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儀仗兵》:面子與里子,小事與大事
來源:中國青年作家報 | 劉詩宇  2024年03月14日09:19

電影《一代宗師》里,趙本山飾演的丁連山有句韻味深長的臺詞:“有人當面子,就得有人當里子。面子不能沾一點灰塵,流了血,里子得收著,收不住,漏到了面子上,就是毀派滅門的大事。面子請人吃一支煙,可能里子就得除掉一個人?!?/p>

丁連山做了一個門派的“里子”,余生只得隱姓埋名。他說的既是武林上的事,也是世間所有事。當時一鍋蛇羹坐在爐上,閃爍火光舔舐著他的背影。忽明忽滅間,這句話讓梁朝偉飾演的葉問與觀眾一起陷入沉思。

在閱讀陶純最新的長篇小說《儀仗兵》時,我也陷入類似的沉思。電視里的儀仗隊整齊劃一仿如機械,那威武雄壯、揮斥方遒是“面子”;那些在無止境的軍姿和正步中度過的青春年華,與滿是傷病的腿腳則是沉默的“里子”。

《儀仗兵》作為長篇小說,從“面子”上不難評價。他的主線是農村孩子李振杰克服艱難困苦,成長為儀仗兵翹楚;小說以1997年香港回歸儀式和1999年、2009年、2015年三次大閱兵為錨點,順著李振杰的軍旅生涯刻畫出了盧天祥、吳青山、耿長明、林國龍等一群生動的儀仗兵群像?!秲x仗兵》雖為小說,人物皆為化名,其實大量細節(jié)都是紀實,作者極盡浪漫、昂揚之筆法,將儀仗兵的汗、淚、血都寫作榮譽和功勛的注腳。

但從“里子”看,這本書就復雜了?!秲x仗兵》畢竟是一部面向社會大眾的小說,內容不可避免要接受今人眼光的審視。儀仗兵們付出了那么多辛苦,他們日進斗金嗎?位高權重嗎?他們的事業(yè)和人生,必是讓很多人費解的,而儀仗兵群體承載的文學性就在這里。他們的艱苦訓練、卓絕表現(xiàn)確實異彩紛呈,但文學更應該看到他們的目標與價值在世俗層面的閃爍與飄忽,看到儀仗兵們作為活生生的人,如何面對這樣的人生。

作者沒有回避關于儀仗兵的爭議。李振杰入伍之前,身邊人就勸他不要去儀仗隊,因為“那地方聽著好,高大上,很風光”,其實很嚴格,且“不僅學不到技術,身體沒準還會落下毛病,復員回來啥用不頂”;李振杰的班長耿長明拖著傷腿競爭標兵,每天訓練滴落的汗可以打穿3張撲克牌,能連續(xù)站軍姿5個半小時以上,最后也沒能留在軍隊;李振杰面上威武帥氣,腳上卻是“變了形,走了樣,還有嚴重的腳氣,皮一塊一塊往下掉,腳上露出鮮紅的肉,甚至還有滲血點,腳后跟全是裂口”,一脫鞋就嚇跑了相親對象;馬磊訓練時腳上磨出來雞蛋大小的血泡,林國龍兩只腳一度長了20多個“雞眼”;李振杰的孩子出生、父親去世,都是在他出任務之時……

如果按今天網上一些人的理解,儀仗兵們只是為了“走隊列”,付出這么多值得嗎?小說回答了這個問題,從“面子”與“里子”的角度,儀仗兵的作用無形卻有質?!秲x仗兵》最常寫到兩種任務場面,一是閱兵式等重大場合,儀仗兵作為中國軍人的象征,影響無數國際與國內觀眾對中國軍隊狀態(tài)的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變成中國形象的一部分;二是在機場接受外國領導人的檢閱,當儀仗兵作為他們踏上中國土地見到的第一批人、進入到他們的印象之中,儀仗兵也就對外交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確實像很多人所說,站軍姿、踢正步不能代替高精尖技術與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軍事實力強弱沒有必然關系;然而我們不會希望所有問題都靠“熱兵器戰(zhàn)爭”解決,我們希望“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更希望能“防患于未然”,此時發(fā)生作用的就正是包括儀仗兵們在內的中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的文化。

相比看得見的數字和技術、摸得著的武器和裝備,文化總是“風起于青萍之末”,來自微小與無形之處。小說中李振杰、盧天祥等儀仗兵們最基本的功課就是“站”和“走”——這是孩提時代就解決了的“小事”。然而當要求一個人紋絲不動,連續(xù)站立5個小時以上,要求每一步的步幅必須精準到75厘米,且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走完規(guī)定的步數、一秒也不能差時,所謂小事也就不再小了——它要求一個人有“超人”的意志與體格,而儀仗隊不是一個人,乃是一群人;他們展現(xiàn)的不光是自己的意志與體格,更是這個民族和國家的。此時,“站”與“走”這樣的小事,也就變成了無比重要的大事,一如文化無形卻有質,有時蘊藏著排山倒海的力量。

《儀仗兵》是關于儀仗隊的故事,它作為長篇小說,在與讀者、市場的互動中或許也講述著關于文學本身的故事。在討論儀仗兵們作為一種象征、一種符號所承載的文化意義時,我難免也想到文學在今天的生存狀態(tài),想到一切意義難以被數字量化的行業(yè)與事物,以及為其奮斗、為其奉獻了歲月的人們?!秲x仗兵》在文學層面并不是完美的,它的敘事結構、人物塑造都有可進一步完善的空間。但我想說它在今天出版、走進大眾視野,天然地包含著一種問題意識,即我們到底要用什么樣的眼光去看待社會、理解生活。當我們執(zhí)著于金錢、成敗,用非此即彼的目光尋找評判一切的準繩時,這反映的其實是我們對于現(xiàn)實的焦慮與不安。而解決這種焦慮與不安的關鍵,或許正在于那些被我們匆忙判斷為無用、無意義的事情。

儀仗兵們無休止的、枯燥的軍姿和正步如此,看上去并不如短視頻般讓人沉醉其中、也不像金融理財一樣帶來巨額收益的文學,也同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