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為“秘密筆記”找一個屬于自己的抽屜
來源:北京青年報 | 陳英  2023年09月25日08:38

活躍于二十世紀中葉的意大利女作家——阿爾芭·德·賽斯佩德斯的作品在國內(nèi)第一次譯介。盡管在費蘭特的《碎片》中出現(xiàn)過關(guān)于她的只言片語,但讀者對于她還比較陌生,值得介紹一下她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

阿爾芭的母親是羅馬人,父親是古巴外交官——在1933年有短短幾個月還當過古巴總統(tǒng)。阿爾芭是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雙母語,也精通當時歐洲的主要語言,但她用意大利語寫作。她除了是個詩人、作者,也是個積極的反法西斯分子。她在做反法西斯廣播時用的名字是“克羅琳達”——一位古代英勇女騎士的名字,像中國的花木蘭。在三四十年代,廣播是有力的斗爭工具,除了播送消息,也會通過暗語發(fā)送一些戰(zhàn)斗指令?,F(xiàn)在在意大利國家電臺的檔案里還能聽到她的聲音。

阿爾芭的背景和卡爾維諾有交疊之處:意大利二十世紀文學最耀眼的作家卡爾維諾其實是在古巴出生,并在那里度過了生命的最初幾年,然后才回到了意大利圣萊莫。這是一個和意大利其他城市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他童年時期,圣萊莫居住著英國老紳士、俄國大公,還有其他怪異的人、世界主義者??柧S諾比阿爾芭年輕一些,與古巴的緊密聯(lián)系、共同的反法西斯立場使他們成為朋友。其實,兩位作家都以不同的方式保持了國際視野。

阿爾芭是意大利二十世紀文學的主角,除了寫作,她也參與電影、電視劇、廣播的制作,是個全方位的文化人。在法西斯勢力的重重阻礙下,她1938年出版的作品《無人回頭》(Nessuno torna indietro)講的是羅馬一所女子高中里八位姑娘的經(jīng)歷,戀愛和革命運動交織在一起。這本書在意大利獲得巨大成功,印到20版時被法西斯叫停。出版社“蒙塔托利”聲明賣完就不印了,后來又偷偷印了,寫的都是20版。這本書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翻譯成22種語言,是當時的國際暢銷書。

阿爾芭家境優(yōu)渥,在羅馬、巴黎,還有阿爾卑斯山的度假區(qū)都有居所,她會隨身帶著龐大的個人“流動圖書館”?!睹孛芄P記》寫于1950年到1951年,以連載的方式分成26期刊登在當時的一份周刊上,隨后才匯集成冊。

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在《秘密筆記》里,阿爾芭通過日記體,呈現(xiàn)了瓦萊里婭差不多兩年內(nèi)的生活。她四十三歲,上過女子貴族學校,因為歷史、戰(zhàn)爭原因,家庭陷入落魄。當時戰(zhàn)爭結(jié)束不久,但大家依然在憂慮下一次戰(zhàn)爭的到來。瓦萊里婭在周末給丈夫買煙時(這一點具有時代特色,她家里丈夫、兒子都吸煙),抑制不住一種渴望,給自己買了一本黑色封面的筆記本。其實這也是阿爾芭的習慣,她喜歡在黑色的筆記本上記日記。新問題出現(xiàn)了,瓦萊里婭發(fā)現(xiàn):“整個家里都沒有一個屬于我的抽屜,沒有任何只屬于我的角落,我打算從那天起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伍爾芙的“一間房子”的訴求,縮小到“一個抽屜”。偶然開始寫日記,卻將瓦萊里婭引向思索生活的意義。

我感覺我的生活毫無意義,除了婚姻,還有兩個孩子的出生之外,沒有其他值得在意的事。而現(xiàn)在我偶然開始寫日記,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任何一個詞語、一種語氣都很重要,有時候甚至比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更重要。學會理解每天生活中發(fā)生的小事,或許就能明白生活最深的意義。

瓦萊里婭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你在審視生活時,生活會發(fā)生改變。她本來是沉浸在自己的日子里:家里沒有雇傭別人干家務(wù),她負責丈夫和兩個孩子的生活,打掃、做飯、洗衣服等等(這是她的主職)。除此之外,她還在公司做經(jīng)理助理(只是補貼家用),已經(jīng)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是公司不可或缺的職員。如果她不假思索、機械地生活下去,如果她沒有反思,她的生活可能也不會發(fā)生任何事情,她會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一步步失去自我,滑入老年。

但那個筆記本讓她從一個模糊的想法——記下自己的生活,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真相??吹阶约阂廊粺òl(fā)著青春、激活自我時,她忽然變得熠熠生輝。她也從周圍的男性眼里看到了這一點。在丈夫的沉寂,女兒的叛逆,兒子的無能又傲慢的態(tài)度中,在家庭各種瑣事的交織中,她內(nèi)心迸發(fā)了一種激情,對經(jīng)常與之同處一室的經(jīng)理暗生情愫。但這份日記并不是偷情日記,而是一個女性的存在日記。所以她在最后摧毀的并不是一段愛情記憶,而是那個日益浮出水面的自我。那是一個當時社會無法接納的女性形象。

工作的母親:一種新處境

表面上看,正如小說標題《秘密筆記》暗示的那樣,瓦萊里婭通過記日記,逐漸發(fā)現(xiàn)了自我,在生活中逐漸開拓了一個自由的、欲望可以得到伸展的空間。但其實,這本小說最深刻的主題是工作的女人的處境——這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很有前瞻性。法西斯時代打造的女性是生育很多孩子的英雄母親,是圍著灶臺轉(zhuǎn)的圣母。即便到了五十年代,女性出去工作也是特例。瓦萊里婭的那些高中同伴,沒有人選擇工作,都在家?guī)Ш⒆印>蹠r,她們經(jīng)常會交流如何通過各種手段,從丈夫身上獲取禮物和金錢。瓦萊里婭選擇出去工作,補貼家用,她母親也不贊同,認為養(yǎng)家是男性的職責。這是一個男女角色和責任很分明的年代。瓦萊里婭首先要作答這樣一個答卷,就是一個女人在照顧家庭的同時又要工作,會是怎么樣的處境?

首先,瓦萊里婭很清楚,她的工作并不受任何人重視:

每次我談起自己的工作,米凱萊(丈夫)幾乎不怎么能聽得進去。我想,他甚至不知道,我的工作具體是在干什么。盡管我已經(jīng)跟他重復(fù)了很多次,現(xiàn)在我不再是個普通的小職員。但如果我談起這些事,沒有人在意,我也只好不再說了,我感到一絲羞愧。沒人在乎我做什么,有什么樣的責任。似乎每天我在固定的時間出門上班,都是因為自己任性。我每到月底把工資帶回家,就像中了彩票一樣。

家里所有人都無視她的工作,因為社會對于女性價值的認定是通過其他方面。伊瑞葛來(Luce Irigaray)1977年出版的《此性非一》(Ce sexe qui n'en est pas un)曾套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工具,分析了女性的價值問題。她認為女人的交換價值由社會評斷,而其使用價值由其自然品質(zhì)決定。因此,女人自身可劃分成交換價值與使用價值,但女人只因交換價值而受追求。這套系統(tǒng)創(chuàng)造了三種女人:母親,基于使用價值;處女,基于交換價值;妓女,基于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瓦萊里婭的價值感也是源于她的母親身份。這也是她累死累活,也要緊緊抓住這個身份、履行職責的原因。

我經(jīng)常抱怨,家里有太多事要做,我是家庭的奴隸,全家人的仆人。比如說,我都沒時間去讀一本書。我說的都是真的,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做奴隸的處境,帶給了我力量,給我的犧牲戴上了光環(huán)。因此我從不會承認:在米凱萊和兩個孩子回家吃晚飯前,盡管只是極少數(shù)時候,我會小憩半個小時,或者我從辦公室回家的路上,會看一看商店的櫥窗。我擔心,一旦我承認自己享受了短暫的休息,哪怕是片刻閑暇,我就會失去把每分每秒都奉獻給家庭的名號。

預(yù)見職業(yè)女性的處境

但實際上,在五十年代,事情已經(jīng)在逐漸發(fā)生變化:之前的信念、價值體系在崩塌,但新的生活典范還沒建立。

時代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我父親從律師事務(wù)所回家,我看到他摘下圓頂禮帽,放下公文包時,我從未想過,我們家不富有,是因為他不會賺錢。在我看來,他擁有比財富更珍貴的東西,我也從來沒有用金錢衡量那些東西。而現(xiàn)在,有時我發(fā)現(xiàn),我在自己身上已經(jīng)看不到那種清晰、穩(wěn)固、明確的生活典范了。我的父母以身作則指引我們,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傊?,我們秉承的一切,我們的父母之前堅持的——傳統(tǒng)、家族、道德規(guī)范,我懷疑在很多情況下,尤其是在金錢面前,這些東西已經(jīng)沒有價值。

瓦萊里婭處在一個中間階段,女性的角色在社會中會逐漸發(fā)生轉(zhuǎn)變,而她女兒米雷拉已經(jīng)獲得了另一種可能性。瓦萊里婭的生活中沒有別的選擇,她在很年輕時,生活已經(jīng)固定下來?!霸谖叶畾q時,已經(jīng)有了米凱萊和兩個孩子。在我遇到米凱萊,生下兩個孩子之前,這些已經(jīng)寫在我的命運中,比我的志向更重要?!?/p>

她看到了女兒米雷拉在走向獨立新生活道路中會遇到的問題,會面臨的風險。為此告誡女兒:

事實上,男人并不喜歡獨立、有自己事業(yè)的女人,或者至少不想讓這種女人成為自己的妻子。畢竟,當你懷里抱著第一個孩子,聽到孩子哭泣、需要喂養(yǎng)時,你也不敢為了在法庭上浪得虛名而忽視孩子。米雷拉說,她的想法不同:即使結(jié)婚生子,她仍然希望成為一位有名的律師。

阿爾芭這本書很有前瞻性,用短短幾句話揭示了一代女性的訴求,也提前預(yù)見和展示了職業(yè)女性的處境。瓦萊里婭的時代,女性可以安然選擇做家庭主婦,而后來的大部分女性都只能選擇工作,并且照顧家里。然而,一個女人要實現(xiàn)這一步,還是需要巨大的決心。瓦萊里婭的女兒米雷拉除了有出色的才干,也有獨立的決心。

米雷拉馬上較起勁來。她說,她那么用功學習,那是因為她想開始工作,想變得獨立,一成年就離開家。這樣她就可以不看任何人臉色,把所有抽屜都鎖起來。

然而,現(xiàn)實存在多樣性,新一代的兩種女孩都出現(xiàn)在瓦萊里婭的生活里,另一個就是她兒子的女朋友瑪麗娜。在兒子的口中,這個女孩最大的特點是“順從”——這也是讓他最滿意的地方:

瑪麗娜和米雷拉很不同,她沒有現(xiàn)在那些女孩的習慣,不怎么化妝,也就涂點兒口紅,不會和除他以外的任何男人出去,而且他也不允許她那樣做。“她全身心地對我好,我可以讓她做任何事。她的性格溫柔,順從。”

在日記中,瓦萊里婭不失時機地呈現(xiàn)了那些全職太太停滯不前、有一絲尷尬的處境:

這是一場私人聚會,我們一共才六七個人,但所有人都盛裝出席:幾個朋友穿金戴銀,都穿上了自己最好、最華麗的衣服。我意識到,那些艷麗的衣服,她們活靈活現(xiàn)、用悅耳的聲音大聲說話,是為了向大家證明:她們過得多幸福、多富有,她們的生活有多幸運、多成功。我無法清晰說出我的感受。總之我覺得,她們還停留在讀書時,而在我們當中,唯獨我成熟了。

流露出對理想女性的反思

除了工作、家庭、情感的處境,瓦萊里婭也受到了正在萌芽的物欲的沖擊。意大利六十年代進入“經(jīng)濟奇跡”,我們在她的日記中,也嗅到了一絲氣息:

我永遠買不起店里的任何一款包。坎托尼買的包(米雷拉收到的禮物),比我想象的更值錢。我走了幾步,沉浸在我的思緒中,有人撞到我,我卻道歉:“對不起?!蔽业腻X包里有錢,也正是因為那些錢,我才如此不堪一擊。這些錢迫使我直面我們的貧窮。從我的無力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了米雷拉的無力,我能感覺到她無法抵御的誘惑。

但瓦萊里婭也從經(jīng)理身上,看到了有錢人的脆弱和恐懼。她在日記中流露出對于理想女性的反思:

我在想,我希望我兒子娶個什么樣的妻子。思考了片刻,我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我希望她是個強大的女人”……在我看來,她要有一種內(nèi)心深處的力量,那是金錢也買不來的。有錢人害怕失去錢,這種恐懼會讓人變得脆弱。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關(guān)于工作的女性一切都有待探索,但米雷拉的工作初體驗,給人帶來了極大的希望,她說,“我非常喜歡我的工作,即使沒有工資,我也會去做。”很明顯,米雷拉在工作中除了獲取工資,也找到了自己身份和存在感。這是一個確鑿的事實。米雷拉從家庭內(nèi)部走出,她有一種大口呼吸的暢快感,然而她的處境也同樣凸顯了某種不公。那是瓦萊里婭讓米雷拉給哥哥端飯,米雷拉不愿意。

我補充說,“里卡多很累,他學習了一整天?!薄澳悄悴皇枪ぷ髁艘徽靻幔俊彼蝗环瘩g說,“我不是也工作了一整天嗎?”盡管如此,她還是把煎蛋拿給了里卡多。她回來時說:“媽媽,這就是我反抗的原因。你認為你必須為所有人服務(wù),包括我。漸漸地,其他人都接受了這種想法。你認為,對于一個女人來說,在家庭和廚房之外獲得滿足感,那就是一種罪過:女人唯一的作用就是服務(wù)他人。我不想這樣,你明白嗎?我不想這樣?!?/p>

七十年之后,這個場景我們并不陌生,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證明了這種不公依然在每天上演。阿爾芭的高超之處還在于,她把瓦萊里婭作為母親對窩囊、懦弱的兒子無條件的愛,和對優(yōu)異、堅定的女兒的壓制,以一種自然、真實的方式揭露出來。

德·賽斯佩德斯用細膩的筆觸,呈現(xiàn)了五十年代意大利小資產(chǎn)階級的家庭生活,尤其是家庭中女性的處境,還有在處理家庭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秘密筆記》中,瓦萊里婭的書寫很快變成了一場徹底的自我認知,是每個女性都應(yīng)該,也必須做的對自我處境的審視。阿爾芭不愧是意大利女性主義寫作先驅(qū),因為之后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就會掀起,會帶來更多自由,也會布下更多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