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卡爾維諾誕辰100周年|“在樹上”的卡爾維諾
來源:澎湃新聞 | 林頤  2023年10月16日08:53

“一個攀爬在一棵樹上的少年;他爬,會發(fā)生什么事情?他爬,走進另一個世界;不對:他爬,遇見奇妙的人物;對了:他爬,每天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地漫游,甚至不再回到樹下,拒絕下地,在樹上度過一生。”(《樹上的男爵·后記》)

這部小說并不只是描述一種特立獨行的自由,科西莫生活在樹上,他渴望回到田園般的自然狀態(tài),同時與大地保持聯(lián)系。他不是厭世者,而是以特別的方式審世觀事,以熱烈的感情投身于那個時代的社會運動,幫助地面上的人們更好地生活。

是誰,寫出了這樣輕盈靈動的故事?伊洛塔·卡爾維諾。卡爾維諾用寓言式的敘事策略,近乎完美地處理了人類根本性的生存悖論,探尋個人的自我抉擇所遵循的內心志趣。

《分成兩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騎士》《看不見的城市》《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卡爾維諾的作品充滿了奇崛的想象力,讓人感到強烈好奇:他是怎樣做到的?我讀過很多作家傳記,卡爾維諾卻一直在視線之外。聽說《伊洛塔·卡爾維諾》的中譯版消息,我就在猜測,這部傳記能否解答我的疑惑。畢竟,關于生平,卡爾維諾說過,一個作者只有作品有價值,他不提供傳記資料,我們想知道的真實,只能在他的作品里尋找。

讓-保羅·曼加納羅,這位法國學者、作家、卡爾維諾的長期譯者,他的精神氣質與卡爾維諾非常契合。這部傳記14萬字,以“輕盈靈動”取勝。如果把卡爾維諾的作品形容為一株株葳蕤繁茂的大樹,那么,曼加納羅就媲美于科西莫,自由地、從容地在這片文學世界的叢林里縱躍,從一株樹到另一株樹,有時騰空,有時返回。

伊塔洛·卡爾維諾(1923~1985),這位偉大的意大利小說家,是很有話題度的:生于古巴,長于意大利,“二戰(zhàn)”期間積極參加反法西斯斗爭,做過媒體和出版工作,1947年出版首部小說,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此后余生,卡爾維諾的作品迭獲好評,他曾經走訪美國、隱居巴黎,對于歐洲、美洲的局勢有著精到的分析,晚期與法國先鋒文學團體“烏力波”密切交往,引導了文學的新風尚??柧S諾因腦溢血逝世時,年僅62歲,被譽為“錯失諾獎的神秘天才,無數大咖的文學偶像”。

曼加納羅沒有去梳理、描述卡爾維諾這些人生經歷。除非必要,曼加納羅很少談論卡爾維諾的生活是怎樣的,即使不得不說,這些敘述都是輕筆掠過的,作為簡要的輔助說明。這部傳記的本質,更接近于作家作品的評傳,圍繞著卡爾維諾的作品評述而展開,在作品里尋找真實的卡爾維諾,這是符合作家本人意愿的。

曼加納羅花了很多篇幅來分析《通向蜘蛛巢的小徑》,他認為,通過這部處女作可以發(fā)現(xiàn)卡爾維諾創(chuàng)作中的一些常見要素。他說,卡爾維諾在這部以一個孩子為主人公的小型史詩里所使用的講述結構,是荷馬式的單曲-獨唱,這種結構的特點,比如,在描述人物,尤其是人物的癖好、行為、口頭禪的時候,經常有一些韻律感的節(jié)奏反復出現(xiàn)。這一模式還有史蒂文森的《金銀島》的啟發(fā)。曼加納羅著重指出,卡爾維諾從一開始就偏愛一種更近似于詩歌而不是經典敘事的結構,其特點是用口頭表達的時間組織故事的發(fā)展。在《通向蜘蛛巢的小徑》中,故事情節(jié)其實沒有任何遞進,只有一些斷斷續(xù)續(xù)發(fā)生的瑣碎之事,青蛙、蜘蛛、跳蚤、螢火蟲等小動物遍布整個故事,突出了自然界蓬勃的生命力,在小說內部形成一個巨大的平行空間。

曼加納羅這段分析于我的閱讀是有啟發(fā)的。他洞悉了卡爾維諾作品的精髓,卡爾維諾所關心的事情,始終就是寫作本身所擁有的單純的力量。正如這部傳記副標題所傳達的,“寫小說的人,講故事的人”,卡爾維諾想要傳達故事對于人類的那種天然的吸引力,而這種講故事的技藝很大程度來自于民間的口述傳統(tǒng),它是反復的、歌吟的、曲折離奇的,是不能用線性的表達方式簡單化處理的,是直觀可感而不能立即被理性化的東西,它應當來自于人類心靈深處那些超現(xiàn)實的、幻想的元素,象征著平凡生活不能掩埋的詩意。

回頭翻閱卡爾維諾學生時期、青年時期的生活??柧S諾是讀幽默雜志長大的,這些閱讀為貫穿卡爾維諾創(chuàng)作的幽默與奇思妙想奠定了基礎,為他打開了“一個可供容身的‘別處’,以逃避語言的極權”??柧S諾的感受力,受到兩位意大利詩人——阿里奧斯托和埃烏杰尼奧·蒙塔萊的影響,透過他們的作品,他讀懂了家鄉(xiāng)的風景,“我的風景是專屬于我的東西……別人從未真正書寫過的風景”。費里尼的電影帶給他對奇跡的期待,有幾年他幾乎天天都去看電影,電影成為他的庇護。那些青年時代的記者和出版工作,讓卡爾維諾更多地了解了現(xiàn)實的外在形態(tài),理解了“當人不能清楚地表達其思想時,就會寄情寓言”意味著什么,所以卡爾維諾會去找“別的東西”,那個“別的東西”會使他心動。

如果說,這部傳記的前面三分之一需要花費筆墨描述卡爾維諾的生活,這是卡爾維諾作為小說家養(yǎng)成過程必不可少的原因揭示,那么,接下來的部分,就是一次又一次關于卡爾維諾作品精煉又精彩的評析??柧S諾對于社會現(xiàn)實主義寫作手法的擺脫與放棄,他不想糾結于生活經驗的苦澀,而是飛翔在想象的天空;卡爾維諾對于世間萬物的相信與重視,他對世界的闡釋看起來總是那么像童話或古老傳說的變體;卡爾維諾的小說常常以某處讀到的一句話為啟示,最常見的是從當代天文學或宇宙學的書中得來的,卡爾維諾想讓浩瀚星空、宇宙奇趣成為拓展我們心靈版圖的推進劑……那些天馬行空的作品,給人以輕松的印象,然而實際上都是經過精心構建的,卡爾維諾的身上凝結著“會講故事的匠人”的品質。

曼加納羅說,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卡爾維諾的作品越來越明確而堅定地走向了抽象:《命運交叉的城堡》《看不見的城市》《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在寫這些作品時,卡爾維諾先設定一定數量的操作程序,再依照程序進行組合嘗試,而在《宇宙奇趣》和《零時間》中,人物還對應著一些具體的功能。在這之前,我已經看到過關于卡爾維諾晚期創(chuàng)作的描述??柧S諾的文學實驗,有著很大的游戲性。據說,他有時會用一整套的塔羅牌進行小說情節(jié)隨意的排列組合,在卡爾維諾看來,我們所有人通過形象進行思考、交流、生活,并且組織這些形象的方式有很多種,卡爾維諾所強調的“烏力波”的基本理念,即每部文學作品都建立在強制、自我強加的游戲規(guī)則的基礎上。

卡爾維諾對于形式的迷戀影響了后來很多作家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但是,很可惜,現(xiàn)當代的作家往往只能在形式上自以為是地模仿,卻沒有卡爾維諾作品的靈魂氣象。《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里有句話:“作者開始賣弄現(xiàn)代作家的拙劣技巧?!笨柧S諾對“程序化寫作”很感興趣并且進行了嘗試。1981年4月,卡爾維諾接受《文學半月刊》的采訪時,他就提出了一種假想:把一臺計算機“編好了程序,能夠以完全忠實于作者的觀念和風格特點來展開文本的所有素材”??柧S諾覺得書店里的很多書都可以由計算機寫出來,而且他認為,也許電腦寫出來的效果會更好??柧S諾說:“文學中不可預見的才是有趣的,不可預見的才不可能被編程。”

以此觀照我們的當下,卡爾維諾的預言正在成為某種現(xiàn)實?;氐轿覀儸F(xiàn)在談論的傳記,傳記正是一種高度模板化的文學體裁,編好程序,輸入作者的經歷與對作品的大量評論,大概就很可能成為我們經??匆姷哪欠N巨細無遺的傳記作品了??墒?,曼加納羅的這部傳記,目前來說,就不能由人工智能來完成。因為,這部傳記正如無法被預見的、難以被模仿的卡爾維諾的作品,幻想的、童話的、寓言的、抒情的文學與神秘主義或者未知世界的無窮盡的探索,是對人類自身的能力的挖掘與反思,那感性的靈光與理性的推導所結合的魅力,是人類獨有的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它永遠代表了另一種可能,“在別處”的可能。

在卡爾維諾的小說世界的底部,生長著一個強大的植物根系。觀察、顯現(xiàn)、選擇、修剪,大膽設計,小心耕耘,每一次,寫作都像葉綠素的光合作用,不斷采集、輸送、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世界上有億億萬萬的樹葉,但沒有兩枚樹葉是一模一樣的?!翱莆髂てW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入天空?!被蛟S,科西莫的墓志銘也是伊塔洛·卡爾維諾的最好總結。卡爾維諾人生的每時每刻都沒有放棄那種熱愛,對于大地、也對于天空的,對于人與世界的聯(lián)結的現(xiàn)實考量和文學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