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許多樹》:似輕實重的得與失
來源:文學報 | 非雪  2024年04月12日08:38

江蘇作家葉彌的短篇新作《許多樹》,是一篇圍繞著女性與人生追求的作品。綠葉成蔭的樹木能舒緩人疲憊的身心,亦能變成一個巨大的囚籠,讓人盡力抬頭仰望也無法看清天空本來的顏色。故事以過去和現(xiàn)在兩段相隔多年的時間為界,通過描繪汪海英四十年間和男主角雷興東的初遇與重逢,草蛇灰線般鉤織出愛情、自由、個體精神追求等人生命題。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樹》將主旨劃分為表里二層,擺脫了為凸顯主題而帶來的過于明顯的說教性,讓作品更具有娓娓道來的質感。一方面,文中出現(xiàn)了諸多隱喻,如末尾提到“小伙子當年向她拋出的兩樣東西”——香煙頭與玉蘭花,二者作為隱喻,從視覺感受上就帶有上對下的意味——它是被“拋”而非“遞”的,隱含著等級與秩序;其次,紫玉蘭、辛夷則是作為反向的暗示存在,二者的話語都與真摯純凈的情感相關,從結局看,汪顯然一生都與她一直渴望的這種感情無緣。另一方面,作品對時間距離的把握也頗有趣味,葉彌設置的時間基點是四十年,四十年前汪、雷二人的短暫相遇影響了汪的一生,作家將敘述重點放到四十年后的重逢,展現(xiàn)汪心態(tài)的微妙變化,可以說,她精神追求的失敗早已顯露端倪,她的經歷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汪海英是凝聚著作家對女性現(xiàn)實困境思考的一個典型人物,也是一位獨具魅力又在徘徊中前進的行動者。葉彌的書寫延續(xù)了《不老》中孔燕妮對情的重視,以細節(jié)搭建起汪一生對“時代感”和“保守的藩籬”的糾結:四十年前,她對“小巷子”的反復強調已經印證了她對路邊有“許多樹”的大都市的執(zhí)著;四十年后,她變得更有現(xiàn)代感和時代感,看似行為和時代接軌,看似踐行了“為了理想而活”的信條,卻又因底氣不足而患得患失。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上野千鶴子在其著作《厭女》中提到,有些女性實則是在貶低同類女性的基礎上獲得身份優(yōu)越的確證,這反而加深了父權制社會對女性的異化。同理,汪海英所代表的這類人實則是通過貶低或內心瞧不起小城市的行為來確證自己的都市身份,然而這卻加劇了物欲橫流的都市社會對人的異化。因此,女性在愛情中對男性的要求和期望承載著自己的一生追求,她們愛的其實并非某個具體的人,而是承載了自己希冀的某個象征。自由意味著思想、生活的轉變,但女主角卻從一個泥沼逃離后又心甘情愿地步入另一片荒野,表面的自由背后實際包含著社會的規(guī)訓與物化。

《許多樹》包含了作家一直以來對現(xiàn)實社會人們生存現(xiàn)狀的反思,有著時代的印記。汪海英精心為自己編織了一個靈魂的囚籠,這不失為一種警醒:人應當有追求,但不隨波逐流、不做烏合之眾,才能在滿身污泥時前行無阻。

(葉彌短篇小說《許多樹》,刊于《小說月報·原創(chuàng)版》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