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遼闊文學原野上的絢麗風景 ——關(guān)于《論王蒙》
來源:文藝報 | 曹文軒  2023年12月04日08:12

《論王蒙》,王干著,人民出版社,2023年9月

《論王蒙》,王干著,人民出版社,2023年9月

王蒙先生用70年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一座遼闊的文學原野,這原野上有森林、草地、河流,還有豐饒的耕地。王干對這片原野崇拜至極,迷戀至極,猶如一只鳥,長久地盤旋于其上空,將這片原野的風景盡收眼底。不只是盤旋,更多的是將這片原野作為棲息之地、賞析之地,或樹上樹下,或順流而下,或走馬,或流連于各種作物。一本《論王蒙》,足可以看出他對這片原野的了解。這里既有宏觀性的俯視,又有微觀性的凝視。這是一張關(guān)于王蒙文學原野的地圖。如果我沒有預測錯的話,關(guān)于王蒙研究的鼎盛時期還未到來,而那天終究是要到來的,因為豐富的、獨特的、可以經(jīng)得起無窮解讀的文本在,植被上乘的王氏文學原野在,而當這一天到來時,王干的《論王蒙》必定會是這門研究的重要文獻。

文學與政治

王干說:“新中國每一次風云興起,似乎都會引起王蒙的沉浮。王蒙的作品也幾乎完整地記錄了個人的沉浮和社會的變遷,《青春萬歲》的‘少共’情結(jié),《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直面生活的傾向,《蝴蝶》對歷史和個人的雙重反思,《名醫(yī)梁有志傳奇》的‘部長心態(tài)’,《春堤六橋》對20世紀90年代中國文化的詠嘆與感慨,這些小說幾乎囊括了他一生的經(jīng)歷,同時也是新中國幾十年來風風雨雨多難歷程的折射?!蓖趺墒恰肮埠蛧囊幻骁R子”??梢苑Q之為民族國家“鏡子”的作家并不多。就配得上“鏡子”這一意象,王蒙先生的文學史地位就已無法撼動了。

而這個民族國家,是一個政治的民族國家。因此,我們看到了這面鏡子里總有政治長河涌動的情景,而這一情景幾乎是王蒙文學作品永遠的情景。當我們的文學因為消極地接受歷史的教訓而回避政治、以為這是文學走向文學的選擇時,王蒙先生從他創(chuàng)作生涯一開始,就一直在政治的語境中樂此不疲,他以他不斷問世的文本證明了一個事實:政治也是文學當仁不讓的涉足領(lǐng)域;政治也是文學永恒的主題。

看遍王干的《論王蒙》,我們會形成一個深刻的印象:政治對于王蒙先生而言,永遠充滿魅力。它是王蒙先生的一個題材,一個主題,一個危機四伏卻又飽含著擋不住的誘惑力的非凡地帶。他與政治的糾纏不清乃至結(jié)下不解之緣,將會成為日后文學史家們的一個不衰的話題。當年,“文革”十年的話題已不再新鮮時,王蒙先生又以一部《狂歡的季節(jié)》舊事重提,然后以他一貫酣暢淋漓的筆觸,再現(xiàn)了“文革”的歷史圖景,表現(xiàn)了畸形政治生態(tài)之下各色人等的命運與人性的變易。

王蒙先生是政治家嗎?我說不好。但他對政治文化中的各種特殊現(xiàn)象的思考和理解卻是極其精當與深刻的。他對中國政事的洞若觀火,以及對中國政治沉疴之起因的直覺的和理性的見識,遠在一般的思想家、政治家之上。

當然,政治顯然并非是他的最終目的。他無非是想借用特定的政治環(huán)境,來思索有關(guān)人生、存在、人性之類的帶有形而上意味的命題。而這些命題又是文學應當思考的命題——關(guān)于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基本命題。

王蒙先生的小說在說明一個文學事實:文學并非不能染指政治,問題僅僅在于用何種方式——是用文學的方式還是用非文學的方式。就像生活一樣,政治也是可以被文學觀照的。王蒙小說意義多多,而其中之一,就是這些小說關(guān)于人與政治的不落俗套的思考——在文學邊界之內(nèi)的思考。他從未越出這個邊界。這是王干在分析王蒙先生的文本時,無聲地告訴我們的一個事實:王蒙先生只是一個卓越的文學家。

文學變法

王干說,王蒙先生是“文學創(chuàng)新的旗幟”。在《論王蒙》一書中,王干有大量文字是用來分析王蒙先生的文學創(chuàng)新的,從發(fā)現(xiàn)新的主題領(lǐng)域到新的藝術(shù)技巧的借鑒與獨自發(fā)明,都有淋漓盡致的分析,而關(guān)于這個話題的零星論述則隨時出現(xiàn)在字里行間。新時期文學是在一種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推動下進行的,而王蒙先生是發(fā)起者、實踐者、領(lǐng)軍者之一。他宏大的文學世界,是在不斷的變法中被建構(gòu)的。

讀《論王蒙》,總讓我不時想起當年我在北大課堂上講王蒙先生。當年我在北大課堂上說了一句話:他運用了幾乎所有意識流小說的手段。比如“原發(fā)性聯(lián)想”。

這種聯(lián)想不是一般心理小說里寫到的那種聯(lián)想。那種聯(lián)想是有次序的和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太陽光引起溫暖的聯(lián)想,這是正常的。因為陽光確實是溫暖的。而美國詩人托馬斯的“陽光是太陽踢出的足球”的聯(lián)想,則是不正常的,然而,卻又是人類的心理可能出現(xiàn)的聯(lián)想方式。

《春之聲》中有這樣一段:

“那只是車輪撞擊鐵軌的噪音,來自這一節(jié)鐵軌與那一節(jié)鐵軌之間的縫隙。目前不是正在流行一支輕柔的歌曲嗎?叫什么來著——《泉水叮咚響》。如果火車也叮咚叮咚響起來呢?……廣州人的涼棚下面,垂掛著許許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們伴隨著風,發(fā)出叮叮咚咚的清音,愉悅著心靈。美國抽象派音樂叫人發(fā)狂,真不知道基辛格聽我們楊子榮的詠嘆調(diào)時有什么樣的感受。京劇鑼鼓里有噪音,所有噪音都是令人不愉快的嗎?”

從車輪的撞擊聲,到對《泉水叮咚響》這支歌曲的聯(lián)想,到對火車是否也能叮咚叮咚響起的聯(lián)想,到對廣州三角形瓷板的聯(lián)想,到對美國抽象派音樂的聯(lián)想,到對基辛格聽楊子榮詠嘆調(diào)是何感覺的聯(lián)想,再到對京劇鑼鼓的噪音和一般噪音是否都令人不愉快的聯(lián)想,這之間,顯然沒有必然的邏輯,具有明顯的隨意性和跳躍性。但,這又是一種自然真實的心理流動狀態(tài)。王蒙在《蝴蝶》《風箏飄帶》等小說中,都運用了這一手段。

還有“夢境”“內(nèi)心獨白”“彌漫性情緒呈現(xiàn)”等。

關(guān)于王蒙先生對“中國小說文體”作出巨大貢獻的話題,是王干的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當我們說“語言大師”的時候,常常是因為這個作家有一種固定的語言風格,或老道,或凝練,而且這個風格只屬于這個作家。而王干心目中顯然還有另一種“語言大師”:色彩斑斕,意象疊起,諧趣橫生,目不暇接,物象、語詞、意義雜糅,“東拉西扯”,“胡攪蠻纏”,上下滑動,語流滾滾,泥沙俱下,挾裹著閱讀者不能有一刻的停留。王蒙式的長句,竭盡事物與物理的細微層次,而“風箏飄帶”式的回旋,使他的語言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美學色彩。王蒙先生就是這樣的語言大師。

對于王蒙小說語言的理解,不應只停留在文體的層面上。應在語言的涌動、翻滾、喧嘩、互相傾軋的背后讀出“沖突”“矛盾”“消解”“解構(gòu)”“荒誕”“諷喻”“存在的荒謬”等單詞與短語。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這里就不一一引用王干細致入微的分析了。

小說是時間的藝術(shù)

王干獨立一章(第三章),詳細論述了王蒙的“時間觀”。這一章,是《論王蒙》一書中最具學術(shù)性的一章。王干在認定“小說是時間的藝術(shù)”之定義后,從“物理時間”“心理時間”“量子時間”三個維度,詳盡分析了王蒙先生如何操控小說時間的藝術(shù)。

時間無處不在。

可是時間在哪?時間是誰?

海德格爾在他的巨著《存在與時間》發(fā)表前三年,曾在一次以“時間的概念”為主題的大會上說:“‘什么是時間’這個問題已經(jīng)變成了‘時間是誰’。確切地說,時間是否就是我們自己?或者更確切地說:我是否就是我的時間?”對哲學很有研究的博爾赫斯,則用詩化的方式表達了同樣的思想:“時間是一條把我卷走的河流,但我們自己就是河流;時間是一只將我撕成碎片的老虎,但我自己就是老虎;時間是一團將我燒成灰燼的火,但我自己就是火。世界很不幸,是真實的;我很不幸,是博爾赫斯?!?/p>

時間到底是什么?

時間到底是誰?

從古希臘與古中國的大哲們開始,時間問題就一直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也一直是令哲學家們感到非常頭疼的問題。他們曾無數(shù)次想拋棄它,但都未能如愿——它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處不在,如幽靈徘徊于一切哲學的空間。

1633年,伽利略被送上宗教法庭,遭到嚴刑拷打,最后不得不宣布放棄他的“異端邪說”。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要做的事情卻是:全身心地投入守時研究和利用鐘擺來控制時鐘結(jié)構(gòu)。他將時間問題一直帶進了墳墓。

時間問題像藤蔓一樣,糾纏著哲學。

王干通過對王蒙先生作品的分析,讓我們看到:在哲學這里,時間完全是一個悲劇性的概念,而到了文學這里,時間的悲劇性完全消失了,王蒙先生在王干的筆下也就成了時間之馬的自由駕馭者,一位隨心所欲的騎士。時間的神秘性消失了。文學是對哲學的挽救,這也許正是文學存在的理由。王蒙先生一直在用他的文字追回時間——他的大量作品都是時間的追回——追憶似水年華,王蒙先生是中國的普魯斯特。讓消失在時間中的圖景一一再現(xiàn),貫穿了王蒙先生一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所有的日子”都來吧,來到王蒙先生的文學原野。線性的時間在這里變成了圓形的旋轉(zhuǎn),五十年代與九十年代相遇了。時間在王蒙先生手中成了紙牌。

艾特瑪托夫的《一日長于百年》,作者把前后百年時間里所發(fā)生的事情放在人物一天的回憶里?!洞褐暋分?,火車從起點到主人公的目的地,只需運行兩小時四十七分——在時間長河里可算是一瞬。然而,知覺時間卻前后大大地擴展了——五十年前的童年到渺茫的無限。它對過去傳統(tǒng)小說的單線性時間是一個明顯的反叛。傳統(tǒng)小說也有時間顛倒,但,它一定會留下明顯的時間轉(zhuǎn)換標志:“上面說到”“從前”“他想起了三十年前”“一日……”“一句未了”。而且這種顛倒不會頻繁出現(xiàn),回憶往往是大段的較為完整的事件。但王蒙的這類小說有意忽略他們似乎感到麻煩的時間標志,不作聲明,便進行突然轉(zhuǎn)換:“車身在輕輕地顫抖。人們在輕輕地搖擺?!薄旅娌涣砥鹨恍?,也不作時間轉(zhuǎn)換暗示,緊接著就是一句:“多么甜蜜的童年的搖籃??!”從而一聲招呼不打地就將現(xiàn)實時間甩開,進入了已流逝的歷史時間里。當再回到現(xiàn)實的兩小時四十七分的時間里時,也不作任何提示。而且《春之聲》和《蝴蝶》的過去時間和以后時間對現(xiàn)實時間的切入是十分頻繁的,想切就切,來去自由,無拘無束,幾行里就是幾個時間。讀者往往在幾秒鐘或者幾分鐘時間里領(lǐng)略一個時間跨度很大的區(qū)域里所發(fā)生的事件。時間的形象不再是一個一步兩步蹣跚著走向前去的老人,而是一個蹦蹦跳跳的活潑之極的小姑娘。自由——這是它的哲學。

與時間秩序被打破相聯(lián)系的,是空間秩序也被打破?!洞褐暋分械膼灩拮榆嚥⒉粣?,人物心靈的電光早已熔化了包裹他軀體的鐵殼,像一位蘇聯(lián)評論家評論王蒙時說的,思想“擴展到宇宙中無限遠的地方(在獵戶星座和仙后星座里,都包括著春天的力量、春天的聲音),更不用提法蘭克福和斯圖加特了,在意識中這些地方的印象不斷同窗外的風景交織在一起”。在王蒙的作品中,“有大量的運動和廣闊的空間”。

《蝴蝶》《春之聲》《海的夢》莫不如此。

王干在一一分析了王蒙先生的時間把戲后,將王蒙先生的這些作品稱為“神作”。我非常認可,也非常喜歡王干使用的這個詞:神作。

周 旋

不久前,北大文學講習所請王蒙先生到北大做了一場精彩的講座。我主持了那天的講座。我說,在與王蒙先生的接觸交往過程中,在對他的人生與作品進行閱讀時,不知何種緣故,我常常會想到一個詞——周旋。

這個詞幾乎可以概括他的一生,也可以概括他的文學思想與文學作品的基本題旨。

周旋含有盤旋、應酬、交道、較量、延宕、引而不發(fā)、審時度勢、機智、相機進退等含義。似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有了這個概念,才可稱得上周旋,這就是:這個過程是相當漫長而悠遠的。周旋者必須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很有智慧的人,是一個深謀遠慮、榮辱不驚的人,并且是一個有點狡黠的人。由于周旋含有盤旋、迂回、委婉等特征,因此,整個看上去,周旋這個動作是優(yōu)美而瀟灑的,甚至充滿旋律和詩性。過程之后,我們看到的不是僵硬而機械的直線,而是令人迷惑的曲線與弧線。

王蒙先生十一歲時即與地下黨建立了固定聯(lián)系,不到十四歲就成為地下黨員。周旋從此時就開始了。這個身份的基本動作就是周旋(王干使用了“少共情結(jié)”這個說法)。此后,地下黨成為執(zhí)政黨,按理說,說事、做事、寫文章就不必再周旋了,而當是直來直去、躍馬揮戈、直取目標。但事實上,王蒙先生卻是在半個多世紀中,在大部分時間里,都還是采取了周旋的存在方式。這幾乎成了一個永恒的情結(jié)。與政治周旋,與世界周旋,與人性周旋,與生命周旋,與榮譽周旋,與文學思潮與文學技巧周旋。到了后來,這個動作已抵達瀟灑自如、爐火純青的地步。

對于王蒙先生而言,最重要的意義在于他的人生,對文學史來說,最重要的意義在于他的文學。而周旋,正是文學的具有生命意義的特征與特質(zhì)。當王蒙先生將周旋之人生方式幻化在他的作品中時,它卻成全了文學、成全了中國當代文學史。周旋,就是動機藏而不露,就是手段隱晦曲折,就是事物不見端倪,就是過程循環(huán)往復,就是推拉有度、撲朔迷離、難見分曉、糾纏環(huán)繞、危機四伏、運籌帷幄、暗藏殺機,就是青蛇綠草忽閃忽現(xiàn),而所有這一切,正合上了文學主題的隱晦性、人物性格的多重性、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不確定性、語言的含蓄性等必需的特質(zhì)。

王蒙先生在與文學周旋,而在王蒙先生的作品中,主題在與另一個主題或另幾個主題周旋,力量在與力量周旋,人物在與環(huán)境、人物在與思想、人物在與人物周旋。如果說王蒙先生早期的《青春萬歲》《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還是一個分明的世界的話,那么越到后來的作品——如《活動變?nèi)诵巍?,如“季?jié)系列”,如大量的中短篇,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世界就越來越難以看清、越來越難以解讀了。由于這種沒有明確意思的意思,一些作品甚至被人穿鑿附會(譬如《堅硬的稀粥》)。文學作品忌諱的正是袒胸露背、單刀直入、毫無遮攔、不留余地、不留懸念、大路朝天。文學需要的恰恰不是確定,而是搖擺。搖擺正是主題深化、人物前行、情節(jié)發(fā)展的動力。讓我們來看自然界:風中之葉在搖擺著,水上扁舟在搖擺著,而鳥必須扇動雙翅才能飛翔于高空,魚必須搖動尾巴才能游動于水底。存在讓我們看到了無數(shù)不同形式的搖擺——搖擺也是存在的基本狀態(tài)。

如果文學本就是存在的一個大隱喻的話,對接兩者的可能就是“周旋”二字了。

周旋不是后退,不是放棄,不是明哲保身。其實它有著明確的目的性,并且正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才采取周旋的方式的?!皻⑸沓扇省笨筛杩善?,但這不應當是唯一的方式。周旋背后是大道、大義。王蒙先生的作品在,他在人生苦旅中、在重大的歷史時刻向世人所展現(xiàn)的那些重要的歷史細節(jié)還沒有被歲月的風塵所湮沒,我們盡可以去咀嚼、去體會。

感謝王干的《論王蒙》,因為他的這本書,讓我的“周旋”一說獲得了無比充足的旁證。盡管,王干沒有使用這個字眼。

最后,建議王干日后修訂此書時,能再加兩章。一章是論王蒙智慧。這一章一定要深入解讀王蒙先生的幽默。能將幽默抵達智慧境界的,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錢鍾書,而當代文學史上就是王蒙先生了。還有一章是論王蒙先生的哲學。因為他的許多作品是運行在形而上的哲學層面的。王干實際上在書中已經(jīng)多次涉及到了這兩個話題。但我以為可以特設(shè)兩章專門來論,因為這是王氏文學原野上的兩大風景。

(作者系北京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