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于秋月《遠行物語》序:神游的樂趣
來源:文藝報 | 阿 成  2024年02月04日09:29

讀于秋月的散文集《遠行物語》,第一個跳出來的關鍵詞是“神游”。“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不是妄語,讀書也可以游天下。在這部散文集中,作者就像是一個充滿激情、滿懷好奇又善于思索的導游,語言天然樸素,敘述單純又不乏深厚的文化底蘊。

本書作者雖是女性,但巾幗不讓須眉。她說:“我兩次入藏,曾在海拔5200米左右的珠峰大本營經(jīng)歷過考驗;我在泰國普吉島只身玩過快艇拖曳傘,知道瞬間飛上天空的感覺;我膽子大(用東北話說比較‘虎’),和老虎、獅子、小豹子、藏獒、蟒蛇、大象什么的都親密地照過相……最重要的是,我今年57歲了,我不能把遺憾交給未來。”這樣看來,作者不僅是一個優(yōu)秀的散文作者,還是一個資深的旅行家了。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對旅行的熱情向往不遜于愛情。冬去春來,歲月更迭,念念不忘,始終將長足旅行掛在心上。君不見,那些工作了一輩子的尋常百姓,到了花甲退休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大抵就是出門旅行了。這不僅僅是對生活的熱愛,更是他們長久的夢想。當然,人們旅游的目的地是不同的,旅游的方式也千差萬別。那么,作者是采用了怎樣的方式旅行的呢?

到了非洲,最繞不開的一個英語單詞是safari(游獵,重音在第二個元音上)。一部越野車,一部電臺,一支步槍,一位當?shù)貙в?,一名有?jīng)驗的司機,再加上一車嘰嘰喳喳,拿著長槍短炮照相機,不時縮脖伸頭東張西望的游客,就是很標準的一個safari小組。我們十幾個人分為兩個小組,車是一般的越野車,上面的蓋子可以頂上去,留個探出頭的空間。我乘坐的那輛車導游兼司機叫Ben(漢語音譯“本”),他是土生土長的馬賽人,有著多年的狩獵經(jīng)驗……

讀這本散文集,跳出來的第二個關鍵詞是“思索”。這里我倒是想多說幾句。閑來無事時我也會讀一些旅游散文,其中某些文章,通篇沒有作者的思索,就是像小學生、中學生那樣,單純地描景狀物。進而言之,這恐怕也是當代散文存在的弊端之一吧。要知道,思索,也是散文靈魂的構成。沒有思索的散文,如同假花一樣,美則美矣,但畢竟沒有鮮活的魅力。

作者在《尼泊爾篇·神佛的后花園》一文中寫道:“有人說,如果一生是個修行,短的是旅行,長的是人生?!薄霸诼猛局行扌?,在旅途中成長,在旅途中完美,這是真正的旅游?!笨磥硭龑β眯猩⑽挠泻芫珳实恼J識。繼續(xù)再看她的散文:

黑暗中他們要離開,我大喊了一聲:Chris。就見他轉(zhuǎn)過身,沖我齜牙一笑,揮揮手,夜色中那口牙格外醒目。果然是他?。∥艺嫦氚袰hris留下再聊一會兒,我心中有好些疑惑,見識過繁華奢靡、現(xiàn)代摩登的Chris們,還能忍受那個牛糞、枯枝堆積而成的古老簡陋的房子,沒有水、電的環(huán)境?明明眼前就有打火機,何必還鉆木取火?……

我不敢想象我現(xiàn)在的生活里沒有水、電,甚至手機、網(wǎng)絡等,沒有這些,我會痛苦,我會覺得活不下去??墒牵谖倚〉臅r候,還真的沒有手機、電器、網(wǎng)絡……那個時候我也很開心啊。我現(xiàn)在寧愿不開心也不想過以前的日子,這是個讓人非常糾結的問題。那,Chris們呢?

這難道不是作者的思索嗎?須知,思索與提問是孿生姐妹。問,不僅僅是好奇,也是思索的結果。

進入我腦海中的第三個關鍵詞是“美食”。常能聽到人們對美食的向往與愛好,朋友圈里也常能看到人們對美食的欣喜與鑒賞。這種熱情的狀態(tài),也是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證明。對美食的追求,不僅僅是一種飲食文化,也是一種歷史、一種風俗。人們對“美食美味”的定義千差萬別。有人喜歡媽媽的味道、奶奶的味道、家鄉(xiāng)的味道,也有人講究大餐的精美與情調(diào)。凡此種種,都可以構成特定人群的向往。

當然,我也看到一些人在寫美食時,僅僅是寫美食的制作方法,對美食的評價也僅僅是:“哇,好吃!”作者則不同:

等待中,就見旁邊幾位日本大漢吃得正酣,他們往小碟的調(diào)汁里面滴進去檸檬汁兒,又把切成小片的紅辣椒摻在里面,然后用手把撕下的雞肉放在調(diào)料里蘸了一下,把米飯揉成小飯團,就這樣一口雞肉一口米飯。他們吃得津津有味,我看得垂涎三尺。終于在煎熬中等來美食,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模仿他們的操作,先嘗一口肉,禁不住喊道:好香!這烤出來的雞肉香而不膩,酥而不散,一絲絲透著熱氣,散發(fā)著誘人的味道,佐以米飯入口,米飯的綿軟中和了肉的濃郁,吃下去但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這一頓飯,風卷殘云般消滅掉。

這樣的文字,將美食、環(huán)境和用餐的人自然融合到一塊兒,讓讀者有一種閱讀上的滿足。

最后一個關鍵詞是“享受”。好奇從來是跟文化結伴而行的,尤其是異域文化。人們總渴望擴大自己的視野,獲得更多的知識和體驗。這是人們生命旅程當中重要的精神需求。要滿足這樣的需求,通常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讀書,另一種就是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精神需求的滿足,不僅可以豐富一個人的精神生活,同時也會增加他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能力。還有一點不可忽視的是,精神滿足是若干幸福當中的重要一種。人們常說“民以食為天”,精神食糧同樣是天。或者作者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認識、這樣一種渴求,才背上行囊,踏遍神州大地。

人們常說讀書益智,作者帶領我們在世界上許多地方神游了一番,讓我們的精神得到了片刻滿足,這便是讀書的作用和目的。讀書與神游還是一劑治愈精神抑郁的良藥,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抑或是遭遇生活和工作重壓的時候,讀書會引領我們打開一扇光明的大門,走進一個通透的世界。一位醫(yī)生朋友曾經(jīng)跟我說過,當你精神壓力比較大的時候,多出去走一走,可以緩解精神壓力。旅行更是如此,在新的環(huán)境、新的風俗和新的氛圍當中,你會把那些纏繞你多年的人間俗事看得很淡。在這樣的閱讀和行走當中,你會獲得新生、獲得青春,擁有一個明媚的春天。

在大自然中,處處都是詩,是美文,是樂趣,是知識,是哲學,讓我們思索,并且浮想聯(lián)翩。有人說,散文是用腳走出來的,這話是不錯的。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也是求知的另一種方式。

記得某年我初到海南,年輕的出租車司機跟我聊了起來。他說,他第一次到海南來的時候,看到椰子樹還挺激動的。我想起幾年前,我觀看了前蘇聯(lián)的電視連續(xù)劇《春天的十七個個瞬間》,之后我就一直渴望有朝一日能夠到瑞士的伯爾尼去看一看。正是這樣一種渴求和愿望,終于使我踏上瑞士之旅,在那條鮮花大街上,在那座橋上,在那家花店前,我駐足了很久。我知道,我這樣做似乎有點傻,但是我感到特別愉快和滿足,不枉千里萬里之行。

放下這本散文集,我的心又要開始躁動起來,我希望有一天能到非洲去,到尼泊爾去,到貝加爾湖去,到西藏去,去看看東非大裂谷、喜馬拉雅山,去看看我那些從未見過而一直想見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和妙不可言的美味佳肴。

(作者系黑龍江省作協(xié)名譽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