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可推廣使用的“壗”字
來源:新民晚報 | 褚半農(nóng)  2024年09月20日08:50

小時候,家里有本非常薄的線裝書,書名忘了,記得內(nèi)容除了有“良藥苦口利于病”這些俗語外,還有上海方言詞語,數(shù)量不少,但除了三個詞語至今牢記在心外,其他早就忘光了。這三個詞語是:撥舵(以前灌溉用的牛車、風(fēng)車上裝有木齒輪的小圓盤)、蛤端(蛤音鴿,即澤蛙),還有一個就是上海方言中用作方位詞后綴的“壗”字。記住了就開始使用,以后凡需要用的地方我就用“壗”字,記得上世紀(jì)六十年代時已經(jīng)這樣寫了。編寫《上海西南方言詞典》時,我最早把帶有“壗”字的“東壗”“西壗”等方位詞列為詞條,收錄其中。

“壗”字,方言中讀滬語音“喊”。“東壗”“西壗”是東面、西邊在方言中的說法,當(dāng)然,還有“南壗”“北壗”,即南面、北邊。前年曾發(fā)表《滬語源頭在西壗》,談上海方言源頭。按照《上海通志》“方言”卷的總結(jié):“現(xiàn)代上海話的直接源頭是元明時代通行于松江府上??h一帶的方言,與毗連的松江、嘉興等地方言有特別密切的歷史淵源關(guān)系”。明清、民國上海地方舊志上的記載,松江府的方音變化可分為兩個階段,先是“視嘉興為重”,后來轉(zhuǎn)為“視蘇州為重”,這表明嘉興話、蘇州話最為人所器重,而嘉興話更帶權(quán)威性。又據(jù)明清上海縣志記載,上??h城里的方言,一直是“視華亭為重”“視府城為重”的,“在那時上海人目光里,府城華亭即松江方音才是權(quán)威性的方言”(錢乃榮語)。嘉興、蘇州、府城(松江)都在上海西邊,方言中統(tǒng)稱“西壗”。估計好多朋友是第一次看到“壗”字,自然感到好奇,我在朋友圈曬出后,發(fā)來的留言中有“原來是這個字啊”“以后可以照用了”等?!皷|壗”“西壗”使用頻率郊區(qū)可能比市區(qū)要高,而且至今還在使用,媒體上也三不時可看到使用痕跡,只是往往會把“東壗”“西壗”寫成“東海”“西?!?,我也收錄了書證作資料。一位女編輯文友特地發(fā)來音頻說:“怪不得阿拉姆媽講,伊老早小辰光有得東壗姆姆、西壗姆姆?!以谙?,伊那邊哪里來的‘海’呢?”

“壗”字既在滬地使用,在蘇南地區(qū)也流行。1926年顧頡剛先生將蘇州歌謠編成《吳歌甲集》,收集的民歌中也用到此字,而記錄者也寫作“海”,如“結(jié)識私情東海東”,注釋是“東海,東邊也。鄉(xiāng)間人多如此說。”(《吳歌·吳歌小史》,江蘇古籍出版社)實際上,“?!蓖皦健薄昂啊钡陌l(fā)音都不一樣,在我這個仍然保留8個聲調(diào)的“鄉(xiāng)下人”嘴里,可以分得清清楚楚。

“壗”還可放在“浜”“塘”等字后作詞綴,組成詞語“浜壗”“塘壗”,表示河邊的田塊,是農(nóng)村中的常用詞,地方舊志上早就用過,如“然浦東口叫田(俗呼不足額之田曰口叫田)一畝,除去航頭浜壗田岸,實額田不過五分左右?!保駠赌蠀R縣續(xù)志》)“浜壗”指河岸邊狹長條的零星土地?!昂筋^”也是指河岸邊上的零星土地,面積比“浜壗”地要大一些。例句是說,“名義”上一畝的“口叫田”,除去“浜壗”等外,實際面積只有半畝。而“塘壗”是指叫“塘”的河流岸邊的土地,如蒲匯塘兩邊的“塘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