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過津門
來源:四川日報 | 楊清茨  2025年01月10日11:38

甲辰年初,某日晨起,云散霞初,竟有幾分暖意。攜女與友、助理,一行四人自北京南站坐城際動車至天津,20多分鐘車程便到。友人早候在出口處迎接。

一路便聊起了今日行程,友人笑言:“今日你們也算是來天津過個小年了。”頓然才想起,是日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不禁啞然失笑。

津沽是個鐘靈毓秀的城市。東臨渤海,北依燕山,兼平原之秀美,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蜿蜒流經(jīng)市區(qū),奔騰入海。此地得山水之滋潤,河流海洋資源豐富,在北方城市中極為難得?;蛟S是“九河下梢”“河海要沖”孕育了津沽特有的地域文化。

距京120千米,自古以來便是京畿重地,外地通往京城的要道。其他方向與河北之唐山、承德、廊坊、滄州等城市接壤。在海運河運方面一直充當著北京對外的門戶。亦曾是燕國的漁陽郡,隋朝南北大運河開通后,漕運大興,這里也隨之漸成規(guī)模。

到津正是中午時分,細心的友人已在著名老店“天津狗不理包子店”訂了午餐。餐廳一層正大門就是“狗不理”牌匾,五層高的頂棚上掛著紅色大燈籠,大廳兩側(cè)堆滿了“狗不理”的禮盒,已近年關,整個店堂充滿了吉祥喜慶的氣氛。

津城的友人們熱情地點了一桌子的佳肴,只是我這十多年的清淡飲食,已然葷腥難食。盛情難卻之下,便象征性地點了狗不理素包子,也算是應禮了。

夾起包子,看這狀如一大朵菊花褶子的圓物,頗為精致。輕咬一口,皮薄餡大,口頰生鮮,果然名不虛傳。

“楊老師您不嘗嘗這肉餡的,這才是最正宗的?!?/p>

“很好了,素包子足矣?!?/p>

說話間,推門進來一個六十余歲的老者,身著青衫長褂,手拿快板,表演一段天津的地方曲藝,快板唱詞《狗不理包子》。

鏘鏘明快的快板聲在耳畔短促有力地響起?!爸癜暹@么一打呀,別的咱不夸,我夸一夸,這傳統(tǒng)美食狗不理包子。這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它薄皮兒大餡兒十八個褶,就像一朵花……”輕快活潑的方言,輕松明快的節(jié)奏,呷一口杯中溫熱的花茶,便覺老天津衛(wèi)的幽默更是別具一格。

清末開埠以來,天津老百姓在九國租界與老城里的夾縫中求生存,津城人樂天知命、戲謔自嘲,后出現(xiàn)了多位相聲大師在天津發(fā)展壯大。

午后的天津,寒風有些刺骨,膝蓋半月板處的損傷撕裂依然隱隱作痛??吹叫∨瓮娴呐d致抵過了冬日的凜冽,不禁感嘆少年無懼天寒。我們選擇馬車作為乘騎,繞行素有“萬國建筑博覽苑”的五大道。

五大道原是一片荒蕪土地和一些低洼水塘,隨著英國遠征軍的炮火震開清政府的大門,硝煙散盡,這些航海冒險家開始蜂擁而入,于1860年設立英租界,經(jīng)過多年填洼地、修道路不斷地擴展,使得該租界占地共6000多畝。

李鴻章最信任的德國私人顧問德璀琳,曾任天津英租界的董事長。其創(chuàng)建了清朝郵政系統(tǒng),改造了海河,創(chuàng)辦了天津賽馬會,天津五大道之一的馬場道,就是他修建的。

德璀琳喜歡賽馬、賭博,生活奢華。他在佟樓以南“養(yǎng)牲園”大片土地上,建造了三座小洋樓,人稱“德璀琳花園”。他和家人在此定居,又在附近開賽馬會,修建馬場道,是如今津城五大道最重要的一條路。

五大道匯集著近代時期遺留下來的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多個國家的建筑,迥然有異的歷史風貌和建筑形態(tài)。從建筑風格而言,有文藝復興式、希臘式、哥特式、中西合璧式,又或折中主義和浪漫主義,可謂是歐洲建筑藝術的縮影。而這些建筑藝術之美的背后卻是一段充滿屈辱與滄桑的歷史。

沒有厚重歷史的建筑是蒼白的。這里曾經(jīng)居住過三任總統(tǒng)、七任總理及百余位總長、督軍和省長、市長等民國要員。明清兩代屯田的士兵、漕運的水手,以及長期駐扎天津的李鴻章的淮軍、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亦留下了軍魂氣魄,曾經(jīng)的尚武之地已然是中國近現(xiàn)代百年歷史風云變幻的見證。

五大道歷史文化保護區(qū),與“馬場、睦南、大理、常德、重慶”五條道路走向相同,又以這五條道路為主干,雖命名為“五大道”,實則有18條道路。

達文士樓,為馬場道上第一幢洋房,西班牙風格的二層小洋樓,有110多年的歷史,是五大道區(qū)域內(nèi)歷史最悠久、保存最為完好的建筑。鄰接著小樓的是中國北方最早建立的博物館——北疆博物館與天津工商大學。北疆博物館早期存有大量地質(zhì)、巖礦、古生物、動植物的標本和化石,與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等歐洲博物館長期保持學術交流。天津工商大學主樓為法國羅曼式建筑風格,現(xiàn)為天津外國語大學。

馬車悠走,路邊風景卻是一一如浮影掠過。真是應了“一日看盡長安花”之說。

鞍山道有一幢西班牙風格樓房,緩坡屋頂、筒瓦,后院有附樓。園內(nèi)草木蔥郁,靜謐宜人,這座名為“靜園”的樓房,曾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宅邸。

赤峰道78號原是張學良故居。1924年,張作霖打敗吳佩孚,奉軍入關,在天津設司令部,張學良任司令。這是一幢巴洛克風格的三層洋樓,退臺式的建筑,每層都有陽臺。

張學良喜歡天津,原因之一是其推崇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1916年40歲的張伯苓去東北發(fā)表《中國之希望》的演講,15歲體弱的張學良就在臺下傾聽。正對東北和國家前途迷茫躊躇的張學良,深受觸動,感覺自己似乎醍醐灌頂,志氣由此為之大振。

張伯苓扶持東大不遺余力,張學良扶持南開也不遺余力,曾受邀去南開做演講時表達“中國不亡吾輩在!仍以此語回送與貴校同學”。

眼前的這座“少帥府”,室內(nèi)空間開闊,設施考究。一樓有宴會廳、西餐廳、娛樂廳等接待中外賓客的地方,也有為梅蘭芳專設的舞臺,可以想象當年的賓客云集。二樓有一張專供張大千使用的畫桌,也有趙四小姐招待朋友的私地,除此之外軍政議事廳和書房是張學良處理政務的地方。書房有一幅孫中山先生為少帥題寫的“天下為公”的牌匾,表達了中山先生對少帥負起重大使命,主動承擔起國家、民族重任的殷殷期望。

離“少帥府”不遠處有一座瓷房子,又稱“中國古瓷博物館”,墻面拼貼了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產(chǎn)地的古瓷片。內(nèi)部拼接了多個名人字畫。這座古董瓷器樓的大門外是一對元代遺留下來的石獅子。大門內(nèi)是盤龍石雕,下面布滿了小窟,里面各放了一尊佛像。房頂是龍造型的瓷器,臺階上的丹陛石僅皇宮可見,北京故宮也有。門口一尊琉璃獅子,造型甚是有趣。

大廳墻面和柱子呈番紅色,中間擺放了一口300年的青花瓷法器大缸,不少碎幣零錢投于頂部碗口,給人用于祈福所用,屋子里擺滿了老物件,據(jù)說都是珍貴的名木。樓梯墻上貼滿了精美的瓷片圖案。二、三樓也陳列了很多老物件,特別是陽臺盡數(shù)粘貼了瓷碟子,很有特色。如今成為來津旅游的打卡點,天津的地標性建筑。

馬蹄聲“嘚嘚”,五大道藝術長廊逐漸消失于身后。那些華麗的異域風情的建筑連同那些塵封了的厚重與滄桑,都該銘刻在中國人的血脈中,警示吾輩不忘發(fā)憤圖強。

意大利風情街,多個熱乎的點心攤與吆喝聲在凜冬里多了幾分煙火氣。街邊依稀林立了幾個文創(chuàng)小鋪。小女自小跟我出來溜達就喜歡逛當?shù)氐奈膭?chuàng)店鋪,挑選幾個小物件,拿在手心細細端詳,八成想著給家人或同學帶個小紀念品。這條路上售賣的撒滿芝麻的烤面筋或者魚豆腐、熱騰騰的雪梨湯,足以安撫一個孩童的某個瞬間。吃一口心悅的美食,講一些幼稚的話,那么快樂而輕松。

路盡頭的旱冰場,很多孩子正在滑旱冰,給清寒的風情街增添了幾分熱鬧與朝氣。

回程時,天色已暗,車窗外的高樓比肩林立,立交橋縱橫交錯,燈光交織,十分繁華。如同一個閱盡千帆的貴族,脫下繁縟的舊衣,換上了簡潔得體的服裝。津城風沙較大,沒有遍地繁花與山清水秀,冬日更難孕育鮮花。而那些舊時的陳腐都已化作養(yǎng)分,滋養(yǎng)出古典高雅,與新津城一起與時俱進,再創(chuàng)輝煌。

“天津之眼”在夜色中緩緩轉(zhuǎn)動,相較于泰晤士河畔的“倫敦眼”所不同的是,它是橫跨于海河橋上的摩天輪,就像一顆鑲嵌在海河上的璀璨明珠。此時冰魄升起,瑩瑩若燈,與海河兩岸璀璨的燈火交相輝映,流光溢彩,許人間團圓。

臨上高鐵時,熱情的友人們往我們手上塞了八九盒十八街麻花——津門小吃三絕之一。

美麗的津城,優(yōu)雅的五大道,悠久的歷史為這座城市鑄就了文明的符號。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為它注入了新的能量,新時代的文明與人間煙火正一起熱烈升騰。