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郭沫若:健筆一支耀譯壇
來源:北京晚報 | 鄭延國  2022年12月19日08:22
關鍵詞:郭沫若

今年是郭沫若先生誕辰130周年,由此想到了這位老前輩的諸多功績。作為“魯郭茅巴老曹”中的第二號人物,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貢獻已獲得海內外的高度評價,自不必贅言;作為翻譯領域的重要代表,他對中國翻譯事業(yè)的貢獻同樣是金光閃閃,其表現(xiàn)呈兩種走向:一是翻譯理念,二是翻譯實踐。

郭沫若的翻譯理念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譯者的思想情感必須與原文作者融為一體。比如他年輕時翻譯雪萊的詩,就曾直言不諱地宣稱:“譯雪萊的詩,是要使我成為雪萊,是要使雪萊成為我自己。譯詩不是鸚鵡學舌,不是沐猴而冠。”二是譯者“更重要的是對本國語文的修養(yǎng)。如果本國語文沒有深厚的基礎,不能運用自如,即使有再好的外文基礎,翻譯起來也是不能勝任的”。三是“信達雅”的翻譯標準不僅適用于文學著作的翻譯,而且適用于科學著作的翻譯。他說:“法國科學家同樣講究文章風格,科學文字能夠帶上藝術價值,那是會更加引人入勝,對于科學活動有好處,決無害處?!彼氖亲g作與原作必須等量齊觀,銖兩悉稱。他以形象的比喻說道:“一杯伏特卡酒不能換成一杯白開水,總要還他一杯汾酒或茅臺,才算盡了責。假使變成一杯白開水,里面還要夾雜些泥沙,那就不行了?!蔽阌怪靡?,這些翻譯理念時至今日仍光彩奪目,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值得所有翻譯工作者遵循和借鑒。

郭沫若的翻譯實踐同樣光彩奪目。他翻譯的作品有德國歌德的《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俄國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英國高爾斯華綏的《爭斗》,美國辛克萊的《石炭王》等。顯而易見,這些膾炙人口的譯作已成為國人眼中優(yōu)秀的西方文學遺產。不過最能打動人心的是郭沫若的詩歌翻譯,不妨以他翻譯的波斯詩人海亞姆(Khayyam)的《魯拜集》和愛爾蘭詩人詹姆斯·斯蒂芬斯(James Stephens)的詩歌為例。

《魯拜集》中有一首詩,英國費茨杰拉德(Fitzgerald)的英文譯文為 :Wake!For the Sun,who scatter'd into flight/The Stars before him from the Field of Night,/ Drives Night along with them from Heav'n, and strikes/The Sultán's Turret with a Shaft of Light. 郭沫若的中文譯文是:“醒呀!太陽驅散了群星,/ 暗夜從空中逃遁,/ 燦爛的金箭,/射中了蘇丹的高瓴?!逼鸱男?,鮮明的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原文的內涵無一遺漏地展現(xiàn)在譯文中。

對詹姆斯·斯蒂芬斯詩中的一節(jié),郭沫若的譯文尤為出彩。英文原文為:And a fish/In the deep,/And a man/In the mind.郭沫若的中文譯文是:“水中有魚,/心中有君;/魚難離水,/君是我心?!币话闳藖矸g,可能譯到“水中有魚,/心中有君”便會止步了,作為詩人的郭沫若卻添了“魚難離水,/君是我心”兩句。這兩句詩看似無中生有,其實完完全全是從原詩包含的意蘊中推衍而出的,可謂曲盡原作者幽深之文心。倘若詹姆斯·斯蒂芬斯泉下有知,或許會笑著感嘆:“最知我者,唯郭沫若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