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胭脂河上
來源:河北日報 | 張金剛  2024年07月19日08:05

櫓槳輕搖,小舟緩移。4月中旬,河北省阜平縣,“喂鷗人”老孟劃船載我向王快水庫倪家洼水域深遠處行進。這一灣倒映著藍天倩影的太行山間碧水,安然靜臥于群山懷抱之中,愈發(fā)顯得秀美嫻雅、溫婉可人。望著漸行漸遠的村莊水岸,心頭忽地飄來那句歌詞“水推船移岸不移”,意境好美!

水天一色,山水相依;輕風拂面,柔波送遠。這個春天,因了阜平這片難得的綠水青山,兩百余只天使般的紅嘴鷗遷徙至此,流連數月,形成難得一見的美景。老孟連聲吹著哨,向空中拋撒小魚。鷗群高低翔聚,歡鳴搶食,一幅水天遼闊、人鷗和諧、自在逍遙的美麗畫卷。

行進在這山這水,我心澄明,沉浸于這片由胭脂河水集聚而成的深邃幽藍之中。

從天空俯視,王快水庫的外形呈“神獸飛騰”狀,在阜平縣北果園鎮(zhèn)倪家洼村一帶,將自西向東蜿蜒流淌百余里的古老胭脂河收納其中,匯成寬闊水面,并與從北部注入水庫的大沙河、鷂子河、平陽河融為一體,連通曲陽縣,成就了京津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呈現出眼前這迷人的風光。

胭脂河因何得名?

一說,是在夏莊鄉(xiāng)深山密林中的河之源頭,有西胭脂、南胭脂兩村而得名;另一說,是因為一位名叫“胭脂”的剛烈女子不畏權貴投河自盡的民間故事而得名。究竟哪種說法確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胭脂河早已成為阜平沿河兒女的母親河,與他們血脈交融,生命同在。

胭脂河流域,歷史悠久。有在倪家洼、城南莊等村出土的現館藏于阜平縣博物館的遠古石斧、青銅器為證,斑斑銹跡,銘刻記憶;有溫塘村隋唐時期修建的崇圣寺盤龍碑頭為證,雕刻精美,靜默無言;有魏家峪村承載六百余年家族歷史的耿氏家祠為念,“以孝為先,敬修厥德,精勤其業(yè),無怠無荒”的祖訓,歷久彌新,激勵后人……

還有多少文明遺存沉寂地下、鄉(xiāng)野或古籍,有待發(fā)掘和點亮,我滿懷期望。同時,對胭脂河流域有著深深的尊崇與景仰。我在胭脂河畔行走,領略壯麗的靈山秀水,聽聞動人的傳奇故事,感受淳樸的風土人情。

是啊,依循地圖和見聞,將對胭脂河流域的點狀印象串聯成河,這一切逐漸清晰壯闊起來。若將胭脂河視為一棵大樹,那來自群山溝谷中的無數河溪支流,便是它的繁茂枝丫,沿河繁衍出的山里人家,便是它的繁花與碩果。無論是從倪家洼溯源而上,還是從溪谷順流而下,胭脂河兩岸綿長的文脈令人敬畏。

從太行而來,向遠方奔去;匯小流,成大河……太行山堅韌頑強的基因,融于胭脂河水,哺育著堅強勤勞的胭脂河兒女。他們奮斗在胭脂河畔,書寫著慷慨雄壯、生生不息的歷史詩篇。

太陽照在胭脂河上,浮光躍金,閃耀著阜平革命先驅者追求真理的璀璨光芒。

胭脂河南岸北果園鎮(zhèn)廣安村走出的進步青年王斐然,抱定救國救民的理想,于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受中共北方局執(zhí)行委員會委派,到石家莊創(chuàng)建黨組織,參與領導石家莊黨的工作和工人運動;后回鄉(xiāng)傳播黨的主張,動員影響其在縣城居住的表妹趙云霄加入共產黨。廣安村附近的固鎮(zhèn)村,也走出一位共產黨員李殿閣,他成為中共阜平縣黨組織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

“十年駐馬胭脂河,抗日反頑除萬惡?!标愐阍浽娐櫂s臻,贊揚其開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事跡??谷諔?zhàn)爭時期,英雄的胭脂河兒女與扎根阜平的晉察冀軍區(qū)子弟兵一起,奮勇抗敵,守衛(wèi)河山,譜寫了可歌可泣、動人心魄的抗日史詩。

在城南莊鎮(zhèn)易家莊村馬武寨山,我曾聽當地老人講述起抗日英雄、游擊隊長劉應法痛擊鬼子的英勇故事。杏花盛開,春光正好,但我們不會忘記這里曾是劉應法為掩護500名群眾,與鬼子周旋、戰(zhàn)斗、肉搏,直至犧牲的戰(zhàn)場。

在夏莊鄉(xiāng)柏崖村一道偏僻山谷中,這里安葬著一位女英雄,她就是突遭鬼子“掃蕩”而被捕犧牲的晉察冀軍區(qū)鋤奸部機要科科長張立。她的故事慘烈而悲壯,日寇用開水煮了她心愛的兒子,年僅23歲的張立強忍失子的悲痛和斷臂的疼痛,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此時,山谷幽靜,這位母親那堅定有力的呼喊聲,猶在耳畔回蕩……在1943年冬的那場“柏崖慘案”中,同張立烈士一同犧牲的,還有晉察冀畫報社指導員趙烈、總技師何重生及晉察冀軍區(qū)機關部隊的幾位年輕的同志。胭脂河北岸夏莊鄉(xiāng)赤瓦屋村的英魂墓陵園,48位烈士長眠于此。許多不知名的烈士墓碑上,只書寫著“抗戰(zhàn)烈士之墓”。張立是安徽合肥人,趙烈是廣東中山人,還有許多烈士不知家在何處。他們的鮮血染紅了胭脂河,他們永遠是胭脂河的好兒女。

在城南莊鎮(zhèn)馬蘭村胭脂河畔的西馬蘭自然村中心,矗立著“馬蘭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1943年秋,日寇“掃蕩”馬蘭,駐扎于此的晉察冀日報社緊急轉移。被趕到村口的馬蘭村民,面對敵人的恐嚇威脅,誓死沒有透露報社的消息。最終,惱羞成怒的鬼子殘忍地將刺刀刺向手無寸鐵的百姓,19位村民慘遭殺戮。

在馬蘭村栗樹莊自然村一處臺地上,并排豎立著兩座墓碑:一座是1984年修繕豎立的晉察冀日報社革命烈士墓,安葬著1943年反“掃蕩”中犧牲的七位烈士。墓碑上鐫刻著鄧拓的題詩:“故鄉(xiāng)如醉遠,天末且棲遲。瀝血輸邦黨,遺風永夢思。懸崖一片土,臨水七人碑。從此馬蘭路,千秋烈士居。”另一座是2022年豎立的鄧小嵐墓,安葬著原晉察冀日報社社長鄧拓長女、“馬蘭后人”鄧小嵐。墓碑上鐫刻著鄧小嵐的一段話:“音樂就像朋友,無論快樂與憂傷,只要你不放棄她,她永遠都不會離開你。通過學習音樂,對自然、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愛會沁入到孩子們的靈魂中。教孩子們音樂使我收獲了極大的快樂!”

胭脂河是一條革命之河、紅色之河、英雄之河。

胭脂河上戰(zhàn)旗揚,胭脂河畔埋忠骨。英雄的晉察冀軍民英勇頑強、團結抗戰(zhàn),將熱血甚至生命交付給了這片土地。在此戰(zhàn)斗過的抗日將士及其后代,與聶榮臻元帥一樣,將阜平視為“第二故鄉(xiāng)”,情深義重,山高水長!

北依菩薩嶺,南臨胭脂河,有一座樸素整潔的小院,曾是晉察冀軍區(qū)司令部從張家口撤回阜平后,在城南莊的駐地。

1948年3月,毛主席率領中央機關從陜北米脂縣楊家溝出發(fā),于4月13日來到城南莊。一進小院,環(huán)顧四周,毛主席便興致勃勃地對聶榮臻等人說:“到了晉察冀,就像當年在江西到了興國一樣,群眾見了我們都是笑逐顏開的?!边@便是胭脂河畔百姓對共產黨的篤定與擁護,這便是“抗日模范根據地”堅不可摧的群眾基礎與軍民深情。

石板甬路、黃墻灰瓦;方格木窗、獨扇木門;黃土地面、簡樸陳設……三排二十余間農家小屋,曾是毛主席、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起居室、電話室、會議室和作戰(zhàn)室。

第三排靠西的一間,是毛主席的宿辦室。外間為會客室,有兩把木椅、一個茶幾、一套茶具及一把躺椅。內間雕窗隔斷旁放置一張木床,臨窗的辦公桌上是一盞油燈。

4月30日,毛主席修改了著名的“五一口號”,其中第五條明確指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5月1日,《晉察冀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五一口號”?!拔逡豢谔枴惫?3條,字字重如千鈞,如聲聲春雷,激蕩世界。

就是在這座小院,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曾召開,史稱“城南莊會議”,勾畫出了淮海戰(zhàn)役的最初藍圖。還是在這座小院,發(fā)生過敵機轟炸事件。望著老槐樹下的彈坑、木廊柱上的彈痕,沿著院側小木門走到后山防空洞,似乎看到了聶榮臻在炮聲隆隆中急切勸說主席轉移的緊迫與焦灼,聽到了毛主席氣定神閑的風趣應答。

在這座小院,毛主席曾居住工作了一個多月,留下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堅定身影。目前,以晉察冀軍區(qū)司令部舊址為基礎,于2005年建成并逐步擴建提升的晉察冀邊區(qū)革命紀念館,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激勵著無數前來尋訪參觀的后來人。

離開城南莊,毛主席到胭脂河畔的花山村居住了十天。其間,起草了《新解放區(qū)農村工作的策略問題》,修改了《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等。

穿過林蔭路,跨過“思念橋”,便見到那盤青石碾,仿佛又聽到毛主席在石碾旁與百姓的親切對話。駐足于石碾旁,再次朗讀《毛主席在花山》,唱起《花山石碾小唱》,我不由得心潮澎湃。

如今,美好生活的花兒正盛開在村民們的心上?!盎ㄉ叫≡骸鞭r家樂已開張,用特色美食彰顯老區(qū)人民的勤勞與熱情;黃桃種植、光伏發(fā)電、布鞋加工等產業(yè)開始日漸興盛,帶領花山人民走上致富路……

2024年5月26日,一場“紅色超馬”在胭脂河畔激情開跑。4800余名馬拉松參賽選手分為三個組別,分時段相繼奔跑在紅綠交織、山水如畫、文旅融合的美麗賽道上——沿著胭脂河北岸公路溯流而上,穿越紅色歷史廊道,欣賞和美鄉(xiāng)村畫卷,感受老區(qū)山鄉(xiāng)巨變。

胭脂河奔流不息,新征程闊步向前。

胭脂河畔,以鄧小嵐創(chuàng)建的“馬蘭小樂隊”為班底,城南莊五所學校四十四名孩子組成“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曾登上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舞臺,用天籟童聲唱響希臘語版《奧林匹克頌》,展示了中國河北阜平胭脂河畔“新時代好少年”的風采,驚艷了世界。于是,“馬蘭花兒”走進人們視野,成為人們持續(xù)關注的焦點。

人們欣喜地看著他們走上《經典詠流傳》舞臺,深情歌詠《春夜洛城聞笛》;看著他們走進《開學第一課》,歌唱《我們的田野》;看著他們用一首《大眼睛》為新時代“希望工程”代言,用一首《我們一起遠航》為黨的二十大獻禮;看著他們參加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央視春晚歡唱《花開種花家》,在北京歡樂谷演唱《月亮舞臺》;看著他們參與錄制《感動中國盛典》,到吉林、新疆開展研學交流……“馬蘭花兒”的每一首歌曲、每一場活動,都令阜平人民感到欣慰與驕傲!

如今的“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已成為一張文化名片。孩子們集中在八一學校食宿、學習、訓練,確保學業(yè)、歌唱兩不誤。我多次來到這所學校,愛上“馬蘭花兒”的同時,也深深愛上了這所有著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學校。

2012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fā)工作時,深情回憶:“我對聶帥懷有深厚感情。我上的小學——北京八一小學,前身就是設在阜平縣城南莊的榮臻小學,后來從阜平遷到北京。聶帥對阜平非常關心,他講過,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說到阜平老百姓生活依然貧困,聶帥掉了眼淚。我在福州工作時就知道這個情況。所以,我腦子里對阜平有很深印象,從小就有印象,這是我對阜平革命老區(qū)的一個情結?!?/p>

北京、阜平兩地八一學校長期交流合作,譜寫著深厚情誼的樂章。

2023年2月,我有幸參加了誕生于八十年前的燕趙詩社恢復成立活動,再次回到溫塘小學。我更深入地了解了1943年1月在這道山谷中召開的晉察冀邊區(qū)第一屆參議會,才知道在這次會議上成立了當時影響廣泛的燕趙詩社。

2023年4月,在作家丁玲當年居住并創(chuàng)作《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的抬頭灣村,“丁玲小院”落成。一場“紅色文脈傳薪火”主題朗讀會,用以紀念丁玲,賡續(xù)紅色文脈。攀上后山,坐在新芽萌發(fā)的古橡樹下,靜靜地遙望胭脂河,為這片土地和人們而深深自豪。

近年來,胭脂河畔的紅色革命歷史、生態(tài)旅游資源、新興富民產業(yè),被越來越多人看到,涌現出許多謳歌新時代風采的文藝作品,豐富的文藝節(jié)目也被送到田間地頭……

天藍水綠,群鷗飛翔,倪家洼美麗動人。置身于眼前這片水域,我和老孟聊著這些年的山鄉(xiāng)變化:胭脂河流域關停石材加工廠,整治河道挖沙,發(fā)展綠色產業(yè),守住了這片綠水青山;王快水庫的水源源不斷、清澈優(yōu)質……老孟說:“這一大片水、這群紅嘴鷗,給我們村帶來了‘潑天流量’。農家樂、觀鷗游也很火爆。不久鷗群又要遷徙了,還真舍不得??!”我說:“來年,還會回來的。”老孟點著頭說:“對!這里山美水美,鳥兒們肯定會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