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任伯年:筆無常法,雅麗豐繁
來源:中國藝術(shù)報 | 雨月  2023年10月31日08:32

任伯年為中國近現(xiàn)代繪畫史上的開拓者,是“海上畫派”以兼工帶寫的花鳥畫和人物畫為特征的前期代表人物。他與任熊、任薰并稱“海上三任”,又與虛谷、蒲華、吳昌碩有“海派四杰”之譽,徐悲鴻稱他為“仇十洲以后中國畫家第一人”。任伯年研習傳統(tǒng)名家經(jīng)典,又融合民間藝術(shù)和西洋繪畫,主題時尚,重視寫生,形成了清新明快、現(xiàn)實感強的風格。即日起至12月9日,由紹興市人民政府主辦,紹興市委宣傳部、紹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紹興市文聯(lián)、紹興市文化旅游集團承辦的“筆無常法雅麗豐繁——任伯年繪畫作品展”在紹興博物館(徐渭藝術(shù)館)展出,這是繼“畸人青藤——徐渭書畫作品展”“高古奇駭——陳洪綬書畫作品展”后,又一場弘揚紹興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展覽。

作為首個全面展示任伯年平生藝術(shù)風貌的特展,紹興博物館攜手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shù)館、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等國內(nèi)24家文博單位,甄選出任伯年及師友、后學的書畫精品158件(組),其中一級文物27件、二級文物32件、三級文物79件,許多作品是首次與觀眾見面。展覽以任伯年的人物畫、花鳥畫為重點,兼及其取法對象和師友傳承,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任伯年畫風的形成與影響,和以任伯年為代表的海派繪畫包容、開放、多元的特點。

蘇武牧羊圖軸(中國畫) 任伯年  清華大學藝術(shù)博物館藏

蘇武牧羊圖軸(中國畫) 任伯年

清華大學藝術(shù)博物館藏

“筆無常法”是任伯年的師友虛谷對他吸收各家技法為己所用,從而形成自身風格的技術(shù)總結(jié);“雅麗豐繁”則是徐悲鴻對海派藝術(shù)和任伯年繪畫特征的簡明概括,強調(diào)了任伯年作品的豐富性與人民性。

在“生平與師友”部分,策展方從少年學藝、離亂求索、名噪滬上、海派大家、晚歲蕭瑟5個階段,介紹了任伯年的丹青一生。其父任鶴聲經(jīng)營米店,擅長寫真,并教之伯年。任伯年青年時期輾轉(zhuǎn)于寧波、蘇州等地,得族叔任薰指導,畫藝精進。1868年冬以后,長期客居上海鬻畫為生,從畫名未著直至譽滿海上,成為海派巨匠。胡公壽、張熊等前輩對他有提攜、指點之功,虛谷與他相投契,吳昌碩則與他在師友之間。此部分展出任伯年之師友及他所取法的陳洪綬、華嵒、朱耷、惲壽平、石濤、徐渭等人的書畫作品50件(組),如徐渭《四時花卉圖卷》、惲壽平《秋色斑斕圖軸》、石濤《松色禪心圖卷》、虛谷《梅月松鼠圖軸》等。

清末畫壇人物畫蕭瑟,任伯年人物畫的成就最為世人推崇。其人物畫題材廣泛,人物形象極富神韻。其畫法吸收了華嵒的簡筆人物畫法與“揚州八怪”中人物畫家的大寫意技巧,并把花鳥畫的沒骨法、西洋水彩畫法和山水畫中的皴擦法熔于一爐。任伯年畫人物風格偏于工筆者,衣紋線條釘頭鼠尾,富于變化,設(shè)色清新鮮麗;偏于寫意者,筆墨縱橫不失精微。展覽選取的人物畫作品力圖體現(xiàn)任伯年繪畫題材的廣泛性和所達到的藝術(shù)高度,還特別選擇了他反復創(chuàng)作的幾個母題,如蘇武牧羊、羲之愛鵝、東山絲竹、麻姑獻壽和鐘馗等,呈現(xiàn)同題之作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方式。例如,清華大學藝術(shù)博物館藏《蘇武牧羊圖軸》,畫中人物筆法有陳洪綬之風,但從暈染和筆墨線條中可見作者受過西方素描、速寫訓練,特別是羊背部的縱深關(guān)系與頭部的扭轉(zhuǎn)都運用了透視法則。任伯年寓居滬上,深感“身住十里洋場,無異置身異域”,他多次創(chuàng)作的蘇武牧羊題材,寄托了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情懷。比如,平湖博物館藏《羲之愛鵝圖軸》,所繪王羲之手執(zhí)蒲扇,目光下垂,氣定神閑地凝視池中白鵝,書童在一側(cè)戲水逗鵝。畫面線條流暢剛勁,設(shè)色淡雅。又如中國美術(shù)館藏《東山絲竹圖軸》,略仿華嵒畫意,畫的是東晉名臣謝安早年隱于會稽上虞之東山的典故。任伯年的構(gòu)圖不像前人,或是重在高山層巒,或是單純描繪人物。他以林木布景,人物神態(tài)簡淡而精準,平易近人而富有詩意。

任伯年的花鳥畫早期“喜學宋人雙鉤法”,吸收了任熊、任薰花鳥畫雙鉤填彩、對比鮮明的特點和陳洪綬略帶夸張的造型。19世紀70年代起,其技法已是雙鉤填彩和寫意并進。陳淳的草書入畫、徐渭的奔放淋漓、惲壽平的細膩嫵媚、李鱓的雄健潑辣、王武的明麗賦色、華嵒的機趣天然、八大山人的不落常規(guī),他都有所擷取,尤其重視作品意境的創(chuàng)造。他的花鳥作品在數(shù)量上也超過了人物畫。如故宮博物院藏《牡丹白頭圖軸》,以小寫意筆法繪一白頭翁鳥棲于枝頭,以沒骨法畫藍牡丹。畫中枝葉起伏有致,與下方筆觸疏朗肆意的巖石形成疏密對比。又如上海中國畫院藏《黑貓圖橫卷》,全卷繁簡節(jié)奏有序,黑貓主體突出,富有生趣,體現(xiàn)出作者對自然界的敏銳觀察和精湛的寫生能力。而故宮博物院藏《風柳群燕圖軸》,為春燕風中嬉戲的小品畫,是以實托虛手法表現(xiàn)“風”的代表作,其構(gòu)思、筆墨的精湛都反映了作者在創(chuàng)作成熟期的水準。

任伯年的山水畫相對較少,但有其特色。他早年多習青綠山水,仿過唐代“小李將軍”李昭道,色彩繁富輝煌,后又學石濤筆意。中年以后,他先是師法明代丁云鵬、沈周和藍瑛,而后學習元人水墨,追慕吳鎮(zhèn)和王蒙,縱意探求,“氣韻生動,皴擦多逸致,絕無煙火氣”。到了晚年,他的畫法又酷似八大山人一路,喜作簡筆山水。上海博物館藏《仿大滌子山水圖軸》仿石濤作淺絳山水。畫面奇峰高聳,山石掩映,煙云疊嶂,濃淡相生,虬松蒼勁,青綠色點綴恰到好處。幽谷中一高士獨坐亭中遠眺山景,別具意趣。任伯年山水畫多為興到之作,不著意刻畫、層層皴擦,只是信筆揮灑,體現(xiàn)出“寫”的特點。

“海上畫派”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shù)史的開端,其前期的主將任伯年的創(chuàng)作一方面反映了鴉片戰(zhàn)爭后社會的動蕩和悲憤,一方面展現(xiàn)出市民社會的興起和市場對藝術(shù)的影響。任伯年之后,與其亦徒亦友的吳昌碩以金石入畫,成為后期海派繪畫的領(lǐng)軍者。王震、江寒汀直接繼承了任伯年的衣缽,黃賓虹、陳師曾、劉海粟、潘天壽、傅抱石、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等無不從任伯年的作品中汲取營養(yǎng)。任伯年的畫作,師古人而不拘泥,融眾法且追摹西風,運匠心皆有所本,重寫實又迭出新意。畫風明麗,清新爽目;意涵明了,屢見巧思。他的作品看似隨意,線條勾勒、筆墨揮灑,以及別出機杼的畫面構(gòu)圖、色彩組合,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開辟了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