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所謂好吃
來源:文匯報 | 舒國治  2024年11月28日09:39

有人問,該看什么書?我總是答:看“好看的書”。所謂好看,這個好,指的是“容易”,同時也是“看得下去”。

這就像問:該吃什么東西?我總說,吃那些不動腦筋就吃得下去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好吃的東西”。吃一看就想吃、沒有什么門檻(像描述、像名氣、像階級、像知識……)的東西,像蔥油餅、像冰糖葫蘆、像鹵大腸……再說像面疙瘩,你根本還搞不清楚碗里糊糊的一堆料,但聞起來是那么的香,一口下去是那么的鮮,嚼著嚼著又不斷浮出驚喜的好料美味,而這一切你完全沒有戒心,只是不設門檻地往嘴里送。這就是“好吃”,就是“吃得下去”,就是“容易”,也就是“與你相和”。

當然,一盤簡易的炒飯,只是深夜剩菜剩飯炒出來的,也會是“好吃”。但館子里太當一回事說要用櫻花蝦來炒飯,結果端到面前,看一眼,就心道:“糟了”。因為他把“與你相和”這一點拋忘了。

炒飯的難,就是難在平常心。一旦想大張旗鼓去又加這山珍,又加那海味,那這盤炒飯多半就不妙了。

什么是好的影片?太多太多。但你坐在沙發(fā)上看著看著,愈看愈投入,卻又全身放松,及至看完,人從蜷曲的身形中起來,感到通體柔軟,又甚至有點餓,這種狀態(tài),就是我說的“好”“容易”“與你相和”。

這種影片,可以是經(jīng)典的藝術片像奧遜·威爾斯執(zhí)導的《華麗的安伯遜家族》(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也可以是六十年代末、名不見經(jīng)傳由勞勃·瑞福演的《飛魂谷》(Downhill Racer),也可以是看似隨意拍成的紀錄片。主要要你看得進去。

好的閱讀,也要你看得進去。金庸的武俠你看得進去;陳寅恪的歷史論著你若看進去了,往往會看得津津有味。倘你看了兩三頁,進不去了,那就別勉強。這就是“不好看”了。世界上有那種高手,像莫泊桑、契訶夫、歐·亨利,能把很深蘊的人生喟嘆寫成短短簡簡的短篇小說,教人毫無防備心地忽的一下就看進去了!其實這種厲害,莫不像是把會制極好極豐繁大菜的絕技只包進十幾個餛飩里,就這么撒上幾十粒芹菜丁后端上桌給人隨意地作為點心吃的那種高明?

什么是“好看的城鎮(zhèn)”?這亦是同理。近年我玩了太多的原本不甚有名的城鎮(zhèn),像福建永泰的嵩口鎮(zhèn),左看右看就是賞心悅目。再一想河南開封這個古城,滿是一波連著一波的新式樓房;即使心中想用《清明上河圖》等的昔日光環(huán)來說服自己此城之古、之典麗,然而真做不到??!它已然“不好看”了。

好吃的食物非常多,但若弄成宴席,前面四冷四熱,后面又幾道幾道的主菜,這若安排成太雄壯又不易入口,最后會是災難。假如宴席的一二十道菜肴,每一道都教人欣喜,都極易入口,都一直沒被撐膩(不只不被油濃口味撐膩,也不被堂皇外觀撐膩),這種宴席菜,簡直是絕品。

食物絕不可弄成裝模作樣。乃馬上就進到嘴里。餃子以前我們都是三十個五十個地吃,后來怎么都是八個十個吃了呢?以前的皮跟餡都弄得很鄉(xiāng)氣、很軟塌、很不故作威武硬挺,于是一張嘴就下去一個了,吃沒多久,二十個三十個就吃下去了。這種吃,才能吃完感到全身痛快舒服。

好吃的面條,你唏哩呼嚕吃完,才后悔剛才怎么不叫大碗!延三夜市的“汕頭牛肉面”常給人這種感覺。

蛋色拉三明治,多么簡單的一款食物,它就是吃完必定教人滿意的東西。這種食物也最不需要冠冕堂皇。并且,還不必是英國人或丹麥人做出來的。就即使是東方的日本人做的,也照樣厲害。甚至馬來西亞怡保鄉(xiāng)下做的、臺灣嘉義小鎮(zhèn)做的,都可以是不比世界任何地方遜色的好三明治。為什么?乃它先天本質(zhì)就是好的組合。我跟不少朋友聊過,說巴黎固然充滿美食,但在街頭隨意吃到的ham and cheese sandwich(是的,用英文念出即可),常常成為你游法期間最滿意的食物!這便是你心中期盼的“好吃”。

講到這里,再說說平素之美,說說樸質(zhì)無華之美。

就是因為平日吃得不好,才會動不動“美食美食”地掛在嘴巴上說。正因為簡單的好物不懂吃,才會嚷嚷著要點佛跳墻之類菜也。

正因為沒把磚墻瓦房的日子過好,才會動不動說豪宅豪宅什么的。

什么是好朋友?那么多朋友中總有一兩個總是讓你很好相與,沒什么裝飾的東西,該說什么就說什么,總是令你很接收得下去,就像一碗容易吃的東西,這,便是一個好朋友。

平淡的文章寫不好,才會殫精竭慮去寫成“假驚世駭俗”的故事。平淡中見高明的紀錄影片不會拍,于是才要找荒誕乖張的好萊塢故事拍成轟轟隆隆的影片。

平常下筆寫出來的毛筆字,如果已夠好,哪里需要再去寫成龍飛鳳舞、行氣雄渾、墨點灑落的那種展覽版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