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其章:我與姜德明先生的交往
6月1日早晨7點45分在姜德明先生追悼會,瞻仰遺容時,我俯身湊近,低聲說:“姜老師,我是小謝?!比陙?,給姜先生去電話,我總是這么打招呼的。
回想起與姜先生三十年來的一點兒交往,源頭是1992年2月25日晚上,我冒冒失失地給姜德明先生寫了第一封信,3月4日晚下班回家收到姜先生的回信。那時候我熱衷搜集舊書刊已經(jīng)有四五年了,知道姜先生是舊書刊收藏的大家,散文亦極出色。1963年9月21日《人民日報》副刊發(fā)表了姜先生的《清泉流向千萬家》,此文得到葉圣陶的稱贊,“欣快之至,欽佩之至。寫報道文章,走此途殊為正道,設計好,語言不采學生腔,使讀者感覺有余味?!苯壬x葉圣陶信后“心跳加速,似乎至今仍有余感”。“我懷著感激的心情藏好這封信,多年來從未示人?!?/p>
如今回想,我收到姜先生第一封信不也是這么樣的心情么?姜先生在信中稱我為“同好”,沒過幾天收到姜先生送我的《燕城雜記》,題寫“其章同志指正 姜德明”。當時想著怎么答謝呢,就回信說想送姜先生幾本《立言畫刊》,沒想到姜先生回信說:“為什么要送人,為什么不自己留著?!?999年,我的第一本書請姜先生寫序,過了幾天姜先生告訴我寫得了。我去姜先生家取,總不能空著手去吧,買了一大把香蕉。姜先生說小謝你拿回去吧,我和老伴都有糖尿病,好說歹說命令我拿回半把留了半把。
1992年到1997年五年間,我大概一個月給姜先生寫一封信,姜先生每信必復,這幾十封信連信封我都珍藏著呢。有一封信郵遞員給插門上了不知道被哪個熊孩子拿走了,我這個懊喪呀,竟然想讓姜先生重寫一封。姜先生送給我的《余時書話》《北京乎》毛邊本,所有的包書紙我也全保留著呢。如今回想,我寫信的內(nèi)容太乏味了,無非就是匯報近來買了什么書,——姜先生用得著我給開書單么,我買的那叫什么檔次的書呀。1994年年底,我在中關村體育場星期跳蚤市場,以四百元的價格買到近乎全套的《文學》雜志,寫信告訴姜先生。后來姜先生將這事講給巴金聽,巴金很有興趣地聽著,并說:“那很便宜?!卑徒疬€告訴姜先生,他有全套的《文藝復興》,《文學》大概不全了。
當年我不很懂事,居然開了個缺刊期數(shù)的單子麻煩姜先生幫忙配齊,其中竟然還有“《讀書》1982年第2期”這種書。姜先生亦不惱,回信說:“君愛書,我一定替你想著?!?/p>
1996年9月15日,星期天,在勞動人民文化宮書市,姜先生等八位作家簽名售書,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姜先生。
轉(zhuǎn)過年來,我和老友趙龍江誤打誤撞地被評上了北京市第一屆藏書狀元,頒獎那天很冷,散會后我和龍江騎著自行車逛呼家樓書店?;爻搪愤^姜先生家,龍江常來很熟說要不咱倆進去吧。姜先生熱情地接待我倆,也許因為我第一次來,姜先生一趟一趟從書柜里取出珍本讓我觀賞,其中最珍貴的是《圍城》初版本,姜先生年輕時于書店買的新書而非地攤貨色。我雙手捧著《圍城》,一邊贊嘆書品之嘠嘠新。龍江后來跟我說你拿著《圍城》不撒手,沒瞅見姜先生一直盯著擔心你給弄壞,我笑著說,咱是玩郵票的,能那么毛手毛腳么。姜先生和我倆聊書時,才知道我的民國舊書不如龍江多。聊天時,龍江好像還說了一句半開玩笑的話,小謝光寫信不來拜訪您,是為了多得您的墨寶。龍江所言不全對,我有個想法,寧肯在想象中生活,甘作井底之蛙,而不愿親自感知一個永不可及的目標。對的一半是從這次拜訪之后,寫信改成了電話。二十多年來,我給姜先生去電話,時間一直把握在上午十點半左右和下午四點以后,一百次有九十五次是姜先生接電話,永遠明亮爽朗的音調(diào)。前幾年姜先生身體不大好,有一天我十點半打過去電話,阿姨接的,稱姜先生休息呢。再后來姜先生聽力差了,聊不了幾句,我只好掛電話。去年,給姜宅去電話是姜先生兒子接的,聊的是生活瑣事卻很投緣,遂互加微信,從那天以后我再也沒聽過姜先生的聲音。
我給姜先生去電話不外乎幾件事,這幾件事可歸為一個字——書。電話和手機,真是現(xiàn)代生活須臾離不開的利器。每逢拿不準的舊書刊,在家我用座機向姜先生請教,在書攤則打手機向姜先生請教。某天在報國寺文化市場一家書攤,見到一堆《文藝復興》雜志,賣家與我相熟,給的熟人價,整堆買走一本四十元。我拿不準全不全,手機打給姜先生。某回,橫二條中國書店期刊門市部辦展銷,我告訴姜先生這消息,姜先生第二天去了。更早的一回,琉璃廠邃雅齋書店甩賣舊書雜志,不像現(xiàn)在人烏泱烏泱的,只有我們幾人在慢慢地挑,挑自己買得起的??吹揭欢焉⒘隧摰穆嬰s志(現(xiàn)在回想應該買),回家后向姜先生匯報邃雅齋所得,順口說到了這堆漫畫雜志。過了幾天再去逛,店員說姜先生來過把那堆漫畫雜志買走了。別看舊雜志散亂不成形了,其實買回家細細整理,往往能湊出整本的來。散亂不成冊的雜志往往賣價很低,往往有意外之驚喜。
我記日記六十年,回憶與姜先生的交往有了可靠的依據(jù),摘引一二。
2017年1月7日 給姜德明先生去電話,聊胡從經(jīng)的拍賣。姜先生講胡從經(jīng)以前師從丁景唐的時候挖掘了不少稀見的文學史料。姜先生問趙國忠編的集外文還沒出版嗎,姜先生的聲音再也恢復不到從前了,稱“自顧不暇”。
2017年2月1日 下午給姜德明先生去電話,告訴他《尋根》主編寫的書,這本雜志一直贈閱給姜先生。他說起吳小如的父親吳玉如曾經(jīng)給謝興堯題齋號,又說他的同事柯某某寫了一篇關于謝興堯的文章,將發(fā)表在《掌故》第二集。還說到張偉編唐大郎詩文集是件好事情。
2017年2月9日 上午給姜先生電話。姜先生提到《點滴》雜志上有趙龍江買《子夜》文章,稱這樣的書運今已渺茫,不住地感嘆。
2017年3月3日 上午給姜德明先生去電話,他說感覺越來越無力。又提起我送他何寶民書的書錢,我說真沒幾個錢,給您跑腿是應當應分的。
2017年7月25日 下午給姜德明先生去電話,他兒子接的,稱姜先生住院了(小莊醫(yī)院),腹瀉兩月不愈。不愿住朝陽醫(yī)院嫌離家遠。我問幾人一間,他說沒有單間,是六人間,中央空調(diào)。姜夫人接過電話,知道我是小謝,她稱自己身體還好。
我以前說過,姜先生是目光四射的藏書家,電影刊物,漫畫刊物,姜先生都關注都熟悉。我寫民國電影,只有姜先生一個人告訴我哪里寫得不對,哪個影星的名字寫錯了。我的小書《夢影集》送給姜先生,姜先生很有興致地評點,高聲說:“李琳就是孫維世呀!”姜先生對民國漫畫史那叫一個熟悉,他對魯少飛《文壇茶話圖》的考證,力排眾議,一錘定音。前向與姜先生聊到江棟良的大幅漫畫《郊游圖》,姜先生藏有原載此畫的刊物,真是厲害,我只有復印件。我偶爾得一回逞,相當于“臨淵羨魚,退而結網(wǎng)”之成果,即《新華畫報》。話說姜先生《書衣百影》里有很多奪人眼目的封面,特別美艷的一幅我以為是《新華畫報》,丁聰“為《瀟湘夜雨》主角貂斑華女士造象”,簡直了!姜先生喜歡老電影喜歡丁聰漫畫,這本《新華畫報》將兩個喜歡完美結合。我根本不存幻想有一天也能擁有這本《新華畫報》,翻翻《書衣百影》解解饞算了。也不知是“夢想成真”,還是“天道酬勤”,總不會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吧,終于有一天我淘到了幾本《新華畫報》,其中便有“貂斑華女士造象”這一本。這是我以姜先生文章為淘書指南,最幸運的一次書運。
姜先生教我什么書買得對,重要與否,稀見與否。還勸我不要花很貴的錢買書,書永遠買不完,買書是無底洞,別因為買書影響過日子。有一回聊到《北平日記》這書里的北平冷飲小吃,姜先生說:“小謝呀,那時候可不是誰家都吃得起冰激凌的?!苯壬鷦倎肀本r,新聞學校的宿舍在西城興盛胡同的一個大院里,興盛胡同往北就是我住過三十幾年的按院胡同,兩條胡同挨著。姜先生文章《胡同夢》里詳細而動情地回憶興盛胡同歲月,不由得令我遐思聯(lián)翩,當年姜先生來過按院胡同么?2011年夏天,我和趙國忠拜訪姜先生,我沒忘問這個小問題,姜先生說,“按院胡同,路過過,是條小胡同?!苯壬恼吕锾岬降拇竽ケP胡同,舍飯寺,新新電影院,都是我小時候常去的地方,好遙好遠的歲月。
三十年來到訪姜宅的次數(shù)不過十來回,最后一回是2015年9月20日,和趙國忠兄一起去的。姜先生把我倆迎進書房,國忠走在前面姜先生在中間我在后,姜先生一回頭說,啊,還有一位呀。落座后,姜夫人張羅上茶,姜先生說,都是老朋友,不用客氣了。
這是我最后一次見到敬愛的姜德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