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徐劍:新中國75年歲月中,報告文學扮演了什么角色?
來源: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12288;| 張佳璇  2024年10月04日08:49

受訪者:徐 劍(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作家)

采訪者:張佳璇(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笥浾撸?/span>

今年是新中國75華誕,也是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徐劍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的第50個年頭。徐劍的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一直聚焦于重大歷史、現(xiàn)實題材,近年來的作品更是與國家的重大工程發(fā)展歷程同行,他致力于用非虛構的文體記錄時代變遷。

Q:請你以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天曉——1921》的創(chuàng)作歷程談一談,你是如何將這些宏大的國家記憶用報告文學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

A:《天曉——1921》創(chuàng)作的始末很有意思。2018年萬卷出版公司的副總找到我說寫一部建黨100周年的報告文學,我回絕了。我們都是在建黨、建軍大業(yè)的紅色黨史語境里成長的,史料基本能寫的都出版了,還能寫出新意嗎?但他們出了一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邀請——寫一本“老少皆宜的國民讀本”,我寫作的定力是對具有挑戰(zhàn)性、難度系數(shù)高的寫作很有興趣,我決定接受“挑戰(zhàn)”。

我黨、我軍的以及國家建設中的重大歷史事件,通過報告文學的形式來展示,是一種紀實體的敘事方式,它和史記一樣,會閃爍出歷史和人性的光輝。這種犧牲、奉獻、奮斗、榮譽、尊嚴、理想信念等重大題材的展示,最適合用報告文學來書寫?!短鞎浴?921》通過書寫13個出席者的命運展現(xiàn)我們黨的歷史,展現(xiàn)在大時代當中一群先覺者的革命歷程。最終到建國時,13人就剩下毛澤東和董必武還在革命隊伍當中,其他人有犧牲、有落伍、有沉寂、有背叛成為敵人的,這是大時代的寫照,一點都不為奇。重要的是《天曉——1921》,把偉人、犧牲者、落伍者、以及淪為鬼、妖的背叛者一起放在人的視野里充分展開,非常有意義。寫完這本書后,經(jīng)過中央黨史研究院的審讀通過后出版,并且還獲獎了。我當時說:“能拿下《天曉——1921》的書寫,接下來黨史、軍史、國史的書寫,沒有什么可以難倒我了”。

Q: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回望這段光輝歲月,你認為報告文學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A:改革開放以來,以全國科技大會為發(fā)軔的中國報告文學的勃興,是以報告文學學會第一任會長徐遲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為發(fā)端,它達到一種洛陽紙貴,或者說徐文紙貴的程度。徐遲會長以他敏銳的時代探頭和雷達搜索精神,預見了一個科學的春天?!陡绲掳秃詹孪搿吩谖幕容^單調和單一的時代背景下達到婦孺皆知。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來,中國的報告文學作家、報告文學文體擔負了很重要的角色,除了作為整個80年代文化思想的啟蒙、發(fā)改革開放之先聲,預見了一大批新生事物和新人類的誕生。還把握了時代的聲音,它和國家和民族和人民一起共振,一起為時代而歌。

20世紀90年代,報告文學經(jīng)歷一段沉寂期后,將敏銳的觸角又伸向了國家的重大建設領域,打開一個新的寫作天地,即用報告文學作家的筆觸記下改革開放40多年歷程中的輝煌成就、重大的國計民生工程和與國家改革有關的歷史性事件。每個報告文學作家就像史記官和觀察員一樣,記錄著我們偉大民族的不同時代。

特別是千禧年過后,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勃興,我們入世之后,國家的一些重大工程,比如說三峽水庫、青藏鐵路、西氣東輸、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改造等都被報告文學記錄在冊。我作為一個報告文學作家,非常榮幸參與了青藏鐵路和西電東送等歷史的進程,記錄了國家的這一段歷史。

Q:在你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有哪些作品是特別能夠體現(xiàn)新中國發(fā)展歷程的?

A:我的第一部書《大國長劍》1995年在《當代》發(fā)表,將近10萬字,30多家報紙進行轉載。重要性在于第一次把中國戰(zhàn)略導彈部隊的歷程用報告文學的形式書寫出來,掀開了中國戰(zhàn)略導彈部隊的神秘面紗,讓世界看到了我們這一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鎮(zhèn)國重器部隊的發(fā)展歷程。

在2000年我寫了《水患中國》,記錄1998年長江大水萬眾一心抗洪的雄偉場面。當時我隨作家采訪團沿著荊江大堤采訪、在潰堤的村莊里坐沖鋒艇去采訪并且和抗洪救災的人民解放軍部隊近距離接觸。

最能反映新中國成立75周年成就的是《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中國作協(xié)2002年派我去青藏鐵路建設沿線,我用4年時間在青藏高原上采訪,用整整11個月寫成該書,43萬字容量。它成為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時,國家宣傳青藏鐵路的重要藍本。從央媒到香港鳳凰衛(wèi)視媒體,都以該書記錄的千百勞動大軍普通人的故事進行宣傳,通車當天我在央視國際頻道做了8個小時直播,講述青藏鐵路的故事。該書被翻譯成英文版、越南文版、俄文版等,大概有四五個國家的翻譯版。

后來我寫了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振興的《浴火重生》,以特高壓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國家負荷》,青藏聯(lián)網(wǎng)的《雪域飛虹》,南海填島的《天風海雨》等,寫作的每一步都是和國家同行,都是對新中國成立75年來建設中的重大工程和成就的展示,而且始終落點在人身上,人在創(chuàng)造歷史的過程中有光榮和夢想、榮譽和奮斗、尊嚴和犧牲。

Q:你的《大國重器——中國火箭軍的前世今生》是對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科技進步的回望,每一個項目背后都凝聚著無數(shù)人的智慧和汗水,可以跟讀者分享一下當時的創(chuàng)作想法和最令你記憶深刻的創(chuàng)作趣事嗎?

A:《大國重器——中國火箭軍的前世今生》是我44年零1個月的軍旅生活,或是火箭軍生活,再遠一點說是第二炮兵生活的一個總結式、回顧式的一部報告文學作品。這部報告文學作品實際算下來,從我進入專業(yè)創(chuàng)作開始,我準備了30多年,我也寫了30多年,最后完成時間雖然沒有30多年那么漫長,但所有人的故事和人生都是和我一起成長、一起長大的。若說這本書里,有什么特別難忘的值得和大家分享,我特別想講一下我那位早已在天堂的老師。

他的名字叫李旭閣,是二炮的老司令員,他實際上是我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精神導師,他給予我的歷史觀、哲學觀、人生觀、美學觀乃至創(chuàng)作觀,對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啟發(fā)。他以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首長的位置,站在國家、全球格局下的思考,給了我很多關于人生、文學、美學、哲學的啟發(fā)。他告訴我在寫一部書和駕馭它時,要往高處站、往遠處站、往寬闊處站,這樣的話,你的視野和情懷會特別宏大、寬厚和寬闊。但他又告訴我,你得往底下沉,沉到塵埃里面去、沉到眾生里面去、沉到普通的戰(zhàn)士里面。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把那些無名者的故事寫出來,這才是一部皇皇的青史、一部史詩。

我分享一個特別難忘的情節(jié),他在首次核試驗里的一段經(jīng)歷。今年10月16日,正好是中國首次核試驗60周年。當時,他是首次核試驗辦公室主任,1964年10月16日的次日,即17日,他居然坐著直升飛機掠過爆心上空,當時的核污染是多么爆表,但他有英雄主義的氣概,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精神和信仰掠過核爆上空。所以,這一次我昆侖山的寫作,過若羌塘縣境,走近羅布泊時,我左看大漠,右看昆侖,我突然覺得,我的老司令員本身就是一座昆侖,一座情感的、精神的軍人的昆侖。他給我前行的道路上立了一塊里程碑、一塊豐碑,一塊只有作家用文字才可以書寫成古漢字的歷史豐碑。

Q:你作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的會長,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報告文學目前的現(xiàn)狀嗎?以及你對日后報告文學的發(fā)展有什么展望和建議呢?

A:作為第四屆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的會長,我從老會長何建明副主席手里接過了這個重任。何主席雖然不當會長了,但他依然在引領著我們整個中國報告文學的創(chuàng)作,他像一棵大樹一樣,背后立著一片森林,給我們樹立了一種坐標。他身體不好,仍奔波在祖國的大地上,從邊塞到內地、從城市到農(nóng)村,寫成了一部又一部大作,巨流信息量沖擊文壇。對何會長帶領過的這支隊伍,我充滿了信心。

我覺得,當會長就要帶好這支隊伍,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支隊伍是主題寫作的國家隊,他們擔負了各條戰(zhàn)線、各個省市的重要領域的書寫??梢哉f,我們這支隊伍在基于國家立場上的書寫,比如在精準扶貧、新農(nóng)村建設、科技創(chuàng)新、制造強國等方面的書寫,反映了時代的風貌和風采、反映了國家建設中的巨大成就、反映了在百年歷史大變局中中國的風采和精神。當下,報告學會這支隊伍,我們依然在奮斗、在學習、在砥礪前行。

學會換屆以來,在全國各地,從云南、青海到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乃至浙江等地,報告學會都有一些非常重大的項目。比如,我們在云南有“6個一新時代新云南”叢書——組織作家寫云南的一朵花、一頭象、一條路、一支歌、一個體、一個家;在青海策劃了23本“兩彈一星元勛”故事叢書,組織魯獎作者、報告學學會副會長、理事和小說家一起書寫;在青海,我們又策劃了“新山海經(jīng)敘事文學”叢書,由邱華棟副主席牽頭,阿來、徐則臣、劉大先、石一峰、趙瑜和我一起進行創(chuàng)作,被編輯們稱為“天團”團隊,來書寫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長江,瀾滄江、三江源、祁連山、昆侖山、青海湖,第一本阿來老師的書,目前已進入編輯出版程序。華棟主席是第二本,也差不多完成了;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成立70周年,我們派了5名副會長,由常務副會長梁鴻鷹老師帶隊,為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成立70周年而書寫;我們即將在西子湖畔的浙江出版集團里誕生一個重大出版項目,這個驚喜,等過了國慶節(jié)后就會揭曉;報告文學學會和中國工人出版社去年夏天一起策劃了“大國工匠傳”叢書,派作家寫43位大國工匠。第一輯11冊已經(jīng)出版,第二輯11冊正展開采訪和寫作,預計12月底交稿。第三輯15本,這兩天正在配對傳主和作者,雖然每部就五六萬字,我們都把魯獎、徐遲報告文學獎和秋白中短篇獎的獲獎者推到第一線,以老帶新,效果很好,頗受傳主、工人們歡迎。 

但我們也清楚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我們這支隊伍除了一線的報告文學作家、幾十位報告文學的大將以外,這支隊伍還是參差不齊。所以我們加強了培訓,特別是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和湖南作家協(xié)會毛澤東文學院今年5月份在長沙的培訓班,在全國招了五十一名學員,我們花費1個月的時間,邀請全國的名家、小說家、散文家、報告文學作家、學者進行授課,培訓效果非常好??傊沃囟肋h,報告文學學會會不斷前行,在國家重大建設的戰(zhàn)場上來鍛煉隊伍、磨礪自己,提高我們書寫、反映這個偉大時代的能力。

Q:隨著時代的發(fā)展,AI寫作強勢進入人們的視野,文學的表現(xiàn)形式和內容也在不斷豐富。你如何看待當前文學創(chuàng)作在新時代背景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A:我對AI一點都不感到焦慮和恐慌。

AI以這個用算法的方式去虛構人的故事和文學的東西,但是AI絕對算不出人間萬象、算不出蕓蕓眾生在創(chuàng)造歷史過程當中個人的奮斗故事。這些故事需要作家坐下來,面對采訪者,一點一點去啟發(fā)、一句一句去摳、一個細節(jié)一個細節(jié)去挖掘,這就是報告文學的真實寫作,非虛構的寫作和AI的極大不同。所以我對此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報告文學的寫作就是一個行走的寫作,是一個挖掘故事和細節(jié)的寫作,是用你的歷史觀、哲學觀、文化觀乃至美學觀來重新構筑一個國史記錄的文學作品,這種主題出版的寫作是AI永遠代替不了。AI有想象,但AI沒有感情;AI有結構,但AI可能融不進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美學追求和它的獨特的風格。

AI只是一個技術的東西,而它絕無美學和感情,絕無精神和靈魂。

Q:對于即將步入新征程的中國,你有什么寄語或期望?

A:紅星閃閃照萬代。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也是我文學創(chuàng)作50周年之際,我的創(chuàng)作之旅,都與紅星和昆侖這兩個詞有關,左手在做建軍100年的采訪閱讀,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約稿,書名叫《紅星1927》;右手展開《昆侖山傳》的寫作。前不久在新疆待了20天,繼上東昆侖后,又在喀喇昆侖的雪山、河流、峽谷、村莊、蒼生以及歷史遺跡,進行田野調查和采訪踏勘。站在昆侖之巔,想毛公當年吟“橫空出世莽昆侖”之詞,衷心希望我的祖國和民族像昆侖一樣雄偉挺立,人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不負青山,不虛昆侖之行,用自己手中之筆,寫出無愧于這塊神奇古老土地與人民的精品力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