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從盛典看文學的“破圈”
來源:浙江宣傳(微信公眾號) | 之江軒  2023年11月20日08:03

11月19日晚,“2023中國文學盛典·茅盾文學獎之夜”在茅盾故里烏鎮(zhèn)舉行。全國文壇的名家大家匯聚到這里,熠熠星光照亮了江南水鄉(xiāng)的夜空。

此次依托茅盾文學獎舉辦的“茅盾文學獎之夜”,還有去年舉辦過的“魯迅文學獎之夜”,以及接下來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駿馬獎之夜”“全國兒童文學獎之夜”等等,從中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少數(shù)民族文學、兒童文學等各個維度,見證和傳播著中國文學的光榮與夢想。

以文學的名義精心打造盛典活動,可以說是新時代文學發(fā)展的“破圈”之舉。為何這么說?

“2023中國文學盛典·茅盾文學獎之夜”現(xiàn)場

“茅盾文學獎之夜”探索文學“破圈”的努力非同一般。

讓作家走到聚光燈下。當晚,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的5位獲獎者:楊志軍、喬葉、劉亮程、孫甘露、東西,在這里領受了中國長篇小說獎的至高榮譽。茅盾文學獎四年評選一屆,每屆僅評選5部左右獲獎作品,且篇幅不能低于13萬字。嚴格的標準,更彰顯獲獎作者的實力和大眾的認同度。

致敬作家,也是在禮贊寫作這項事業(yè)。有作家說,“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停書寫,用手中的筆接續(xù)百年文學優(yōu)良傳統(tǒng),努力記錄和表現(xiàn)我們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創(chuàng)造出幾十年之后仍然值得捧讀的文字,是每一個作家的夢想。

讓文學產(chǎn)生大流量。時隔14年,茅盾故鄉(xiāng)再迎茅獎“回家”,這本身就是屬于烏鎮(zhèn)、屬于浙江的高光時刻,加之此番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決定打造“中國文學盛典”之后舉辦的第一場“茅盾文學獎之夜”。浙江精心準備,聯(lián)動各大文藝平臺,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領域多渠道多形式傳播,努力把“茅盾文學獎之夜”辦成一屆“隆重典雅、形態(tài)豐富、傳播力強的大型文學盛典”,讓新時代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成就以最直觀的方式躍然眼前。

從《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到《主角》《千里江山圖》,在歷屆茅獎獲獎作品矩陣中,可見時代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弘揚現(xiàn)實主義精神,反映時代大勢,茅獎作品傳承著這種“不變”,讓人展望新時代文學無限廣闊的空間。

讓盛典由大家共享。茅盾文學獎不只是一個獎項,茅獎盛典不是一場短暫落幕的活動。配套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座談會、“新時代山鄉(xiāng)巨變創(chuàng)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推進會、網(wǎng)絡作家座談會、新時代文學跨界傳播論壇等系列活動,都在試圖打破線上線下、場內(nèi)場外、圈內(nèi)圈外的局限,努力激發(fā)鏈接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的交流,為文學抵達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提供更多可能。

“2023中國文學盛典·茅盾文學獎之夜”現(xiàn)場

從此次茅盾文學獎“回家”,以及“中國文學盛典·茅盾文學獎之夜”的精彩呈現(xiàn),能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好作品是會說話的,文學作品的傳播力來自于文學作品的硬核實力。

關于創(chuàng)作與傳播的關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打了一個比方。他說,每次取經(jīng)路上遇到艱難險阻,孫悟空就會用金箍棒畫一個圈,把師父唐僧放到圈里,然后自己出去降妖打怪。在文學破圈這件事情上,作家們就是唐僧,從作家協(xié)會到媒體報社等是孫悟空。

論創(chuàng)作,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個個浙江籍名家蜚聲中外,魯迅、茅盾、郁達夫、徐志摩、戴望舒、夏衍、艾青、豐子愷等等,他們打下了浙江文學的“江湖地位”。前人打下的“文化江山”,需要我們倍加珍惜、有所作為。

如何樹起浙江文化的地標?今年,之江文化中心落成啟用,作為浙江文化新地標,一地連接四館,在有限空間內(nèi)生動詮釋了浙江文脈的浩瀚寬廣。其中,浙江豐厚的文學歷史在浙江文學館中“立體”起來,茅盾筆下的一句“唐代銀杏宛在,昭明書室依稀”,如今烏鎮(zhèn)昭明書院已重建。

一個個文化地標的樹立,足以見證浙江對文化的重視,也足以看見浙江從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到推進高水平打造文化強省的決心。

如何壯大“文學浙軍”的隊伍?從茅盾文學獎看浙江,王旭烽以《茶人三部曲》(一、二)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麥家以《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但對比浙江鼎盛的文脈,我們可以感受到落差。怎么當好文學新人的伯樂和服務員?怎么壯大新時代“文學浙軍”?是茅盾文學獎“回家”觸發(fā)我們思考的新課題。

茅盾先生說過,“披沙揀金,功歸無名英雄;名標金榜,盡是后起之秀”。盛典的圓滿落幕,是浙江文學走向未來的新序章——繼續(xù)對標以茅盾先生為代表的浙江文學前輩,不斷鑄就新的文學高峰。

說到底,多出好作品是硬道理,然而對作家來說,“破圈”不是寫作的最終追求。正如新晉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楊志軍所說,面對“破圈跨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既要看到它在傳播推廣方面的優(yōu)勢,也要看到它催人浮躁的一面。作家和作品可以出圈,但作家不可以把“破圈”當作自己的寫作目的。

位于浙江桐鄉(xiāng)的茅盾故居 圖源:“中國作家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文學是認識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載體。讓更多大眾關注文學,讓作家和作品得到應有的尊重,讓文學在數(shù)字化時代找到新的姿態(tài),是盛典舉辦的初衷。

“文學應該向著鮮活的生活敞開,讓所有的人們都能進來”。如何更好放大文學價值,理應成為各方的考量。在筆者看來,關鍵是要適應新的媒介環(huán)境和傳播格局,充分地發(fā)揮優(yōu)質(zhì)文學的作用。對此,筆者有以下兩點看法。

做好“傳播”這篇文章。文學不是陽春白雪、孤芳自賞,它來自田間地頭、萬家燈火,也應最終在老百姓口中相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要想方設法讓文學抵達老百姓心里。

如今,中國作家協(xié)會旗下共有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四大國家級文學獎項。接下來的頒獎都將打造成為大型文學主題盛會形式的“中國文學盛典”,最大程度吸引并擁抱廣大讀者,達到讓文學“破圈”傳播的目的。

從傳統(tǒng)的“圈內(nèi)”發(fā)獎,到策劃面向公眾舉行綜藝晚會的“典禮”,一字之差卻是重要的改變,可以看成是中國文學界的一次開辟文學新境界、拓展文學新空間的主動求變之舉。文學經(jīng)典不能被束之高閣,理應被更多讀者特別是年輕人看見。打造爆款、引爆流量,會讓經(jīng)典更加深入人心。

做好“再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一部文學作品也許只有30萬人讀過,但變成影視劇后會有300萬人甚至3000萬人看見。許多人在觀看劇目后會選擇閱讀原著,被改編成電影以及電視劇播出后,相關圖書熱銷,原著小說在線閱讀率持續(xù)上漲。作家孫甘露介紹,《千里江山圖》這部作品已陸續(xù)開發(fā)電子書、音視頻產(chǎn)品、影視劇等多元衍生品,同時策劃“紅色劇本殺”等活動。同名廣播劇也與讀者見面。電視劇、舞臺劇等其他影視改編版本也在醞釀之中。

影視化、有聲化都是閱讀形態(tài)的延伸,符合當下大眾需求的新閱讀,也是更具“可及性”“豐富度”的閱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借助這些新的“閱讀形式”得到補充和豐富,從而也能反哺文學。

茅獎典禮“回到”茅盾故鄉(xiāng),不僅是一次回望,更是一次再出發(fā)。茅獎盛典落幕了,但實現(xiàn)文學“破圈”傳播、讓文學點亮生活,仍然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