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劉浪:保持寫作的饑餓感
來源:《長江文藝》 | 劉浪  2023年07月17日08:13

四年前的冬天,我去參加一個表侄子的生日宴。吃完午宴后,客人有的走了,有的去包廂打牌,大廳里只剩下十幾桌剩菜和服務(wù)員忙碌的身影。我也打算離開,去什么地方消磨一個下午。這時,一個中年男人走進來了。他腳步急促,東張西望,似乎不敢相信宴席已經(jīng)結(jié)束。他找了張椅子坐下,撿起一雙別人用過的筷子,旁若無人地吃了起來。他吃得飛快,菜到嘴里嚼兩下就咽了。服務(wù)員收拾到他那張桌子時,還勸他別著急。他連忙端起碗站起身,讓服務(wù)員收拾。他走到后面的桌子上接著吃。

我不認識這個男人。也許他是某個遲到的客人吧,因為粗心大意看錯了時間,或者被什么事情耽擱了。但轉(zhuǎn)念一想,假如他不是客人呢?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外人也有可能混進來蹭口飯吃。后來又想,有沒有人什么也不干,專靠吃宴席為生?他偽裝成客人,出入于各種宴席,吃遍山珍海味,過著沒有錦衣卻有玉食的生活……就這樣,一個“吃宴席的人”的形象在我頭腦里誕生了。

我沒有立即動手寫這個人物。那時我只知道他吃宴席,對于他為什么吃宴席,吃到后來怎么樣了,我還拿不準(zhǔn)。四年來,我常常想起他:現(xiàn)在他吃到哪兒了?疫情期間有沒有挨餓?他會碰到什么麻煩?有時吃宴席的時候,我甚至?xí)奶幙纯从袥]有他。

時間沒有解決我的問題。今年二月,我想我不能再等了,先動筆再說。第一稿寫了四千多字,磕磕絆絆,離我想要的東西越來越遠。經(jīng)過一個晚上的思考,決定推倒重來。第二稿就順利多了。我摸清了這個人物的來龍去脈,寫完上一段,就知道下一段會發(fā)生什么,這種感覺妙不可言。往往如此,我們對要寫的小說沒有把握,感覺困難重重,不知從何下筆,但只要你寫起來,一句一句往前走,困難就會迎刃而解。頭腦想不清楚的事,就交給筆去想吧。要相信筆比我們的頭腦更有智慧。當(dāng)我寫到他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時,我知道我已經(jīng)熬過了最初的黑暗,后面都是光明的坦途了。

小說取名“天下宴席”,但我無意寫一篇美食小說。顯而易見的是,“吃宴席的人”有另外一種饑餓。他吃下去的悲歡離合比他吃下去的美食要多得多。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饑餓,有的來自童年,有的來自愛情,有的來自夢想。它無法被填滿。而正是它的不可魘足,才驅(qū)動我們不停地吃。小說寫完后,我也感到了主人公似的饑餓。正如他吃下去的食物在吃他一樣,我寫下的小說也在寫我。每完成一篇小說,我就被掏空一點點,像井里的水被汲走一點點。這使我有了重新灌滿它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