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阿喜仔》:獨行者的追光之旅
來源:《長江文藝》 | 徐遠昭  2024年03月27日09:23

優(yōu)秀的作家總能選取平凡生活中普通的人與事進行精心的構(gòu)思和摹寫,讓讀者從故事里看見身邊人的影子,抑或自己的影子。陳再見就是這樣一位功力深厚的作家,他的筆下沒有駭人聽聞的情節(jié),沒有錯綜復雜的關系,可就在這種看似“平平淡淡”中,讓讀者感到這就是當下的生活,當下人們的處境。從那些漂泊無依、積極抗爭的小人物身上,我們總能看見人之為人的可貴之處,為人物經(jīng)歷的磨難而感傷,并感到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從而汲取前行的勇氣并保持對未來的希望。

陳再見生于1980年代,是地道的廣東人,其創(chuàng)作與生活經(jīng)歷密切相關。他見證了城市的迅猛發(fā)展,對文明進程帶來的成長陣痛有著深刻體悟,他關注“新深圳人”的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困境,致力于對當代本土人事的書寫和對縣城題材的挖掘,因而他筆下的故事總是顯得格外真實和鮮活。小說《阿喜仔》講述了一個年近四十的黑車司機的故事,題目即帶有鮮明的廣東地域特色。阿喜仔用多年打工攢下的錢買了一輛國產(chǎn)汽車,短暫的喜悅過后開始為生計打算,他覺得不能再干力氣活兒了,“賺多賺少無所謂,關鍵是要輕松、體面、不費勁”,于是決定去高鐵站拉客。當仔細考察了高鐵站的車輛后,他很快從出租車、網(wǎng)約車、黑車三種類型中選擇了開黑車。然而,作為“闖入者”的阿喜仔在黑車司機這個充滿競爭的群體里“引起了無聲的敵意”,他將價格表放在前擋風玻璃的行為惹怒了大多數(shù)同行,后又身陷“視頻風波”,成為眾矢之的。光頭佬和肥仔的挑釁使得沖突集中爆發(fā),阿喜仔不得不拿起鋼管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卻也被警察抓個正著。這次經(jīng)歷改變了他,不再信任唯一的朋友老吳,也終于明白從中作梗的不是交警,而是光頭佬和肥仔。他開始以退為進、另辟蹊徑,充分利用新興的傳媒手段,反而柳暗花明,迎來了事業(yè)上的成功,成為本地一名網(wǎng)紅司機。

陳再見非常善于刻畫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命運軌跡,從一個小切口不斷向下挖掘,寫出其靈魂的深度,揭示典型人物身上的典型性?!栋⑾沧小烦晒Φ厮茉炝艘粋€獨立特行、毫不服輸、積極樂觀、頭腦靈活的小人物形象,其性格命運呈現(xiàn)出不斷變化的過程。第一階段阿喜仔在餐館做幫廚,忍受不了大廚的言語粗俗下流,他尊重女性,不想變成大廚那樣嘴臭油膩的人,于是選擇辭職。第二階段初入黑車司機圈,有過拉客成功的開心,有過和老吳一起抽煙、吃飯的滿足,有一種被默認的存在感。這時他逐漸自信,并對未來滿懷希望。第三階段他因損害了黑車司機群體的利益,因為動“蛋糕”被“設計”和“收拾”,結(jié)果孤身一人被警察帶走。從警局回來的阿喜仔“感覺像是被人摁住脖頸嗆了一把冷水,整個心都是濕漉漉的。他不知道該干什么好,肚子是有些餓,卻不想吃任何東西,有種惡心感,怕吃進去了又吐出來。他把車停在街邊,熄火,看著車外面迷離的燈火,努力回想這一天,都發(fā)生了什么”。他開始思考,“為什么那么多人鬧事?卻只有他一個人進了派出所”,甚至認為自己是不是傻,打架時是不是應該早點放下“武器”?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阿喜仔沒有頹廢消極,輕言放棄,而是積極反思,吸取生活的教訓。第四階段阿喜仔不再與黑車司機們正面對抗,而是更換思路,嘗試新的方法,以守為攻。他每次都把車停在高鐵站外,車兩邊噴上了“為人民服務”的字樣,并將之前的價格表換成了“免費”二字,他一邊拉客一邊開直播,結(jié)果意外地爆火。他在本城出了名,一天有拉不完的客,甚至還被人夸是活雷鋒。只不過現(xiàn)在他“聰明”了,開直播時不再多話,他吃過話多的虧,也不再信任電視臺的記者,果斷拒絕了采訪,因為他中過圈套。此時的阿喜仔被復雜的社會“教育”后變得沉穩(wěn)平和,也更通透和灑脫,成為“一道奇異的風景”。

《阿喜仔》是底層人物真實的生活寫照,讓人感受到這個群體新的人物形象和個性思考,并能夠引起讀者深深的共鳴。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會有類似阿喜仔的困惑和疑問:是獨自前行還是融入群體,遇到不公該如何反抗?……“群”與“獨”從來都是艱難的抉擇和至關重要的分水嶺,個體在群體中更易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更易喪失主體性。獨行者注定背負了更多重壓,獨行之路也無疑更為艱難。阿喜仔本性善良而注重自我,一開始倔強地拒絕加入黑車司機群體;可當高鐵站進行交通大整頓后,他主動讓老吳拉他進群,想要和大家共享信息并尋找合適的機會向大家道歉,卻立馬被人踢了出來,這讓阿喜仔“化愧疚為憤怒”,決定繼續(xù)單干并反抗欺壓;被生活教訓后,他開始遠離黑車司機們包括老吳。阿喜仔經(jīng)歷了從“不合群”到“希望合群”再到徹底決裂,獨自打拼的過程。從選擇成為黑車司機的那一刻,命運就埋下了伏筆,成功哪有那么容易?賺錢哪有捷徑?單打獨斗很難。阿喜仔曾用簡單的方式堅守著樸素的價值觀,“為人民服務”是他的口頭禪,他維系著人世珍貴的良善、熱情、正義和對人的信任,在生活的罅隙里尋找生存空間,最終獲取了來之不易的“勝利”,但也注定不得不改變最初的模樣。阿喜仔的故事讓人動容和感傷,亦讓人難忘和思索。善良真誠、勇于抗爭的底層百姓,渴望通過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生活,也正是在屢屢遇挫的過程中不斷完成精神的蛻變。我們既“哀其不幸”,又喜其奮力抗爭,更愿其過上幸福的生活。小人物如阿喜仔,也如你我,是平凡的大多數(shù),因而這樣的作品總能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給予我們深深的共鳴感。

陳再見的小說《風臺趕魚人》《珍稀之物》《旁觀害羞者》中的同名主人公戴清弢,也是一個離鄉(xiāng)進城、毫不合群的“獨行者”。他四十歲了,是一個平凡的中學語文老師,獨身一人,沒怎么談過戀愛,父親早年因海難去世,母親常年一人在老家并且熱心于他的終身大事。陳再見說:“我自然傾向于把戴清弢當作一個人,一個普通人,只有當人性大過職業(yè)性,人物才能解放手腳?!彼P下的戴清弢習慣宅在家里,不喜交際,不愛逛街,幾乎不主動湊熱鬧,總是給人以距離感,在深圳這座城市,“習慣以一種缺席的方式存在”。在《珍稀之物》中,“戴清弢有時感覺自己就像是這些還沒被發(fā)現(xiàn)的珍稀物種,躲在暗處,等待著被人發(fā)現(xiàn)和待見”。陳再見寫出了深圳移民內(nèi)心柔軟脆弱的一面,也寫出了人性的豐富性。不僅戴清弢顯得格格不入,他的學生文鼎同樣如此。《風臺趕魚人》中,文鼎家境不錯,父母開餐館,在深圳有幾套房產(chǎn),他是獨生子,喜歡看小眾書籍,學習成績也不錯,按理說是人們羨慕的“深二代”??伤颡殎愍毻男愿褚约澳瞧此七z書的作文,被學校視作一顆定時炸彈,校長一度擔心他有異常舉動并叮囑班主任戴清弢看牢他,結(jié)果他在一次社團活動中神秘消失了?!杜杂^害羞者》中,文鼎最后拒絕了一般人眼里的正常生活,執(zhí)著地來到海島上一個人瀟灑地生活,他喜歡這里“沒有文明,或者說文明得還不全面”。陳再見的小說揭示了現(xiàn)代化進程中城市空間對人的心靈的擠壓,人與人之間淡漠的情感關系,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反思性。

陳再見筆下的小人物之所以選擇獨行,是因為他們性格內(nèi)向,不善交際,他們愿意一個人獨處,充滿“自足性”,擁有世俗之外的精神追求,此外也有一定的社會因素導致他們難以融入人群,被迫獨行。難能可貴的是,這些獨行者沒有安于現(xiàn)狀,而是勇敢“追光”:尊重他人,不低俗不媚俗,積極維護人的體面和尊嚴;不注重物質(zhì),勇敢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安寧;遇到阻礙不頹廢消極,對生活充滿信心和熱望。與老舍筆下的人力車夫祥子不同,這個時代的阿喜仔幸運地擁有一個比較圓滿的結(jié)局?!杜杂^害羞者》中,在離群索居的海島上,困擾文鼎多年的“旁觀害羞癥”被治愈了,結(jié)尾戴清弢和毛穎“并排站在海邊 ——他們看見海灣對面的山頭,有座燈塔正在閃著光”。這些小人物歷經(jīng)磨難,仍咬緊牙關,堅守內(nèi)心的信念,渴望有尊嚴地活著……他們彰顯了生命勃發(fā)而恒久的力量,雖身似浮萍,但心如磐石,雖踽踽獨行,但孤勇向前,雖道阻且長,但追光不止。陳再見讓筆下的獨行者在穿越黑暗后尋得一束光,亦讓讀者相信前方終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