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悠悠中軸線
來源:文藝報 | 楊 鷗  2024年09月27日06:11

我站在景山之巔的萬春亭前,放眼望去,面前是紫禁城一片金黃的琉璃頂,飛檐翹角,對稱的布局,讓人一下子從現(xiàn)代穿越到古代。一排排金黃的屋頂好像排列整齊的隊伍,像古代的將士穿著閃亮的甲胄,雄姿英發(fā),面朝景山,接受著檢閱。紫禁城的前面有天安門、前門;從萬春亭的后面看,有鐘樓和鼓樓。中軸線經(jīng)過景山時形成一條拋物線,景山就在拋物線的頂端。

在這片宮殿的周圍還能看到后起的人民大會堂和國家大劇院;西邊能看到北海和白塔寺的白塔,天氣晴好時還能清晰地看到遠處西山的輪廓;東邊能看到北京最高的建筑中國尊;北邊能看到中軸線上的鐘鼓樓——這里真是一塊寶地,能看到北京城最精華的景觀。

萬春亭前地面上有一張地形圖,寫著“北京城中心點”。中軸線從正陽門向北延伸,兩邊對稱排列著宣武門和崇文門、阜成門和朝陽門、西直門和東直門、德勝門和安定門。景山在北京城正中心的位置,站在景山,就是站在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能站在最中心,可現(xiàn)在普通百姓都能站在這里,讓人不禁慨嘆時代的進步。景山的周邊能看到聳立的現(xiàn)代化高樓,原先看起來很有氣勢的紫禁城,現(xiàn)在在一片高樓的包圍之中,顯得有些內(nèi)斂,現(xiàn)代與古代,似乎有了互相觀照的意味。

景山公園有很多古樹,多是清朝的,主要是松樹和柏樹,樹高而挺拔,枝干遒勁,面目矜持,像兢兢業(yè)業(yè)的老臣。這些樹的年齡比建筑還要長,人換了一代又一代,樹卻一直站在這里,見證著世事滄桑。

古都北京布局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我想應(yīng)該是對稱。北京有一條世界上最長的中軸線,北京古建筑的精華都在這條中軸線上了。它始于元朝,如書脊一樣,貫穿南北,形成了北京兩翼對稱、莊嚴肅穆的城市格局。梁思成先生把這條中軸線定義為“中國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統(tǒng)率全局的軸線,稱中軸線”。

中國傳統(tǒng)講究對稱,中正平穩(wěn),正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對稱給人整齊、穩(wěn)重、和諧的感覺,有一種美感。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對聯(lián)便是對稱的,僅僅兩行字就能體現(xiàn)漢字結(jié)構(gòu)、音韻、寓意之美。對仗追求的是圓滿和平衡。從中國詩詞到建筑、服飾,從形式到思想,無不有著對稱之美?!吨杏埂酚醒裕骸爸幸舱撸煜轮蟊疽玻缓鸵舱?,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痹谥袊湃丝磥?,對稱合乎天地間的秩序。

作為生活在北京城里的普通人,與中軸線有過千絲萬縷的關(guān)聯(lián)。城市的大格局中有著普通人的尋常細節(jié),規(guī)整的中軸線因為嵌進了普通人的生活而變得生動鮮活。

有一次去參觀故宮,見到了平時不對外開放的建福宮花園、靜怡軒、延春閣、漱芳齋、寶蘊樓。蔚藍的天空映襯著金黃色的屋頂和紅墻,曲折的亭臺樓閣,錯落有致的假山石,處處是景。一樹粉紅的梅花含苞欲放,每一叢花都修剪得很精心,黃色的迎春花一綹綹像發(fā)辮披散下來,與花園的精致相得益彰。早春的故宮里,色彩是那么明麗。

漱芳齋的院子里有個大戲臺,屋里有個小戲臺,屋里的多寶閣上放著很多古玩,紅木的桌椅泛著紫紅的光。寶蘊樓是1914年動工的,那時清朝已經(jīng)結(jié)束,這是一座紅白相間的西式建筑,里面陳列著仿制的文物,那會兒還有故宮院史展覽。展廳里有一個外國元首坐過的椅子,茶幾后則掛著明代仇英的《玉洞仙源圖》。

進故宮就像進入了寶洞,處處都是寶。故宮當時的院長單霽翔在靜怡軒會見了我們。單院長很忙,那會兒剛接見完外賓,看上去有些疲憊,但仍然很健談,一連說了一個多小時。他用五年時間走遍了故宮的9371間房,說起故宮如數(shù)家珍。他說,要讓文物“活”起來,還要善待故宮里的貓、鳥和蠟梅。

中軸線上的前門則呈現(xiàn)一種市井風貌。前門街道兩邊是店鋪,有一家名字很獨特的香味博物館,還有北京老字號盛錫福、同仁堂等,代表古老北京的另一面。過去媽媽常去前門的同仁堂為家人配丸藥,從家里到前門要倒兩趟車,她一個老人要擠這么長時間的公共汽車,還要把藥拿回來,多么辛苦。她患有網(wǎng)球肘的胳膊提不了重物,只能把藥放在布包里,背在肩上。前門留下了媽媽的足跡,一步一步總關(guān)情。

有一回,我去了新建不久的永定門公園的佑圣寺。永定門公園很開闊,進公園后還要走半天。永定門城樓巍峨聳立,一條大道上嵌著玻璃。佑圣寺就在道旁,朱紅的門窗,灰瓦,這里是十月文學院的所在地。在這個地方談文學,頗有意味。我在這里聽了一個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講座,我想,陀氏的作品是不講秩序的,但在這個講秩序的中軸線上聽這樣一個講座,頗有反差,實在有趣。

中軸線的最北端有鐘鼓樓。鐘鼓樓是了解日月星辰運行規(guī)律的地方,一年四季十二個月,每天十二時辰的運行,通過擊鼓鳴鐘顯示。鐘鼓樓標注著時間,時間都去哪兒了?鐘鼓樓會提醒你。

鼓樓的臺階有69級,鐘樓的臺階有75級,直上直下,又高又陡,一眼望上去好像聳入云端,一級一級走上去似乎走不到盡頭。古人擊鼓鳴鐘報時每天要登上這么高的臺階該有多累,追尋時間的足跡竟是這么高不可攀嗎?或許這是在告訴我們,時間來之不易。據(jù)說這樣的設(shè)置也有助于傳聲效果,上下陡直的登樓通道和弧形樓梯間屋頂?shù)脑O(shè)置,使鐘聲回旋于樓體內(nèi),產(chǎn)生巨大的共鳴,從而更易于向全城傳播。晨鐘暮鼓,鐘鼓樓曾把握著整座城市的脈搏,今日站在鐘鼓樓前,仿佛還能聽到古老時間的巨大轟鳴。

中軸線是北京的歷史底色,給京城增添了厚重感。北京中軸線貫穿歷史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天、地、人,關(guān)聯(lián)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