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曹寇:我不在意是否先鋒,更在意鴨鎮(zhèn)人的可愛可敬
來源:文學報 | 鄭周明  2023年04月21日07:41

“70后”作家曹寇有些特別,多年前他以先鋒寫作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文壇,被寄予了厚望,但很快地,他面對媒體采訪時一再表示自己并沒有宏大的文學目標,坦誠自己寫作的有限性,只想關注并書寫普通人的生活,并且是大多數(shù)人的日常。在他的文學版圖中,“鴨鎮(zhèn)”是個有貫穿意義的地理名字,這里有他故鄉(xiāng)的身影,是他離開又返回的地方,同時也是他努力拒絕感性保持克制的文學對象。去年,他將早些年陸續(xù)發(fā)表的一些“鴨鎮(zhèn)故事”集結成《鴨鎮(zhèn)夜色》一書,而近兩年的村居新作,則在近期以《鴨鎮(zhèn)往事》之名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如果說曹寇對“鴨鎮(zhèn)”表達過一些自信,那正是他針對這部新書所說的,“我所寫的鄉(xiāng)鎮(zhèn),有意避免‘過去式’……我就是以一個農民的身份坐在村里寫,而且寫當下鄉(xiāng)鎮(zhèn)生活為主旨。”

在如今活躍于文壇的江蘇作家中,探討曹寇的寫作并不容易,他描述鄉(xiāng)鎮(zhèn)人物的日常,但剝離了他們的地域背景,很少有人能察覺出“鴨鎮(zhèn)”原型是來自于南京下面的鄉(xiāng)鎮(zhèn),這反而讓它對應著更寬泛的當代小鎮(zhèn)生活狀態(tài)。對文學評論界而言,曹寇的寫作雖然沒有過轉型,沒有大起大落的變化,也自然很難分成不同時期或不同階段,但依然一直吸引著前者關注,去年“江蘇青年文學論壇·新作觀察”首期便選擇了曹寇的作品。

閱讀新作《鴨鎮(zhèn)往事》以及與曹寇的對話中,會逐漸產生一種清晰的感受,即曹寇并沒有努力要要建立一個文學故鄉(xiāng),更多是在挖掘小鎮(zhèn)青年究竟有多少生命、精神及文學意義的可能性,正如作家葉兆言所感受到的,“曹寇的小說仿佛地上長出來的莊稼,它們都是有根的,能在地底下大口大口地吮吸。”

記者:在自序中你說《鴨鎮(zhèn)往事》里這些小說都是近兩年所謂“村居”生活的產物,寫當下鄉(xiāng)鎮(zhèn)生活為主旨,近兩年重返久違的鄉(xiāng)鎮(zhèn)生活,給你形成了哪些既往經驗上的新沖擊?

曹寇:沖擊談不上,因為人還是那些人。之所以這么說一是因為當年活著的人現(xiàn)在多數(shù)仍然活著,這應該拜現(xiàn)代醫(yī)療所賜;二是同輩人以及比我年輕的人基本都“失蹤”了,他們外出謀生,在他鄉(xiāng),在城里。這就好比時隔二十年,我回到村子,面孔依舊,在田地里彎腰干活的人還是他們(老了點兒),人際關系毫無動搖,而且我仍然是“最年輕”的那一個。這有點神奇,也有點詭異。變化是外在的,內核照舊。當然,有別于二十年前的地方也不少,比如交通便利了,部分老年人也是靠手機打發(fā)時間。

記者:書的封面和其中插畫,很貼合這些小說的閱讀感受,貼著生活在寫,但選取的片段又是很特別的,比如《父親》中眼淚出現(xiàn)的時間一直延宕到命運安排的陰差陽錯,《鴨鎮(zhèn)疑云》里戲劇化的謀殺被刻意簡略了但誘因是放大描述的。你筆下的日常生活常常能看到真誠和真實性的底層邏輯。

曹寇:插畫是畫家朋友張雷的作品,我喜歡他作品中散發(fā)的夢魘氣質,所以我請他畫插圖,然后每寫好一篇就發(fā)給他,直到成書出版。如果貼合,那說明我和張雷的“合作”比較成功。在我看來,影響生活走向的動力就是生活本身。

記者:《鴨鎮(zhèn)往事》的敘述時間空白了2000年至今中間的二十年,“雖說一切人事不外乎因果,卻也有不少未明之處,如鴨鎮(zhèn)一章,實在唐突潦草?!钡彩沁@二十年間,像鴨鎮(zhèn)這樣的鄉(xiāng)鎮(zhèn)發(fā)展徹底改頭換面,為何設置這樣的時間空白?

曹寇:那是因為“往事”既然存在于人的記憶,它就不可避免地帶有主觀和虛構性質?!巴隆睆膩聿皇强陀^事實,唐突潦草是個人記憶決定的狀貌。換言之,往事可能確實“并不如煙”,但肯定隔著一層回憶主體人為制造的煙幕,既可能呈現(xiàn)出《受戒》那樣的美好,也可能依稀透露著丑陋的光線,如魯迅的小說。這得看回憶主體的需要了。二十年的時間空白與作者本人有一定的關系,這二十年,我過的是另一種生活,不在“鴨鎮(zhèn)”現(xiàn)場。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一篇小說,二十年的空白也是小說技術層面的需要。

記者:《鴨鎮(zhèn)往事》里有個有趣的人物角色顧益群,一直被迫留學,直到自己的同學都成為了他的老師,也是他在最后被主人公劉利民所想念。這個人物身上折射出來的東西或許會讓許多人對鄉(xiāng)村類似樸拙的傳統(tǒng)品質有所感念。

曹寇:顧益群是一個理想化人格,是超越于現(xiàn)實世界之上或之下的存在。他與《龍》的主角有某種相通之處。對比于現(xiàn)實世界中八面玲瓏或捉襟見肘的人物,他們難道不更為可愛?作為讀者,起碼我對他們是肅然起敬的。某種意義上,我們活在一個單一維度的世界,顧益群和張德貴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維度。我覺得我們應該感激他們曾驚鴻一瞥地降臨在我們身邊。

記者:我在許多人物的心理活動中看到生活的一種無聊感,想起魯迅在《吶喊》自序談到自己的寫作動力用得最多的詞就是“無聊”,已經形成了現(xiàn)代鄉(xiāng)土敘事的審美。你怎么理解這種深藏于日常生活中的無聊感?

曹寇:其實是虛無感。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我覺得這是社會學的事務性定義,除了事務性,人還需要面對自己,攬鏡自照,虛無感在此油然而生,這是人的縫隙?或漏洞或破綻。無聊感確實是揮之不去的。它就是人類的原始胎記,粉底胭脂對它是無效的。

記者:許多作家都在試圖從地方性寫作中建立自己的文學地理,結合去年推出的《鴨鎮(zhèn)夜色:王奎張亮故事集》里關于“鴨鎮(zhèn)”的舊作集合,你對“鴨鎮(zhèn)”這個地方以及反復使用的角色名字,有著什么樣的期待?

曹寇:我無意于建構所謂的“文學領地”。說來不怕你笑話,不在地名和人名上做文章是因為我懶,在《鴨鎮(zhèn)往事》這本集子中,我還大量使用了眾多朋友的真名實姓呢。我畢竟不是曹雪芹,也不是時尚作者,人名使用司空見慣的那種就行了,而且也不重要,符號而已,我可沒奢望自己通過他們名垂千古。地名也是,不琢磨這個。盡量減少寫作成本和閱讀障礙,這才是我愿意做的事。

記者:評論界一直注意到你的寫作有著穩(wěn)定的一致性和連貫性,也沒有“70后”作家從承上啟下層面帶來的寫作焦慮感和突圍沖動,你身上有一種文學的游離感和自覺感。

曹寇:我不喜歡“突圍”這種辭令,也不喜歡“勝利”和“成功”。朱文說得好:“一個得意洋洋的家伙是讓人費解的?!蔽覜]覺得自己有被圍困殲滅之虞,即便它真實存在,也是悲慘世界的日?,F(xiàn)象,非螳螂一己之力所能擋。我也沒有焦慮,我寫我的,努力按照自己的旨趣去完成,這就足夠。就是在能力范圍內寫點,能不能寫好,人力所為,另有造化——造化弄人嘛。

記者:看一些讀者對這本書的感受,認為你還是保持著先鋒寫作的那種文字氛圍,尋常的生活里挖掘出了意味深遠的意味,我感覺先鋒可能已經不需要作為一個標簽,而是融化在你的寫作觀念里了。

曹寇:先鋒是別人賦予我的,我自己無所謂,不是我寫作的自覺意志。在我看來,先鋒是精神品質,而非文字、技巧和形式那種浮于表面的東西。歸根結底,它是一個世界觀問題。具體到寫作上,就是是否順應那些庸俗不堪的寫作觀念和文學訴求。林黛玉是中國文學人物形象中最先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