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C.S.劉易斯逝世60周年|西方奇幻文學經(jīng)典元素考據(jù)溯源
來源:澎湃新聞 | 俞亮  2023年11月24日10:00

2013年11月22日,英國作家C.S.劉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1898年11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逝世50周年時,紀念儀式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角舉行,一塊紀念碑被安放在喬叟、狄更斯等人之旁,劉易斯的繼子道格拉斯·格雷沙姆在儀式上莊重地朗誦了《納尼亞傳奇》的最后一冊《最后一戰(zhàn)》的一部分。

今天,2023年11月22日,是劉易斯逝世60周年紀念日。

C.S.劉易斯

劉易斯一生中發(fā)表了三十多部作品,包括神學、科幻、奇幻等多個領域,但最為人熟知的仍是兒童奇幻小說《納尼亞傳奇》。而劉易斯與《魔戒》、《霍比特人》的作者J.R.R.托爾金長達數(shù)十年的友誼更是奇幻文學史的一段傳奇。早在《霍比特人》尚未發(fā)表的1929年,托爾金就曾向劉易斯展示過《精靈寶鉆》手稿,托爾金寫作《魔戒》三部曲的十余年內(nèi)始終得到了劉易斯的支持,兩人的友誼也催生出劉易斯的“空間三部曲”和托爾金未完成的《失落之路》。盡管二人后來逐漸疏遠,但無法否認《魔戒》與《納尼亞傳奇》共同為西方奇幻文學迄今為止的蓬勃發(fā)展提供了領航作用。

《納尼亞傳奇》(全7冊),譯林出版社,2021年11月版

奇幻文學的核心概念是超自然,一方面,超自然事物由于在現(xiàn)實世界中不可能客觀存在,在奇幻文本中表現(xiàn)為與現(xiàn)實世界界限分明的區(qū)分;另一方面,超自然事物在架空世界中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且往往具有不可控性,于是為奇幻文本提供了激發(fā)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西方奇幻小說的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話小說,除了作為西方文學共同傳統(tǒng)的古希臘羅馬神話外,還包括誕生于惡劣環(huán)境、描寫正邪光暗激烈沖突的北歐神話和發(fā)源自凱爾特民族、由吟游詩人傳頌的亞瑟王傳說等,而隨著中世紀基督教寓言故事和民間神奇故事的流傳,逐漸形成了大量具有超自然色彩的原始素材原型。這既為當代奇幻小說的英雄歷險故事提供了借鑒模板,也誕生了大量的經(jīng)典超自然元素,成為了當代西幻文學的取材寶庫。

倘若要為西方奇幻文學挑選一個最具標志性的元素,龍無疑是首選,幾乎所有文化中都有不同形式的龍或龍類生物的身影:埃及神話中的阿佩普,希伯來圣經(jīng)中的利維坦,瑪雅神話中的庫庫爾坎羽蛇……然而,通常出現(xiàn)在西方奇幻文學中的龍指的僅是狹義上的Dragon,即一種有著一對類似蝙蝠的翅膀、四條腿和一條尾巴的巨大生物,通常還擁有鱗片和噴火能力。

人類學家大衛(wèi)·瓊斯在著作《龍的本能》(An Instinct for Dragons)中認為,由于人對蛇及類似爬行動物的天生恐懼,與巨蛇相似的龍的形象幾乎出現(xiàn)在了所有文化中,且在最初都表現(xiàn)為與人為敵。在西方神話與傳說中,龍往往成為屠龍英雄所必需面對的試煉,例如,被赫拉克勒斯殺死的巨龍拉冬和勒納九頭蛇、北歐神話中啃噬著世界樹樹根的邪龍尼格霍根等。早期的龍通常被描述為類似大蟒蛇的形象,可能具有多個龍頭,如圣約翰的《啟示錄》中的撒旦是“一條火紅的巨龍,有七頭十角”。進入中世紀后,龍逐漸擁有了翅膀和飛行能力,也增添了貪婪和守衛(wèi)財富的特征。在成書于11世紀之前的《貝奧武甫》中,由于一個奴隸偷走了巨龍寶庫里的一個金杯,憤怒的巨龍離開洞穴,燒毀了村莊和城堡,貝奧武甫最終與它同歸于盡。而具備完整“現(xiàn)代風格”的西方龍圖像至晚在13世紀已經(jīng)出現(xiàn)。

值得一提的是,德意志民族史詩《尼伯龍根之歌》中同樣出現(xiàn)了一條巨龍法夫尼爾。所有通行的版本里,它都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并掠奪寶藏,變成了一頭龍,藏身于巢穴中,最后被英雄西格弗里特用寶劍格拉墨殺死,這對應了神話傳說中的龍的幾個顯著特點:會魔法、貪婪、邪惡、死在英雄劍下。在較早期的版本里,法夫尼爾被描述為接近蛇或蠕蟲的身姿,也不會飛;而晚期的版本則提到了他的肩膀,這暗示了翅膀的存在,這種變化也恰恰反映了不同時代對龍的想象。

隨著紋章的興起,龍被大量應用于紋章中的同時,其四足雙翅的形象也被確定下來。與此同時,紋章學開始區(qū)分龍(Dragon)、飛龍(Wyvern)、雞蛇(Cockatrice)等。飛龍只擁有兩條腿,在神話中往往與邪惡、嫉妒和瘟疫聯(lián)系在一起,但在紋章學里象征著推翻撒旦及其惡魔勢力的暴政。大多數(shù)奇幻文學更青睞于四足龍的形象,但雙足龍也常出現(xiàn)在奇幻作品中,如喬治·R.R.馬丁的《冰與火之歌》,馬丁本人對于選擇雙足龍的解釋是他考察了空氣動力學后發(fā)現(xiàn)四足龍無法做到真正飛起來。雞蛇被描繪為一種長著公雞頭和兩條腿的類似龍的生物,是公雞下的蛋被蟾蜍孵化后的產(chǎn)物,它可以通過目光殺死其他生物,但黃鼠狼和公雞是它的克星,雞蛇及與它類似的蛇怪(Basilisk)傳說在奇幻文學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哈利·波特與密室》。

除了龍之外,精靈(Elf)同樣是奇幻文學青睞的經(jīng)典元素之一。在托爾金的筆下,精靈這一智慧物種是最高神伊露維塔創(chuàng)造的首生兒女,擁有遠超人類的智慧與無限的生命,其高貴、纖瘦、優(yōu)雅、富有智慧并長有一對尖耳朵的形象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

然而,精靈的形象并非一成不變,假如我們探尋Elf的詞源,在日耳曼語中,Elf最初的意思可能是白色生物,然而,在古英語、中古英語、中世紀德語和古挪威語撰寫的文本,特別是基督教文本中,這個詞又以不同的方式與魔法、美麗、誘惑和致病聯(lián)系在一起。Elf也被用來翻譯古冰島史詩《埃達》(Edda)中的精靈“álfar”,而在中世紀冰島學者斯諾里·斯圖魯森編撰的《新埃達》(Snorra Edda)中,精靈被分成了三組,分別是光明精靈(ljósálfar, “l(fā)ight-elves”)、黑暗精靈(d?kkálfar, “dark-elves”)和惡精靈(svartálfar, “swart-elves”)。中世紀很多提及Elf的文本來自醫(yī)學文獻,這些文本認為Elf會給人類和牲畜帶來疾病,而在近代早期的蘇格蘭,Elf被視為與常人混居在一起、具有超自然致病力的人,因而也常出現(xiàn)在巫術審判中。一些文獻認為Elf使用投射物給生物造成疾病,并將elf-shot視為一種詛咒。到中世紀末期,Elf逐漸成為來自法語的詞匯“fairy”的同義詞,是一類有著人類外表而長有翅膀、具備魔力的嬌小、精致、飄渺的生物,通常都表現(xiàn)為女性,也直接翻譯為“仙女”。而隨著文藝復興時期大眾文學藝術的興起,“精靈”也逐漸與小惡魔(Imp)、地精(gnome)、“妖精”(goblin)、“仙女”(Puck)、“寧芙”(nymph)等小型超自然生物聯(lián)系在一起,例如,在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中,精靈被描述為喜愛惡作劇的嬌小頑皮的生物,生活在森林中,擅長使用與自然密切相關的魔法。在維多利亞時代的插畫中,精靈一般被畫為長著尖耳朵、戴著襪子帽的小個子生物,這種形象在當代的奇幻小說中也有跡可循,如《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家養(yǎng)小精靈(House-elves)。

托爾金一定程度上是重新發(fā)明了高瘦尖耳的“精靈”形象,又選擇Elf這個詞為這一形象命名。由于托爾金的巨大影響力,20世紀60年代起,與阿爾達世界類似的精靈成為奇幻文學作品和奇幻角色扮演游戲中的主要類人角色,包括蓋伊·加夫里爾的《夏日之樹》、《龍與地下城》桌面角色扮演游戲等,幾乎統(tǒng)治了對精靈的認知。

奇幻文學中對于巨人的設定通??梢苑譃閮深悾夯蚴菗碛胁煌谌祟惲曀住⑽幕莫毩⒅腔畚拿?,或是丑陋粗野、茹毛飲血、智力低下的近似于野獸的生物,甚至可能會吃人。后者的原型可能更多地來自于食人魔(Ogre),常見于16-17世紀的民間傳說,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奧德賽》中吃人的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

在許多神話中,整個世界就來自于巨人的身體。北歐神話中奧丁、威利和菲三兄弟殺死了最初的巨人尤彌爾后,用她的尸骸打造了整個世界。希臘神話的創(chuàng)世同樣很大程度來自于蓋亞的生育。即使在創(chuàng)世之后,巨人往往也作為神的后裔而存在,如希臘神話中巨人是烏拉諾斯和蓋亞的孩子,以及北歐神話中的霜巨人和火巨人等。在古典雕塑和壁畫中,區(qū)分人與神的一個重要判據(jù)就是,神通常要高大得多,即在遠古時期,巨人這一形象本身就具備著一定的神圣性。一些民間傳說認為巨人族屬于遠古文明,并建造了遠古文明的遺址,包括巨石碑、北愛爾蘭海岸巨人堤道等,奇幻文學中的巨人文明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對遠古文明和遺跡的浪漫想象。

《圣經(jīng)》中描寫了身材特別高大的亞摩利人、非利士人的勇士歌利亞等,盡管廣義上依然屬于“巨人”的范疇,卻不過是與以色列人類似的凡人,巨人也逐漸褪去了神性,更多地被民間傳說形容為威脅、搶劫和殺害旅行者或當?shù)厝说男皭荷?。在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中,堂吉訶德對著一架風車發(fā)起攻擊,假裝它是巨人,不難看出此時的巨人已經(jīng)成為騎士浪漫故事中的假想敵。不列顛諸島的民間傳說也時常會有與巨人戰(zhàn)斗的故事。受這些故事的影響,在奇幻文學中,巨人也大多以反派的面貌出現(xiàn)。

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多么絢爛多彩、令人驚嘆的架空世界和超自然元素,都不難在現(xiàn)實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找到蛛絲馬跡,而隨著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已有的奇幻作品本身已經(jīng)構(gòu)成了無邊無際的素材寶庫。當下,真正值得擔心的是,隨著消費主義的發(fā)展,奇幻文學本身更多地成為一種迎合讀者喜好、密切遵照市場要求的文學工業(yè)生產(chǎn)。特別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奇幻文學創(chuàng)作與電影工業(yè)生產(chǎn)及電腦角色扮演游戲的密切結(jié)合,使它更多地走上了商業(yè)繁榮而內(nèi)容空洞的路徑。這個題材是否能再度誕生批判現(xiàn)代性的《魔戒》,或是福音隱喻的《納尼亞傳奇》,只能交給時間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