是去貢獻(xiàn)余生的方式。所謂“遁入空門”的“空”,正是清掃出俗世的所有雜念,一心不二地進(jìn)入度化蒼生大悲大痛的更高境界。誠如他的《晚鐘》等一系列詩詞中所道:“眾生病苦誰持扶?塵網(wǎng)顛倒泥涂污;惟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惡成正覺;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陳虔祈?!庇秩纭拔┰胳`光普萬方,拔除痛苦散清涼”(摘自《月》)。再如“翻倒四大海水,眾生皆仙”(摘自《化身》)。還如“長夜凄風(fēng)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摘自《金縷曲》),等等。這些憂患蒼生黎民疾苦,誓言奉獻(xiàn)余生“那惜心肝剖”的詩句,透露與展現(xiàn)了他決然悖逆常情人倫出走的真正原因。他不是出世而是入世,不是逃避而是迎難而上。有人說他李叔同是“將慈悲給了眾生,把絕情留給了深愛自己的女人”。然而呢?他緣何而絕情?在他浩瀚淵深的心上,究竟承接著多少位與他或深或淺或悲痛欲絕或銘心刻骨的女人呢?刻骨雙紅豆,如果一顆是他,那么另一顆是誰?或者說刻在他心里的若是一對兒紅豆,那么其中的兩個紅豆女人又分別是誰呢?他總不至于在這么一首憂民憂國皆非常的、嚴(yán)謹(jǐn)亦非常意義亦非常的詩里,無緣無故地放上一句輕浮的情詩吧?而且還不止一個,而是“雙紅豆”?!

連日來,我一直被埋在大師心里的一個或兩個紅豆女人究竟是誰而朝思暮想、游移徘徊,我翻遍了他的著作與詩詞,用心體察體會他的言行,終于,我豁然開朗了!沒錯:初心刻骨,骨肉連心。他心上刻骨的“雙紅豆”,絕對不是深愛他的日本籍妻子,當(dāng)然也不是他的正妻俞氏。雖然她們兩人都為他生兒育女,辛勞萬般,而且都是摯愛他絕對能達(dá)至“刻骨”的“雙紅豆”,但是很遺憾,“忍辜負(fù)”——不是她倆。這里面的“孤”就是他自己,“負(fù)”的面很大人很多,是他心里面所有對不起的人和事,特別是她們兩人。所以,才是“忍”痛的辜負(fù)了。這或許也正是大師生前從不提及這些塵緣痛苦的難言之隱的真實(shí)原因吧?那么,他心上的“雙紅豆”究竟是誰呢?

在我的想象里,只有弄清楚這兩顆紅豆的歸屬,才能真正認(rèn)識先生。那是他愛的淵藪,發(fā)愿的根由,更是他義無反顧的決心。李叔同是他六十八歲父親的三姨太,即他的母親,于十九歲時生下的他。之后,叔同剛五歲,七十二歲的父親就病逝了,而其時他的母親也才只有二十四歲。就是說,他的母親從十九歲開始撫養(yǎng)他至四十五歲因病撒手人寰,他與母親或母親與他,有二十六年在陽世共生同息的生活。從喂他吃的第一口奶到一起吃的最后一頓飯,從教他認(rèn)的第一個字到最后一次看著他讀書作文,切膚之愛堆積如山,共情的場景歷歷在目。這位可憐的李家的三姨太連名字都沒有,在李叔同或弘一法師的文集中,提到她時,均以王氏或王母代之。她教幼兒時的小叔同熟讀詩書,亦帶著他嬉戲玩耍,誠如李叔同詩中所寫:“……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高枝啼鳥,小川游魚,曾把閑情托。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摘自《憶兒時》)“昨宵夢王母,猛憶少年歡。”(摘自《人病》)“秋娘顏色嬌欲語,小雅文章凄以哀。昨夜夢游王母國,夕陽如血染樓臺?!保ㄕ浴洞猴L(fēng)》)是的,少兒時的歡樂難以形容,以至于他一個勁兒地夢見少年的歡樂,看到母親在鮮紅的夕陽下神采奕奕……唉,母親畢竟還是去世了呀!難過的心情揮之不去:“人生如夢耳,哀樂到心頭。灑剩兩行淚,吟成一夕秋。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樓。壽世無長物,丹青片羽留?!保ㄒ姟额}夢仙花卉橫幅》)無盡的哀思縈繞在心頭腦際,彌漫在天邊盡末之渺杪,所有的東西都丟了個精光,現(xiàn)在只剩下兩行淚水還掛在臉上漣漣潺潺地流著……

據(jù)《弘一法師年譜》載:1905年3月10日,叔同母王氏病逝,時年二十六歲的李叔同扶柩從上海送母靈回津安葬,舉喪時親寫悼詞并唱誦《挽歌》。之后,叔同改名李哀,字哀公,以示對母親無盡的哀思。而那首包含著“刻骨雙紅豆”句的《金縷曲》,就正是他于三個月后決定東渡日本求學(xué)拜別諸友時所作。我以為那兩顆紅豆,其中必有一顆歸屬于他的母親,那是叔同心里無人可以取代的——非她莫屬。

那么,另一顆屬于誰呢?這一顆紅豆又包含了怎樣的一個李叔同呢?據(jù)載,李叔同父親李世珍,字筱樓,官至吏部主事。后引退經(jīng)營鹽業(yè)與銀行業(yè),是津門巨富。他的葬禮是清廷首輔李鴻章親臨府宅主理,可見李家權(quán)勢之重、威名之高。或許正是這個原因,他才在成長過程中獲得了優(yōu)渥的教育,同時也有了富豪子弟紈绔放浪的生活。母親年輕寡居,閑時以看戲消遣,小叔同伴隨左右,久而久之,也對戲曲有了癡迷。隨著年齡增長,十六七歲情竇初開的小叔同,對戲園里的楊翠喜姑娘心生愛慕,如癡如醉,之后但見她上場,便是一擲千金,熱烈捧場。很快,兩個人就墜入愛河,一個風(fēng)流倜儻,一個萬種風(fēng)情,郎才女貌,十分般配。而這一段少年最最純真美好的姻緣,卻被慶親王奕劻給劫奪了!一個叫段芝貴的馬屁精,把楊翠喜悄悄贖身送到了王府。這對李叔同心靈的傷害可以想象,那個痛不欲生,是平生的頭一遭。而這個痛苦誰來撫慰?誰又能撫慰呢?本來就失去依靠的母親,又能給叔同多大的支撐呢?意想不到的錐心刺骨,完全沒有準(zhǔn)備的一場入骨進(jìn)髓的浩劫情殤,不是同樣痛失過的人,很難理解這個靈魂被劫掠后的空空蕩蕩……

關(guān)于這個“永失我愛”的經(jīng)歷,我在李叔同年譜和有關(guān)他的歷史文獻(xiàn)中沒有找到記述。我想這完全可以理解,年譜由家人修訂,不可能把正房妻子放在一邊而記述這個沒有結(jié)果的陳芝麻;而且此屬個人隱私又不可能見諸李叔同的正式文書。所以查尋不到在所難免。但是,慶親王奕劻是否在叔同十六七歲時納了妾室?是楊翠喜還是李翠喜?這個不難查尋。而我在李叔同的詩詞中,似乎也可以看到些許不同尋常的極致表達(dá),雖然不一定是特指這場情殤,但那下意識的文字流露,還是能夠看到他劫后余生的精神樣貌。如“伊誰情種說神仙,恨海茫茫本孽緣。笑我風(fēng)懷半消卻,年來參透斷腸禪”(摘自《和補(bǔ)園居士韻又贈蘋香》)?!皻埪@人夢里,孤燈對景成雙。前塵渺渺幾思量,只道人歸是謊。誰說春宵苦短,算來竟比年長。海風(fēng)吹起夜潮狂,怎把新愁吹漲?”(見《西江月·宿塘沽旅館》)“風(fēng)風(fēng)雨雨憶前塵,悔煞歡場色相因。十日黃花愁見影,一彎眉月懶窺人。冰蠶絲盡心先死,故國天寒夢不春。眼界大千皆淚海,為誰惆悵為誰顰?”(見《七月七夕》)等等。這些詩詞,都是他二十至二十三歲左右所寫,距離他的初戀情人被慶親王劫奪,已經(jīng)過去五六年了。然而詩中所寫的“人歸是謊”中的人是否被劫的情人?誰在騙他說“人歸”?而“恨海茫?!敝皯浨皦m”之“心先死”之“皆淚?!?,特別是“誰說春宵苦短,算來竟比年長”句,更是泄露了天機(jī)。為什么會“比年長”?因?yàn)槊棵肯肫稹扒皦m”與楊翠喜在一起時的“春宵一刻”,便會生出“十日黃花愁見影,一彎眉月懶窺人”的失戀情態(tài),而會思念起失去的戀人,那真是一年年的綿延,揮之不去,歷歷在目,能不比年長嗎?這樣的表達(dá)是“過來人”的體驗(yàn)概括,而那個“前塵”的“春宵”,卻是有所專屬的,既不可能是他正妻俞氏,也不可能是他的日籍妻子(那時叔同還未出國留學(xué)),因?yàn)樗齻兌疾淮嬖谧屗觥昂藓!钡膯栴},也不存在“前塵”一說,無須“憶”,更說不上是值得珍惜的那個綿長的“春宵”了。所以在我想來,他心中的另一顆紅豆,應(yīng)該就是這個令他“年來參透斷腸禪”的楊翠喜無疑。第一顆是骨肉連心,第二顆是初心刻骨,一個是骨肉情,一個是兒女情,這兩個情的極致深入與擴(kuò)張,使李叔同和后來的弘一法師,真正嘗到了人間之苦情。加上他走南闖北,隨處可見的窮苦人生與破碎河山,都慫恿著他最后的出家并發(fā)愿為普度眾生而奉獻(xiàn)自己,從而獲得了精神的升華與超越。

這樣說來,李叔同對他的正妻俞氏與日籍妻子似很不公正,誰又能替她們度出苦海呢?這是個不能回避的問題,我相信在弘一法師那里,也是一顆比黃連還苦的心。他沒有分身術(shù),又躲避不了命運(yùn)與使命的安排與召喚,這也許就是他皈依佛門尋求超度的另一個說不出來的原因吧?但是,且住。值得注意的是,李叔同很早就發(fā)誓“愿將天上長生藥,醫(yī)盡人間短命花”(1899年秋,20歲),“誓度眾生成佛果,為現(xiàn)歌臺說法身”(1905年春,26歲)。也就是說,他20-26歲時,就已經(jīng)有了成為法師,為大眾普度苦海的“凌云之志”,之后愈演愈烈,直至實(shí)現(xiàn)了夢想。請誦讀:

仰碧空明明,朗月懸太清;

瞰下界擾擾,塵欲迷中道;

惟愿靈光普萬方,蕩滌垢滓揚(yáng)芬芳。

虛渺無極,圣潔神秘,靈光常仰望!

仰碧空明明,朗月懸太清;

瞰下界暗暗,世路多愁嘆!

惟愿靈光普萬方,拔除痛苦散清涼。

虛渺無極,圣潔神秘,靈光常仰望!

這是李叔同三十四至三十九歲出家之前寫的另一首題《月》的詩篇。從詩的內(nèi)容體察與整首詩的思維和所用的佛詞語匯來看,我覺得他的心也是早已經(jīng)剃度入寺了,并且宏愿已經(jīng)展開。之所以三十九歲才出家,以我淺陋的理解和想象,應(yīng)該是他下意識地要度過心理的準(zhǔn)備期和他必須要經(jīng)歷的較為全面的發(fā)展之后,才能真正地去踐行他的理想,擔(dān)當(dāng)起他心頭的使命。是的,在這中間,他去了上海,去了很多地方,又經(jīng)歷了不少的事情。他以為這樣就可以度出痛苦了,甚至又有了情人,然而很快,他就厭倦了。于是他又出國留學(xué),他學(xué)音樂、學(xué)美術(shù)、學(xué)戲劇、學(xué)文學(xué),專心致志,刻苦發(fā)奮,各科都是一頂一的卓越。但是,痛苦并不因?yàn)樗某錾珒?yōu)異而消減一分,甚至于還漫延了開來,越來越痛苦,從自己個體的痛苦演變接通了他年輕的雄心——要為更多的人超度大悲大苦大痛。在李叔同或弘一法師的詩詞與禪聯(lián)中,這樣的痛苦表達(dá)無處不在,如影隨形。最后的最后,終于把他“逼”進(jìn)了寺院,開始了他后半生的僧侶生涯與真正的理想生活——普度眾生……

我們?nèi)莶娠L(fēng)團(tuán)是2021年12月中下旬抵達(dá),因參觀內(nèi)容太多,我只能擠時間,在臨別最后一天的上午,趕在中午登機(jī)前,去開元寺與承天寺拜謁了弘一法師的行過之處。我在法師的手植菩提樹下留了影,在“月臺別院”觀賞了先生為生民寫對聯(lián)的蠟像。陪同我的連真老師說:弘一法師修的是律宗,待人接物有很嚴(yán)格的儀規(guī)。他在泉州十四年,走遍了城鄉(xiāng)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住過的地方有十幾二十多處。而他所到之處的當(dāng)?shù)厥忻襦l(xiāng)民,都去找他要字。弘一法師總是有求必應(yīng),來者不拒,不知道他十四年間為市民鄉(xiāng)民書寫了多少個條幅,而且每每寫完之后,還要鞠躬作儀地把人不分貴賤老少地送到門外。連真老師說:至今,泉州不少人家的手里,還有他的字。按說,依大先生李叔同富裕充盈的家境生活來說,他的陽壽應(yīng)該在八十以上,但是,因?yàn)樗麑ψ约旱囊蠓浅5貒?yán)格,一直堅(jiān)持“過午不食”,又長年消耗而得不到營養(yǎng)的補(bǔ)充,導(dǎo)致法師的生命受損,只有六十三年壽數(shù),實(shí)為可惜。

在承天寺“小山叢竹”的“晚晴室”,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法師的臥榻,即弘一法師的“圓寂”處。據(jù)史載:1942年10月6日,法師宣布:絕食。拒醫(yī)。之后口述兩條遺囑:一、圓寂前后“助念”時,若看到眼里流淚,這并不是留戀世間,掛念親人,而是在回憶一生的憾事,為一種悲欣交集的事情所感;二、當(dāng)呼吸停頓,熱度散盡時,送去火葬,身上只穿這身破舊的短衣。遺體停龕時,要用小碗四個,填龕四角,以免螞蟻聞臭走上,焚化時損害了螞蟻的生命。早在1933年,法師五十四歲時,曾在《人生之最后》的演講中說過:“當(dāng)病重時,應(yīng)將一切家事及自己身體悉皆放下。專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如壽未盡,雖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專誠,故能滅除宿世惡業(yè)也?!彼麍?jiān)信此理,所以絕食拒醫(yī),一心一意專心侍佛。10日下午,弘一法師起身書“悲欣交集”臨終絕筆,交妙蓮法師。10月13日,農(nóng)歷九月初四晚八時,在妙蓮法師的助念聲中,弘一法師于泉州溫陵養(yǎng)老院“晚晴室”安詳圓寂燈熄。七日后,在承化寺火化。

今年,是弘一大師圓寂八十周年。離開泉州的那天上午,我站在弘一法師化身處的紀(jì)念碑前雙手合十,敬鞠三躬,以誓隔世弟子銘記深恩、承繼先志、弘揚(yáng)光大其精神之決心。

一盞燈,至今燃燒著,散著光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