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周習推出長篇報告文學《碧海金灘北戴河》 從黃土地向藍海洋轉戰(zhàn)的破圈之作
來源: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 張恩杰  2024年10月08日14:14

近日,作家周習長篇報告文學《碧海金灘北戴河》分享會在河北省淶源縣白石山景區(qū)舉行,這部作品入選了中國作協(xié)2020年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周習“親歷親見親聞”追蹤采訪四年時間,描述了河北自然資源系統(tǒng)以肖桂珍為代表的一批人物群像,他們?yōu)楹亲o北戴河的碧海金灘而執(zhí)著奮斗的事跡,為渤海生態(tài)守護者立傳。

長篇報告文學《碧海金灘北戴河》

長篇報告文學《碧海金灘北戴河》

耗時四年采訪北戴河生態(tài)守護者

分享會上,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青松介紹說,長篇報告文學《碧海金灘北戴河》是作家周習新近推出的一部力作。作品以宏大的視角,生動的筆觸,描述了河北自然資源系統(tǒng)以肖桂珍為代表的一批人物群像。作品前期采訪扎實,資料和數據翔實。通過對一些列有關具體事例的書寫,呈現了那些人物的品格、靈魂、職業(yè)精神和境界。這部書傳遞了大量的有關國土、地礦、森林、海洋預警、生態(tài)修復與地質災害防御體系等方面的知識和政策,是山河科普與文學相結合的一個范本。

對于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周習在會后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稱,她寫《碧海金灘北戴河》前前后后跨越4個年頭?!斑@是自然資源作協(xié)的一項任務,文學性、科學性和時代性讓人望而卻步,十分發(fā)怵。我覺得要挑戰(zhàn)一下自己,就愉快地接下來這個十分艱巨的任務。畢竟在此之前,我寫過《守望大地》《尋寶者》《中國人能行》等系統(tǒng)內優(yōu)秀人物的報告文學。”

周習采訪主人公肖桂珍

促使周習接受任務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汶川地震時,肖桂珍作為全國唯一的自然系統(tǒng)抗震救災女領隊支援四川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她,她從2019年7月著手采訪肖桂珍。肖桂珍是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原總工程師,她主持參與的北戴河及鄰近海域海洋生態(tài)修復行動工程,得到了國內近20余家涉??蒲性核纳习倜麑<覍W者的科技攻關,是全國首個“海陸統(tǒng)籌”海洋生態(tài)修復示范工程,修復效果明顯,得到了社會的好評,形成的一些關健技術方法可復制、可借鑒,這些都被周習如實記錄在書里。

記錄科研一線的青年工作者生活

采訪中,周習遇到的大多數是八零后和九零后的年輕人,包括張甲波、劉會欣、宋偉、張勇、麗明等等,他們沖鋒在科研第一線。“我從河北省地礦局秦皇島第八地質大隊開始,對整個北戴河治理項目進行采訪,張甲波、劉會欣所在的地質調查中心實驗室、岸基站、老山海關、鴿子窩、金夢海灣、戴河生態(tài)園等是主要采訪點。他們在秦皇島11條流入北戴河的河口建立了水質監(jiān)測站,也促使秦皇島最早一批實行河長制?!敝芰曊f道。

她還表示,通過采訪了解到,張甲波、劉會欣這些年輕人自始至終參與北戴河海洋治理項目。工作很緊張,加班到凌晨三四點鐘是常有的事。他們冬天經受刺骨的寒風,夏天接受烈日的暴曬,體驗到了自然界的殘酷,也體會到了和人打交道的艱難。張甲波在做濕地策劃時,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包括鳥類協(xié)會專家的建議,種的草籽和樹苗是不是開花,要給鳥兒提供食物。

“為了深入挖掘北戴河治理項目工程,我除了采訪余興光、呂頌輝、周名江等一大批海洋方面的資深科學家以外,還到國家海洋預報中心去采訪。最先進的國家海洋監(jiān)測儀器都是青一色的年輕人在操作,他們都是博士和博士后,朝氣蓬勃,工作認真,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敝芰曊f道。

她還舉例說,張勇當初跟著老師呂頌輝來北戴河搞實驗的時候只是個研究生。他們租了一條小船,沒有棚子,太陽很毒的時候遭暴曬,后背都曬爆皮,有時工作到凌晨過濾樣本,海邊大花蚊子叮很多包,海水對皮膚有腐蝕性,一旦沾上疼痛難忍。春季采樣特別冷,去海上采樣,3天才完成一個來回。

周習采訪宋偉的時候,他正在海邊實驗室做實驗,他當年和導師一塊兒來北戴河研究綠藻,一個人留下來,常年租房子住,出海常常遇到風暴潮非常危險。他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一干就是6年,現在仍在堅持著。這位年輕人說起這事來,非常樂觀,很有擔當精神,他愛學習,發(fā)表了很多綠藻研究方面的論文,也積極參加地方政府的一些活動。

作家周習

郭冉是一位80后博士,她和丈夫夏輝帶一個團隊探索近零排放養(yǎng)殖和海河生物多肽的研究。李晟年齡最小,90后,勇敢地挑起了軍民融合項目中船重工第七一四研究所所承擔的重任……采訪中,周習被這些年輕有為的青年人所感染,想到了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覺得吃什么苦都值得。

在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秘書長、軍旅作家張子影看來,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成就與難點,都在于作者的行走,作家的個體創(chuàng)作從不可能脫離現實的土壤?!翱梢哉f,作者周習耐心的、倔強的行走,讓這部作品很好地展現出紀實性文學創(chuàng)作中‘行走與紀實’的特點。作者自己也說,這是她從黃土地向藍海洋轉戰(zhàn)的‘破圈’之作?!睆堊佑巴瑫r還認為,這部作品對“陸海科技統(tǒng)籌,流域綜合整治”提供了成功的示范樣本,具有文學與現實的雙重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