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劇版《三體》折射出的科幻影視發(fā)展之道
來源:中國藝術報 | 李青玲 廖明一  2023年05月18日08:48

由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指導,中國科幻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科幻講壇”(第一期)近期在線舉行。本次講壇主題為“中國當代科幻影視創(chuàng)制的經驗與問題——以電視劇《三體》為中心”,希望通過各位專家學者及科幻從業(yè)者的分享對談,給予中國科幻影視行業(yè)一些新的發(fā)展思路。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京春表示,本次講壇活動是“科普中國智庫專題活動”的一部分,旨在激蕩科幻創(chuàng)新思想、搭建促進科幻產學研交流的高端平臺。

電視劇《三體》出品人、總制片人白一驄首先從創(chuàng)作者視角分享了《三體》創(chuàng)制過程,以及對中國科幻未來發(fā)展的期望。白一驄介紹,《三體》自2015年底立項啟動,至2023年初最終播出,其間歷時7年。制作過程中充滿了各種偶然,加上疫情的影響,失敗概率極高。幸而,自開播以來,《三體》的豆瓣評分一路上漲到8.7分,它的成功為后續(xù)我國科幻影視創(chuàng)作提供了數據與經驗上的支持。白一驄也表示,在科幻劇的工業(yè)體系上,國內和國外仍有較大的差距。同時,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科幻作品所需的硬件配套設施,也是日后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外科幻制作已經形成完整的體系和工業(yè)流程,如《星際迷航》系列電影,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拍攝,至今積累了幾十年的經驗。而《三體》制作團隊常常只能學習到國外相關領域一部分經驗,諸如最基礎的“太空艙”場景搭建還要從頭做起。電視劇《三體》掀起的熱潮,也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科幻的魅力。白一驄希望這股科幻熱潮能夠持續(xù)下去,實現科幻市場與工業(yè)產業(yè)發(fā)展的良性互動。

講壇下半場由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李勝利從藝術批評的視角,闡述分析電視劇《三體》的成績與不足。李勝利認為,《三體》是國內科幻影視改編中,思想性、藝術性、科幻性、現實性結合較好的精彩案例。是中國科幻影視發(fā)展由“軟”至“硬”的重要節(jié)點。同時,李勝利也指出了電視劇《三體》的一些不足。首先,主線劇情不夠嚴密,前后銜接不夠細膩,一些細微伏筆不了了之。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如葉文潔這樣的主要人物的行動邏輯不夠明晰;而一些次要人物缺少高效的細節(jié)以支撐其豐滿性;另外,制作團隊對原著過度的敬畏與偏重導致改編過程過于謹慎、亦步亦趨,未能達到科幻與藝術的更高的統(tǒng)一。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林品、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劉宇坤就科幻影視的制作、改編、拍攝技術等方面對兩位嘉賓進行提問。關于改編,白一驄表示,《三體》做了二十多版的劇本方案,試過之后最終大家一致決定還是從中選擇回歸原著的版本。針對劇版《三體》的拍攝技術,白一驄表示,采用實景是為了拍攝效果考慮;虛擬拍攝是通過把特效提前預制出來的方式,解決拍攝場景在現實中不存在的問題,而這項技術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經驗。他還談道,國家應加強科幻工業(yè)的基礎建設。由于科幻影視通常拍攝周期長、成本高,只有通過全球發(fā)行,才有可能獲得更多回報,以彌補前期的高額投入。白一驄希望,能夠給予科幻影視相關機構更多優(yōu)惠政策和支持。

李勝利認為,《三體》將人類在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都展現出來了??苹米髌沸枰茖W幻想,但如果能夠讓普通觀眾認為科幻是和生活密切相關、在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東西,這部作品的生活理念就會更強。當現實生活和科幻能更好地聯(lián)系在一起,讓觀眾感同身受,科幻作品的商業(yè)價值就能更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