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段紅色情緣
前幾天,著名舞蹈藝術(shù)家、經(jīng)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編導(dǎo)、90歲高齡的蔣祖慧大姐給我打電話:“恩波,今年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上演60周年,阿爾巴尼亞歌劇芭蕾舞劇院成功演出此劇58周年,中阿兩國演員同臺演出57周年。你是阿爾巴尼亞文藝的熱愛者,在這樣一個意義非凡的年份里,你一定會有不少感想吧?”
祖慧大姐的這番語重心長的話語,立刻在我心里燃起一長串耀眼的火花,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她:“那還用說嗎?我對中阿文化交流事業(yè)確實有著深深的愛,可是您知道,我的這一‘愛情’最早發(fā)端于何時何地嗎?就是發(fā)端于你們芭蕾舞劇團,在您身邊?!弊婊鄞蠼沣读艘幌?,片刻,她恍然大悟說:“明白了,你是中阿演員同臺演出《紅色娘子軍》的參與者,為此事出過力,那確實是你的‘初戀’?!?/p>
“我早就想寫一下我與阿爾巴尼亞文藝的‘初戀’,您這么一說,更是非寫不可了?!蔽沂中老驳貙ψ婊鄞蠼慊卮鸬馈?/p>
我與祖慧大姐的對話可能使您有一點云山霧罩之感,為了把這種云山霧罩變成云蒸霞蔚,我不得不稍稍啰唆幾句。
事情需要從58年前說起。20世紀60年代,中阿兩國在多個領(lǐng)域開展了真誠、有效的合作,就文藝方面而言,兩國文藝工作者之間的互學、互鑒,寫下了國際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在近20年的時間里,我國的許多故事影片,都被配譯了阿文字幕,以中文原聲演遍了阿爾巴尼亞城鄉(xiāng)。阿爾巴尼亞一批具有很高思想水平和藝術(shù)價值的故事影片(如《地下游擊隊》《寧死不屈》《海岸風雷》《第八個是銅像》《廣闊的地平線》等),也被上海電影制片廠用中文配音,在國內(nèi)放映。
在中阿文化合作交流史上,有一件事值得特書一筆:1966年,在我國杰出的芭蕾舞劇編導(dǎo)蔣祖慧和優(yōu)秀演員張策的輔導(dǎo)、幫助下,阿爾巴尼亞國家歌劇芭蕾舞劇院,成功地將《紅色娘子軍》搬上了地拉那的舞臺。阿爾巴尼亞舞壇上著名的兩位功勛演員佐依察·哈婥和阿格隆·阿里阿依,分別扮演吳瓊花和老四兩個角色。
1967年秋冬之交,地拉那“一手拿鎬一手拿槍”業(yè)余藝術(shù)團來華演出近3個月。哈婥和阿里阿依兩位演員也隨該藝術(shù)團來到中國。二人除參加劇團演出外,還到當時的“工農(nóng)兵芭蕾舞劇團”,與該團的演員一起排練了半個月,實現(xiàn)了與中國演員同臺演出《紅色娘子軍》的夙愿,而且還同蔣祖慧、張策、趙汝蘅、郁蕾娣等藝術(shù)家,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
要成功地與中國演員同臺演出,對哈婥和阿里阿依來說不是一件易事。中阿兩國遠隔千山萬水,兩國人民有著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tǒng),阿爾巴尼亞演員要真正做到與中國演員熟練而和諧地使用同一種舞蹈語匯,塑造出地地道道的中國人物形象,很難想象他們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然而,哈婥和阿里阿依兩位藝術(shù)家,像絕大多數(shù)阿爾巴尼亞人一樣,也有著一種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不彎腰、不低頭的擰勁兒。他們與中國芭蕾舞演員一起全力以赴地排練,只在“十一”這天因為參加中國國慶觀禮停練了半天。
阿里阿依為了學好中國傳統(tǒng)的武打動作,每一個動作要練習幾十遍。他請求扮演老四的中國演員為他詳細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力爭每個細節(jié)都能跟中國演員一模一樣,為此他有時一天要練10多個小時。
是什么激勵哈婥和阿里阿依如此不辭辛苦地排練呢?阿里阿依當年曾回答過這個提問:“我們阿中兩國演員同臺演出《紅色娘子軍》,這不是一般的演出,而是偉大的牢不可破的中阿友誼的顯示,是我們良好的合作關(guān)系的檢閱。阿中友誼不是嘴頭上講的甜言蜜語,也不是貼在文藝沙龍里動聽的口號。這是一種真正的革命戰(zhàn)友之間的友誼。我們有著共同的遭遇、共同的理想?!莩觥都t色娘子軍》這樣充滿革命激情的芭蕾舞劇,這是我們的驕傲!”
是的,的確是共同的遭遇把我們緊緊地連結(jié)在一起。我們中阿兩國的勞動人民,都吃過苦,受過難。曾經(jīng),在中國和阿爾巴尼亞,有多少個吳瓊花被欺凌、被宰割!
就拿人民議會代表、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哈婥來說吧,她的父母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革命的勝利,英勇地獻出了生命,她自己也曾為革命坐過牢。因為她的遭遇和吳瓊花的經(jīng)歷很相似,許多阿爾巴尼亞人說她是阿爾巴尼亞的吳瓊花。她曾幾次激動地對我說:“《紅色娘子軍》像革命的火種,它能在被壓迫的人民心中點起烈火;它能像進軍的號角一樣喚醒被壓迫、被奴役的人民起來斗爭,爭取自由與解放。因此,吳瓊花不僅是中國的,也是阿爾巴尼亞的。”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緊張排練,中阿兩國芭蕾舞藝術(shù)家終于在北京天橋劇場成功地演出了《紅色娘子軍》。一連幾天,劇場內(nèi)外人山人海,一票難求,猶如歡度盛大的節(jié)日一樣。觀眾為哈婥和阿里阿依的演技喝彩叫好,行家們稱贊說,他們的基本功不亞于中國演員。中阿藝術(shù)家受到敬愛的周總理的接見和好評。他們還寫了《并肩前進》一文,發(fā)表在《人民日報》上?!督夥跑妶蟆芬约叭珖S多省市的報紙,都轉(zhuǎn)載了此文。中阿舞蹈家成功地同臺演出新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為當時正迅猛發(fā)展的中阿友誼,戴上了一個絢麗的花環(huán)。這也是中阿藝壇上的一件空前的盛事。
也許讀者會問:57年前中阿芭蕾舞演員同臺演出《紅色娘子軍》的盛事,你怎么了解得這么清楚?
現(xiàn)在讓我告訴您:因為當時我是地拉那“一手拿鎬一手拿槍”業(yè)余藝術(shù)團的翻譯之一,具體分工是負責為哈婥和阿里阿依以及蔣祖慧、張策、趙汝蘅、郁蕾娣等藝術(shù)家當翻譯,參加了中阿演員集體排練、共同演出的全過程。
半個多世紀以來,我一直滿懷激情,不停地為中阿文化交流和友好事業(yè)辛勤地勞作,用北京外國語大學阿爾巴尼亞研究中心主任、阿爾巴尼亞語語言文學專家陳逢華的話說,我同阿爾巴尼亞文學藝術(shù)和中阿文化交流事業(yè)結(jié)下了永恒的愛情,半個多世紀一直專心致志地行進在這一真愛中。
1967年那次陪同地拉那“一手拿鎬一手拿槍”業(yè)余藝術(shù)團和哈婥、阿里阿依的經(jīng)歷,是在這一事業(yè)漫長的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因此,我格外珍惜、看重那一年秋冬之交同阿爾巴尼亞朋友一起度過的3個月寶貴的時光。我同哈婥和阿里阿依也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中阿舞蹈藝術(shù)家同臺演出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是我國芭蕾舞劇團歷史上具有特別意義的事,我能在事業(yè)的起步階段,就與《紅色娘子軍》這樣的革命芭蕾舞劇結(jié)下不解的情緣,為此我感到非常幸運和自豪,這也為我與阿爾巴尼亞文藝的終生情緣打下鮮紅的底色。
有了這一段成功的“初戀”,才有了半年后去阿爾巴尼亞為中國印刷技術(shù)專家當翻譯、并為《人民日報》寫下一批關(guān)于阿爾巴尼亞的通訊的經(jīng)歷,而那批通訊引起了敬愛的周總理的關(guān)注和重視,經(jīng)他的提議和批準,我進入新聞界,在新聞文學、文藝評論、文學翻譯三個方面一起努力,發(fā)展事業(yè)。
我一生有800余萬字的各類作品問世。讓我感到欣慰的是,這800余萬字的作品都具有我與阿爾巴尼亞文藝初戀時那種鮮亮的紅色。
(作者:鄭恩波,系作家、翻譯、記者,曾任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當代文藝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